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都通讯

《陶都通讯》2012第四期


2012-04-27  

市陶协组团赴美交流陶艺

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紫砂工艺厂厂长徐建荣和紫砂陶艺家顾绍培、周尊严等一行11人赴美国西雅图,参加第46届陶瓷教育年会,并于4月1日在加州首府萨迦缅度市与美国现代宜兴紫砂艺术协会签署了“陶瓷文化艺术振兴联盟协议书”。

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和美国现代紫砂艺术协会本着合作开拓、友好共事、平等互惠的原则,促进中美两地紫砂文化艺术实现活性化的交流目标和多样性的陶艺文化活动开展,双方达成7点意见,包括相互尊重历史文化传统,通过人与物的交流进行陶艺文化和紫砂艺术相关项目的协作;交换陶艺信息、资料、情报和共同关心的事项,增进友谊,共同发展;进行学术支援的时候,以征求意见、交流、研究等活动开展友谊援助;在条件成熟时,将合作组织举办陶艺文化研讨、陶艺展览等活动。

史俊棠会长一行还参加美国“大鱼小壶国际茶壶竞赛展”,拜访全美最大的茶壶收藏家桑尼·凯姆先生。(陶讯)

 

五月陶都将迎来盆艺盆景国际盛会

定于5月8日至13日在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陶都陶瓷城博览中心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花盆艺术节”,目前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记者从4月8日艺术节组委会在宜兴市陶协会场举行的冠名权竞标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这次艺术节由宜兴宝山工艺陶瓷厂有限公司以13.88万元竞标冠名,定名为“宝山杯”第二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花盆艺术节。

由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宜兴市盆景赏石协会、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主办,市陶协花盆分会等承办的这次国际盆艺活动,将推出第六届全国陶瓷花盆创新评比、中国盆景艺术精品展、民国紫砂花盆收藏暨当代名人名作展,以及国际盆栽艺术论坛等五大系列活动,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将组织一百余件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精品盆景作品展示,来自欧美、东南亚等地盆栽盆艺爱好者及国内各陶瓷花盆参展商500余人将来宜参加这次盆艺盛会。

市陶协花盆分会执行副会长、艺术节组委会执行主任陈士权介绍,市陶协花盆分会自成立六年以来,以服务会员企业为宗旨,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积极开展陶艺交流活动,相继举办了“秦氏杯”、“利华杯”、“金旺佰式杯”、“昆吾·石月杯”、“鉴云盆艺杯”等5届全国陶瓷花盆创新评比,5次全国厂商联谊会,两届明清紫砂花盆收藏暨当代名人名作展,组织会员参与多次全国陶艺大展,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花盆艺术节,将宜兴陶瓷花盆产业推向了国际陶艺舞台。目前宜兴紫砂、均陶等艺术花盆年销售额超10亿元。(崔听槐)

 

参赛“太湖杯”  竞妍“陶都风”

省、市陶协组织陶艺创新作品展评

江苏省陶协陶艺专委会、宜兴市陶协联合举办的陶艺创新作品展评,于4月15日揭晓。获奖作品在宜兴陶瓷博物馆展示至5月3日,并优先与省大师称号以上陶艺家的作品一道参与5月下旬在无锡市举办的“太湖杯”中国(无锡)工业设计大赛,以及“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创新设计展”。

“太湖杯”大赛是无锡市的一项重大赛事,涉及到很多门类,工艺美术和陶瓷艺术也包括在内,以有形、有使用价值的工业产品和消费品为参赛对象。为做好创新迎赛,评奖遴选,早在去年12月13日市陶协就召集部分陶艺工作者开会,积极谋划这项工作。由于精心组织,大力启动,深入推介,促进了广大陶艺工作者的陶艺创新热情,把自己的思想、理念、创意融入作品的设计之中,呈现了百花争妍的喜人局面。参加展评的创新作品共291件(套),包括紫砂、均陶、青瓷、彩陶和陶研所的餐具。经专家组成的评委评定,刘俊、李倩的均陶瓶“情”,孔小明的“延年益寿壶”,沈建军的彩陶“线韵”,贾益芳、戴春华的陶板“陶都印象”,张建生的青瓷“窑变骆驼”等11件(套)作品荣获一等奖。获二等奖的有张荣法的“窑变雪里青象耳尊”,杨逸文、刘忠泽的“无极茶具”,宋晓伟、陈红梅的“春回大地茶具”,杨俊、郭彩华的均陶“护神瓶”等19件(套)作品。汪佩蓉的“春色满园(对屏)”,姚志源的“湘妃遗韵茶具”,瞿华娣的“世纪风”,徐建华、桥本真树的“分相花釉艺术餐具”等42件(套)作品获三等奖。另有61件(套)作品获优秀奖(所有获奖作品名单见二版)。

这些获奖的陶艺创新佳作将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的“古兽窥今壶”、徐秀棠的“禅系列——恒、空、善”、吕尧臣的“海之恋”、鲍志强的“龙香壶”、周桂珍的“玉匏提梁壶”、顾绍培的“四方君玉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的“凝力壶”、邱玉林的“形饰鸟”、吴鸣的“归”、季益顺的“天门凤壶”、徐达明的“陶木情横把系列组壶”、曹婉芬的“竹海提梁壶”等江苏省大师以上陶艺家的60多件(套)精品一道在“太湖杯”上展出,有的还参与评比。然后参加由宜兴市人民政府在无锡市主办的“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创新设计展”,让无锡的各界人士欣赏和领略宜兴陶瓷艺术的魅力和风采。(尧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吕尧臣卷》在京首发

吕尧臣紫砂精品同时在京展出

4月10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吕尧臣卷》首发式暨吕尧臣紫砂精品展在北京贵宾楼饭店承露轩艺术馆举行。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石宗源,文化部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卢昌华及宜兴市领导邵亚群、董平、许伟英等参加了活动。

典礼上,市委副书记董平向来宾们介绍了宜兴紫砂艺术。他说,宜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陶都、世界制壶中心。精美绝伦的紫砂艺术在陶都大地上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不仅铸就了享誉世界的国之瑰宝,也造就了一批成就卓著的紫砂大师。吕尧臣是当今紫砂界最具实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事紫砂创作50多年来,始终坚持“功在壶外”的理念,潜心钻研、博采众长、大胆创新,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吕氏壶艺”,为紫砂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本次吕尧臣紫砂精品展共展出作品60件,“阴阳太极壶”、“小石冷泉”、“素心壶”等一批代表作品纷纷亮相,令观众们大开眼界。这次展览既是吕尧臣艺术生涯的一次全面回顾,也是宜兴紫砂艺术对北京紫砂爱好者和收藏者的一次高端展示。9日下午,在北京贵宾楼饭店承露轩艺术馆还举行了吕尧臣紫砂艺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文化艺术界的30余名学者参加了学术讨论。

    据了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策划编辑出版的一套大型学术丛书,该丛书自2007年正式启动出版,迄今出版了16卷,曾出版过《徐秀棠卷》、《汪寅仙卷》等。(报讯)

 

WTO:预计2012年全球贸易增长继续放缓 

2012年4月12日,世贸组织(WTO)在日内瓦发布年度报告预计,受欧债危机等负面因素冲击,2012年全球贸易额将仅增长3.7%,大大低于近年平均增幅。

世贸组织经济学家指出,这一预测主要基于欧元区经济衰退可能加深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风险因素。

根据报告数据,2011年全球贸易额增长5%,远低于2010年13.8%的增幅。在1990~2008年,全球贸易额年均增长6%。

数据显示,主要由于初级产品价格上涨,2011年,全球货物总出口额大幅增长19%,达18.2万亿美元;商业服务总出口额增长11%,达4.1万亿美元。从国别分布来看,中国的出口额增幅大幅放缓,从2010年的28.4%降至2011年的9.3%,但仍列该年度出口增速第二位,印度以16.1%位列第一。同时,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进口增长率也大幅下降,从2010年的13.7%降至4.9%。印度和中国为进口增长最快的国家。

报告指出,受欧债危机、日本大地震、泰国洪水和阿拉伯国家动荡等因素影响,世界生产总值增长率从2010年的3.8%降至 2011年的2.4%,这一增长水平也低于截至2008年经济危机之前20年3.2%的平均增幅。

世贸组织预测,2012年世界生产总值增幅为2.1%。世界经济潜在风险包括日益严重的欧债危机、不断攀升的油价和地缘政治方面的风险。

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指出,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加深了关于限制性贸易措施可能逐渐破坏贸易开放带来的利益的担忧。他呼吁世贸组织成员为当前贸易体系重新注入活力给予更多关注,确保这一担忧不会变为现实。

(信息来源:新华08网)


经济疲软 陶瓷出口形势不乐观

在欧美市场呈现疲态的时候,更多企业开始通过努力开拓南美、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寻找出路。本次广交会上,来自欧美的白色面孔减少了,亚洲、非洲的面孔则明显多了起来;但出口企业冲着新兴市场一哄而上的盲目无序行为也令人担忧。

业内人士称,中国出口巴西的瓷砖连续两年迅猛增长,就使得巴西瓷砖业界产生焦虑。2011年秋季巴西政府对中国瓷砖采取严厉的最低限价制度、大幅度提高进口关税等措施,导致中国瓷砖出口一度大幅萎缩。

除了陶瓷行业,来自光电照明、家电、机械等领域的企业人士也纷纷表示,各自业内企业在转战新兴市场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一哄而起”问题。

做内销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而在海外市场,找准自身定位,提升产品附加值,树立国际品牌形象,将是唯一的出路。

(消息来源:中国经济网)


陶瓷酒瓶的收藏乐趣

宜兴是我国陶瓷酒瓶的重点产地,每天有30多万件各式各样的酒瓶流向市场,品种数以千计。由于宜兴陶瓷酒瓶的造型艺术的千姿百态,装饰技法的锦上添花,已成为收藏者心目中的宠物。

宜兴陶瓷酒瓶受人喜欢,除了它的优异使用功能外,还有它的艺术个性。作为藏品,尽管没有紫砂壶那样的价值与地位,却迎合了普通百姓的“凡人乐事”观念,无须多大投入,同样能够得到收藏的乐趣,观赏到陶瓷艺术的精彩,领略酒文化外溢的丰沛内涵。

我有位老同学,就喜欢收藏陶瓷酒瓶。其原因是平时钟情酒液,“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通过陶瓷酒瓶钩沉与酒相交的回忆以及对陶艺的鉴赏。

宜兴陶瓷酒瓶具备的艺术特色和典雅风采是迷人的。无论是彩釉酒瓶、青瓷酒瓶,还是紫砂酒瓶、红泥酒瓶,都是实用与观赏完美统一的工艺品。就其造型而言,有几何形体造型、有仿古代器皿造型,也有人物、动物雕塑造型……张扬着酒厂自身的文化内涵与地域特征。例如为国酒茅台所设计制作的十几款陶瓷酒瓶,有一种圆柱体细颈的瓶体上,施金黄色纹片釉,局部露胎,显现“蟠龙”的艺术浮雕或是“飞天女”的生动形象。运用彩釉陶瓷的传统装饰,在新的思维与创意下,这种酒瓶非常豪华,而且使人耳目一新。

陶瓷酒瓶的釉色是五彩斑斓的,既有单色釉,又有复色釉;既有明亮的,又有亚光的。特别是用“中国红”釉装饰的陶瓷酒瓶,显得富丽华贵,高雅脱俗。

收藏陶瓷酒瓶,是一种收藏陶瓷文化和酒文化的不错形式。其实,酒从诞生之日开始,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客从远方来,无酒不足以表达浓浓厚意;友在临行时,无酒不足以体现你依依深情。良辰吉日,无酒不显其乐;春风得意,无酒不能畅怀。多彩的人生如果没有酒的参与,似乎少了几分精彩,几分欢愉,几分潇洒。否则,哪有曹操的“煮酒论英雄”、关羽的“温酒斩华雄”、李白的“斗酒诗百篇”、宋高祖的“杯酒释兵权”……

收藏陶瓷酒瓶可以见证陶瓷文化的多姿多彩,以及与酒文化融和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生命力。陶瓷酒瓶的设计创作同样洋溢了技艺人员的智慧和创造,从形制与装饰的多样性和适应酒厂要求的唯一性,都可以看到时代所赋予的异彩新潮和生动景象。茅台、五粮液、剑南春、钓鱼台、酒鬼酒、泸州老窖、古井贡酒、汾酒、习酒、郎酒、国窖等名酒和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沙河王、金种子、菊花白、楚国春、九华山、蒙古王、红楼梦等,酒瓶的奇特造型和清丽装饰,无不各臻其妙。尤其是青瓷艺术酒瓶和立体青花点彩酒瓶,它们和着名酒的芳香,蕴含无比的甘醇,可以让馨香充盈有梦的岁月,与闲情同醉。

(蒋尧基 文/摄)

 

浮名不为故乡留

——读萧建民著《陈曼生研究》

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为西泠八家之一,嘉庆年间开创了文人直接参与砂壶设计创作的先河,是紫砂艺术发展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壶艺大家,其诗、书、画、印、壶五绝为后世所重。今天,“曼生壶”的成就,依然在紫苑艺坛播散着异香清芬。

湖南湘潭萧建民先生,号梦石,1968年生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湘潭市书协理论创作委员会主任。10余年间,致力于陈鸿寿研究收获颇丰,先后有《成仙成佛且成人——试论陈鸿寿其人其字其壶》、《陈鸿寿仕途任期考》、《陈鸿寿室名列号考》、《西泠八家诗文全集》等专著问世,积小成为大成,不遗余力,多次走访北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查抄资料,钩沉揭秘,拾遗补缺;又多次来宜兴,拜会徐秀棠、汪寅仙、吴鸣等大师和紫砂界一批有识之士,探讨陈鸿寿及其“曼生壶”的诸多问题,极大地丰富拓展了对这一课题的佐证与补充,最终完成了煌煌50万言的巨构《陈曼生研究》,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书在系统性、完整性、权威性上,超越了以往同类型的相关著作,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同与推崇。

《陈曼生研究》是在作者占有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精心考证、科学策划的基础上编著而成的一部巨著。全书设六章:第一章,生平与交游,分艺术背景、家族考略(附家族世系表)、生平述略(附萍踪交游示意图)、师友列表、室名别号列目五节;第二章,艺术综述,分陈鸿寿美学思想的形成,诗、书、画、印综述二节;第三章,曼生壶初探,分曼生壶起源考、曼生壶的平面设计与隶书造型的比较分析、《桑连理馆主客图》考、曼生壶疑难浅析、曼生壶创作旨趣五节;第四至六章为《粤游合笔》校点、《种榆仙馆诗钞》校点、陈鸿寿编年。据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协会员林乾良先生在为该书作“序一”中云及,文史方面,可以《陈鸿寿年表》为例,此为萧君用功最勤之处,全篇10余万字,通过对陈鸿寿专集、日记、诗文及金石书画作品以及近两百余位师友有关资料之收集、整理、考订、对比而予以系年,并详细注明其原始文献,以此为基,则有关陈鸿寿之家族、世系、名号、交游、仕途、生平、作品等无不纲举目张矣。艺术方面,突出篆刻、隶书及“曼生壶”三项,所收八九百件艺术作品,颇有海内外未见记录者。陈氏三艺中,最以“曼生壶”为海内外所重视。已故西泠前辈唐云所集八壶,今珍藏于杭州之唐云艺术馆,为该馆镇库之宝。围绕“曼生壶”尚有一些争议之处,如制壶之真正原因、创作旨趣、作品分期、“阿曼陀室”之归宿等,该书均有令人心服之论断。诗词方面,陈氏曾有“天才诗人”之誉,语出陈鸿寿前辈梁同书语,书中除全收《种榆仙馆诗钞》二卷260余首,其中40余首为此次增补。曼生几十年宦游在外,所见、所悟、所感、所能,无不在诗中有所流露,读先生诗不第有以知其人矣。如《寻曲江草堂遗址》诗中有“浮名不为故乡留”之句,就是先生为官治艺心迹的写照。政绩方面,书中也给予较为客观真实的表述。该书还附有陈曼生诗、书、画、印、手札及曼生壶等的拓印件百余幅,为书籍增色。参与该书出版的专家学者阵容强大,徐秀棠、汪寅仙、史俊棠、邓超作顾问,由廖静文、范曾、韩天衡、董衍方、吴鸣分别寻曼生句题词,林乾良、徐秀棠、吴鸣作序。

《陈曼生研究》的成书是一项浩繁、巨大的文化工程。对宜兴读者而言,宜兴以陶都闻名,陶都又以紫砂为荣,紫砂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190年前陈曼生的历史功绩。后人的怀念,《陈曼生研究》的出版,无疑为弘扬紫砂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崔听槐)

 

“碧云青瓷”的风采

在刚刚举办的陶艺创新作品评比中,有一件“窑变雪里青象耳尊”荣获了二等奖,而作者张荣法又比较陌生,引起了我们的好奇。

从同事处得知,他是宜兴市碧云青瓷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并在陶瓷城陶瓷艺术博览中心二楼开设了“宜兴陶魂陶瓷艺术馆”。于是,我们就去那里领略“碧云青瓷”的艺术风采,了解张荣法的从艺经历。

张荣法是丁蜀镇建新村人,1963年出生,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本科学历。从1983年开始,从事陶瓷釉水的研究和制备,打下了青瓷生产的基础。有着陶艺金花之誉的宜兴青瓷,一直以“碧玉”品牌驰名于世。由此感召下,张荣法从前年开始尝试青瓷制作,并注册“碧云”商标,跻身于宜兴青瓷的生产行列,获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他的企业有4座梭式窑,生产的青瓷品种百余个,釉色20多种,保持了宜兴青瓷厚釉失透,青中泛蓝,如冰似玉,明丽静穆的艺术风格。他的“碧云“青瓷,创制了以当地的南山“小红泥”为发色原料的青釉,还研制成功绞釉雪里青,哥、弟窑结合的艺术釉,运用陶瓷镂雕和局部露胎技术,引进湖南醴陵“釉下五彩”和江西景德镇白瓷青花等装饰手法,营造了“碧云”青瓷的独特神韵,成为宜兴青瓷艺苑中一枝姿彩瑰丽的新花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瞩目。去年,“黄山烟云”等好几件釉下五彩青瓷瓶参加“中艺杯”中国宜兴陶艺五朵金花北京展,获得了好评。(陶讯)

 

访美话陶艺

史俊棠 

就世界范围而言,中国陶瓷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以东方神秘而享誉全球;日本陶瓷与宗教传统、人文环境、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欧洲陶瓷植根于手工业革命、皇家气派与欧洲文化的土壤;而美国陶瓷,则彰显了科学技术、文化多元与主流美术的特征。

时隔五年,因美国中华陶艺学会周光真先生的精心撮合,宜兴市陶协再次组团,我和紫砂工艺厂厂长徐建荣,以及紫砂艺人顾绍培、周尊严、张洪芬、范建军、费寅媛、范伟群、姚丽云、毛子健、汤杰等11人,于3月28日在上海浦东登上了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飞机。

一、在西雅图,参加第46届美国陶瓷教育年会

美国陶瓷教育年会的宗旨是“推动陶艺”。

地处美国西北部的西雅图,早春三月仍寒气袭人,除我和顾绍培大师外,其余人均是第一次去美国,因此,高涨的热情已抵消了天气的寒冷。为期三天的陶瓷教育年会,吸引着全美乃至世界各地的陶艺家前来参与,会场外没有悬挂气球和横幅,会场内没有鲜花与地毯,一切都显得那么简朴,没有各级领导的出席、嘉宾的贺词、政要的“重要讲话”,一切都很平淡。这里体现的是陶艺工作者的一律平等和自觉参与,同时又可体会年会组委会的精心安排和志愿者的热情服务,上至组委会主席,下至每个普通参会陶艺家,自掏腰包吃、住、行,自带作品供交流,自觉参与各项学术活动。300美金的报名费,换回了每人一袋会务资料和一张印有年会标志的胸卡,挂着这张胸卡,你可满会场跑,各个展厅可进进出出,即使你走在西雅图市的大街上,市民们也会朝你露出尊重的表情,他们当然知道,世界各国陶艺家的到来会对当地的经济或多或少作出贡献。当然,别奢望有谁来宴请你,哪怕一杯咖啡,你得自己付费。由组委会统一租用的展览馆,一是可免费提供陶艺家带来的作品展出(但其间绝不允许做买卖),免费开放多个会场供陶艺家学术交流;二是收费出租给前来设摊展销的各种陶艺制作的原辅材料、装饰材料、小型练泥设备、小型窑炉、各种工具等等,供参会者选购。正是靠着这摊位费和报名费收入,扣除场馆租金后,组委会向与会人员提供一些有限的服务,然而,大家绝无怨言。正是建立在陶艺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才会兴趣盎然,整个会场人头攒动,走进各个展厅,你会领略到年年有创新的陶艺作品,而推进各个会议室大门,都会见到许多人全神贯注地听学术报告或图片展示,当然,这些内容全部围绕陶艺而展开。

年会结束,曲终人散,陶艺家们都会怀着一种收获的感觉而离开,因为世界陶艺年年在发展,陶艺世界也年年有创新,他们期待着来年再相聚,明年的年会将在休斯顿举办。

美国陶艺教育年会自1967年举办以来,每年一届,46年从未中断,它不固定一个地方,而是辗转于美国的多个城市,它的宗旨要在各地推动陶艺教育、陶艺发展,今年的年会因在美国西北边陲的西雅图市举办,因此提出了“来到边缘”这样一个主题。当然,陶艺在美国绝不是每一个陶艺家的职业,也就更谈不上为一个产业。

中国是陶艺大国,几大产区也几乎年年在举办陶瓷博览会(这里面有振兴陶瓷产业的要求),宜兴是陶都,这几年要求恢复陶艺节的呼声也在节节升高(1988-1996年曾连续举办六届宜兴陶瓷艺术节),但能否像美国陶瓷教育年会那样,让陶艺成为陶艺工作者的一种文化自觉,恐怕还很难。我们的习惯思维是让政府来做这些事,即使真的政府在做了,我们的陶艺家又会以怎样的态度去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呢?因此我建议,无论是政府层面、行业协会,还是陶艺家,不妨带着这些思考,去体验这种年会,理念变了,行动才会变,否则,再叫喊创新也创不出什么新来。

在西雅图,在参加一系列陶瓷年会活动的同时,我们没有忘记去参观波音飞机制造公司,这是除体验陶瓷教育年会以外的又一收获。

二、在加州首府萨迦缅度,与美国现代宜兴紫砂艺术协会缔结友好

此次访美,正式拜会美国现代宜兴紫砂艺术协会,也是日程安排之一。

早年就到美国的弋阳范炳先生,目前定居加州首府萨迦缅度市,专门传授中国文化,门下已弟子众多,有学汉语的,也有学气功的,有学茶艺的,先生自己喜欢上了宜兴的紫砂壶,几年下来,已收藏了徐秀棠、吕尧臣、鲍志强、顾绍培、周桂珍、华健、顾婷等紫砂艺人的作品,尤其是以顾绍培大师的作品最多。先生在传授中国茶艺时,结合传播弘扬世界独一无二的宜兴紫砂文化,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美国现代宜兴紫砂艺术协会”。我没有问及为何用“现代”两字冠在宜兴紫砂之前,也许是注重于把玩、欣赏、收藏现当代壶艺家的作品为主,这很好理解,如果把宜兴紫砂工艺与现代陶艺混为一谈,这很值得商榷。当我们从西雅图到达旧金山后的第二天,弋阳先生就从萨迦缅度市专门放车来接我们,在与他们师生相聚的一整天中,更加深了了解先生在美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所做的努力。

自改革开放接触美国朋友也有二十多年了,真正要让西方人了解宜兴紫砂、喜欢宜兴紫砂,继而掏钱消费宜兴紫砂却并不容易,各种紫砂展览会在美国搞过,也曾经有人不遗余力地在美国搞过紫砂推销,但这么长时间下来,并不尽如人意。文化的差异使老外们对宜兴紫砂的种种“美”还是难以理解,几万甚至几十万美元一把的名人名作紫砂壶,只能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而摊开双手耸耸肩膀。弋阳先生从传播中国茶文化中来推介宜兴紫砂,这就抓住了一个切入点,为此,去年11月份,弋阳先生率领他的弟子一行10多人来到宜兴,与多位紫砂大师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文化艺术交流,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这次回访,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与美国现代宜兴紫砂艺术协会签署了友好协会,为日后进一步的加深交流、扩大合作打下一个基础。这也看得出弋阳先生的良苦用心和雄心壮志,他会不断扩大宜兴紫砂在美国的影响,在此之前,他已有专著《神器》(指宜兴紫砂器)一书在宜兴首发,这次,他提出要在国内找一家有影响的出版社出版发行《神器》一书,我当为之而努力促成。

三、在洛杉矶,参加“大鱼小壶国际茶壶竞赛展”

自2004年起,两年一届的“大鱼小壶国际茶壶竞赛双年展”开始有三多贝克大学发起举办,连续几届已逐渐成为很有名气的国际级展览。“大鱼小壶”是借用英语中的一句成语“大鱼小湖”,比喻小地方也能出大人物,把“小湖”改作“小壶”,谐音而已,这就是“大鱼小壶”的展览名称由来。宜兴相对世界来说只能称个小地方,而小地方宜兴的紫砂壶倒确实是出了大名,由此推想,“大鱼小壶”这个名称对宜兴紫砂来说,倒也是蛮贴切的。记得2004年的第一届“大鱼小壶”展是在三多贝克大学举办时,我们也曾组团参加,潘持平、徐达明等壶艺师当时还为参展的师生们演示了紫砂壶的手工制作演示,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如今的“大鱼小壶”展已上升为国际级的茶壶赛事,今年已是第五届,在洛杉矶举行,我们代表团顾绍培等6位紫砂壶艺师共12件作品一同参加了展出。4月14日上午,来自加州各地的50多位陶艺爱好者早早来到展馆,首先观摩由高级工艺师范伟群手工制壶的现场演示,然后大家学着做壶,由我们的壶艺师在一旁指导,几个小时下来,不少人还真的像模像样地捏出了茶壶泥坯,这使他们非常兴奋,同时也向往着中国的宜兴,向往着宜兴的紫砂。

第五届“大鱼小壶国际茶壶竞赛展”14日晚上在美国陶瓷艺术博物馆正式开幕,尽管是晚上,还真是嘉宾云集,观者蜂拥,几百平方米的展出大厅人头攒动,不同材质制作、风格各异的茶壶,还真让人赞叹不已。主持人宣读本次茶壶竞赛的获奖作品及作者,其中一款叫做“紫色的脸”茶壶荣获特等奖,作者将获得到中国旅游一趟的奖励时,展厅内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宜兴代表参展的作品吸引着众多的参观者,只因未预先报名参加竞赛,失去了一次评比获奖的机会,尽管这样,美国陶瓷艺术馆仍决定永久收藏周尊严、范建军、范伟群、费寅媛、毛子健、汤杰、顾婷的紫砂作品各一件,这无疑对宜兴紫砂是极好的鼓励。当得知本次活动有中国宜兴代表团参加,日裔陶艺家中泽濑里奈小姐硬把自己的2008年第三届“大鱼小壶”展时所获得特等奖的一件陶艺作品让我们带回中国,捐给宜兴陶瓷博物馆,我们表示再三感谢,答应让宜兴陶博馆收藏展出,并出具收藏证书寄给她。

在洛杉矶,在周光真先生的安排下,还拜访了全美最大的茶壶收藏家桑尼·凯姆先生。据先生自己介绍,从事律师职业的他,很早就爱收藏各种茶壶,目前总计收藏了不同材质、不同造型的各种茶壶17000多把,他要把这些藏品全部捐出去,让受捐者为他盖一个茶壶博物馆,目前已有人愿意受捐,相关事情正在洽谈之中。桑尼·凯姆夫妇俩十分热情地在家中接待了我们,也让我们看了部分在加州的藏品。老先生说他来过中国,到过宜兴,只是时间匆匆,他对宜兴的紫砂壶也是赞不绝口,说不仅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同时又有实用价值,是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陶瓷艺术品,我们诚邀他们再来宜兴看看,老俩口十分高兴。

四、中美陶瓷文化交流的使者——周光真先生

自1999年首次国际陶艺研讨会在宜兴举办,就认识了周光真,作为一个上海人,23年前去美国读书工作,打拼至今,已安家美国圣何塞,可谓取得了成功;作为一个陶艺家,做过许多陶艺作品,在美国已有影响,并成为国际陶艺学会会员、美国加州玻璃陶瓷协会理事、美国陶艺年度大展组委会理事、“大鱼小壶”国际茶壶赛连续五届评委,作为一个中美陶瓷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一年中要多次穿梭于中美陶艺家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景德镇、宜兴、国内陶瓷产区都有他不断寻访的足迹,也不间断地组织欧美陶艺家访问中国,反之亦组织中国的陶艺家踏访美国,自2003年起,光我们宜兴就先后有6批陶艺家组团参加美国陶瓷教育年会,在他的推荐下,周定芳、顾美群、史小明、蒋雍君等壶艺师先后去美国多所大学教授陶艺创作;作为一个陶文化学者,他先后出版了《宜日美国陶泥家》、《中国陶瓷文化旅游手册》、《铁肩担陶艺》、《现当代陶瓷工艺与鉴赏及收藏》等专著,其中许多内容是详细介绍中国几大产区的陶瓷艺术与陶艺大师,尤其对宜兴,他是情有独钟,就在本次“大鱼小壶”展上,由他制作,用英语来专门介绍宜兴的人文环境、陶瓷产业、陶艺发展、陶艺大师的电视专题片在展厅不断播放,真让人感动不已;作为商人,他在推动东西方陶艺交流的同时,把宜兴紫砂壶制作的小工具推销到美国陶业家手中,让他们用中国传统紫砂壶制作的工具,来学做陶艺,尽管陶艺在美国不是产业,也不是陶艺人谋生的职业,但陶艺队伍却在不断的扩大,美国陶艺人对中国陶瓷艺术的了解,尤其是对宜兴紫砂的了解,也在不断增加,这些,美国中华陶艺学会及周光真先生功不可没,因此,2001、2005的宜兴国际陶艺研讨会均由他联络,邀请欧美陶艺家前来参加。10多年来,这些陆续来到宜兴的西方陶艺家先后向宜兴捐赠了他们的陶艺作品50多件,目前都收藏展出于宜兴陶瓷博物馆。为此,我积极建议,宜兴市政府应授于他为宜兴“荣誉市民”的称号。以往,在这方面我们注重为招商引资作出贡献的友人,忽视了文化使者的存在与价值,周光真先生与他的美国中华陶艺学会相对陶都宜兴来说,确实体现了不小的价值。

20多天的访美,一路辗转,思绪万千,记下这些,稍加整理在此发表,欢迎批评。

                                 2012、4、18  于美国洛杉矶

                                    

江苏省陶艺委创新作品评比获奖名单

一等奖(11个)

 

二等奖(19个)

三等奖(42个)

优秀奖(6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