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都通讯

《陶都通讯》2012第九期


2012-09-28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来宜视察紫砂文化

    9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来到宜兴,专程前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的长乐弘陶庄,视察紫砂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并高度评价了中国陶都独具魅力的紫砂艺术。

  省委书记罗志军,省长李学勇,省政协主席张连珍,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黄莉新,市长朱克江,市政协主席周敏炜,宜兴市委书记王中苏,市长张立军陪同视察。

  昨天的宜兴,阳光明媚、秋意渐浓。位于丁蜀镇通蜀路上的长乐弘陶庄内,处处弥漫着古韵泥香,阵阵清脆的鸟鸣,让这座古典庭院更显幽静、雅致。上午十点整,贾庆林乘坐的汽车徐徐开进了陶庄。“徐大师,你好啊,我这次是慕名而来,来向你表示感谢、向你学习啊!”一下汽车,贾庆林便热情地与徐秀堂握手交谈,亲切的笑容和话语迅速感染了现场所有的人。在大师的作品展示馆,一件件巧夺天工、栩栩如生的紫砂艺术品,散发出古朴的光泽,独具匠心蕴含深意,让观赏者在欣赏美态的同时,也能得到心灵上的启迪。“紫砂是宜兴的文化名片,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贾庆林一边走一边看,遇到感兴趣的作品,还时不时地提出问题。他深深地被这方寸泥土的魅力所吸引,不住地称赞着紫砂艺术所创造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

  看完作品展示,贾庆林还兴致勃勃地观赏了紫砂壶的成型演示。“虽然紫砂壶制作技艺已经流传了近千年,但即使是现在,我们的制作者还是采用着最为传统的手法和工艺。”听着徐秀棠的介绍,贾庆林不住地点头,欣赏的目光更加专注。当看到无论是取料切割、拍打成型,还是搓捏壶嘴、粘连壶把等工序,每一步都依靠着制作人的心思丈量、手工而成时,贾庆林忍不住赞叹:“好手艺啊!看似简单的制作流程背后却饱含着长年累月、夜以继日的辛苦付出,真是不容易。”在一阵“梆梆梆……”的敲打声后,一把线条清晰、壶身圆润的紫砂壶便呈现在了贾庆林的面前。他高兴地握着徐秀棠的手说:“祝愿你身体健康,艺术青春长存,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创造更多艺术佳品。”

  观摩中,贾庆林还详细了解了我市紫砂从业人员队伍建设以及紫砂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情况。他指出,宜兴紫砂工艺精美绝伦,是独特的艺术瑰宝,更是不可多得的“国宝”。希望广大紫砂陶艺工作者,尤其是德艺双馨的国家级大师们,能担当起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任,注重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让这把“千年茶壶”散发出的香气“香飘海内外”。听到贾庆林的肯定和鼓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中苏表示,宜兴一定会切实保护和传承好紫砂工艺,进一步大力弘扬紫砂文化,把紫砂陶艺这一艺术瑰宝发扬光大。(摘自《宜兴日报》耿蕾/文  洪生摄)


推动区域发展迈上更高台阶

丁蜀镇部署“强镇扩权”试点工作 

    2010年8月,经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丁蜀镇成为全省20个“强镇扩权”试点乡镇之一。改革试点工作主要包括四大重点,即:突出体制创新、突出权限扩大、突出民生优先、突出政策倾斜。试点工作将通过三年左右的努力,初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丁蜀镇成为宜兴科学发展示范区、体制创新试验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行区。2012年8月30日,宜兴市召开丁蜀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动员会议。市委书记王中苏要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丁蜀镇要认真贯彻省、无锡市关于《宜兴市丁蜀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批复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加快推动改革试点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努力开创全市改革发展新局面。会后,丁蜀镇随即召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迅速贯彻落实全市动员会议精神,全面部署下阶段工作重点,合力推动区域发展迈上更高台阶。

    实施“强镇扩权”不是简单的增加人员配置、机构升格,而是对基层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的整体设计、全面创新。丁蜀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主要包括四大重点,即:一是突出体制创新,遵循“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改变原有建制格局,优化行政组织结构,着力构建人员更精干、机制更灵活的基层管理新架构,全面提升行政管理效能。二是突出权限扩大,市有关职能部门将在产业发展、项目投资、安全生产、建设管理、环境保护、社会管理、民生事业等方面下放一系列权限。三是突出民生优先,设立社会事业局和便民服务中心,助推民生建设持续提速。四是突出政策倾斜,市级层面在强化规划引领、宏观把握的基础上,着力加大用地扶持、项目支持、金融支撑、人事管理等力度,进一步增强丁蜀镇的外源动力和发展活力。  

    围绕试点重点任务,下阶段,丁蜀镇将牢固确立发展意识,坚持改革创新不停步、转型升级不动摇。在经济发展上,将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全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陶瓷特色产业“双向并举”、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同时,以特色化、品牌化为导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发展工艺陶瓷和工业陶瓷,致力打造功能陶瓷、结构陶瓷产业高地,打响丁蜀非金属材料产业基地特色品牌;在民生事业建设方面,将通过实施“强镇扩权”,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加大平安法治建设力度,大力实施扁平化管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同时,还将加大民生投入,进一步突出就业惠民,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进一步扩大城乡住房、就业、医疗、养老等各类保障的覆盖范围,稳步提高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使群众百姓切实感受“强镇扩权”带来的民生实惠。(丁宣)

 

丁蜀镇青年陶艺家联谊会成立

180余件陶艺佳作同时亮相

     9月22日下午,丁蜀镇青年陶艺家联谊会在陶都陶瓷城博览中心成立。来自紫砂、均陶、青瓷、彩陶专业的64位优秀青年陶艺家成为首届会员,并通过产生了理事会成员及联谊会章程。江苏省陶艺大师、范家壶庄艺术总监范伟群任会长,聘请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任名誉会长。丁蜀镇委副书记、镇长黄国明、副书记周泉荣,团市委书记周俊鹏以及市陶协会长史俊棠等到场祝贺并讲话。

     宜兴是陶都,陶业在丁蜀。目前,丁蜀镇有陶艺工作者3万余人,其中拥有专业技术职称的有3518人,而40周岁以下的年轻艺人占80%多,成为陶艺传承、开拓创新的中坚力量和未来希望。青年陶艺家联谊会是在丁蜀镇组织人事和社会保障局、镇团委的组织协调下组成的联合性、非营利性团体,将开展培训、论坛、研讨活动,帮助青年陶艺家提高技艺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表彰、宣传优秀青年陶艺家典型,促进青年陶艺家队伍健康成长。

     当天,64位联谊会会员创作的180余件紫砂、均陶、青瓷、彩陶等陶艺佳作,在博览中心三楼展出,显示了青年陶艺家的创新理念和精湛技艺。(崔听槐)

 

首届“茶博杯”紫砂新品展评在东莞举办

由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宜兴市陶瓷实训基地联合组织的丁蜀成校创业班艺师优秀作品巡回展,于9月7日至10日在东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此次展评作为2012年第七届东莞茶业博览会推出的主打展品之一。宜兴市陶协、市人社局相关领导参加了这次活动。

据悉,此次展评由丁蜀成校具体组织落实,有205件紫砂作品参评,基本上为我市中青年紫砂艺人新近创作的新品、精品,造型、装饰各展所长,别具一格,吸引了慕名而来的全国客商和收藏爱好者,对艺师们集中展现的精致杰作,精湛的技艺及其承载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赞不绝口。经评委现场评定,共评出一等奖16件、二等奖32件、三等奖52件,获奖比例占参评作品的48.8%。(陶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窑墩遗址维修工程竣工 

今年5月,丁蜀镇启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窑墩遗址维修工程,日前,该项保护工程已经基本竣工。

小窑墩遗址位于丁蜀镇周家村分洪桥西堍,创烧于西晋,延烧至唐宋两代。窑址为一东西方向的长条形斜坡状高墩,全长约50余米,最宽处约20米,东头高约8米,西头高1-2米,为龙窑结构,属我国古代南方的越窑青瓷系统。包含有西晋、唐代、宋代三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堆积层。2006年5月,小窑墩遗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次维修工程,丁蜀镇共投入100余万元,修建了古典式围墙和砖瓦门楼,占地6500平方,并对窑址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规划并种植了树木,形成了新的绿化带,同时在窑址两侧设立小型停车场以方便游人参观。(本报记者)

 

“轻质发泡陶瓷保温板”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认定

一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的“轻质发泡陶瓷保温板”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列入国家政策引导类计划新产品专项项目。

“轻质发泡陶瓷保温板”项目是针对目前建筑节能墙体保温有机材料燃烧性能和耐久性等方面的缺陷,采用自主研发的原料配方和生产工艺技术,研究成功的一种新型陶瓷保温材料。主要应用于建筑墙体保温(外墙外保温)领域。项目成果的创新之处主要为:

    1、项目产品燃烧等级为A1级,属不燃型无机陶瓷保温材料。本技术成果的应用推广,可从根本上杜绝因墙体保温材料防火性能缺陷而引发火灾事故的安全隐患。有利于在推进建筑节能发展的同时,实现建筑墙体保温系统公共安全防火性能方面的突破。

    2、产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隔热保温,轻质高强,吸水率低,耐久性、相容性好,抗老化等优异特性。由该产品组成的墙体保温系统,可使现有有机保温材料设计寿命的25年,提高到与建筑同寿命(我国建筑设计使用寿命为50年)。工程应用全寿命周期无二次污染,属绿色生态建材。

    3、自主发明的高温直接发泡技术,生产工艺先进,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边角料、废水、余热全部回收利用,无工业废渣、废气、废水排放。

    4、以陶瓷尾矿、淤泥、废陶瓷等废弃资源和低品位资源为主要原料,减少废弃资源大面积、长时间占用土地,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

 

张荣发与青瓷斗彩

走进陶都陶瓷城的陶艺博览中心二楼东面,有一家经营“碧云”青瓷的宜兴陶魂陶瓷艺术馆,里面陈列了好多风姿绰约的青瓷艺术品,令人目不暇接。主人张荣发告诉我,“碧云”青瓷除了继承宜兴古青瓷厚釉失透,青白结合的特色之外,精心研制成功以紫砂小红泥为青釉发色原料,制作出青中泛蓝的宜兴青瓷,似出水芙蓉,清新可掬;如一湖春水,明澈温润。

张荣发在青瓷的装饰手法上,有传统的窑变、飞红、重饰纹和开片釉等,还创造性地应用紫砂的篆刻、精陶的手彩、均陶的堆花等具有宜兴地域特征的工艺技术,拓展了“碧云”青瓷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品位。

我特别欣赏他的彩绘花鸟瓶、水山瓶等佳作,不仅瓶体款式多样,气势也大,让青瓷瓶体锦上添花,焕发出崭新的时代风貌。张荣发说,这种工艺品叫做:“青瓷斗彩”,是借鉴瓷器的传统装饰,与青瓷嫁接而形成的艺术品。去年有好几件青瓷斗彩瓶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中艺杯宜兴陶艺五朵金花汇报展”获得了良好的声誉,得到了专家的好评。

“斗彩”又称逗彩,是白瓷的装饰技艺,创烧于明代宣德(1426-1436),成熟于成化时期(1465-1487),是釉下彩与釉上彩相结合的装饰,预先在高温烧成的青花瓷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使产品姹紫嫣红,色彩丰富。斗彩具有明代的典型艺术风格,绘画并不追求一丝不苟,体现强烈的雅拙感和随意性。传统的明代斗彩瓷,没有大件器物,以小件为主,最为名贵的明代斗彩“鸡缸杯”,价达2900万港元。这件宝物只有茶杯大小,釉面洁白如玉,绘 画是子母鸡和山石,还有月季花组成的图案,造型像只小水缸,大概“鸡缸杯”的名字由此而来。我在台湾的台北故宫博物院里就见到过斗彩“鸡缸杯”这种传世珍品。

张荣发与李荷生合作的青瓷斗彩瓶,立足于宜兴青瓷艺术的淳厚、质朴、写意的特点,从严格的写实基础上脱胎,在似与不似之间着意表达情趣,形成独特的艺术神韵。他们的青瓷斗彩“黄山烟云”瓶,在瓶的腹部画了一圈“黄山风光图”,遣情思于笔端,融诗韵于墨底,勾画出近山、远岫、云海、奇松,以柔美的线条、清明的色彩,凸显黄山烟云的秀丽风景,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青瓷斗彩“荷塘清趣”,以画面反映作品的主题,追求静水流深的艺术效果。青翠静穆的瓶体上,绽放的荷花、舞动的小鸟,开合的荷叶,都是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形式,展示写实和装饰相融合的工笔重彩特色,用笔繁简有度,设色清雅丰润,构图巧妙自然,将田野情趣描绘得淋漓尽致。而斗彩“花鸟瓶”,图案的布局疏密有度,着重研究综合装饰的艺术形象,在莹洁的青釉上绘出芭蕉、对鸟、茶花,在富丽娇艳的色彩烘托下生机盎然,娴雅多姿。又如“枝上秋声”、“湖上泛舟”、“太湖帆影”等青瓷斗彩艺术品,无不流溢诗情画意的浓郁趣味。

张荣发在青瓷艺苑里耕耘和探索,寓情于瓷,初露才华,使青瓷斗彩别开生面,构成了有意味的形式同时又体现了炙热的情感和纯熟的技巧。我衷心希望青瓷斗彩的艺术之花越开越鲜艳。 (蒋尧基)

 


济州岛观火山岩

尧文

济州岛有着“韩国夏威夷”的美誉,人称浪漫之岛,蜜月之岛。去那里除了观赏山脉、大海的壮美景色之外,我以为最引人入胜的是鬼斧神工造就的火山岩地貌。奇特的黑色岩石,凝固成历史的沧桑和自然的神妙,构成了济州岛非凡的魅力,让世界为之倾倒。

城山日出峰这个景点,似济州人的心脏一样,代表看当地的观光名胜,并且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新世界大自然奇迹。182米高的城山日出峰犹如一座巨大的城堡,宽阔的山坡上全部覆盖翠色的草坪,山顶是一个火山口,游人经过几百个石阶攀登,就能见到如“碗口”般的火山口遗址,领略它的壮观气势。山脚下就是大海,我们顺着石径可以亲近大海,捧起清澈的海水,可以观赏海面的蔚蓝以及水天一色中的朵朵浮云。据说,那里还有“海女”的潜水表演,她们把日出峰下的海洋变成生活的家园,潜入海中捕获海螺、海胆、鲍鱼之类的海鲜。由于我们游玩时不是“海女”表演的时候,所以没有见到“海女”的身影,却见到了“海女”以前潜水收获的成果放在玻璃水箱里,向游人出售,并且可以当场烹煮,供以食用。那些曾经是“海女”的老妇人,由于年岁大了,不能再潜水作业,现在成为海鲜推销员,她们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印痕,带着平易的微笑,把热情与好客传递给外国的游客。

龙头岩也是游览的好去处。刚刚步入景区,迎面就是一块很大的火山岩,上面阴刻着涂白的三个隶体汉字“龙头岩”。乱石铺成了海滩,有的延伸至海中,呈现出黑色的礁石。特别神奇的是岸边有一块巨石凌空,好似仰天长啸的龙头。我久久地凝视,真有点像“中国龙”蜿蜒虬动到济州的错觉和幻想,着实令人迷醉。

济州岛是韩国的“特别自治道”,在其南部的西归浦市沿海,有一处非常独特的景观,叫做“柱状节理带”。韩国的导游小姐金玟京介绍,韩国人把“街”称为“洞”。在西归浦市的“中文洞”到“大浦洞”之间2公里的海岸上,布满大约14万年至25万年前火山口流出来的熔岩,在海水冷却后体积缩小形成大多数五边形、六边形的柱状节理,整齐、紧密地排列成复杂交错的“柱廊”。这火山岩柱子有高有矮,有的高耸成为崖壁,有的沉没在水中,一点点绵延至大海深处。我们沿着木头建成的栈道边走边看,海浪撞击着“柱廊”,卷起了朵朵白“雪”,游人无不赞叹这一天下奇观。

 

巴西大幅提高100种产品进口关税

9月4日,巴西财政部长曼特加宣布,为了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部经济危机冲击,经该国对外贸易委员会的批准,巴西从翌日起大幅提高100种进口产品的关税,但来自南方共同市场的相关产品则不在此列。

这100种产品的范围相当广泛,主要是工业产品,如冶金、石化、汽车、制药等产品,同时也有部分被称为资本货物的机电产品。此外还包括农业产品,如土豆;生活日用品,如皮鞋;以及建筑材料,如砖瓦等。关税的平均提高幅度为25%。

曼特加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远未结束、国内工业持续萎缩大背景下所采取的特别举措。他表示,政府希望此举能够使工业获得喘息之机,加大投资与生产,从而带动整个经济走出下行轨道。

至于民众所关注的大范围提高进口产品关税,会造成物价普遍上涨、通货膨胀抬头等问题,曼特加强调指出,政府将严禁相关产品随意涨价,并为此设立了一个监督与调控系统。这种情况一经发现,将马上降低同类产品的进口关税。

共同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工业和贸易部长皮门特尔否认巴西此举带有明显贸易保护主义色彩。他说,世界贸易组织给巴西规定的关税上限为35%,因而政府所执行的外贸政策并没有违背相关国际准则。

据巴西地理统计局8月底公布的数据,该国今年上半年经济同比仅增长0.6%,主要是工业领域严重拖了后腿,上半年累计萎缩了1.2%。金融市场3日将巴西今年经济增长预期调低至1.64%。

(来源:新华08)

 

温家宝:中欧贸易两大问题十年未解

9月2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第十五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敦促欧盟拿出政治意愿,抓住机遇,解决欧盟对华军售禁令和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温家宝就中欧未来合作提出一系列建议,包括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探讨开展中欧自贸协定可行性研究;在交通、电力、通讯等领域开展大规模合作;加强金融合作,中方欢迎欧洲企业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

贸易摩擦不断

长久以来,中国与欧盟的贸易一直被视为“典范”。中欧双方建交已有37年之久,双方贸易额从1978年的40亿欧元增长到2011年的4280亿欧元。

目前,欧盟已连续八年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地,中国则是排名美国之后的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洲是对华直接投资的五大来源之一,欧洲国家对华投资在2011年达到了178亿欧元。而自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中国对欧投资已经飙升至2011年的31亿欧元。

欧盟搁置电信争端

欧盟此前告知成员国,收集到了足够的确凿证据证明华为和中兴通讯从不当的政府补贴中获益,从而以低价方式向欧洲市场“倾销”产品。

英国《金融时报》称,这将是欧盟对中国提起最大的贸易诉讼之一,也是欧盟首次主动立案进行贸易调查,有别于以往贸易申诉,此次涉及一个具有巨大商业和战略价值的尖端行业。

 “继续通过适当渠道参与解决欧债问题”

中国对欧债的态度,是欧盟需要权衡的关键问题。法新社称,欧盟希望中国能从其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拿出部分来购买欧盟债券。早在今年8月底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时,温家宝就已经表示,中方愿在充分考虑风险防控的前提下,继续投资于欧元区国债市场。

据欧方公布的成果清单,中欧双方昨日签署了包括科技、反垄断、低碳及可持续发展合作在内的多项合作协议,并公布了48项对话成果,涵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经济贸易投资、双边合作、和平安全和全球问题共五大领域。 (来源:东方早报)

 

中国超额兑现入世开放市场承诺

近年来中国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已在降低关税、取消配额等多方面超过在加入世贸组织时作出的承诺。这既是我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国积极履行义务的表现,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开放市场是双赢的举措,中国扩大开放对于整个世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截至2012年,中国已将737个税号的产品进口关税降至承诺水平以下,取消超过800个品种产品的进口许可。除粮食、食糖、羊毛、棉花等少数产品外,中国已取消对其他所有进口产品的配额限制。目前,中国对来自最不发达国家进口产品实行零关税待遇正在稳步推进。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关税总水平已由15.3%降至9.8%,其中工业产品关税水平降至8.9%,远低于发展中国家46.6%的平均关税水平。自1978年至今,中国进口总额增长160倍,占世界货物进口比重由不到1%提高到9.5%。中国还成为全世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已经由2001年的469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160亿美元,增幅达147%。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竞争力排名领先金砖国家

     9月11日,第六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发布《全球竞争力报告》。报告显示,在亚洲新兴经济体中,只有马来西亚的竞争力排名(第25位)高出中国(第29位),越南下降10位而位居第75位。

     根据报告,中国的竞争力排名虽然下降3个位次至第29位,但在金砖国家之中仍然保持领先地位。

    “在过去两年中,亚洲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强劲的竞争力增长势头在趋于放缓。亚洲大部分地区仍然面临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不足等诸多问题。”报告称。

     世界经济论坛首席经济学家詹妮弗·布兰科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分化越来越严重。如果有下一波全球金融危机或全球经济危机,那些拥有更完善的金融市场,那些更重视决定全球竞争力的长远因素(比如教育、基础设施和创造力)的国家,将能更好地迎战危机。

    就中国而言,从12类竞争力支柱来看,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排名第54位,下降6位;技术就绪度排名第88位,下降11位;市场效率排名59位,下降14位。

    不过,一些指标仍对中国非常有利:国内市场规模指数排名第2位,国外市场规模指数第1位,全国储蓄占G D P的比重排名第5位,宏观经济地位排名第11位,报酬和生产力排名第16位,国家信用等级排名第22位,风险投资收益排名第22位,创新能力排名第23位,企业的研发投入排名第24位。

    詹妮弗·布兰科认为,中国宏观经济环境非常良好且非常稳定,主权债务评级甚至比其他发达国家还好。中国仍然受益于自己庞大的国内市场,与同处一个发展阶段的国家相比,中国的创新能力也比较高。

(来源:经济参考报)

 

萦怀古泗州

邓君曙

抵达盱眙县城已是夕阳时分,下塌的宾馆叫“泗州君悦饭店”,有千里长淮第一楼之称。地处淮河南岸,宝积山麓。南向不远处便是“第一山” 。 山上有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题词石刻,北向则隈依淮河。

近几年來盱眙的龙虾节办得红火。只要提到盱眙,马上就会想到龙虾。以至八方游客趋之若鹜,就是冲着龙虾美味而去的。

我们进城时,沿街都充斥着各式的龙虾店号招牌及办节广告。通红的龙虾巨型雕塑崛立于地球仪上成了县城的城标。聪明的盱眙人以办“国际龙虾节”为媒,着力改善民生,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取得了成功,使盱眙成了享誉中外的“龙虾之都” 。但一个更为重要的人文资源———古泗州城遗址考古挖掘的宣传、推介似乎有些被淡化。其实这应该是盱眙龙虾背后可以真正令世界瞩目的历史奇观和文化辉煌!

几年前,新华日报等多家传媒对这一重大考古发现作了披露。古泗州城遗址被专家认为是中国古代城市的新类型。因为中国现存的101座历史文化名城都混杂了从古至今的建筑,包括世界遗产云南丽江和山西平遥。只有古泗州城“凝固”着325年前的状态,这样的城池在世界上极为罕见。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敏表示,古泗州城应该定位为“中国唯一一座灾难性城址”。这正是泗州城魅力之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古泗州城的发掘将有条件申报“中国十大发现”。它是中国惟一一个灾难性古城遗址,被称为中国的“庞贝古城”。古泗州城呈椭圆形,长1.9公里,宽1公里,面积约2.5平方公里,共5个城门,每个城门外都有扇形的瓮城,因此形状酷似少了一只腿的乌龟。

遗憾的是许多旅游者、食客、美食家们并不知晓泗州与盱眙的历史渊源。这不能怪怨他们,再说龙虾是实惠的,对经营者來说赚钱更是第一位,而考古发掘的“买卖” 是要赔钱的,需要有足够的财政支持。从某种利益关系上看,那些消费者是來帮助盱眙拉动内需,送钱來的……不过我还是佩服下塌的这座宾馆老板的文化眼光,他居然把泗州和宾馆的招牌连在了一起。而宾馆大堂里左右墙壁上, , , , , , , , , , , 两幅气势恢宏的巨型传统漆画也证明了这位老板的人文意识:右侧是“泗州繁盛图” ,再现的是北宋时期泗州古城民阜物丰的繁盛景象,其场景就如一幅繁华的“清明上河图” ;左侧是一幅千里淮河奔流不息的“长淮写意” 长卷。

入住客房,登楼俯瞰,长淮碧流尽收眼底,夕照下舳舻相属,万里连樯。西北侧逶迤连片的滩涂、田野下应该就是泗州古城的沉睡处……据说南京博物院联合淮安、盱眙两博物馆已启动了对泗州城遗址的勘探发掘,发掘面积有2000平方米,虽为冰山一角,但已见到内、外城墙的墙体及城门,宋代城体的砖石已露端倪……   据史载,泗州城始建于北周,隋朝时毁于战乱,唐代重新兴建,曽经是淮河下游的重要都市,有“水陆都会” 之称,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也是重要的漕运中心,天下商贾云集之地。朱元璋登基建立大明朝后,又花了28年时间在泗州城北13里处修建了宏伟的明祖陵,每年盛大的祭祀活动使泗州又成了皇家“行宫” ,帝王故里,更是提升了这座城池的知名度。泗州城成了一座“山水朝拱、风气凝萃” ,文士雅集的必到之地。历代许多文学家、大诗人、书画家都來过泗州并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赋、诗篇和墨迹。其中苏东坡就先后來过10次……可就是这座上千年的繁华古城在清康熙19年(1680)在连续数十天的暴雨、洪灾中被吞没、消逝了……

这是一座繁华之城瞬间幻灭的悲怆史实。

夜幕降临了,我仿佛穿越历史的时空,从滄海桑田的梦幻中回过神來,除掉扼腕叹息外,还能说些什么呢。

入乡随俗,晚餐时做了一回龙虾食客。说实话,盱眙龙虾味道麻辣鲜香,名不虚传。

回到客房,但见一弯朗月映照在淮水中,夜航船悠悠驶过,远处则灯火明灭,很有诗意。不禁使我想起了苏东坡途经汴河口,驻足泗州城,在州太守陪同下游览名胜后欣然所填《行香子·与泗守游南山》一词,其最后两句为“望长桥上,灯火乱,使君还。”描写的正是夜归过泗州长桥时所见到的灯火迷离之美景。

令我萦怀的古泗州似乎是一个非常遥远而缥缈的梦,300多年过去了,神秘的面纱如今虽被掀起了一角,但迷底究竟会是什么样呢?苏东坡和泗守夜归的那座长桥遗迹还能找到吗?

愿盱眙泗州城遗址考古发掘早日完成,也愿古泗州城的文化研究成果成为继龙虾节后盱眙的新的文化亮点。

  

紫砂新传洋渚村

2012年7月26日,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授予丁蜀镇的5家紫砂生产专业村牌匾,洋渚村名列其中,在此之前的2010年10月29日,洋渚村紫砂专业合作联社宣告成立。而比这更早的上世纪1992年,宜兴市政府命名该村为“宜兴陶瓷村”,在第三届宜兴陶瓷艺术节之际,由南向北的村口大道上,就矗立起一座漂亮的牌楼,上面的“宜兴陶瓷村”五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出自壶艺泰斗、一代宗师顾景舟之手。顾老怀着对洋渚村浓厚的感情,还一气呵成手书两副楷体楹联,同时镶嵌在牌楼的两边,一副为“荆南民艺雅尚陶,茗壶不径天下半”、另一副为“千奇万状信手出,巧夺天工百态新”,这是对洋渚村长期以来就有紫砂业生产的真实写照。

洋渚村地处宜兴境内的太湖西岸,原隶属于大浦乡,毗邻原周墅乡的尹家村(现在的双桥村)2007年原本与张泽乡合并的大浦乡再次与丁蜀镇合并,于是现在的洋渚村由丁蜀镇管辖。

美丽迷人的太湖沿岸,百渎(沿太湖被称为渎边)村民近湖而栖,百港水流通向太湖,仅丁蜀镇境内的太湖沿线,由南向北就有太港港、乌溪港、定跨港、八房港、双桥港、黄渎港、朱渎港……大浦港等河港,洋渚村就处在黄渎港和朱渎港之间(听老人们说,原先还有一条洋渚港,后来被填塞了)。全村占地2800亩,806户人家,2280个村民。村书记顾景华不无得意告诉我,如今的洋渚村有700多户从事紫砂业,每年成千上万的紫砂壶销往全国各地,有的还远销国外和港澳台地区,财原滚滚不断来,是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收入。洋渚村也就成了名符其实的紫砂专业村。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就知道我的老家双桥村往北2公里有个湖洋渚,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小集镇,虽不是乡镇政府所在地,却邮局、银行、消防、商店、药房、饭庄、茶馆、菜场、浴室等一应俱全。听老一辈的洋渚人说,洋渚村东边的太湖有一个湾塘,常年在太湖里行驶和捕鱼的船只,一遇到风浪,就首先想到把船只开进洋渚湾的港口躲避,因此都知道宜兴东面的太湖岸边,有个湖洋渚,“湖洋渚”的名字由此叫响。我想太湖沿岸众多,偏偏就洋渚村前面冠以“湖”字,可见洋渚村不同一般。顾书记说,村西面是良田,可种水稻、麦子,村东是旱地,可种经济作物,靠湖边则是长满芦围的大片湿地,生息在这里的村民,世代农耕,勤劳聪明,民风淳朴,面对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除了春种夏管,秋收冬藏,更多时间是放在旱地作手的精耕细作上。他们惜金如土,一寸不让,萝卜青菜、长豆茄子、百合瓜果四季不断,除了自己享用,还源源不断供应镇上居民,借此增加经济收入。丰富的种菜经验,洋渚村是出了名的,细心观察的人们早上起来上街买菜,一长排菜担子,一看就知道那些是洋渚村来的,他们的菜特鲜嫩诱人。洋渚人不仅勤奋,还很“做人家”(节约的意思),尽管如此,终究还是不能使自己富起来,真正让洋渚人的腰包逐渐鼓起来的,并不是种粮种菜,养鸡养鸭,养猪养羊,而是传统的紫砂陶生产。提到洋渚村的紫砂生产,还颇有源远。洋渚村顾姓为第一大姓,占全村总户数的百分之七十,据《顾氏宗谱》记载,洋渚洋渚顾氏从祖先顾况第十四世孙顾禧三子(佑三公)在明洪武六年(1373年)从袁板顾塔桥入赘湖洋渚谈氏至今已有600多年,繁衍了二十四代。一代宗师、壶艺泰斗顾景舟先生原本出生在洋渚村,9岁时随家迁入川埠上袁村,18岁随祖母邵氏习陶制壶。顾老是顾氏第二十世孙,他生于1915年10月15日,卒于1996年6月30日,是当代紫砂界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他对紫砂行业的贡献,将泽惠后人,我们将永远缅怀这位从洋渚村走出来的紫砂大师。当今活跃在紫砂界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则是洋渚村顾氏第21 世孙。

说到洋渚的陶器生产,甚至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当时就有村民利用农闲制作砂锅、水罐、夜壶等陶器,到民国时期就有了紫砂生产作坊,紫砂壶的经典造型鱼化龙,是当时的代表作品,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六十年代,宜兴紫砂工艺厂就在洋渚村发放紫砂生产计划(俗称乡坯),一度时期还陆续派了曹婉芬、王秀兰、蒋小彦、王选清等老师到该村帮助技术辅导,为洋渚村的紫砂陶生产,打下了较好的基础。1988年大浦乡到办紫砂五厂时,选址在洋渚村,其实也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最多的时候,在厂做紫砂壶的工人达到600多人,台湾客商甚至在这里包销整个车间生产的产品,正是这第一桶金的挖掘,使紫砂五厂成为现在的汉光集团,集团的总部仍在村口牌楼西南侧的原紫砂五厂厂址内,董事长顾汉章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企业家。紫砂五厂在洋渚村的创办,培养了一大批制壶能人,高级工艺师顾美群,已是省陶艺名人,多年来致力欧美陶艺家的陶文化交流,不仅出国弘扬紫砂文化,每年吸收着不少国外陶艺家来到洋渚村寻访神奇的紫砂壶制作技艺。工艺师吴芳娣、顾卫芬、钱祥芬,助理工艺师顾学中、顾玉芳,如今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传承紫砂,创新作品,生产红红火火。漫步在不算太长的南北向的洋渚街上,紫陶阁、耕陶轩、亮陶阁、传壶堂、锦陶坊、陶潜居、紫竹轩、紫晶轩、韵陶坊、陶潜居、瑞德堂、品方轩等作坊的招牌映入眼帘,一家挨一家,说是做紫砂壶,其实也有栽种紫砂文化,从这些颇具创意的公司名称上就可见一斑。顾景华书记说,目前洋渚村有700多户从事紫砂业生产,有1200多人在做紫砂壶,除了土生土长的洋渚人,也人不少外地人看中这里的创业氛围,安逸的生活环境,纷纷到这里“安营扎寨”从事紫砂行业,紫砂陶所产生的经济已成为洋渚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紫砂文化也成为洋渚村独特的一道风景线,面对这一业态,全村组建了10紫砂合作社,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洋渚村紫砂专业合作联社,为每10户做壶人配一名信息员,对于每户所需的紫砂泥料、茶壶产量、销售方式进行跟踪服务,同时配合市质监部门对产品质量不定期检测,合格的颁发证书,这种合格证既是产品的“身份证”,也是市场准入证。村支部和村行政在努力探索专业合作联社的服务方式,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和调动村民们从事紫砂产销的积极性。

追溯洋渚村紫砂生产的历史沿革,到如今紫砂生产的红红火火,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洋渚村已经谱写了紫砂生产新的篇章。我们期望着洋渚村的紫砂能有序传承,不断创新,让村民们在发展紫砂生产中得到更多的实惠,让洋渚的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史俊棠

                                               201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