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都通讯

《陶都通讯》2010第五期


2010-05-26  

顾景舟石瓢壶创1232万元高价 

5月16日顾景舟制石瓢壶在中国嘉德2010年春季拍卖会“翦淞阁—文房清供”专场上以1232万元天价成交,创宜兴紫砂之最。

已故壶艺泰斗、一代宗师顾景舟在紫砂工艺方面的深厚造诣,名垂青史。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顾老就与海派艺术文化大师吴湖帆、江寒汀、唐云、戴相明交往甚密,合作艺品传世至今,珍如拱璧。1948年顾景舟制作了5把石瓢壶,均由江寒汀作画、吴湖帆写词。烧制后每人一把收藏留念。这次在北京拍卖的石瓢壶是上海铁画轩戴相明收藏,后又流转至台湾。这位台湾收藏家带了一批藏品参加拍卖活动,石瓢壶就是其中唯一的紫砂艺术品。这把石瓢壶壶体上“湖帆”刻画的“风动疏竹图”和壶铭:“为君倾一杯,狂歌竹枝曲。相明先生。吴倩并题(吴倩乃吴湖帆)。”壶盖有“顾景舟”篆印,壶底为“戴相明”篆印。最后以1232万元的价格为北京一位收藏家拍得。顾景舟是继徐悲鸿、吴冠中之后,艺术品价格超千万元的又一位宜兴籍艺术大家。此次春拍“近现代陶瓷艺术”专场中又有顾景舟的4件作品拍卖成交,分别是:上新桥壶(448万元)、扁樱壶(196万元)、石瓢壶(168万元)和九头醒钟茶具(145.6万元)。(陶讯)


“陶都风”吹拂申城  “上海展”添彩世博

5月的上海,举世瞩目,精彩无限。5月11日,由宜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上海展”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168件(套)宜兴陶瓷精品展出在该中心的世纪厅,向“百年世博”奉上一道华美而亮丽的陶艺盛宴。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上海市政协主席冯国勤,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炜,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钱景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秦锡麟,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著名学者、宜兴市文化发展高级顾问余秋雨,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作协副主席赵丽宏,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赵昌平,中国工美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工美协会会长沈国臣,我市领导蒋洪亮、王中苏、路晓报、洪雅、莫克明,丁蜀镇镇长陈雪峰,市陶协会长史俊棠,秘书长鲍建生,紫砂国大师徐汉棠、徐秀棠、谭泉海、汪寅仙、李昌鸿、鲍志强、周桂珍、顾绍培、何道洪以及上海文化界、经济界的有关领导和嘉宾等共300余人出席开幕式。

秦锡麟副会长代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致辞,沈国臣会长代表祝贺单位致贺词。

 无锡市委常委、宜兴市委书记蒋洪亮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在上海世博会举办之际,我们相聚在美丽的黄浦江畔,迎来了“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上海展”的开幕。世博会是展示世界多元文化的舞台,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宜兴是久负盛名的“中国陶都”,尤以紫砂工艺独步天下。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宜兴紫砂就在美国旧金山世博会上精彩亮相,向全世界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国陶瓷文化。此后,宜兴紫砂又多次获得世博会大奖。宜兴陶艺与世博会有着百年的情缘。今天世博会来到中国,来到上海,为世界近距离感受宜兴陶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缘。他希望本次陶艺展能为上海世博会奉上一道精彩的陶艺盛宴,让更多的海内外朋友了解宜兴,结缘陶艺,共同推进宜兴陶艺不断繁荣发展。

杨卫泽在开幕式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举办“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上海展”,是宜兴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宜兴作为无锡大市“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中重要的“一翼”,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近几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长三角地区极具发展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在经济社会保持又好又快发展良好态势的同时,宜兴的文化事业蓬勃健康发展,特别是紫砂艺术,以其独特的五色陶土、精湛的紫砂艺术、深厚的历史积淀,成为世界陶瓷艺术中一朵“奇葩”,成为了陶都宜兴绚烂的文化名片。杨卫泽强调,继承发展陶瓷文化艺术,把紫砂这一艺术瑰宝不断发扬光大,对推动宜兴文化事业的发展必将起到巨大作用。他希望我市以“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上海展”为新的契机,借助世博东风,把陶瓷品牌叫得更响,把紫砂名片擦得更亮,推动宜兴发展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中苏主持开幕式。

刘云耕主任、冯国勤主席等出席开幕式的嘉宾在杨卫泽书记、蒋洪亮书记和王中苏市长的陪同下饶有兴趣地观赏了来自“陶都”的艺术精品,尤其是对紫砂经典作品赞叹不绝。

到现场采访的新闻单位有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社、中新社、解放日报、新民晚报、上海卫视、东方卫视、香港大公报、香港商报等30多家媒体记者。

本次展览为期5天,展品涵盖了宜兴陶艺的“五朵金花”紫砂、均陶、青瓷、美彩陶和精陶。代表着宜兴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让世界各国的朋友和陶艺爱好者,共同领略活色生香的宜兴陶瓷文化的无穷魅力。(蒋尧基)

 

    一方科技:扩能促发展 

日前,记者在江苏一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看到,公司研发的“轻质发泡陶瓷保温板”,已于年前通过江苏省建设厅组织,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材料研究所所长孙伟,以及南京市城镇建筑设计院、省消防局、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等7位专家、教授参与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定:“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加快新产品上马,总投入1亿元的二期扩建工程将分两步进行,目前占地96.8亩、4条各长248米的天然气窑炉和厂房正加紧施工,其中2条窑炉将于10月点火运行。生产能力的扩大,确保全年销售实现8000万元,同比增长80%,力争目标1个亿。

坐落在江苏宜兴陶瓷产业园区的一方科技公司,早在2003年,开发的“高性能轻质玻化陶瓷”就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形成了生产能力。为适应建筑墙体材料不断向保温、隔音、阻燃、防腐、环保的方向与需求,投入5000万元、占地50亩的一期工程生产线于2008年5月投产,各种不同规格的产品以优异的性能得到建筑外墙市场的认可和国内大型电厂烟囱贴面使用的好评,目前,年产能力达11万立方米,企业总资产达1.1亿元。去年,国家公安部、住建部对建筑外墙等级标准已出台,部分省市在项目验收中已强制实行,公司面对新机遇,抓住大市场,在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支持下,成功开发新一代轻质发泡陶瓷保温板,以陶瓷尾矿、废陶瓷等为主要原料,加入发泡剂等辅料高温烧制而成,变废为宝,有利于环境的综合治理。产品具有热工性能高,无收缩变形,耐久性良好,不燃烧、与水泥制品高度相容,符合节能减排和建筑节能的产业发展方向。作为建筑防火和保温材料使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及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报记者)

 

大师与壶友面对面交流

“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上海展”开幕式结束之后,“中国紫砂大师壶友见面会”的举办为上海广大紫砂壶爱好者提供了近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的极好机会。

随着“紫砂热”在全国各地的升温,紫砂大师成为壶友们心目中的明星。本次“上海展”的展品中就有10为国家级大师和14位省级大师精品佳作供大家欣赏。尤其紫砂壶艺作品是无与伦比的陶中瑰宝,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见面会在宜兴茶道表演中开始,两侧屏幕播放由宜兴广播电视台摄制的《紫砂大师》专题片,徐汉棠、徐秀棠、谭泉海、汪寅仙、李昌鸿、鲍志强、周桂珍、顾绍培、何道洪9位国家级紫砂大师,在碟片的华美语言、生动画面的介绍下一一登台。电视片浓缩了每位大师的艺术精华,反映了他们成长、成才的艺术生涯,紫砂艺术的独特风格以及对传承、创新所作的杰出贡献。通过形象宣传,激发了媒体记者和壶友们深入了解宜兴紫砂大师和紫砂文化艺术的兴趣。

见面会上,与会者围绕紫砂名人名作价值的体现,紫砂技艺传承和创新的关系,紫砂行业的发展前景等相关问题,与9位国大师和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鲍仲梅、毛国强、吴鸣、李守才、沈蘧华、邱玉林、季益顺、徐安碧、徐达明、曹亚麟、曹婉芬、储立之、谢曼伦、吕俊杰也出席了见面会活动。(尧文)


全国陶瓷花盆创新评比10月在宜举行

为迎接今年国庆期间BCI国际盆栽赏石协会组织世界各地160多位顶级陶艺和盆栽大师来宜兴开展盆艺交流活动,宜兴市陶协和花盆分会定于10月3日至4日,在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举办“鉴云盆艺杯”第五届全国陶瓷花盆创新评比暨明清紫砂花盆收藏和当代名人名作展。旨在通过国际陶艺盆艺交流,提升宜兴陶瓷花盆整体设计创新水平。

宜兴陶瓷花盆是市场畅销的大类品种之一,目前年销售额近10亿元,尤以造型多样、装饰典雅、透气性好的紫砂花盆最受用户青睐。市陶协和花盆分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全国陶瓷花盆创新评比活动,每届除我市200余家花盆生产厂家积极参与外,还吸引了江西、浙江、湖南、河南、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广东等产区不同风格陶瓷花盆踊跃参评,奠定了陶都花盆生产规模的龙头地位,彰显了陶都宜兴的美誉度。目前,宜兴厂家的花盆设计创新人员正全力以赴,精心设计新样,使花盆在泥色、造型、制作、装饰上有一个全新的增加和突破,为建国61周年献上亮丽的陶艺视觉盛宴。(崔听槐)

 

让仁爱滋润和谐的土地

----记锡阳公司董事长李锡春

“做事先做人。”这是江苏锡阳研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锡春一生信奉的处世之道。他创办企业、组建商会、关爱职工、服务社会、情暖乡邻……始终秉承的是“诚信”和“仁义”。古人尚且“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他觉得作为一个共产党人就要以微薄之力和仁爱之心,与大家一道去滋润“千年陶都”这片秀美和谐的土地。

改革开放的大潮,他经受了思辨的快乐和智慧的沐浴。1990年在川埠查林村办起了无锡市陶都锡阳实业公司,靠5000元起家。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的努力,自主开发的高性能耐磨陶瓷微珠,被评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产品”和“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并列入了省火炬计划,替代了进口产品,销售量已占到国内市场份额的60%,并大量出口国际市场,超细研磨陶瓷微珠已占全国出口量的70%以上,在全国非金属矿超细行业中有了一席之地。

企业的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对员工的关心和爱护,就是企业的不竭之源。《易经》说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很有道理。他坚持以人为本,把《劳动合同法》落到实处,与所有员工签订劳动协议,保障每一个职工的合法权益,实行人性化管理,创造良好工作环境。锡阳公司虽然是一家民营企业,但党、团和工会组织齐全、职工文化生活活跃,基本上人人都有养老保险、大病保险、康宁保险和平安保险,职工困难都有补助。逢年过节职工还有过节费。为丰富职工业余生活,投资了近20万建造了康乐中心、健康中心。每年都组织职工外出旅游开眼界。用人性化管理为企业营造了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

经过20年的艰苦奋斗,20年的锐意创新、20年的勤勉敬业,终于收获了希望,拥抱了金秋。企业不仅越做越强,注册资本达到1800万元。李锡春也成为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和非矿协会加工利用专委会专家组成员、中国矿业大学兼职教授、宜兴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宜兴市乡村科技拔尖人才、宜兴百强科技工作者、无锡市劳动模范。

企业之大不仅在“钱”,更在于“义”。有句俗话叫做“一花独放不是春。”只有百花竞艳,才是满园春色。他总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发展工业陶瓷带动共同富裕,依靠财富积累助推新农村建设。虽然锡阳公司名气大了,产品的市场知名度高了,但他没有忘记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离不开上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在上级的支持关心下,成立了宜兴市工业陶瓷的同业商会,把周边50多个愿意参加商会的工业陶瓷企业组织起来。为避免同行业中的低价恶性竞争,建立良好的发展氛围,商会制定了《关于“制止无序竞争、促进共同发展”的约定》,在业务竞争、产品报价、引进人才等方面做到有序竞争,合理竞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商会的吸引力、凝聚力越来越大,磁铁效应凸现。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江苏省工业陶瓷同业商会”,会员企业扩大到180多家,商会成了信赖之家,互助之会。这时,他想得最多的就是自己作为私营企业主,一名共产党员,应该不遗余力地带动大家遵纪守法奔小康。他先后投入了几十万元作为商会的活动经费,办了很多实事。

 “为富而仁”是当今社会的靓丽风景。人的一辈子有很多种活法。他欣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人,如果保持一份平常心,善待一切可以善待的人,尽有限之力,做能做之事。当暮年时,回首一生,可以了无遗憾。

锡阳公司从创业至今始终没有忘记关爱社会,奉献社会。从来没有拖欠过国家税金、集体上缴和职工工资。在企业招工时,在同等条件下,都优先考虑下岗职工和弱势群体,已先后为200多个下岗职工和弱势群体人员找到了“饭碗”。为旧阳小学设立的教育基金,年年兑现奖励基金,努力使更多的困难群体实现救助有保障,就学无忧愁。原来该校有位叫许晶的六年级学生,父亲车祸丧生,母亲改嫁离去,他与奶奶相依为命,眼看就要辍学,李锡春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解决了上学的困难。

当地一位老职工叫王小娟,丈夫退休,大儿子残疾,生活十分贫困,不料她又遇上车祸,下肢被截,雪上加霜。锡阳公司伸出援手,送她去上海装了假肢,并在厂门一侧腾出一间屋子,扶持她开店,使她有正常的经济来源。公司还有一位外来女职工,几年前她丈夫由于醉酒闹事被判入狱,当时没有工作的她一下子失去了依靠,产生了回徐州老家的念头,眼看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就要破碎,情急之中,孩子的爷爷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找上门。对此李总二话没说就破格安排宋娟进厂,并给予了特殊照顾,成了公司的一名正式员工。

“伸出你的手,献上你的爱,永远一家人”是时代的强音。慈爱点燃心灵的灯火,在和谐里心手相牵,可以在困惑中读懂理想,在陌生中读懂亲情,在崎岖中读懂坦荡,在苦难中读懂坚强。商会的各会员企业在加快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每年都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的生产环境。李锡春倡导成立了“查林慈善互助会”,一次性募集资金近60万元,及时为困难群众提供救助保障,以后每年补充资金3-5万元来壮大这个资金互助会。几年来,他为查林村,在水利工程、水泥村道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捐资近10万元,每年为困难家庭、五保户、烈属、残疾人、特困学生及70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受惠的有2000多人次。为此,锡阳公司获得了“光彩慈善之星”荣誉称号。今年春节,他又出资,把省锡剧团请到丁蜀镇,在陶都影剧院演出四天两幕六场《珍珠塔》、《寻儿记》,让广大戏迷乡亲过了把“瘾”。组织这样的公益活动,他总是乐此不疲。(蒋尧基)


朝     阳

——怀念张志安教授

顾伟南

今年一月十一日,我开车接原市政协副主席张志安先生参加宜兴市政协十三届三次全会的开幕式。会后,80岁高龄的张先生提出想到我新的办公室坐坐。我感觉张先生比以前清瘦多了,有些担心老先生的身体。这次在我办公室,我们谈时事、谈艺术、也谈了他的一些学生。春节,张先生依旧在宜兴徐悲鸿纪念馆办了画展,我去看画展时,没碰到张先生。他的学生、宜兴市副市长何晓进也在看画展,我们都敬佩张先生的勤奋和对艺术的执着。后来听市二院的医生说张先生病得很重,我想去探望,一些原因没能如愿。四月上旬的一天,我接到阳光书店丁伟明的电话,说是张志安先生在阳光书店,他想见见我。我立即趋车前往。此时的张先生已病重。他告诉我,他看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已感觉没力气看完。我扶他上车时,他有力地握了我一下手说:我们再见了!我当时感觉是多坚强的一个老者!不料这一见成了永别!2010年5月12日,张志安先生与世长辞了。

张志安先生是位画家、陶瓷艺术家,更是一位教育家。他是一位寓教育于艺术之中的大家。张志安的作品,思想广阔,章法奇妙,感情真挚,尤其是他的小品,小中见大,少中见多,言简而意深,形成了持朴、泼辣、浑厚的个人风格。他的诗文、浑如他的为人,一派天然,满纸朝气,童心灿烂而又智慧内蕴,笔锋机敏却又不失温润。读他的作品一颗急躁的心刹那间沉静平和,如落花缓缓坠入大地。因为他,我得以懂得,返璞归真是为人生之大境界。我不是张先生的学生,但十多年来受到张先生艺术作品的熏陶,其优秀品格和艺术境界对我的世界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97年,张志安先生在宜兴市徐悲鸿纪念馆办画展。当时我供职于宜兴工商银行,办公的地方离徐悲鸿纪念馆很近,就抽时间去看画展。我观展后感触很深,情不自禁地收藏了五幅画,并在宜兴日报上发表了一篇《读志安的画》的文章。张先生看后,问报社编辑作者是谁。后来张先生捎给我一封信,还夹了一幅扇面画《春风》送给我。信中约我有空聊聊。从此之后,我和张先生成了莫逆之交。

2004年,我职业生涯发生了一个大的的转折。我主动辞去了国有银行安稳的职务,加盟到无锡一家股份制银行。作出这一决定时有点犹豫,但抬头看到张先生的一幅《君亦有双翅,何以不翱翔?》的小品画,使我更坚定了决心。这才有了后来参与筹建招商银行宜兴支行的经历。

2006年,市有关部门在筹备宜兴商会一百周年,我向市工商联赵菊明主席提议请张志安先生作幅以商会百年为题材的画。张先生是原市政协副主席,又是德高望重的艺术家,赵主席认为是个好主意。我把想法和张先生一说,张先生把构思和我讨论了一下,立即动笔,画好后,张先生在画上写上了“经寒历暑百年到,舞雪飞霜总灿然”的诗句,来祝贺宜兴商会百年大庆。后来这幅画收进了政协、统战部、工商联编的《宜兴商会百年》一书。

2009年春,我应邀到张先生的画室观摩他的新作,一进画室,一幅八尺取名《朝阳》的画映入眼帘。我夫人见之也很喜欢,要求我收藏这幅画,她说这是一幅让人积极上进的艺术精品。我更感觉这是张先生人生的写照。我把张先生在画上的题诗记录下来与大家共赏,也作为对张先生的纪念。

朝阳

云也多彩,霞也闪光,冉冉升起是朝阳。

花也绽放,露也芬芳,喷撒光华是朝阳。

笔寓刚柔,墨有清香,兴起挥毫是朝阳。

路也漫漫,艺也茫茫,日日探索是朝阳。

人也坚强,心也坦荡,天天坚强是朝阳。

国也兴旺,民也安康,神州崛起是朝阳。

 

景瓷新韵

王霖

再次走进陶瓷博览中心三楼的主题馆区,不得不被眼前陈列的来自江西的6位省工艺美术大师制作的精美瓷品的艺术美感所震撼。世人常以“宜陶景瓷”并称,除历史地位的不相上下外,更在于瓷风陶韵一刚一柔的相得益彰成就了“瓷都”与“陶都”的独特与辉煌。

艺术的传承需要深挖传统,而古代书画经典的影子在后继者心中会留下永恒的印记。观赏一件件艺术珍品,我看到了作为目前景德镇青年一代陶工们对文化历史所油然而生的敬仰之情,通过手中的作品传达对传承的理解,对情感的描绘。

在艺术造型上绘以婉约柔和的美术画面是瓷器创作的传统手法,要求技艺人员必须具备深厚的美术功底,人物、山水、花鸟、走兽是经典的主题。有着国画古韵雅香之风的自然水墨画给人飘逸随性的诗情画意,董伟的《闲云古风》就是这样一件颇具空灵之感的山水之作。以泼墨山水为底蕴,笔转浓淡间,若隐若现的突显了流云曲水的浑然天成,釉亮光润的表面促成一种纸质画无法达到的自然凝练之美,为淋漓的写意手法平添了纤巧和灵动。在展出的40多件作品中,人物题材尤以涂少波的仕女图独具风采,风格细腻秀丽与粗犷奔放结合,富含现代装饰感。陶瓷博览中心三楼的青瓷馆内就收藏着一件涂少波大师的精美作品,月下抚琴的古代仕女图吸引了我最初的目光。在这次的展出中,又一次感受到了其作品的形神兼具。其中《二娇图》把古时女儿家的柔美用变化丰富的工笔精心勾勒出来,娥眉粉黛巧施彩,青丝发髻簪花饰,衣着清逸,体态婀娜,人物逼真立体,同时配以假山、阁楼,赋予情节表现,给作品增加了艺术生命力。

此外还有花卉、珍禽为创作主体,如许岚大师的《鹤语》表现仙鹤河边嬉戏、悠然自得的闲情雅致,有祥和之意,野趣天成。熊军的《清香》以青花荷叶与粉彩荷花相结合,大笔墨的晕染,工巧精细的筋纹,熠熠挺拔的粉莲寓“以和为美”的悠然生活。

勇于探索是艺术不竭的动力,在铺叙的同时能别裁,因袭也能创作,不断地推陈出新是时代对青年艺术家们的呼吁和鼓励。

省大师熊国辉执着探索珍珠釉墨彩技法,有意识的融入自己的灵感和尝试,逐渐实践成独具个性的绘画语言。他的《珍珠釉墨彩瓶》、《珍珠釉墨彩箭同》有渔舟唱晚、水乡人家的江南风情,也有着浓郁的中国水墨画特点,与众不同的是,在细小颗粒铺撒的亚光釉上,以青花料为主色调进行绘画,能产生如钻石般光芒夺目的艺术效果,总能在无形中吸引参观者的目光。

如果说平面装饰是求变求新的主要对象,那么,瓷板画从最初的小块组合设计发展到如今长足一米多的整块造型,可以说是一种技术的飞跃,画面烧制过程中出彩的平整更是对创作者艺术手法的一次挑战。展出的作品中,邓幼堂和熊军两位省大师就成功烧制出了大篇幅的瓷板画,如邓幼堂创作的《清溪闲话图》、《云麓烟峦图》、《山水清音图》画面严整,布局有序,把纸上作画的运筹帷幄同样落笔于瓷板之上,笔法流畅精到,画意取高山流水之境,以迎客松、陡崖碎石为阶,依稀深山岩石旁卧坐一二人,或冥思,或交谈,超然于世外,题诗云:“长松百尺滋清溪,倒影波间势转低。恰似春雷未惊蛰,髯龙头角暂皤泥。”创作激情不言而喻。瓷板画作为室内装饰设计,也是一种雅趣文玩。

传统与创新是艺术作品的灵魂指向,也是时代人文对风格与美感的权衡标准。相信智慧与勤劳并存的当代陶人们在灵感与艺术的碰撞中一定能为我们华夏陶文化注入更加富有生机的时代个性。如同郭沫若题景瓷:“贵逾珍宝明逾锦,画比荆关字比苏。技术革新精益进,前驱不断再前驱。”

 

古画溪桥楹联试析

邓君曙

画溪桥,在丁蜀镇汤渡村,宁杭公路西侧,现为宜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8月11日,宜兴日报善卷专栏曾刊登了丁焕新先生的“读画溪桥楹联”一文,当时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兴趣。纷纷投稿对楹联中疑惑之处各抒己见并加以考证、赏析。荆溪诗社臧正民老先生写了一篇“诗情画意文采斐然——汤渡画溪桥楹联赏析”一文发表在同年9月1日的宜兴日报专刊上。

由于历来对名联佳句的诠释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故对断句、词义见解不同产生疑义是正常现象。

我对画溪桥联的断句与臧文不同。臧文对东侧的一副桥联取五四四句式,我是按动宾结构规律取四四五句式。我是从画溪的“源”与“流”作为断句根据的,和臧文断句和诠释的角度不同。而对桥西侧的一联,臧文取七四断句,我则取三四四断句,诠释大致相近。(一)桥东侧一联:上联中画、图、开;下联中群、灵、锁、舆、柳均为繁体古汉字。断句为:一幅画图,开浪罨花,光波涵月影;群峰灵秀,锁舆通柳,浦船放荆溪。(臧文断句为:一幅画图开,浪罨花光,波涵月影;群峰灵秀锁,舆通柳浦,船放荆溪。)

下联中的“舆”,辞海中有“舆地”、“舆图”之说。“舆地”取义于《易·说卦》中“坤为地,为大舆”一说。古时认为天地有覆盖之德,故谓天为盖,谓地为舆。“舆图”除作地图解释外,亦作疆土、地域解释。笔者以为这里的“舆”应作地域解释,并可引申为溪河的发源之地。“锁舆”和“开浪”是对仗的,“开浪”即浪被劈开、分开的意思。试想舟船行驶中是破浪前进的。“锁舆”可指这里的地形包括溪河的发源地处置于或深藏在群峰灵秀之中。唐·杜牧《赤壁》诗中有“铜雀春深锁二乔”,其中的“锁”与这里“锁舆”中的“锁”应是一样的用法。下联中的“浦”即水滨,《诗·大雅·常武》有“率彼淮浦”,江淹《别赋》有:“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辞海中另一解释为:通大河的水渠。晋代湖氵 父          称“湖浦”,湖指太湖,浦即指画溪河。浦船应泛指画溪河中的舟船,或行进中的船,或停泊在湖边的船。上、下联中的“罨花”和“通柳”亦是对仗的。罨,这里作覆盖、掩盖的意思解。相传古代画溪两岸多朱藤花,与桃红柳绿辉映如画,遂名“罨画溪”,是古时“荆溪十景”之一。徐悲鸿之父徐达章(1874—1914)创作的国画《荆溪十景图》中就有“画溪花浪”。可想象茂密的花丛可以遮掩两岸,伸向溪面还可以遮掩微波,而舟船却可以在垂柳夹岸中穿梭。“通”可作通过、穿行解释。

由此全联不妨做如下解释:群峰灵秀,美仑如画,溪水从被深锁在群山叠嶂中的源头奔泻而下,花柳夹岸,相互辉映。夜航船在月影波光下正缓缓向荆溪城驶去。此联不仅点明了地点(荆溪)、时间(月夜)、季节(春天),还点出了各种景物(群峰、花柳、月影、波光、航船,当然船上应有船夫和乘客)动静结合,情景交融,隐喻了画溪花浪诗一般的胜景。当然也是赏月的佳处。

(二)桥西侧的一联:上下联中均有繁体古汉字,但容易识辨。疑难的是丁文中的所谓两联48个字中尚未明确的这个字(见2001年8月11日宜兴日报丁文的题头照片)。笔者查了同文书局原版的《康熙字典》,在“礻”部中查有此字,注解中认为“礻”字旁的“礻監”与另一个“礻”字旁的“礻詹”均属伪字,是“ 衤”字旁的“襤”和“襜”的误写。其注解引【正字通】(明末字书):“按史记李牧传灭襜、襤两字,俱从衣字汇,重入‘礻’部误”。(标点是笔者所加)意思即取消这两个字,并都从衣字汇中重新归于“礻”部是错误的。所以丁先生查了数十本现代字典没有此字,缘由在此。笔者在辞海中“礻”部也未查到此字,但在“衤”部中查有“襤”,简化为“褴”(lán )解释为无缘饰的破旧短衣,郭璞注:“袛裯,弊衣,亦为褴褛”。“褴”通“蓝”,亦作“蓝褛”。形容衣服破烂。现代汉语中仍有“褴褛”一词。那么与“磐石”相对仗的“褴泉”作何解释?笔者以为既然“褴”和“蓝”相通,这里应取“蓝”字释解。苏轼《前赤壁赋》“桂櫂兮蓝浆。击空明兮泝流光”中有蓝浆,指蓝木制成的浆,意思即美好的船桨。照此“蓝泉”当作美好的溪泉来解释。另外李商隐《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中有“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其“蓝”字是用来形容月光下的江水颜色的,那么这里也可以解释为湛蓝色的泉水。如果再引申一下,古时画溪河没有一点污染,水色清澄碧蓝,微风吹过,月光下碎波粼粼。犹如一件闪烁的金缕玉衣。关于联句中的“析木”、“包桑”,可以在辞海中找到解释。“析木”是古代天象学中的专有名词,又谓“析木之津”,按《尔雅》,其标志星为箕,斗间的银河。“包桑”,李贤注:“包,本也。系于桑木,言其固也。”同苞桑,比喻牢固。由此全联断句应为:二百年,磐石重新,星缠析木;数十里,褴(蓝)泉正出,迹固包桑。(臧文断为:二百年磐石重新,星缠析木;数十里褴泉正出,迹固包桑。)二百年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始建到光绪五年(1879年)重建的时间,差不多接近二百年。重新即重建的意思,“新”作形动词,有新的(相对于旧的)、建造(翻新、新建)的意思。“正出”和“重新”对仗,指泉水沿着原来的河道奔流直下,在词义上新旧正反相呼应。

全联不妨这样诠释:历经二百年沧桑的画溪桥,又复重建,坚如磐石,横卧在犹似星空中银河般的画溪河上,石桥本身就像是银河中的一颗星斗(桥形似星斗)。途经数十里而下的泉水,月色下,泛着蓝色的粼波,穿过磐石般坚固的石桥,奔流东去。这是一幅多么富于想象力的画面,表达了造桥工匠们以及当地百姓对重造后画溪桥的赞誉和美好祝愿,他们希望画溪桥坚如磐石,画溪也像星空中的银河一样天长地久。

               

职教之花映霞辉

——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发展掠影

宜兴,中国陶都,教授之乡。1988年丁蜀职业高级中学在这块热土上诞生。1994年,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视察该校后欣然为该校题词“陶都职教之花”。二十多年来,该校荣誉不断: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省德育先进学校、省教学常规管理先进学校、省教育科研先进学校、省园林式单位、省心理教育实验学校、全省首家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国家级媒体《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也给予关注,配发了相关报道。

一、顺势而为,引导社会转变成才观念

众所周知,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曾经出现一段低谷期。而率先冲出低谷,抢占教育的先机取决于能抓住社会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势。丁蜀中等专业学校抓住了:首先长三角成为制造业的新聚集地,急需大量技工;其次,宜兴多年来位在全国百强县前列,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新兴产业雨后春笋,人才需求旺盛;再者,国家出台鼓励职教发展的系列政策;此外,职业学校对口单招使得念职校一样可以上大学。而且,我国技工的工资水平也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节节攀升,甚至出现天价招高级技工。这预示着职业教育的春天即将到来,职校生的春天即将到来。

该校顺势而为,针对部分家长对于职业教育的某些片面的认识,以招生宣传为舆论阵地,重要活动为宣传载体,大力引导社会转变狭隘的成才观,片面的教育观。

其一,通过举办师生艺术作品展等活动树立丁蜀职业教育的品牌形象,增强社会对于丁蜀职教的品牌认知度,让家长产生选择丁蜀职教就是选择品牌职教的认同感。其二,利用校信通和家长会向家长讲述“量体裁衣式教育”,引导家长认识到条条大路通罗马,合适的教育才是最好的负责任的教育。

其三,请当年的校友回校作报告,编印优秀毕业生事迹小册子,阐明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同学经过在该校的三年奋发学习同样能够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其四,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宣传办学二十多年来的成就,宣传学校的文化活动技能竞赛的新亮点。

观念一新天地宽。一系列的举措使得该校先人一步领略到了职业教育的春意,招生数量连年增长,赢得上级肯定社会好评。

二、内外联动,转换思路创新办学模式

好的外部环境只有同好的办学模式相结合,才会使学校的事业蒸蒸日上。丁蜀职业高级中学根据人才需求的变化转换办学思路,创新办学模式,推出了“双元制”教育新模式,即以“出口”拉动“入口”,以“出口”的高质量引导家长和学生专业选择的精确性和自愿性。该校对于“入口”“出口”两元,两手抓,两手硬,具体举措如下。

举措之一,通过广泛地学习讨论,牢固确立“为学生铺设成才之路,为家庭培育希望之光,为社会造就栋梁之才”的办学思想,形成了“成才、希望、栋梁”的“个人家庭社会阶梯式”发展价值观,形成了“到丁职中读书,去大公司就业的”校内外舆论导向。

举措之二,通过广泛地市场调研,灵活增设专业。该校以社会需求为方向,以企业满意为标准,联系地区重点企业,跟踪区域新兴产业,以专业群为开发对象,形成了工艺美术群、紫砂工艺群、机电技术群、旅游服务群等专业集群,并确立了“群内自生式”的新专业衍生模式,新增设了装潢艺术设计、雕塑艺术设计、商务英语等专业课程。经过多年专业建设,该校有机电一体化和工艺美术两个省级示范专业,有2个无锡市示范专业。

举措之三,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拓宽教育培训的层次,满足学生和家长的多样化需求。针对顺利就业的要求,该校大力抓好就业班的技能强化培训,确保学生带着扎实的技能就好业,做到了“就业有保障”,就业率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而针对进一步深造的愿望,该校设置了对口单招班和普通高考班,经多年探索,形成一套高效的复习模式,做到了“升学有希望”,先后涌现出省市各级高考状元,具有较高的美誉度。此外,该校还是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点,开办了大专、成人大专等学历层次的培训。

举措之四,通过广泛地企业联合,形成灵活可控的就业机制。该校从实际出发,形成了一个从校内延伸到车间的长线跟踪的弹性就业机制。

首先,指导学生编制个人生涯规划,全面接触就业创业教育。近三年来,50多位学生设计的生涯规划在全国评比中获奖;该校还组织系列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进行自我定位,学会自我营销,做好顶岗实习准备。

其次,贯彻“宽基础,活模块,强技能,以实训促就业”的培训思想,优化理论,突出实践。该校立足于新一轮课程改革,活用教材,突出实用性和操作性,将专业知识模块化,模块知识操作化,化车间为教室,以实训促就业。为此,该校大力建设国家级紫砂陶实训基地、省数控技术应用实训基地,在该校基地中涌现出以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杨川川同学为代表的技能尖子,在全国范围内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增强了该校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另外,坚持校企合作不动摇,坚决走联合办学之路。该校立足于本地企业并伸长就业触角到无锡苏州上海等地,先后与十几家龙头企业联姻,开办双元合一的教学班,实现了进学校就读就是进工厂就业。例如该校与宜兴“天乾重工”合作,共建数控实训基地,实现学生实训和企业生产的有机结合,学校和企业双赢,学生和家长满意。

该校在做活上动心思,在做强上下功夫,在做精上花气力,近三年来承担学历教育达4500多人,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8.3%,就业稳定率达到91.3%,学生“双证” 取得率高达96.2%。2009年,该校600多名就业班毕业生被江苏亨鑫科技、无锡天乾重工、江苏中讯科技等大企业一抢而空,2010年的毕业生也已经被部分企业预定。

该校长线关注毕业生创业,充分利用了学校已有的社会声誉、社会资源和市场调研资料以及教师的深厚专业素养,扶持有创业想法的毕业生。目前已有10多位毕业生顺利就业后成功创业并已经小有成就:如优秀毕业生吴杰、白志刚、钱瑞芬、于华成等。

三、德才并举,理实结合打造优质师资。

教师配备是一个学校教育实力和发展潜力的保障。该校提出“优师、名师、大师”的教师成长观,同时立足职教特色,着力培养教师与师傅合一的双师型教师,力推五合一教学模式:学校与企业合一、教师和师傅合一、学生和学徒合一、教师和车间合一、作品和产品合一。为了打造一支学术扎实,技术过硬,教术生动的师资团队,该校推出了“青蓝工程”“名师工程”等师资建设举措。

首先,在师德建设上,学校突出各项考核中的师德因素,通过师德报告会演讲会等活动纯化强化师德。其次,在师能建设上,学校每年拨出专款资助教师参加各级培训,鼓励教师参加研究生进修,积极推荐教师参加各类赛教活动,大力引导教师参与教育课题研究,倡导文化课老师向临近专业转轨。另外,除了内部培训提高外,该校还选送部分老师赴国外参访学习;同时大力引进校外相关行业名师大师为我所用,内外共生,打造职业教育高地。

目前。该校双师型教师占90%,有名师工作室,有无锡宜兴学科带头人,有市县教学能手,有国家级金牌教练。仅仅2008---2009学年,学校就有20多名教师在教学竞赛、论文竞赛和课件竞赛中获得国家、省以及无锡市各类奖项。

强大而负责任的师资团队让每一个把孩子送进丁蜀职校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业和就业感到放心,年年攀升的招生数量就是家长对该校最好的评价和信任。

年年争发被春催,别有风采映霞辉。我们祝愿,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这朵陶都职教之花,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春风中,盛开的更加灿烂,为宜兴的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