经济日报讯记者高伟东杨海泉报道:10月14日,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简称“亚太经社会”)和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简称“贸发会议”)联合发布主题为“引导非关税措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2019年亚太贸易和投资报告》。报告称,目前在亚太地区,非关税措施贸易成本是关税贸易成本的两倍多,尽管亚太地区实际关税在过去20年中减少了一半,但影响国际贸易的非关税措施数量却显著增加。
报告指出,非关税壁垒目前影响着亚太地区约58%的贸易。非关税壁垒数量上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地区和全球贸易紧张局势中,非关税壁垒日益成为各国贸易政策的武器,包括政府采购限制、对出口和进口的补贴限制,以及通过单边或多边制裁实施的进出口禁令等。满足这些复杂且通常不透明的规则需要耗费大量资源,导致依赖进出口的企业经营成本大涨,对中小企业影响尤为明显。
报告指出,非关税措施作为政策工具往往是合法的。大多数非关税措施都是技术法规,例如对食品卫生和植物检疫要求。仅这些措施的平均成本就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6%,全球约为1.4万亿美元。
虽然与非关税措施相关的贸易成本估计是关税的两倍以上,但非关税措施往往服务于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重要公共政策目标。所以,关键是要确保它们得到有效设计和实施,从而将成本降至最低。为了解决贸易成本问题,同时得到非关税措施的好处,各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合作。
报告强调,国家间的非关税壁垒通常差别很大,这使得国家间货物流动的难度加大。因此,加强区域或多边管制合作,以及在非关税措施的设计和更新时使用国际标准,对于克服与非关税措施的地区差异性等诸多挑战非常重要。展望未来,亚太地区通过实现无纸化贸易和跨境电子信息交换,可以显著降低非关税壁垒的贸易成本,平均降幅可达25%,为该地区各国政府和贸易商每年节省6000多亿美元。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