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预警平台

坚持对外开放为高质量发展助力


2019-01-03  

   “当前,世界经济的下行风险有所加剧,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达到或接近充分就业状态,经济继续加速增长的潜力有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秘书长林建海日前在北京出席第二十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时指出,全球经济面临诸多短期挑战和多个重要中长期发展趋势,中国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过程中要审时度势,营造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并坚持对外开放,转变发展动力。

   不确定因素繁多

   全球经济发展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林建海认为,短期来看,全球经济发展至少面临贸易摩擦、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新兴经济体带来的溢出效应、债务负担日益加重这三个不确定因素。

   其一,贸易摩擦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的重要不确定因素。“贸易合作在过去70多年里推动世界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和繁荣。如今,自由贸易进程受阻和贸易摩擦增加,会从贸易、投资者信心、金融市场等多个渠道冲击经济增长。”林建海介绍说,据IMF估计,在严峻情况下,贸易摩擦升级可能会在未来两年内降低全球经济增长率0.8个百分点。

   其二,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会对新兴经济体带来溢出效应。部分发达国家的央行为刺激经济复苏实施了大规模的资产购买计划,使得这些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迅速膨胀。研究估计,未来两年美联储的加息缩表进程或影响国际资本流向,使流向新兴经济体的国际资本减少350亿美元。

   其三,在金融环境收紧、美元走强的背景下,许多国家的债务负担日益加重。2017年,全球债务(包括公共和私人债务)已达184万亿美元的历史高位,为全球GDP的两倍多。IMF分析一个包含57个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数据样本显示,这些国家的家庭债务占GDP的比率在未来3年内每上升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可能会下降1.25个百分点。美元汇率走强、国际资本市场利率升高会直接加重外债负担,使新兴市场国家面临国际资本外流压力,可能进一步引发融资困难和国际收支危机。

   此外,世界经济还面临多项重大的中长期发展趋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正在快速崛起,但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形势更加严峻。据IMF预测,2018~2023年,按人均收入计算,超过40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不及发达国家。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互联性日趋加深。世界贸易网络更趋紧密,几乎覆盖了全球每一个角落,全球银行跨境资本流动迅速增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也逐渐融入全球银行网络,资本使用率的提高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持。同时,信息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会带来生产率的提高,也会对未来发展和就业带来冲击。在许多国家,人口老龄化成为经济增速长期下降的主要原因。

   高质量发展须环境制度保障

   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中国实现可持续、包容性的高质量发展将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对此,林建海提出,中国需要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并坚持对外开放,转变发展动力,完善金融体系。

   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高质量增长的前提。“实现高质量增长这个长期发展目标需要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避免主要经济变量出现过度波动,并降低经济中的不确定性。”林建海建议政府采取合适的财政、货币、金融等政策组合,通过推进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机构效率等促进经济转型。

   坚持对外开放是高质量增长的必要条件。研究发现,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20年间,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占全球人口的百分比,脱贫人口均达到历史峰值。在发达经济体,国际贸易使高收入家庭的生活成本降低了1/4,使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成本降低了2/3。据IMF分析,贸易自由化会显著带动生产率提高。如发达国家对某行业资本投入品的关税每下调一个百分点,该行业的生产率可以提高约两个百分点。同时,贸易自由化也有助于促进市场竞争、公司研发动力和前沿技术溢出效应的发挥。

   转变发展动力、提高生产率是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核心。林建海认为,中国经济从技术学习型增长转变到全面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技术领先型增长,仍有很大空间。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增长,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和人力资本。

   完善金融体系、发展服务业是高质量增长的桥梁。健全的金融体系需要完善金融市场信息制度,提高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透明度。且推进可持续、普惠、绿色增长,提高人民福利是高质量增长的最终目的,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发展中加强环境保护,让人们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