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紫砂 世界共享
首届北京紫砂艺术节隆重举行
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办、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支持、北京市紫砂艺术馆承办的“首届北京紫砂艺术节”于9月9日上午拉开帷幕。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孙旭光、中国陶协副理事长、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以及央视在内的多家媒体参加了开幕式。嘉德拍卖有限公司、紫砂大师何道洪及我市一批收藏家专程前往祝贺。
北京市紫砂艺术馆馆主赵炎多年来收藏和经营宜兴紫砂工艺品并发起成立紫泥公社,这次展出的1000多件作品,展示了宜兴各个历史时期的紫砂工艺精品。为期一个月的北京紫砂艺术节的主题为“中国紫砂·世界共享”,期间分别在恭王府与北京紫砂艺术馆举办“琢璞成玉——何道洪紫砂艺术研讨会”、“宜兴紫砂与品茗”、“紫砂传统与未来”、“紫砂收藏与鉴赏”等论坛,以及“壶艺泰斗——顾景舟紫砂艺术研讨会”、“花海寻梦——蒋蓉紫砂艺术研讨会”、高级工艺师蒋彦作品展、吴曙峰紫砂作品展等一系列活动。(史文)
徐州壶友和范家壶庄
合作创制“寻宗壶”
日前,由徐州收藏家协会紫砂专委会与范家壶庄合作创制的10把“寻宗壶”,在壶庄首次向我市有关网络媒体亮相。
今年4月,徐州收藏家协会紫砂专委会的壶友,选中范家壶庄在紫砂文化传承、坚守紫砂“养生、养心、养神”的“三德”精神,与范家壶庄签订了合作创制一批紫砂“寻宗壶”的协议。壶庄用优质底槽青原矿紫砂料,由传统手工艺高手周鹏飞为徐州壶友制作10把“景舟仿鼓壶”,壶底盖“徐紫专委寻宗壶”印章,并加盖高级工艺师、壶庄总工艺师范伟群的监制章。
在当天的“寻宗壶”信息发布会上,徐州收藏家协会紫砂专委会秘书长杨世明介绍了徐州壶友对宜兴紫砂的喜爱和推崇,通过紫砂寻宗壶活动,欣赏紫砂壶“原汁原味”的风采,在徐州紫砂藏界营造爱壶、养壶、赏壶的风气。会上,徐州壶友还与壶庄范伟群、网络媒体代表进行了互动交流。(佳木)
女陶艺工作者有了交流平台
宜兴市陶城巾帼联谊会成立
为了更好地团结、凝聚、服务我市广大女陶艺家,搭建女陶艺家相互学习、增进友谊、共同提高的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女陶艺家在弘扬陶都美名、促进宜兴陶艺的持续繁荣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前,市妇联在中国陶都陶瓷城举行成立宜兴市陶城巾帼联谊会。市妇联主席宗翡、市陶协会长史俊棠、陶瓷城董事长、总经理石国松等到会祝贺。
陶城巾帼联谊会由21人组成,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任名誉主席、陶瓷城常务副总经理范淑云任主席;沈蘧华、曹婉芬、谢曼伦、张红华、高丽君、许艳春、高建芳7位省大师、省名人任副主席,另有紫砂、均陶、青瓷、精陶、彩陶、书画界的11人任常务理事、秘书长、副秘书长。
巾帼联谊会成立后,将通过举办联谊沙龙、论坛讲座、交流出访、加强广大会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友谊,扩大影响力;通过组织女陶艺家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广大女陶艺家奉献社会、服务宜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史俊棠会长对宜兴市陶城巾帼联谊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对市妇联、陶瓷城重视、关心、支持、配合巾帼联谊会成立后开展各项活动表示感谢。市陶协正在积极探索宜兴陶艺发展的新路子,着力陶艺家队伍的建设和陶艺人才的培养。改革开放以来,宜兴陶艺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陶艺作者也得到了社会公认,置身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不可避免地遇到诸多负面的影响,如何净化职场环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加快发展,创新发展,联谊会成员不仅要自身严格要求,更要以表率榜样作用来带动身边从业人员,影响业务同仁,发挥联谊会的积极作用。(本报记者)
顺时应变调结构 转型发展增后劲
金帆公司产销居日用陶企之首
宜兴金帆陶瓷有限公司在市场经济运行中,顺时应变调结构,转型发展增后劲,走出了一条具有“金帆”特色的自强之路。今年1至8月,企业应税销售实现1.8亿元,同比增长20%,为全年实现3.5亿元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宜兴日用陶骨干企业中,位居第一。
金帆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以生产出口精陶餐茶具和后来以金鱼陶瓷厂生产金鱼紫砂陶瓷酒瓶为主的一家日用陶瓷企业。长期来,在精陶出口看好的市场态势下,以精陶为主,扶持带动紫砂陶瓷酒瓶的快速发展,从2000年以来,随着出口市场的跌宕起伏,金鱼酒瓶在内需市场不断做优做强,与国内名酒企业集团建立了良性的供需关系。近几年,金鱼酒瓶在企业的生产销售份额,节节攀升,目前已占总销售额的95%以上,成为引领企业扩大市场的主导产品。
调整结构,领先一步是金帆公司驾驭市场的法宝。尤其是从2005年以来,企业针对国内高端市场的需求,通过自主创新,开发新品,不断去创造新的市场,已与茅台、五粮液、汾酒、泸州老窖、口子窖、酒鬼酒、西凤等多家上市公司以及道光廿五、郎酒、剑南春、迎驾等名酒企业成为主要合作客户,将酒包装的差异性、独特性、原创性及个性化等作为引领白酒行业消费趋势和文化审美的发展思路,提升了酒瓶的价位与效益,成为一线品牌的常年合作商户。前不久,杏花村汾酒厂请金鱼陶瓷定制的95只销售达10多万元的紫砂陶开片高端收藏版酒瓶,在北京拍卖会上亮相,单件珍藏版汾酒创造了200余万元的高价。在培育高端市场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结构,低档市场酒瓶的产量与销售额,也随结构调整变化而变化。数据显示:去年与今年比,酒瓶产量与销售又有明显转换,09年低档酒瓶产量占70%,销售占35%;今年转换为产量占67%,销售占28.2%;09年中档酒瓶产量占11.6%,销售占15.3%,今年转换为产量占13.5%,销售占20%;09年高档酒瓶产量占19.3%,销售占49.4%,今年转换为产量占19.7%,销售占51.8%。以上数据表述,低档酒瓶的量与销有所减少,中、高档酒瓶的量与销有了明显提增。在09年完成3150万件产量的基础上,今年将完成3500万件。
转型发展,培育亮点是金帆公司对未来市场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企业运用瓷器、精陶制作技艺,已成功开发出适应国际市场的“紫砂艺术西餐具”,并列入5年规划,最终年销售达8000万元。碧玉青瓷用2至3年时间,销售达5000万元,碧玉青瓷研究院近期已成立,为弘扬青瓷文化和提升青瓷艺术品位创造有利条件。企业今后5年将投入7000万元资金,除已开业投产的华航陶瓷公司外,对4万平方米厂房及办公大楼作改造,以及确保“紫砂艺术西餐具”项目上马,通过优化生产要素,为金帆的未来展现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报记者)
“互爱人间·紫壶锦艺术展”在沪举办
陶艺家大爱无疆奉献爱心
9月17日,“互爱人间·紫壶锦艺术展”在上海世博园内世界贸易中心协会馆隆重开幕。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工商联主席王新奎、宜兴市副市长洪雅到场祝贺并致辞。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国大师汪寅仙、李昌鸿、顾绍培、省大师季益顺、沈蘧华等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展览展出了当代10位国家级紫砂大师和百余位紫砂陶艺家的300多件(套)紫砂艺术品,以及清代和民国期间紫砂大家杨彭年的“德中壶”、何心春的“柱楚壶”、邵大亨的“鼓腹壶”、程寿珍的“掇球壶”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七位老艺人”的经典作品。为期3天的展出让参观世博会的中外游客和紫砂壶爱好者一睹宜兴紫砂的厚重文脉和艺术成就。
9月18日,正在上海参加全国妇联承办的“妇女与城市发展暨纪念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十五周年论坛”的各国妇女领袖,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的陪同下,参观了紫砂艺术展。
为了帮助艾滋病致孤儿童和舟曲受灾儿童,紫砂技艺人员捐出68件(套)作品,其中有李昌鸿的“八方福壶”、顾绍培的“大线圆壶”、季益顺的“飞仙壶”、沈蘧华的“大亨掇只壶”、谢曼伦的“窗竹影摇”、吕俊杰的“追古提梁”、邱玉林的“波浪壶”和紫壶锦董事长赵小蝶收藏的“眉寿壶(汪寅仙制、刘海粟书画)”与“大彬如意(周桂珍制、周南书)”。在“互爱人间·携手同行——2010世博紫壶锦慈善晚会”上义卖捐款,当场拍品20件,总额近200万元,拍卖成交价最高的是“眉寿壶”,达105万元。所得款额捐赠给中华红丝带基金会和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陶讯)
现代紫砂陶艺的全新解读
——品吴鸣专著《紫砂·传承·创新》
9月15日,吴鸣送我一本刚刚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书《紫砂·传承·创新》。他以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见解,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分析、诠释现代紫砂陶艺的发展脉络,审美情趣,表现手法和创新理念,富有新意。
吴鸣作为一名很有成就的紫砂艺术家、宜兴市政协常委、宜兴市文联副主席、宜兴市紫砂专委会主任,也是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负责《紫砂陶艺的传承和创新》文化类资助项目。这本专著的出版就是对该项目专业活动的一次回顾和总结。
《紫砂·传承·创新》汇集了吴鸣撰写的30多篇论文、5篇吴鸣访谈录、12篇专家论“吴”艺,约13万字。此外,还有吴鸣的部分作品图片和其他紫砂陶艺家创制的“不一样的紫砂器”(紫砂陶艺)。
宜兴紫砂经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时至今日已经十分成熟地构建了自己的文化体系,雄立于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之林。紫砂壶作为茶、陶文化合一的产物,自明清以来,其造型艺术(花货、光货、筋瓤货),已经确定了特有的规律和法则。以曼生为代表的文人雅士由于酷爱紫砂壶而将书画、诗词、铭文介入紫砂壶,加重了文化气息及艺术品位,形成了文人风格,从而紫砂壶的价值跃升,受到了世人的高度赞赏,视同拱璧。
现代的生活造就了现代的艺术,以及与其相应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紫砂壶也由于一些陶艺家和学院师生的直接参与,再加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新一代紫砂技艺人员的学习、生活、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变化,他们想用紫砂泥捏制出传达主观审美和内心感受的壶艺作品,并通过现代意识融入传统,展现一个全新的境界和壶体造型,人们称之为“紫砂陶艺壶”。这种新门类的“现代陶艺”紫砂壶出现在紫砂艺苑,是一种潮流,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一种大众审美的需求。我以为它的出现,将让“海纳百川”的紫砂壶,增添新的形式和情趣,蕴涵丰富的内容,这也是紫砂的传承和创新。
书中不仅有吴鸣心语心声:《紫砂的本体语言》、《当代紫砂创作谈》、《紫砂的误区断想》、《陶艺的境界》、《振兴发展宜兴陶艺的思考》等,还有他的现代陶艺和紫砂壶,如“期待”、“庄子·子非鱼”、“与先贤对话”、“秘戏图考系列”、“阳羡溪山系列”、“生命对话系列”、“家”、“怀古观今”、“始陶尊者”、“竹林寻贤”等。这些壶形陶艺作品淡化了壶的功能,强调了作品的形式美,其构思让观赏者无限遐想,表现手法让陶艺家自由挥洒。不仅丰富了紫砂壶的语言,又展示了独特的境界、独有的心语、独创的内涵。我们不妨摆脱一下传统的审美习惯和世俗眼光,用包容的心态去审视和欣赏紫砂陶艺壶。其实,它们不但赏心悦目,而且回味无穷。
现代紫砂陶艺也是从传统中走来的,一是用紫砂五色土为原料,二是用打泥片、镶接成型的手工制作,既有它的质地美,又有它的装饰美,只不过是在造型中融进了新的理念,巧妙地联系器物的里外空间,将重功能的传统紫砂壶,蜕化出一种具有鲜活生命且能表现个人情感世界的纯粹陶艺,显示出浑沌而清明,抽象又具象的形体。此时,壶的使用特性不再是第一位了。
如今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世界。陶艺的创作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特别是在多元文化框架下的宜兴紫砂,也应该百花竞艳。所以紫砂传统是文化形态的延续、发展,在这基础上可以做多种多样的尝试,关键在于题材是否实用,手法是否传统,创作审美是否有现代性、创造性和个人风格。人们完全可以用传统题材和手法表达现代理念和情感。
紫砂壶的创新设计应该提倡个性和单一性,因为现在紫砂圈内,作品的重复太多了,仿制和抄袭司空见惯,虽然这是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和供求状态,但是随着知识产权的完善和文化艺术品位的提升,将会逐步改变。正如吴鸣所希望的紫砂艺术的创作能够超越家传模式,扩展紫砂的传承路径,使之更具社会性,更具艺术活力。(蒋尧基)
宋代军壶叫韩瓶
韩瓶,即南宋名将韩世忠部队所使用的行军壶,是一种难得的宋代瓷器。河南的扶沟、项城、鹿邑、淮阳、商水等县市均有民间遗存标准器物。小口,双唇,弧肩,直腹,下部斜收,小平底,饰旋纹,双系。有双系的瓶罐高34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5.5厘米;瓶体粗瓷厚胎,看上去比较豪放、沉稳。瓶外略施一层薄薄的橄榄色青釉,器型具有宋代修长之感。长瓶状器物有带双系者,叫“瓶罐”,无系者叫“瓶”,按瓷器分类,瓶,比罐高一个档次,其经济价值也有悬殊。北方民间在明、清时期,人们普遍用它储装腊月花瓣上的雪水,封口后埋入土中,等来年取用。腊月里采集的雪水长久不会坏,如沏茶、治热毒病非常适用,尤其对小孩更为灵验。人们又称它为“雪瓶”。
韩瓶在上海地区宋代墓葬及宋代堆积层中普遍有发现,长江中下游、黄河中游一带时有出土。上海出土韩瓶最多的地区为青浦区的青龙镇一高台地内,出土了大量这种四系、双系瓶,人称此地为“酒瓶山”、“韩瓶山”,当地传说是韩世忠以酒肉犒劳三军时丢弃的军用水壶,估计与韩世忠曾驻师青龙镇有关,后来也传入民间广泛使用,民间用其汲水、装水、盛酒。史载韩瓶在南宋时期是“储酒、水”的容器,主产地浙江及宜兴地区。由于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临安,金兵屡屡进犯,战争连绵不断,宜兴处于保卫杭州的重要防线,宋、金决战接二连三。岳飞与金兀术多次决战的“百合场”,岳飞追击金兀术,士兵用土填河筑起的“岳堤”,岳飞、韩世忠屯兵时烧制军用紫砂水壶的“韩瓶”古窑遗址等,金戈铁马,依稀可见。在西渚镇分布着多处古窑址,小的直径约30米,大的近百米。这些古窑址里遗存有大量的陶瓷碎片,有少量的四系坛、小缸、执壶、瓶等完整制品,其中最多的是四系、双系或无系瓶罐。从陶片堆积状况看,其延烧时间较长,产量巨大,是宋代宜兴日用陶瓷的重要产地之一。古窑群当时烧制大量“韩瓶”,均作为战备品直接提供给岳飞抗金之用。(摘自《人民政协报》作者:王家年)
陶语月色
尧文
陶瓷文化是伴随着人类文明而起源。大千世界,洋洋万物,都可以激发起陶艺家创作的狂热,都可以用陶瓷语言描绘物象的特质和精神。如涌动的流水、散聚的云团、峻峭的山岩、永恒的日月、灵性的生物……在陶土的捏制中脉动着超脱的神秘,在烈焰的升华中蜕化出活泼的生命。它所释放的艺术性、欣赏性对弘扬陶瓷文化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月亮在人们的心中是圣洁的象征。它在冷艳中张扬纯洁、明丽、祥和与团圆。从古至今,不知写下了多少咏月的诗词和华章。“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小时候所见到的月亮的形象,充满了童趣天真。而“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月出峨嵋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这是李白依托月亮抒发自己的情怀,倾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以其深沉的情感,豁达的胸怀,瑰丽的意境,表达美好的祝愿:“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用形象的辞藻和浪漫的色彩,揭示了人生的哲理,成为千古绝唱。
《考工记》中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全此四者,然后可为良。”宜兴的陶艺工作者通过对传统造型的剖析、新鲜创意的采撷和作品灵气的演绎来设计创新。比如借月抒情,把自己的哲思、灵感和诗意揉进于陶艺作品,或是紫砂、或是均陶、或是青瓷、或是彩陶,都以本土语言凸现月亮的宁静与优秀,遥寄相思于明月。
以月亮为题材的紫砂壶艺作品很多,都以清隽洒脱的艺术风格引人入胜。例如蒋蓉的“月色蛙莲壶”,仿佛是一幅月夜的荷塘情趣画。宫灯形的壶体,红色荷瓣重层叠出,凹凸的筋纹由荷尖辐射。黄色的花蕊均匀地散布在绿色的莲房四周,莲心颗颗活动。一只小青蛙端坐莲房不知是窥探月色下的田野奇趣,还是等待小虫到来,以饱口福。壶身上停歇的螳螂和飞蛾增添了一份情致、一份趣味。一枝嫩叶、一枝花蕾交错成壶把,还有藕节塑为壶嘴。作品在形相意合、栩栩如生中呈现出月色清幽中的大雅意蕴。
顾绍培的“仰宇提梁壶”,为半球拱月形,中间用紫砂绞泥技法装饰,表达茫茫宇宙之浩瀚博大、广阔无限。形如苍穹的浑圆提梁,与满月卧波般的壶钮,强化了空间的虚实变化。
凌锡苟的“日月同辉壶”,圆形的壶体用朱泥制作,似中天之日,壶把是一弯新月由祥云缠绕。这种以天体中的太阳、月亮、流云为素材,设计而成的壶艺作品,形制协调,色泽和谐。这完全是紫砂泥料、文化创意和工艺技术的契合中,营造的审美效果。
赵明敏的“日升月恒茶具”,黑泥制成的提梁镶接的壶体上,构成虚幻的下弦月。红色的砂壶与杯、碟,表达日、月的融和与永恒。分明是立体的画、凝固的诗呈现在观赏者的面前。
均陶艺术品中也有对月亮的吟唱。李守才大胆尝试堆花的新技法,借鉴雕塑、绘画、石刻、玉器、剪纸、印花布等民间工艺元素和表现手法,突破了单一的装饰范畴,形成了具有自身语言的文化形象。他的“荷塘月色”签筒,将月光下的荷塘情趣展现得生动传神。黑、白两色是作品的主色调。黑色构画出荷花、荷叶、莲蓬、蜻蜓的姿色,成为作品的视觉中心。白色宛若月光清辉,使田野景物更加淡然可亲,跃动着强烈的生命姿态。
青瓷纹片釉挂盘“玉兔捣药”,圆盘中央的局部露胎,揭示作品的主题精神,形象地刻划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里一个有趣的情节,那就是玉兔在月宫捣药的场景。皎皎夜空中的一轮孤月,也许有了玉兔,便鲜活、灵动起来了,嫦娥不再孤单,吴刚不再寂寞。这种似人化的艺术处理手法蕴含了宜兴青瓷的隐秀之美。
彩陶艺品“望月”出自邱玉林之手。作品以抽象、夸张的造型,在黑釉上刻出似是而非的图案,是望月时的心灵寄托,还是思念时的理想驱使?简练中有气势,浑朴中见神韵,宛如回响着一首悠扬动人的“月光曲”。
宜兴陶瓷的造型艺术在“咏月”的诗意里,诱发“赏月”的联想。这是文化的创意,也是陶语的解读。
漫话宜兴紫砂泥
紫砂泥是宜兴的稀有陶土资源。有人说,这是上帝对宜兴的垂爱,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蕴藏了丰厚的“五色土”,让聪明而又勤劳的宜兴制陶人忙碌了数百年,捏制了温婉大气的紫砂壶,书写了彪炳千秋的陶文化。为了科学规划,合理开采,2005年4月宜兴市人民政府发出了对黄龙山紫砂矿进行保护的通知。经省人大27次会议批准的《无锡市宜兴紫砂保护条例》,也于2007年4月1日起实施。这对推动传统紫砂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今年7月初,宜兴市政府恢复对黄龙山矿的有序开采,专供制作紫砂壶。
现将紫砂泥的有关情况作简要介绍。
紫砂泥的分类
紫砂泥是宜兴甲泥矿中的细薄夹层里的特殊粘土,因其氧化铁含量较高,经1100℃~1200℃高温焙烧后呈紫色或紫褐色,所以称为紫砂。从广义上讲,紫砂泥是紫砂、红泥(亦称朱砂泥)和本山绿泥(古称团山泥),三种制作紫砂陶泥料的统称。这三种基泥由于矿区、矿层分布的不同,制品的烧成气氛和温度的变化,所以色泽变化多端,妙不可言。清代吴梅鼎在《阳羡茗壶赋》中对紫砂泥作过这样的描述:“夫泥色之变,忽葡萄而绀紫,倏桔柚而苍黄。摇嫩绿于新桐,晓滴琅玕之翠;积流黄于葵露,暗飘金粟之香……”这“五色土”深藏于山腹地层之中,要像采掘煤炭一样打矿井取土。每一千公斤“甲泥”中仅有三五十公斤紫砂土,故称:“泥中泥”,“岩中岩”,其名贵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紫泥为粉砂粘土质结构,块状,有球形灰黄色斑点,并含细碎光亮的白云片,呈深紫、灰紫、暗紫诸色。品种有清水泥、底槽青、红皮龙、白麻子和乌泥等,以底槽青为贵,是做高档紫砂壶的上佳泥料。丁蜀镇黄龙山矿区的紫泥储量最大,品质最优。
红泥古时候称石黄泥,就是可谓的“未触风日的石骨。”矿土呈橙黄色,深埋于嫩泥矿土的底层,故产量很少。由于其含铁的多寡,烧成后呈现朱泥色、朱砂紫和海棠红等色泽。此泥原产于丁蜀镇的川埠西山和赵庄山。
本山绿泥以略带青砂色而得名,从前亦称“团山泥”。团山位于丁蜀镇黄龙山和青龙山的北侧交界处。绿泥是紫泥矿层中的夹脂,表面有油脂状光泽,属于完全解理的矿物,石英含量较高。
此外,还有天青泥,出于黄龙山山麓的蠡墅,烧成后成黯肝色。其支脉有梨皮泥,烧成后呈冻梨色。淡红泥,烧成后呈松花色。浅黄泥,烧成后呈豆碧色等。
这些紫砂泥都可以单独或者相互拼制调砂后做壶。早在明清时期,艺人们就能做到:“取用配合,各有心法,秘不相授,种种变异,妙出心裁。”所以紫砂壶的色相是五彩的,有天青,黯肝、水碧、葵黄、梨皮、墨绿、黛黑、朱砂紫、海棠红等等,素心素面,古朴沉静。不但历史上就有“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之说,而且当代也有人赞叹:“我恋紫砂无釉彩,相见如人披肝胆。不靠衣衫扶身价,唯依本质令人爱。”
紫砂泥的特性
紫砂泥不仅色泽丰富,而且物理性能卓绝,无与伦比。紫砂泥是粘土、石英、云母系共生矿原料,用其制作陶器经高温烧成之后,生成残留石英、云母残骸、莫来石、赤铁、磁铁和双重气孔结构等物相。这种双重气孔结构使紫砂茶具透气而不渗水,沏茶能保持汤色和茶香,越宿不变质。爱茶人在味觉、视觉、嗅觉方面均获得完美的享受。
紫砂泥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任凭制陶人的随意捏制,揉进情感和创意。还可以让文人雅士参与,将诗、书、画、金石、篆刻、微雕诸艺集于一体,在把玩、品茗中陶治心情,得到精神上的至善至美。
紫砂泥的储量
宜兴陶土矿按其成因,均属内陆湖泊相及滨海相沉积矿床,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它们大约在2亿至4亿年前已经形成。
目前,宜兴境内已发现各类陶土矿床(点)102处,探明储量7300万吨,保有储量6500万吨,远景储量2800万吨。其中含有紫砂泥的甲泥矿28处,探明储量5983万吨,保有储量5796万吨,远景储量1160万吨。据权威资料表明,丁蜀镇黄龙山以北至宜兴陶瓷产业园区以南一带0.69平方公里范围内,已探明B+C+D级甲泥储量1157万吨,其中有紫砂泥35万吨~58万吨。矿层距地面60米~200米,这将是紫砂陶生产的大型原料基地。此外,宜兴其它甲泥矿中的紫泥探明储量和保有储量分别为90万吨。若按每年用量万吨计算,也可用百年以上。紫砂泥矿产资源不可再生,会越用越少,所以,必须有序合理开采。(蒋尧基)
东坡居士,我披着薄雾来看你了
邵湘君
和风轻轻,薄雾袅袅。初冬的一个上午,我们宜兴网一行三十多人,怀着一颗久仰的心,来到蜀山东坡书院寻踪觅迹,与宋代大文豪苏轼举行了一个千年相约。 ——题记
东坡居士,我来了!我披着薄雾来看你了!
我知道这一场约会,我求了千载、你也等了千年!
我披着一身薄雾、踩一缕轻风、举一双明眸、抱一怀敬仰,踏进雅洁清新,林木交映,景色秀丽的东坡书院。
“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从造物游。”袅娜薄雾里,那位身穿青衫、头戴锦帽的英俊壮士,可是先生你?看着你漫步在泮桥边,时而仰头长叹,时而低首短吟,先生你好不潇洒哦!我想迈入你的境地,陪你听风咏叹,又恐打断你汹涌澎湃的情潮;我想跨入你的步域,与你品茶对酌,又怕扰乱你豪放自如的情思;我想进入你的境界,如你一样成仙成鹤,又怕搅浊你坦荡如镜的情怀!
绕过石牛池,走过书院浜,我左拐进入东坡碑廊。清翰林院编修吏部侍郎周家楣手书的:“东坡买田处”,刻着你因向往阳羡溪山之美,订立鸡黍之约。你在《踏莎行·荆溪写景》中写道:“解佩投簪,求田问舍,黄鸡白酒渔樵社。元龙非复少时豪,耳根洗尽功名话。”你解佩投簪,抛开荣华富贵,放弃高官厚禄,看上独山这片峰峦如黛,清溪萦绕的迷人景色,你感慨而说“此山似蜀”,于是独山成蜀山,一解你满腹思乡之情。一个“天风海雨骇心神,白石清空谒后尘”的慷慨豪迈的你,就在薄雾中,屹立在我眼前了!
披着薄雾,我一路穿行,来到东坡讲堂。那个用笔丰腴跌宕,长行楷书如行云流水的可是你?那个且具掀舞之势,简劲画墨竹的可是你“那个集诗、文、词、书、画一身的文学和艺术天才可是你?望着徐秀棠大师为你雕刻的玉树临风的塑像,我的敬佩之情如潮水般激荡汹涌……
我想穿越时空追逐你,可叹悠悠时空总交错;我想透过薄雾接近你,可惜袅袅薄雾总难穿梭……“山秀芙蓉,溪明罨画,真游洞穴沧波下。临风概想斩蛟人,长桥千载犹横跨。”芙蓉可达,荆溪可触,可你倾荡磊落的东坡词风,我要到何年何代,可一一掌握?
“八月渡长湖,萧条景物疏。西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许国心犹在,匡时术已虚。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登上望湖楼,眼前高楼矗立,已看不到远景太湖。“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苍茫薄雾中,我已从这一景景、一丛丛中,完成了与你的千年相约。
一个才华横溢、一个洒脱豪放、一个幽默达观的大文豪,在我的心中,更加形象、更加具体、更加鲜活……
涧众龙窑遗址
涧众龙窑遗址,在宜兴市丁蜀镇陶渊村涧众自然村。1975年在普查古窑址过程中被发现,1976年5月南京博物院会同宜兴陶瓷公司对遗址进行了发掘。198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窑利用土墩自北向南倾斜的地势建筑窑基。窑基尚有空室、挡火墙、窑床等部分保存较好。窑基残长28.4米,窑床宽度不等,窑头2.3米,中段2.65米,尾部已残缺。
空室平面作不规则圆形,长1.9米、宽2.2米,作调节温度用,墙壁粘结有很厚的墨绿色玻璃状结晶体(俗称“窑汗”)。
挡火墙(俗称“火屏”)置于空室与窑床中间,为一堵高0.54米、厚0.3米的矮墙,两侧为固定墙壁,中间部分留有随时可堵、可拆的空挡,烧火时临时堵塞,出窑时即可拆去。
窑床坡度平缓,与地平面构成的倾角各段不同,窑头2°~4°,中段5°~8°,尾部8°~10°,窑壁依坡度用长方形窑坯单砖砌成。
窑床底部结构,除窑头部分长约1.4米范围用青砖铺地外,其他窑段先填0.3米烧土,后在其上铺0.17米厚的细砂层,属“软底窑”。
涧众龙窑烧制产品比较简朴,以生产民间日常使用的碗、钵、罐、盘(碟)、灯盏为主,兼烧盆、瓶等其他产品。产品的原料是经淘洗处理过的粘土,胎质断面浅灰或黄灰。均用轮制拉坯成型,比较规整,器底多留旋削痕迹。有些产品器腹较厚。碗、盘类的饼形底外缘被削去一圈。釉色绝大部分是青釉,色泽比较清新光亮,颜色细分有茶绿、青绿、浅青,多数属青绿泛黄。亦有少量褐色或酱色釉,以及酱釉、青釉上挂黑褐色彩斑。施釉方法采用浸釉和荡釉。浸釉一般仅施于碗、钵、盘的口部内外,釉线里外一致,属于半釉;有些满釉的钵、罐采取荡釉的方法。
窑具为粘土夹杂大量砂粒制成,胎质较厚,耐火度较高,包括有垫座(俗称“底脚”)、垫片、泥丁以及套钵等。
涧众窑址的烧造历史不见于文献记载,从产品特征看其时代大体属于唐代中、晚期,是江苏省内最早进行科学发掘的窑址,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图片说明:
9月18日,“伉俪璧合 紫艺神韵——谢曼伦、吴震及传人紫砂艺术展”在上海东方明珠零米大厅“大师艺术馆”开幕。在30天的展期里,可以观赏到谢曼伦、吴震夫妇的26件(套)精品力作及其弟子的20多件佳作。市陶协会长史俊棠、紫砂工艺厂厂长徐建荣、国家级大师汪寅仙等到场祝贺。(陶讯)
l邓君曙
七律二首
秋兴
秋声迟到太湖东,
霜叶西山别样红。
雁阵一排风送远,
寒流几次雨飞空。
窗前月冷菊丛影,
灯下茶香诗札梦。
屏上有情探晓角,
盎然一览友朋中。
秋思
窗前落木叶黄时,
灯下心沉难赋诗。
万里关山悬客梦,
一襟霜月涌秋思。
浮云暗逐年华变,
凉雨虚怜时节驰。
又近中宵几许怨,
流光堪叹怅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