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预警平台

企业“走出去”须有效管控融资风险


2018-06-21  

       日前,第九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同期配套活动国际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风险管控分论坛在澳门举办。在论坛上,来自金融机构、企业及行业组织的代表结合实际案例围绕融资风险管控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国国际工程企业在与世界一流工程企业同台竞争的过程中只有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劣势,掌握更多金融的工具和方法,扬长避短,做好融资风险管理前置工作,才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行得更远。

       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非车险总经理孙海洋在致辞中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境外风险也日益凸显。为帮助中国工程企业化解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一方面,太平洋保险积极服务大局,因地制宜地为中国承包企业量身打造一体化、全覆盖的风险管理、风险服务方案;另一方面加大创新研发力度,积极推进产品国际化,覆盖企业海外项目融资、筹备、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和领域。

       毕马威全球基础设施行业亚太区主管、中国基础设施行业联席主管合作人朱利安•维勒指出,只有财务可行、风险可控、结构合理的国际基建项目才能吸引到社会资本的参与。这就要求基建投资者必须充分认识金融风险,同时有效管理风险。政府需要进行政治和政策风险管控,社会资本通过实施周密的风险分析并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对商业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并合理采用有效的金融工具,才能有效降低融资风险。

       国家开发银行国际合作业务局美洲非洲业务部资深专家田云海谈道,当前国际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模式基本归纳为政府完全主导型、政府政策支持型、传统担保型、风险共担型及项目融资型等五类,并通过高速公路、电站等大型国际基础设施项目实际案例,从投资主体、借款主体、建设主体和运营主体四方主体指出了融资关键点,介绍了国开行在把控融资风险方面的做法。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国家项目事业部/项目险管理部副总经理潘海澜表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优先领域;“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5年来中国信保在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围绕优化承保政策、完善评审机制、提升理赔追偿效率等出台了一系列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措施,有效帮助企业管控了风险,并切实推动了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大项目落实。“从国际工程大趋势来看,纯粹的工程总承包(EPC)甚至工程总承包+融资(EPC+F)程式的项目也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主权国家希望通过PPP的方式引入外资及技术。”韦莱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秉剑指出,项目的长期商业可行性和项目可融资性成为当前许多重大国际工程所需要考虑的因素。由于很多长期风险无法通过合同或者技术进行转移,保险行业随之承担起这类风险的转移作用。新兴能源项目和保险保函项目这两种有特色的保险解决方案为中国企业境外风险管控提供了很好的风险管控工具。

(信息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