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耕耘展风采
——写在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成立十周年之际
《陶都通讯》编辑部
自2002年6月29日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10年的路程。10年来,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从实际出发,立足宜兴产业,关注行业动态,坚持陶瓷经济与陶瓷文化两手抓,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积极进取,敢于担当,尽职尽责,无愧使命,使陶协工作赢得了荣誉,也收获了理想。实现了协会成立时所提出的“社团是靠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靠服务和质量去换取自己的生存条件”这样一个奋斗目标。
准确自身定位。协会的职责是“服务、代表、协调、自律”,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践行本行业的《行规行约》,坚持行业自律,监督会员自觉执行行业自律公约和国家的政策、法规,架起政企之间的桥梁,发挥纽带作用,通过一个接一个的活动,探索和实践协会工作。例如展开了行业调研工作,先后组织了多次较有规模的行业内外情况调研。同时,了解国内陶瓷主要产区的陶瓷发展情况。与丁蜀镇政府联合举办“中国陶都——陶瓷产业发展论坛”,协助丁蜀镇政府编写宜兴陶瓷发展规划。具体分析研究宜兴陶瓷的现状和可发展趋势,从而使协会工作有的放矢。充分发挥分会、专委会的作用。如花盆分会,先后举办七届花盆创新大赛和二次明清花盆展,推动了陶瓷花盆创作和发展。
尽力服务会员。举办了“振兴宜兴青瓷研讨会”,邀请了全国各地30多位青瓷专家,在会上,宜兴青瓷的历史和地位首次获得国家权威机构的肯定,有力地促进了宜兴青瓷的振兴和发展。为中远青瓷厂的资金困难与银行沟通,解决了贷款问题。帮助中国陶都陶瓷城赴外地多次招商,成功地引进了全国十大陶瓷产区的精品入驻陶瓷城,建立陶都陶瓷艺术国际博览中心,提升了宜兴陶瓷的品位和档次。为宜兴紫砂“申遗”不懈努力,2006年,“宜兴紫砂制作技艺”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6月,还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发的“宜兴紫砂”地理证明商标。
积极对外交流。协助市政府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无锡举办“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宜兴陶协与全国陶瓷产区的相关组织和协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形成了密集的国内陶瓷交流网。热情参与主办或协办北京、广州、郑州每年一届的紫砂文化艺术节,与昆明茶叶协会缔友好协会。同时,积极开展国际陶艺交流,与韩国有关方面签订了中韩陶瓷文化交流合作协议,并与韩国陶瓷文化协会缔结为友好协会。2003年至2012年,先后6次组团赴美国参加陶瓷教育年会活动,举办2005中国陶都(宜兴)国际陶艺研讨会暨陶艺展,承办了2008第43届国际陶艺学会宜兴分会场的工作,促进了宜兴陶瓷的发扬光大.
依靠活动兴会。陶协年年有1~2次综合性的大活动,连续多次举办陶艺展和推新人出新作评比活动、陶艺装饰展评、紫砂工艺全手工大赛等。组织评选“陶瓷十强企业”、“陶瓷企业纳税大户”、“陶都巾帼陶艺家作品展”、“陶都宜兴十佳(优秀)青年陶艺家”。2002年、2006年和2010年连续三次组织参加全国陶瓷创新设计评比,其中2006年承办了“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活动。在这3次全国陶评中,宜兴陶瓷获奖档次和数量在全国各大产区中均名列前茅。还举办“陶都真爱·慈善之光”义拍作品展、“顾景舟90华诞纪念活动”、“陶艺著作权保护知识讲座”、“紫泥清韵——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展”、“当代宜兴陶艺展”、“陈建平书画陶艺展”等,先后出版了《紫砂泰斗顾景舟》、《景舟壶艺流派录》、《砂壶选粹》、《中国宜兴陶艺名人录》、《紫砂壶铭赏析》、《紫砂典籍·题咏·铭文鉴赏》、《智龛品壶录》等。为扩大宜兴陶瓷的影响、体现协会价值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助推陶瓷经济。陶协及骨干陶瓷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形势,众志成城,奋力拼搏,依靠科技创新和文化特色,努力打造宜兴陶瓷的品牌与亮点,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以2011年为例,在列入统计的20多家陶瓷骨干企业应税销售总额比上年增长了23%以上,其中有11家企业的年应税销售超亿元,名列前茅的企业是:南方耐材、拜富公司、金帆陶瓷、东方陶粒和化机集团。应税销售增幅最大的是中创耐火,同比增长140%以上,其次是拜富公司增长六成多。金帆陶瓷增长率也在五成以上,新嘉理、艺兴紫砂、锡阳研磨的增长也达到40%以上。这些都是陶瓷行业的广大干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发展使命,将陶瓷特色资源优势化为持续发展的产业优势,实现新跨越的丰硕成果。
繁荣陶瓷文化。陶协始终把陶瓷文化交流活动作为重点工作之一,亮宜兴“名片”,展陶艺风采。从历史的坐标上来分析,文化历来是思想的延续。宜兴文化的特色包含了七千多年的陶瓷文化,这是其他文化难以替代的“根脉”。我们不遗余力地做好宜兴陶瓷文化的挖掘、弘扬和保护,为《宜兴市志》编写8万字的第一篇“城市名片·中国陶都”,为宜兴市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编著《千年陶都·名满天下》专集,进一步弘扬了陶艺文化。同时,编辑协会刊物《陶都通讯》、《宜兴紫砂》和《江苏陶艺》。搜集、整理、研究、编写本行业资料、史料、专著,如《宜兴紫砂陶》、《宜兴均陶》、《宜兴青瓷》和《紫砂研究》1-3辑。特别是编撰出版25万字的《宜兴陶瓷史》,填补了宜兴陶瓷文化建设上的空白。
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的工作得到了市委、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取得了诸多成效。先后获得“中国陶瓷行业优秀协会”、“无锡市先进社团”、“宜兴市十佳社团”等荣誉称号。宜兴市委书记王中苏在《精彩陶都·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成立十周年纪念》的序言中说:“10年来,在宜兴陶瓷行业发展和陶瓷文化建设的进程中留下了一串串清晰而扎实的足印,令人瞩目,令人振奋。中共宜兴市委、宜兴市人民政府对陶协10年的辛勤耕耘,10年的丰硕成果是充分肯定的。”
回望过去,迎视未来,在新的形势下,要继续保持宜兴陶瓷产业的健康发展,使宜兴陶瓷和陶都宜兴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扩大,陶协将和宜兴陶瓷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一道风雨同舟,不懈努力,再接再励,再作贡献。
省、市陶协筹备换届
6月5日,江苏省、宜兴市陶协秘书处召开了专业会议,筹备换届工作。据悉,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分别已经届满,按照协会章程规定,省、市协会将于7月上旬召开第二、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分别进行换届选举。选举产生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和副秘书长。会议将总结上届主要工作,提出今后工作设想,提升办会水平,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
会议期间,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将表彰一批“发展江苏陶瓷作出重大贡献”的会员企业。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将对“振兴宜兴陶瓷作出重大贡献”、“弘扬陶瓷文化作出重大贡献(包括紫砂、均陶、青瓷、彩陶)”、“培养陶艺人才作出重大贡献”和“紫砂生产专业村”的会员企业或有关单位(个人)进行授牌表彰。并首发《精彩陶都——宜兴陶瓷行业协会成立十周年纪念》画册。目前,换届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尧基)
陶博馆文化发展再攀高标
江苏省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基地落户该馆
以传承弘扬七千年陶瓷文化,集展示、交流、旅游景观于一体的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文化发展亮点频现:6月13日,江苏省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基地正式落户该馆。当天上午,省侨联主席郁美兰、副主席史宇,宜兴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立军,全省各市侨联领导等百余人出席了基地揭牌仪式。这是继宜陶博物馆成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无锡科普示范基地后的又一大文化亮点。
宜陶博物馆创建于国家改革开放之初,历经30年的发展,特别是最近10年来的规划、投入、改造,硬件与软件建设得到了加强和提升,现有各类陶瓷藏品9352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件、二级文物41件、三级文物57件。设古陶、名人名作、世界陶瓷、紫砂、均陶、青瓷、精陶、美彩陶“五朵金花”、多功能等19个展厅(馆),目前对外展示2000多件(套)藏品,常年举办各类大型陶艺展览评比和有关学术研讨活动,每年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内外游客逾6万人,在国内同类陶瓷博物馆中属人气指数高的一家。
为适应党和国家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目标,在宜兴市委、市政府的关切与市文广新局的具体指导下,宜陶博物馆近年来大手笔规划,高标准实施。首先对现有存放在面积不足150平方米库房内的近7500件藏品进一步调研,为落实藏品综合大楼新建项目提供依据,便于藏品定级后的分类、分级摆放和信息化、数字化管理。同时出版《馆藏紫砂精品图录》,引进多媒体触摸屏展示系统和语音导览系统等多媒体手段,方便陶文化特色的展示。二是推进资料室、多功能接待室的改造,发挥陶文化研究功能,为建立紫砂艺术研究院创造条件。三是设计规划打造“窑址观摩游、制陶体验游”项目。陶博馆作为陶都新十景之一,不仅向广大游客提供丰富的陶艺、陶文化视觉“大餐”,更需在现有基础上,提供新的参观项目或互动项目,提升服务新亮点,已对与陶博馆一墙之隔、占地七千多平方米的原宜兴宝泰陶艺厂进行整体资产收购,打造龙窑窑址观摩、大中专生来馆零距离制陶体验和公益性的陶艺实训基地,让游客亲见、亲历、亲自参与陶艺文化活动的场所。并与江苏陶瓷工业协会合作,用2-3年,建立“中国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使游客对中国陶瓷脉络有一个系统、科学、全面的认识。(崔听槐)
风从陶都来
蒋尧基
5月31日,“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无锡展”在一片赞扬声中落下了帷幕。原定的3天展出延长至6天,宜兴陶瓷艺术的精彩亮相,得到无锡各界人士的极大关注。此次展览让他们获取陶瓷艺术的享受和知识的启迪,也给红五月的锡城增添了一份光华,一抹亮色。
走进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的二楼A5展区,设计独特、时尚前卫的风格既有浓郁的“中国味”,又与“陶都风”相吻合,相协调。宽阔的空间采用传统的红色流苏装点,构成红灯笼的抽象造型。白色的墙体,白色的展柜、展台,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非常宁静、简约和清纯,把五彩缤纷的宜兴陶艺作品烘托得分外亮丽醒目,吴鸣、陈建平、史小明为展厅的布置,倾注了大量心血,达到了理想的效果。观众徜徉在这种优雅的环境里,怎能不流连忘返。恰如无锡市政府秘书长吴峰枫所说:“陶都风无锡展”是一次“规格档次高,陶艺水平精,展厅设计新”的展览活动。
“风从陶都来,美在金花开。”这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即将召开的喜庆日子,百万陶都人民献上的一份礼物,也是宜兴陶瓷文化成就在无锡的一次集中亮相。这一件件展品更是老一辈陶艺家和艺苑新人在人生追求中绽放的光彩和梦想,是用心灵和智慧开启的一扇炫示陶都魂宝的窗口。
720多平方米的展厅,253件(套)展品,给人的感觉宛如陶瓷艺术的长卷,风格迥异,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回味无穷。宜兴陶瓷艺术有今天的成就,是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赋予的强大动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给宜兴陶瓷传统产业带来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在当今陶瓷文化大繁荣,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宜兴陶艺提出了新要求,也孕育了新希望。《无锡日报》等新闻媒体说:陶都风展示了宜兴当代陶艺最高水准。紫砂、均陶、青瓷、彩陶、精陶这“五朵金花”焕发出新的光彩。事实也是如此,这些展品都体现了时代精神和创新理念。徐秀棠大师的紫砂雕塑“禅系列——恒、空、善”是陶塑艺术的一个全新的探索。他将紫砂壶制作中的点、线、面运用于雕塑制作上,独具匠心地刻划出禅学精神的主题:永恒、空灵与和善。史小明的“皮包壶系列·有容乃大”、徐曲的“圆舞曲”组壶,在继承传统紫砂壶制作法则的同时,颠覆了造型要素嘴、盖、把的固有模式,或省略,或变异,以新的视觉和审美获得技艺的跨越。这2件(套)作品与范泽锋的“太湖印象”组壶荣获“2012创新盛典中国创新设计最佳创意奖”,这在宜兴陶瓷艺术领域尚属首次。还有像汪国勤的“对歌对壶”以别具韵格的形象思维和造型构图,成为个性鲜明的艺术品而荣获“太湖杯”二等奖。
“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始于2009年,首次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尔后,又分别举办了上海展、深圳展,加上今年的无锡展,连续4届都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以紫砂为代表的宜兴陶瓷文化,营造出独特而又完美的艺术形态,凸显了宜兴陶瓷艺术的精湛工艺和人文气息。这都是陶艺工作者与时俱进中传承、创新结出的丰硕成果。“陶都风无锡展”时间虽然短暂,意义却很深远,给我们的启发和教益有二点:第一文化是魂,第二创新是本。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中苏在观赏“陶都风无锡展”时所说的话,当为大家共勉:“广大陶艺工作者要在传承前辈先进工艺的基础上,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大力推动陶瓷艺术理念、内容、流派的创新,大力推进陶瓷艺术题材、形式、手段的创新。同时要不断加深自身文化底蕴,努力提高工艺水平,多出精品名作,争做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全力展示我市陶艺最高水平,共同努力把宜兴‘陶的古都’打造成为‘陶的名都’,让宜兴陶瓷这块瑰宝散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湖北举办首届中国紫砂大师名壶展
由湖北省收藏家协会主办、武汉百壶轩承办的“湖北首届中国紫砂大师名壶展”6月9日在美丽的江城武汉市收藏品市场的崇仁堂拉开帷幕。紫砂泰斗顾景舟刻有“座有蘭言仿古壶”、蒋蓉的“蛤蟆树桩壶”,以及徐汉棠、徐秀棠、吕尧臣、汪寅仙、李昌鸿、周桂珍、何道洪、顾绍培、鲍志强、毛国强、徐达明、季益顺等当代大师的紫砂作品悉数登场亮相。中青年实力派大师张正中、华健、清华美院副教授王辉、高级工艺师吴奇敏、壶艺师吴东元、俞荣峻、贺洪梅、沈美华、王强、程悬等携带作品参加展出活动。原湖北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培栋、武汉市原政协主席刘善壁、湖北省收藏协会会长桂祥盛、湖北省收藏协会紫砂分会会长张杏娟、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参加开幕仪式并分别致词。
近年来,荆楚大地掀起了一股宜兴紫砂收藏热潮,用壶、玩壶、藏壶队伍日益扩大,能举办有众多大师作品亮相的紫砂名壶展览会还是第一次,因此开幕式当天,展出大厅人头攒动,观者蜂拥,一件件精品力作倾倒了江城壶迷。前来请工艺师们当场作鉴赏的玩家十分踊跃,而助理工艺师王强的现场制壶表演周围更是挤满了观者。
这几年,作为中国独一无二的宜兴紫砂,在茶文化繁荣和艺术品市场火爆景况下,各地的茶博会和艺术品拍卖场中,紫砂艺术品倍受欢迎,北京、广州、郑州等省会城市甚至每年都举办紫砂文化艺术节,这对彰显陶都宜兴,弘扬紫砂文化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陶讯
2012.6.9
陶瓷城举办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讲座和现场演练
6月19日下午,由中国陶都陶瓷城组织召开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讲座在国际博览中心三楼会议室举行,意在高效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市消防大队丁蜀中队、丁蜀派出所、博览中心领导、陶瓷城和五金市场全体保安人员及相关负责人共50多人出席讲座,并进行了现场使用灭火器材等消防技能演练。
为认真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意见》,进一步提高商业市场消防安全意识,改善消防安全条件,全面提升对外良好形象,陶瓷城、丁蜀镇五金市场、博览中心联合召开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现场演练。市消防大队丁蜀中队负责人王豪从专业角度,深入浅出地就普及消防知识、培训消防基本技能、提高消防人员能力建设提出了要求。中国陶都陶瓷城常务副总经理范淑云结合陶瓷城、五金市场实际情况,具体部署了市场的消防安全工作,从消防安全无小事,管理责任重于天的高度,要求市场全体保安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在思想上要始终绷紧消防安全这根弦,并组织消防保安对市场各区各点消防器材配备、消防设施的现状和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对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杜绝潜在危险。此外,为加强消防安全意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更好地提高商户自我安全防护意识。丁蜀派出所、丁蜀消防中队、陶瓷城管委会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市场消防安全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市场各商户要积极配合,落实消防安全防范措施,认真检查户内的消防设施,按照“三合一”消防安全规定进行自行整改,并根据上级要求配备好规定的消防安全防护自救器材,住宿人员的商户“三合一”场所,配备必要的设施。(王霖)
盛世紫砂西望村
史俊棠
1984年7月28日,《新华日报》刊发了时任宜兴报记者盛畔松同志采写的《西望村充满希望》,报道了改革开放初期,一个长期来苦苦挣扎在以粮为纲,却始终无法摆脱贫困的农村生产大队,如何抓住紫砂生产这一当时还只能是农村副业,然而却开始让村民们看到了可以脱贫致富的一线希望。时间犹如白驹过隙,转眼已二十八个春秋,再让我们走进西望村看看,又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呢?
还得先交代一下我印象中的西望村。
西望村在1976年前叫西望大队,文革时期也曾改名为“红光大队”,从我懂事起,知道它曾属震东小乡,后隶属周墅公社,1986年乡镇合并归属于丁蜀镇,当地人既不叫西望大队,也不叫西望村,而叫西望圩。“圩”字普通话与宜兴话的读音不同,宜兴人读音为“余”,我查了一下《现代汉语词典》,“圩”是指有土堤包围能防止外边的水侵入的稻田。然而,西望村却并非地处太湖边,在它的东边,还有一个尹家村紧靠着太湖,北边与原大浦乡的洋岸村一河之隔,西邻的蜀古村现已与西望村合并,统一称为西望村。在我的印象中,西望圩一直是周墅公社22个大队中最贫困的大队之一,它既不是渎边(靠太湖),又不是山边(靠山区),更谈不上街边(靠镇区),是道道地地的纯农业经济,300多户人家,有1100多口人,厮守着1600亩贫瘠的土地,日复一日地耕作着、年复一年地贫穷着。三年困难时期,因吃不饱肚皮而饿死的人数远远高于其它大队。当时就有西望圩天天有见新坟头的说法,即使“文革”期间改名为“红光”大队,也未给村民带来任何好运。
其实,西望村除了种田以外,一直就有为丁蜀镇的窑场(指陶瓷生产企业)加工坯件的历史沿革,只是以日用陶中的白货、绿货为主要品种,其中也有少数加工紫砂壶、紫砂花盆的农户。在农村“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这一农闲时可弥补农民一点收入的行当,也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而得不到名正言顺的发展。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改革的春风吹拂大地,这里才办起了耐火原料加工之类的集体村办工业,然而真正让大多数农民脱贫致富的,是传统的紫砂业生产。到了八十年代初,乡镇企业的紫砂工艺二厂创办后,村上有不少人进厂做壶,后来也干脆在西望村建了一个分厂,于是全村就有相当多的农户已涉足紫砂工艺制作,使原本“守着金饭碗吃不饱肚皮”的村民有了一线生机,因此才会有《新华日报》的《西望村充满希望》这样鼓舞人心的报道。
如今的西望村与原蜀古村合并后,已有678户人家,2203个村民,全村500多户农户,1500多人在从事着紫砂工艺生产,其中年龄最大的73岁。湖滨公路通向陶业重镇丁蜀镇镇区的通蜀路上日夜车流不息,路南东段是韩国陶瓷文化城的一大片风格抢眼的崭新建筑,以此往西是宜兴紫砂范家壶庄的高大门楼、万象建筑陶瓷、拜富色釉料公司,穿过宁杭高速立交桥,离镇区也就不远了。通蜀路北,由东向西,75幢清一色的农民别墅,从悬挂在门户上的牌匾上看,几乎百分之百是紫砂茶具产销作坊,而由鲍志强大师书写的“东方紫砂一条街”牌楼向北望去,就是尹家紫砂一条街,这里集聚着数百家前店后“厂”的紫砂工艺生产作坊,已形成了紫砂产品销往全国各地的集散中心,再往西就是由南向北的进村大道,村部大院坐西朝东,紧靠两边的也是紫砂销售门店。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和日本合资合作的爱宜陶瓷有限公司、蜀古紫砂厂、龙德堂紫砂艺术馆则是坐东朝西,坐落于村道东侧。如果还有兴趣进村转一转,“家家捶泥,户户做坯”的一幅幅情景尽收眼底,啪嗒啪嗒的打泥条声音(做茶壶要先打泥片)会从家家的窗户中传来,犹如清脆悦耳的打击乐,当然,这要到上午十点以后,习惯了挑灯夜战的做壶人,早上会懒得起床,而一旦起床后,摆开做壶的架势,直到灯火通明,不到晚上十点以后,一般不会收工歇夜。紫砂生产由八、九十年代的几个集体工厂,逐渐回归到千家万户,我一直认为,如此彰显个性的民间传统工艺,回归到家庭,也是一种必然,如果要上升到理论来研究,这种形式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它的生产力,因为它的机制最灵活、最能调动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反映出紫砂人的求富欲望。
西望村,历来崇尚耕读传家,也出过不少文化人,尤其是出了不少教书人。据不完全统计,西望村先后在全国各地大专院校中从教的人员有30多名,且大部分已是教授、副教授,其中就有南师大的资深教授、已故著名画家范保文,南京药科大学物理系主任陈曙,河海大学常州分校校长范新南,山东威海大学教授范敬时等。如果要追溯老一辈的紫砂艺人,西望村就更值得骄傲,有范章恩、范章农家(静安)、范大生、范鼎甫、范锦甫、范承甫、范福奎(范占)、范叙曾、范林源等壶艺高手,还有健在的范盘冲。范大生的紫砂“大柿子壶”1910年获南洋第一次劝业会金牌奖,范鼎甫的紫砂雕塑“一棒鹰”1935年在英国伦敦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获金质奖。传统技艺脉络延绵,如今的范家壶庄掌门人范伟群就是范大生嫡传,他今年42岁,却有了27年的制壶工龄,开始师承吴同芬,后又跟过徐汉棠。他现在是全村唯一的高级工艺师、陶都宜兴“十佳”青年陶艺家,还是最年轻的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之一,38岁那年,已荣获“轻工部劳动模范称号”,如今已当选为无锡市人大代表,他立志秉承传统技艺,立言光前裕后。如果说西望村是远近闻名的紫砂专业村,范家壶庄则乃是名气不小的紫砂产销专业公司,成为宜兴紫砂家族式传承发展的一个缩影,相信它必将会走得更好。龙德堂,是现在的村书记、市政协委员、优秀青年陶艺家范泽锋打造的一爿艺术天地,泽锋才36岁,已是紫砂天地里一颗耀眼的新星了。他的“禅”系列紫砂茶具获得星云大师的赞赏,也为众多玩壶人所热捧。他有自己的一番紫砂事业,却担负着中国农村最基层的村官——西望村党总支书记,且不取分文报酬,是紫砂艺术陶冶着他的情操,由此产生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乐于奉献。
2009年1月份,宜兴市第一块“紫砂专业合作社”的牌子已挂在西望村,2010年,西望村委托陶瓷行业协会,为他们组织了“希望杯”紫砂新人新作比赛,极大地调动了紫砂艺人的积极性,赛出了一批高技艺的紫砂艺人,一批有创意有水平的紫砂作品。泽锋告诉我,今年秋天,村里要求继续举办“希望杯”新人新作评比,以此来进一步推动村民们制壶技艺的提高,我们乐见其成。截止2011年底,在西望村1500多名的紫砂从业人员中,具有技术职称的就有187人,其中,高级工艺师1人,工艺师24人,助理工艺师36人,工艺技术员126人。正是这支技术骨干队伍,引领着西望村的紫砂业传承发展,走向国内外市场,让村民凭借自己聪明的才智,勤劳的双手,使自己的腰包一天天鼓起来。
近20年来,全村几乎家家盖了新房,到镇区、市区买商品房的也不少。全村已拥有小汽车385辆,其中不乏奔驰、宝马、保时捷、路虎、奥迪、别克等名牌汽车。新一代的村民,都在接受着正规的教育,全村在外读大学的就有130多名,这些大学生,也许会在全国各地工作,也许有人会回到村里,回到家中,跟着他们的父母学做紫砂壶,把西望村的紫砂事业接力棒一棒棒地传下去。一代一代的西望村人,生于斯长于斯,他们会十分珍惜紫砂这只金饭碗,他们将会团结在西望村紫砂合作社周围,逐渐探索出更有利于村里的紫砂事业。比如说虽然分散生产,但可集约经营;又比如说如何充分利用好“范家壶庄”、“龙德堂”这样一些市场上已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再比如说,坚持文化紫砂的培育,诚信紫砂的打造,逐渐走出一条传统工艺在村级经济中科学发展的路子。在我看来,西望村不仅充满希望,而且大有希望,因为,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一条康庄大道,那就是——宜兴紫砂。
2012年6月6日初稿,6月12日完稿
世行和IMF:新兴产业贸易摩擦下半年将加剧
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即将发布的研究报告均认为,下半年全球新兴产业领域贸易摩擦将加剧。IMF报告称,“美欧等国将进一步挑战新兴经济体的体制性障碍,并通过贸易救济措施,强化对绿色、新能源产业和电子信息产品的贸易保护,因此贸易摩擦会不断增加。”
世行报告认为,当前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产业新周期的竞争,各国在新兴产业领域争夺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贸易保护将使市场形势更趋复杂。
对于下半年全球新兴产业贸易摩擦可能加剧的缘由,世行即将发布的研究报告分析认为,绿色低碳已经成为全球产业转型的方向,可能酝酿着巨大的贸易机会;同时,因为这些产业的发展大多需要政府支持,因此反补贴、反倾销的摩擦也会加剧,包括碳关税的问题也会成为未来贸易争端的重要引爆点。
“正是因为中国和有关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在不断沿着价值链攀升,使得欧美等国感受到来自新兴市场的威胁,于是纷纷将矛头对准‘外来’的新兴产业。”世界银行一名高级分析师表示。
让中国企业更为担忧的是,据相关机构和专家预期,欧盟或步美国之后对我国新兴产业制造贸易摩擦。机构的分析报告表示,从全球的市场情况来看,中国的全球光伏第一大应用市场还是欧洲。泉州一光电企业负责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泉州光电产品主要销往欧盟地区,美国政策对我们影响有限,倘若欧洲对中国采取反倾销制裁,后果将不堪设想。”
有专家表示,为了防止出口过度集中而导致相关国家发起贸易救济措施,引发贸易摩擦,我国相关部门应从政策层面和实际操作层面入手,协助企业拓展欧美以外的海外市场;另一方面,还应重视解决对华贸易救济调查的非正式渠道的建立,即通过院外游说方式影响进口国政府的政策。由于贸易救济决策过程属于政府的公共选择行为,是各种利益平衡的结果,利用院外游说来打破原有利益平衡进而影响政府决策是较为有效的。
(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
世行:东亚发展中国家增长强劲但增速放缓
2012年5月23日,世界银行发布的《东亚经济半年报》指出,东亚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但增速比危机后的高峰期有所放缓。由于全球经济增速预计会继续放慢,东亚地区需要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寻找新的增长源,
根据以《抓住新的增长源》为标题的报告,2011年东亚太平洋地区发展中国家增长8.2%(如不包括中国为4.3%),与2010年接近10%(如不包括中国为7.0%)的增长率相比明显下降。从全球范围看,东亚地区的表现仍令人印象深刻,2011年增长率大约比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高两个百分点,贫困率继续下降。
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地区副行长柯珮玲表示,“处于日生活费两美元贫困线下的人口预计2012年会减少2400万。从整体来说,东亚太平洋地区的贫困人口数量在过去10年减少了一半。尽管取得了这一成功,但东亚地区还有大约1/3的人口、也就是大约有5亿男女老少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在一个不确定的全球环境中,需要作出更大努力创造新的增长源,为全体人民提供机会。”
造成2011年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制造业出口增长速度低于预期以及日本地震及海啸后导致供应链中断和泰国发生严重洪灾。借助于一些国家放松货币政策的影响,内需和投资总体来说呈现强势。
报告预测2012年增长率将会进一步下降至7.6%,而中国的经济发展减速拉低了区域总量。如果不包括中国在内,由于泰国恢复到正常生产水平,增长率可以达到5.2%。大宗商品出口国在经历了2011年的出口高潮之后,如果中国经济放缓的速度超过预期,则很容易受到影响,因为中国经济减速超预期有可能引发大宗商品价格的意外下跌。
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表示,“大多数东亚经济体都有准备应付再度出现波动的局面。实践证明内需具有抗冲击力。许多国家拥有经常账户盈余和高额外汇储备。银行系统从总体看资金状况良好。不过,来自欧洲的风险有可能通过贸易和金融联系对东亚地区产生影响。”欧盟与美国、日本一起占东亚地区出口量的40%以上,欧洲的银行为东亚提供1/3的贸易和项目融资。
鉴于外需可能会持续疲弱,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需要减少对出口的依赖,转而更多地依靠内需来维持高增长。许多国家已经在朝这个方向迈进,但再平衡还存在进一步推进的空间。
从中期看,投资将会通过高附加值活动和推动创新来提高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虽然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整个地区的劳动生产率普遍有了很大提高,但仍然还有进一步提高的巨大空间。
( 信息来源:世界银行官网)
一曲紫砂的歌吟
——品读吕会田的散文集《踏歌阳羡》
蒋尧基
闲时,我拜读了吕会田先生赠予的《踏歌阳羡》。该书收录了32篇散文作品,每篇文章评读紫砂,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我非常敬仰吕先生慧眼识壶的学识与深情。
“性情所至,不爱美酒爱清茶。品茶赏壶、读书论画,在内心闲静处追慕先贤遗风,尤其是在紫砂壶上,寻得快慰自娱,虽惭愧惘然,情结却始终依旧。”也许这就是吕会田先生写作《踏歌阳羡》的原由。
吕会田先生是山东青州人,笔名云门陶歌,又称乐陶居士。多年来,他无数次深入陶都宜兴,采访大师、名家和新秀,用文字表达自己对宜兴紫砂的审美理念和文化情感。
宜兴紫砂,一件件精美或古朴的砂壶,融和了古老的中华传统情韵,传唱了千年陶都的文化美妙。《踏歌阳羡》中的一篇篇颂扬、品评和抒情的美文,将紫砂艺术的精妙演绎,仿佛绽放着淡定的微笑。《走进长乐陶庄》记述了作者近距离拜访徐秀棠大师之后的感悟:“泽以长流方及远,山因积石自成高。”《一把壶唱响一个时代》,以“曲壶”为主线描述了汪寅仙大师为紫砂艺术谱写新的篇章,一件作品就是一幅诗画,用神奇的“五色土”,塑造着迷人的阳羡秀色,文景壶天。此外,吕会田先生还采访了李昌鸿夫妇、毛国强大师、葛陶中先生等,在领略他们艺术风采的同时,还鉴赏了艺术大家的紫砂春秋以及智慧闪烁的一路光环。
江南宜兴,茶陶仙洲;一壶风雅,艺人辈出。吕会田先生把笔墨凝聚到中青年紫砂艺术家身上。《兄弟亲和,靓丽紫砂》,写的是孔春华、孔小明、孔新华姐弟和顾建军组成的“孔家壶”壶艺的亮色,犹如一壶芬芳的佳茗,透溢出醉人的醇香。《心灵之美紫砂情》是对紫砂雕塑艺术家王潇笠女士的白描。她倾心创作的紫砂雕塑“药师佛”、“观世音菩萨”、“达摩”、“世间百态”等艺术品,带着她的个性素养、审美观念、价值取向,找到了新的艺术坐标,同时也收获了喜悦。
经济的繁荣,迎来了紫砂的盛世辉煌,一大批紫砂鉴赏家、收藏家和资深玩壶人能够慧眼观壶,在敬重大师、名家的同时,也把视觉延伸到乡村民舍,去发现、呵护、支持一个个默默无闻,但功力不错的民间制壶好手。也许这些实力派的小人物没有艺术职称,也没有名师背景,仅仅是街头平民、乡间农民,却凭借自己的聪明与悟性,辛劳与追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耕耘在紫砂艺术天地,渐渐地成为爱壶人心中的“名家”。《踏歌阳羡》一书中就写到如江友明、袁伟新、承健、高群等一批新秀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们的壶艺风格。这些中青年紫砂技艺人员在继承中,总是无拘无束,不受禁锢,恰似信马由缰,创新突破,他们创制的许多作品令人耳目一新。这些都是作者对紫砂感悟后的真情独白。
宜兴市陶协史俊棠会长为《踏歌阳羡》写的序言中说:“作为文化人,一名紫砂艺术研究者,吕先生对陶艺的亲和与作为,有着很高的境界和自觉,他对紫砂的爱,已经爱到深处……”《踏歌阳羡》是一曲紫砂艺术的吟唱。作为土生土长的宜兴人,应该深深地感谢像吕会田先生这样的“紫砂歌者”。
走近蒋捷
邓君曙
面包车由宜城出发,向东然后折向宽阔的渎边公路北去。这是荆渓诗社组织的一次采风活动。目的地是位于太湖西岸的周铁镇沙塘港村,希望穿越历史的尘烟,试图去寻找800年前的南宋阳羡词人蒋捷的遗踪。
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便抵达了沙塘港村的“民间文化研究会”驻地。那里还挂着“蒋捷词研究釆风活动” 的红色横幅了,可见他们作了精心准备,同时也表达了竺山人怀念蒋捷的一种文化情结。
我们听取了有关蒋捷的一些资料介绍,其中一位是特地从无锡赶來,年届92岁的周坤生老先生,他从多年來考据的角度证实晚年的蒋捷隐居地是竺山的福善寺,他终老的地方,尽管有不同的说法,但可能性最大的还是在竺山。这从蒋捷《虞美人·听雨》中有“而今听雨僧庐下……”可得以印证。还有该村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了前辈们口传的关于竺山福善寺(又称竺山庵)兴废的一些坊间軼闻,其中隐约有蒋捷做过教书先生、做过算命相士、有武功、隐居不仕出家为和尚等等谜团。光绪六年(1880)创办的竺西书院,曾设“宋进士蒋捷竹山先生之神位”, 另据2005年沙塘港杭氏望族在续修宗谱时发现旧谱中有多篇序文提到蒋捷,说他久居竺山,把地方族人,青年士子的聪明才智和学习热情调动激活起来,以致才会出现代有名贤,人才辈出这样一个局面。这可以充分证明蒋捷在竺山隐居期间有过一段时间的乡村教书生涯。
据现存的文字记载,大多认为蒋捷的生卒年不祥,尤其是卒年,有多种含糊的表述。但其先世为宜兴巨族无疑,认为是蒋氏四十九世蒋横(西汉未东汉初大将)第八子蒋黙(云阳亭候)的后代。生平爱竹的蒋翊是其第四十四世祖。蒋捷在宋度宗咸淳十年中进士也无争议。然而这位进士还未及报效国家,南宋临安便被元军攻下,宣告灭亡。“六曲栏杆,一声鹦鹉,霍地花空灭。梦为孤馆,秋笳霜外呜咽。”便是蒋捷在词中对亡国之痛的真情流露……
在修建中的福善寺,三进殿宇已落成,门口大理石的牌坊也颇见气势。东侧伸向太湖大雁湾的曲廊楼亭也已基本竣工,太湖对面的马迹山及灵山大佛的位置依稀可辨,一派湖光山色,引人陶醉。这条水路也是蒋捷多次舟渡去马山的渡口,并写下了《玉楼春·桃花湾马迹》、《阮郎归·客中思马迹山》等词作。遗憾的是竺山由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采石、围湖造田,已基本被削平,留下的只是一些低平蜿蜒的残山山体,已失去旧日翠竹满山的秀色雄姿……
出新建的福善寺西院门,我们拜谒了“蒋捷古墓” ,古墓位于一斜坡下,杂草丛生,据说被盗过两次。现在墓前的呈凵字形水泥围栏,显然是近几年为保护而为。斜阳穿过坡上的古柏(估计是新移栽的)流淌出來,定格在墓前的黄花丛上,凝固了……清凄的色调令我们有些喟叹!就是眼前的这座古墓也不过是一种象征性的标志罢了,他的一部不完整的《竹山词》被幸运地保存了下來,被《四库总目提耍》称为“练字精深,调音谐畅,为倚声家之榘矱” 。浩渺的太湖依旧,蒋捷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以及忠义守节,洁身自爱的精神将千古传唱,为后人所敬仰,也为宜兴的历史文化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采风回來,我也不揣谫陋写了两首《七绝》权当此文的结朿语。
谒竺山蒋捷古墓
一、
荒台寂莫无人径,一片孤云自往还。
谁识寒泉清澈骨,总叹哀思愤胡颜。
二、
湖堤如旧柳丝垂, 蕉绿樱红又当时,
荒冢依稀堪凭吊, 流光还忆竹山词。
陶朱公范蠡颂
吴开荣
游陶祖圣境感怀二首
功成身退取之难,一叶轻舟非等闲。
潇洒红尘谁作伴?相邀阳羡好湖山。
蠡水盈盈依蠡墅,花开五色富陶都。
非僧非隐堪称圣,四海争看一紫壶。
金塘山·蠡河
灵山异水架金桥,卖富与民拜杰豪。
智足唤泥添亮色,谋多连楫载龙窑。
陶都神韵飞丹鹤,丁蜀春光入紫瑶。
珠宝今朝仍熠熠,千年商圣有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