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都通讯

陶都通讯2009第九期


2009-09-25  

全国政协副主席林文漪来宜视察

希望我市进一步发扬光大紫砂艺术

9月1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林文漪专程来宜视察紫砂工艺的保护和发展情况。视察中,林文漪殷切希望我市要切实保护好、发展好紫砂产业,努力把紫砂这一艺术瑰宝进一步发扬光大。无锡市委常委、宜兴市委书记蒋洪亮,无锡市政协副主席史祖能,我市市长王中苏,市委常委、丁蜀镇党委书记梅中华,副市长洪雅和市政协副主席庄建明陪同视察。

林文漪先后参观了鲍志强紫砂艺术馆、汪寅仙工作室、前墅龙窑和中国陶都陶瓷城,详细了解了宜兴紫砂原材料的开采使用,紫砂茶具的制作工艺和特点,传统紫砂产品的继承创新,技艺人才的保护培养等相关情况。在鲍志强紫砂艺术馆内,林文漪饶有兴致地观看了现场壶艺演示。当听说我市实施紫砂议案后,紫砂矿产资源得到了良好保护,紫砂产业取得了空前发展时,林文漪十分高兴。她指出,紫砂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产业。在经济国际化进程中,紫砂业需要把传统工艺与现代高科技有机融合起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她希望我市切实保护好不可多得的紫砂资源,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市场行为的规范,构筑良好的展示平台,推动宜兴紫砂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让紫砂艺术更加光彩夺目、享誉世界。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传承人汪寅仙的工作室中,林文漪与她进行了亲切交谈。她希望汪寅仙要注重紫砂制作技艺的传承,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紫砂艺术人才。

在宜期间,林文漪还参观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墅龙窑。当听说这一保存完好的龙窑已有600多年历史,并延烧至今,是宜兴地区目前仍以传统方法烧制陶瓷产品的惟一一座古龙窑时,林文漪赞叹不已。她希望我市要进一步加强对前墅龙窑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报讯)


“我和我的祖国”

国庆征文

蠡墅衍变

蒋尧基

我从小就住在丁蜀镇的蠡墅村,至今65年了,是听祖母讲范大夫造缸的故事长大。村里有个神堂,供奉着“造缸先师”范蠡的神像以及“火神”菩萨。20世纪五十年代,神堂改为蠡墅小学,我曾在那里读过一二年级。

蠡墅村因范蠡而得名,村子里一共有15条龙窑,是丁蜀镇最繁忙的陶瓷产地之一。宋代紫砂古窑址就在蠡墅的羊角山。窑户期盼龙窑的恩赐,使陶坯烧造后变成釉彩斑斓的陶器,就在村里建造了三开间、二进的神堂。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凡在龙窑有股份的窑户都聚集在神堂请火神,仪式非常隆重。大家备好酒菜,焚香化烛,顶礼跪拜,祈祷“火神”菩萨保佑,窑窑都出好产品。神堂里终年香火不绝,特别是范蠡生日之时还要盛大祭祀。这些遗迹虽然现在已荡然无存,但范蠡制陶的故事和蠡墅这个村名却一直延续到今天。

过去的蠡墅村基本上是“家家捶泥,户户制坯。”新中国成立后,村上的大小窑户和陶业工人都分别加入了蠡墅社、台山社和建筑陶瓷厂,与新中国风雨同舟,一路前行,为陶瓷生产奉献智慧和辛劳。改革开放的大潮,推进陶瓷产业的重新洗牌。蠡墅村上的陶瓷厂矿在改革改制中变更、退出,迁址到了别处,让这块黄金地段成为丁蜀镇人民居住、购物、休闲的中心。柏油铺筑的紫砂路、东贤路、民主路在此交会,丁公交1路、2路、3路、4路和宜兴公交5路、6路都途经蠡墅。新建成的黄龙山步行街是镇区的亮点。嘉华苑、蠡苑、东方嘉园等高档住宅小区拔地而起,辉映着时代的风流和空前的繁华。

纷杂的世事总是让岁月来评论,美丽的传说总会定格在人们的心里。丁蜀镇修建一新的大水潭和黄龙山矿址公园,带给我们秀美的景物和绵长的思绪。

蠡墅的大水潭,坐落在黄龙山南麓,年代的久远,已无从考证它的出生时日。唯有这一泓清泉,千百年来从未干枯,叠印着窑场的兴衰和变迁,浓缩着“疯和尚”开掘紫砂土,点泥成金的传说。

如今,徐秀棠大师将宜兴紫砂业内视作神灵的“疯和尚”,用紫砂泥雕塑一尊2.8米高的“始陶异僧”,永久地站立在大水潭边,供陶工的后代们瞻望。大水潭公园也增添了一份朴雅的情趣,一份文化的气息。今年5月,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将它摄入镜头,作为《紫砂陶》专题片的景点。

旧时风光难觅,今朝胜景如梦。漫步在潭边小径,芳草、绿树、假山、碧水牵怀。我深深地思寻,是青山妆就了它的妩媚,还是碧水孕育了它的灵性?其实,也是,也不是!恰当地说是辉煌的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让原本寂寞、苍老的蠡墅村披上了时装,呈现古韵新貌。


“中国陶都新十景中国”评选揭晓

“陶艺博览”等榜上有名

前不久,《宜兴日报》公示“中国陶都新十景”评选结果。陶艺博览、卷善灵迹、竹海叠翠、文峰揽胜、团氵九 蕴秀、慕蠡探幽、太湖烟波、阳羡茶洲、云湖佛光和铜峰天池10个景区名列其中。

陶都宜兴,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是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千年陶都、教授之乡、梁祝故里、园林城市,让世界瞩目。

宜兴的优美景色,在历史上曾有“荆溪十景”之誉,后来在1992年又公布的“宜兴双十景”(宜兴新十景和宜兴最佳十景),有不少景点获得双重的誉称。2002年又评选和公布了“宜兴十佳景点”。景区(景观)的冠名,对提升宜兴的山水城市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改革开放30年,陶都宜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园美景锦上添花,姹紫嫣红,在宜兴旅游的发展中光彩照人。为进一步开拓宜兴的人文古迹和自然风光资源,放大亮点,整合优势,市旅游局、市文广新局、市陶协、宜兴日报社倡议,发动全市社会各界评选“中国陶都新十景”。这对于建设和谐秀美新宜兴,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远的意义。

为加快“旅游振兴”战略实施步伐,2009年1月19日,《宜兴日报》公布了“关于评选陶都新十景的启事”,介绍了28个候选景区(景观)的概况。不少读者通过宜兴网和来信推荐,关注新十景的评选活动。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评选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和部门领导,对候选景区重新组合和审议,本着旧景区新变化,新景观有特色,自然风光奇绝亮丽的要求,评选出上述“中国陶都新十景”。

例如:被冠名为“中国陶都新十景”之一的陶艺博览,以陶都宜兴的陶艺风采成为“宜陶之旅”的亮点,而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中国陶都陶瓷城和长乐陶庄则是赏陶的佳绝处。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在全国陶瓷产区的展馆中独树一帜,它是宜兴陶瓷艺术的历史长卷,上万件古今名陶分布于古陶、紫砂、均陶、青瓷、精陶、美彩陶、海内陶瓷赠品和名人名作等22个展厅,是展示7000年宜兴陶瓷文化艺术的殿堂。中国陶都陶瓷城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性陶瓷商贸城、国际陶艺博览中心和陶瓷文化交流平台。长乐陶庄向游人诉说陶乡往事和薪火相传的记忆,紫砂艺术的传承和繁荣在那里展示。(尧基)


宜兴彩陶发展的亮丽画卷

许锡明  王跃强

江苏省宜兴彩陶工艺厂创建于1955年10月。作为拥有半个多世纪建厂史的宜兴老牌陶瓷企业,在宜兴陶瓷产业发展面临的各种风雨历程前,在大浪淘沙般的激烈竞争中,宜兴彩陶工艺厂坚持依靠科技创新,致力改造传统产业,使传统日用陶瓷产品向高档次、高效益方向转化。企业向规模化、外向化方向发展,不仅实现了传统产业的转型,更成为了传承发展宜兴日用陶瓷产业的成功典范和陶都改革大潮中崛起的佼佼者。

“传统陶瓷产业要发展壮大,就必须走改革创新之路,只有依托科技创新,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不断开发新品,加大技改力度,才是实现产业转型发展的唯一出路”。宜兴彩陶工艺厂董事长、总经理葛柏初认为,创新不仅是企业的生命,更是传统企业转型发展的不竭动力。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担任企业一把手时,他就坚定地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灵魂来抓。

拉开宜兴彩陶发展的画卷,我们不难发现,这家从传统粗陶发展起来的日用陶瓷企业,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产品生产格局仍然没有大的改变,不仅产品品种单一,而且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资金不足,企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为了改变企业现状,在董事长、总经理葛柏初的带领下,该厂从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品创新入手,果断地淘汰了资源消耗大、产值效益低的缸、盆、坛、罐类产品,开发了以轻质陶原料为材质的日用陶产品和以彩釉、流釉为装饰手段的工艺出口陶等系列产品,使彩陶产品有了一次大的历史变革,经过几年的努力,企业的生产经营终于有了新的转机。面对稍有起色的企业发展局面,该厂清醒地认识到:企业要想彻底摆脱困境,就必须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使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才能使企业在创新中实现滚动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全厂技术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产品的材质、工艺、装饰为突破口,大力研发新品,提升产品的品质。先后开发了一批既保持传统产品特色,又代表日用陶瓷发展新水平的一系列新品。在这些新研发的产品中,有经过几年探索,在宜兴陶瓷企业中第一家开发的陶酒瓶产品,该产品一经面世,就引领了酒业包装的新潮,呈现了强劲的市场发展势头,目前已与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舍得、汾酒等一批高端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陶酒瓶开发成功并为企业创造新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陶瓷行业开辟了一个新的产业发展门类,目前,宜兴陶瓷行业已形成了勃勃生机的陶酒瓶产业发展链。彩陶陶酒瓶的开发为宜兴成为全国最大的陶酒瓶生产基地、创造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样成功开发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的高耐热砂锅产品,通过采用了新的生产工艺和科学配方,使产品达到了干烧不炸的优良性能,产品大批量出口日本后,成功地占领了日本市场,业务不断扩大。另一成功开发并填补国内生产空白的食品罐、陶餐具、环保型酒坛等系列产品,以其耐酸碱、新颖实用、质量稳定等特点,深受国际市场的青睐,产品全部销往日本、法国、芬兰、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值得一提的是,由法国著名设计师保罗·安德鲁设计并历经二年多精心研发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内墙装饰的艺术壁挂产品,从产品设计到材质研发,从成型干燥到施釉烧成的过程中,攻克了一系列陶瓷生产前所未有的技术难关,开创了国内外首次采用新颖陶瓷艺术壁挂装饰大型场馆的先河,一举荣获上海市“白玉兰”奖。这些新的研发产品,使该厂生产形成了“多门类、多品种、高档次、高效益”的生产格局,在市场建树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艺萃”牌产品多次荣获国家级“金奖、银奖”,获江苏省著名商标、江苏省新产品金奖和茅台酒厂优秀供方等荣誉,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今年8月底,又荣获首批中国陶瓷行业AAA级信用等级证书。

产品创新为企业创造了新的竞争优势,而传统老企业生产工艺装备上的制约,却难以使企业维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为了改变传统的生产工艺,满足日益发展的市场需求,该厂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高起点、高水准地在陶瓷企业中率先引进了先进的天然气烧成的辊道窑炉、自控球磨机、真空炼泥机、多功能滚压机、施釉机以及高位注浆生产线等一系列先进的生产设备。与此同时,对传统的浇模、成型、上釉等操作工艺进行改革,引进了陶瓷行业领先的操作方法,科学合理地调整了全厂生产工艺流程。这些技术创新的到位,使企业的生产装备处于同行业的领先地位,为开发生产高档产品、实现节能减排、降低劳动强度、增强企业竞争力奠定了新的基础。

在企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该厂董事长葛柏初深深体会到:科技创新是永无止境的,一个企业的根本竞争力就在于它持续的创新能力,只有紧扣科技创新这一中心,才能为企业带来无穷的发展能量。正是有了这种坚定和执着,该厂在近几年中不断瞄准日用陶瓷生产的制高点,继续加大科研投入,加深与茅台、五粮液、郎酒、沱牌、汾酒等上市大企业的合作,研制开发出了一系列技术含量较高的装饰手法和国内无生产先例的釉种及材质,形成了以生产中高档产品为主、与同类企业差别化的竞争优势。为了随时了解当今最新的陶瓷发展趋势,该厂还与两家著名的陶瓷设计公司进行技术合作,定期邀请兄弟陶瓷产区的陶瓷专家来厂讲授最新陶瓷技术知识,并与南京工业大学建立了“产学研基地”和“教育实习基地”,加快科技成果与企业发展的对接。为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去年,该厂在宜兴陶瓷产业园区征地80多亩,开工建设了新厂项目,目前该项目的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随着该项目的建设,他们又将目光锁定在了市场前景广阔的新颖日用陶和高新技术工业陶产品上了。

经过连年不断的持续创新,宜兴彩陶工艺厂依托科技创新,促进了企业的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了企业各项工作的全面提高,企业从濒临倒闭,迈向了“纳税大户”的行列。企业的应税销售、利税等经济指标每年以20%-30%的幅度增长,职工工资和福利逐年提高,生产条件彻底改观,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企业以较强的综合实力,荣获省名优企业、无锡市“三信”企业、无锡市劳动诚信企业、宜兴市工商联优秀会员企业、宜兴市文明纳税大户、宜兴陶瓷“十强”企业等称号。企业“领头雁”葛柏初同志带头改革、创新的先进事业被国家、省、市电视台、报刊作为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个人也先后荣获中国陶瓷行业杰出企业家、省、市先进个人、劳动模范、优秀厂长(经理)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是彩陶人执着追求得到的殊荣,也是宜兴彩陶诚信于社会的有力见证。

企业经济发展了,但彩陶人从没有忘记作为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近年来,该厂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为办学、敬老院扩建、社区发展、慈善、文化等活动进行捐资捐助,其中向宜兴市慈善基金会捐赠300万元,向丁蜀镇慈善基金分会捐赠10万元。在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全厂向灾区捐资9万元余元,体现了彩陶人对社会的奉献。

身处传统产业的宜兴彩陶工艺厂凭着科技创新逐步发展壮大,闯过了市场经济的一个个艰难险阻,企业发展的实践再次证明,科技创新是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不竭动力。在迎来建国6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厂董事会将坚定发展信心不动摇,坚持走科技创新的道路,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不断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后续能力。我们相信,得益于科技创新,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宜兴彩陶工艺厂将坚定科技创新不动摇,他们正义无返顾地行进在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大道上,为传统产业开创更多的辉煌!

 

宜兴市陶协荣获

07-08年度社会团体先进集体

9月8日,宜兴市政府在召开2007-2008年度全市社会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对35个荣获社会团体先进集体的协会进行了表彰,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榜上有名;市陶协的王明康同志被评为社会组织先进个人。市陶协同时被市民政局评为社会组织“五关”行动先进集体。(陶讯)


迎国庆,60名壶在宜展出

9月10日,由中国陶都陶瓷城与宜兴宝鼎文化艺术社共同主办的“情系中华·鼎盛中华”六十名壶陶艺展开幕式在陶瓷博览中心广场隆重举行。李纳等毛主席亲属、我市领导李志浩、邵亚群、王敖盘以及汪寅仙、李昌鸿、何道洪等紫砂国大师出席了本次活动,市陶协会长史俊棠主持了开幕式。

陶艺展共展出了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汤鸣皋、顾治培、吴培林、吴小楣、葛军、范伟群等60位陶艺工作者的紫砂壶佳作,并由周铁农、张序三等60位名人题字。把紫砂壶艺术的沉稳清朴、厚实典雅融入对新中国六十华诞的赞美和颂扬之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欢欣雀跃。其中,顾治培创制的“情系中华壶”用其新颖的制壶理念和熟练的制壶技法,表达了对和谐安康生活的美好追求,切合了坚持创新意识、发展和谐社会的人文目标。此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题写了“情系中华”的壶铭。据了解,本次展出的60件紫砂艺术品将由陶瓷艺术博览中心珍藏。

此次展览是宜兴紫砂艺术界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上的一份礼物,同时也是宜兴紫砂技艺人员弘扬传统文化,情寄盛世中华的一曲时代赞歌。(王霖)

 

穿越三十年的一条路

昨夜,又做梦了。

梦见夏天的夜晚,我们一家五口坐在太滆桥上乘风凉,周围坐着许多老邻居,大人们在一起说说笑笑,孩子们在一起蹦蹦跳跳,风是凉爽的,感觉是温馨的。一会儿,梦里又做到我和好友在人民路上,边走边谈,一路有说不完的话题------

醒来了,枕头湿了。

离开宜城已有十几年了,我所梦到的宜城人民路曾经是那么熟悉。因为,我在这条路上生活过十几年呀,从年少时长到二十多岁,几乎人生最美好的岁月,都是在这条路上渡过的。

小时候,我家就住在人民路上。那时的人民路不长,也就是从太滆桥到宜兴宾馆这段路。这是一条宜城最繁华的街道。

那时的大街不宽,街道两旁种满了法国梧桐,街上的商家也不多,大都住着人家。我家的窗子就临着大街,打开窗子,街上的景色尽收眼底:车辆并不多,自行车比较多一点,大都是走来走去的人群。

街上小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夏日,卖棒冰的“乒乒乓乓”敲击着木箱唱道:“棒冰、棒冰,清凉棒冰。”印象最深的还是一位老太悠长的叫卖声:“茴香豆,茴香豆------”听的人直流口水,那用纸包成三角形的一包包茴香豆散发出的诱惑力,在当时确实强烈,难的能品到一回,开心的不得了。

那时,父母都在宜兴红旗服装厂工作,服装厂正好在人民路的南端,也就是现在的白果巷口,我家住在太滆桥以南一百米的地方。母亲几乎每天都要上夜班。送晚饭的任务就交到只有九岁的我的身上。每天黄昏时,我挎上一只篮子,篮子里放着母亲的晚饭。一个小小的人儿,穿着破旧的衣服,几乎穿过整条人民路,天是昏暗的,心是焦急的,盼望着早一点把晚饭送到母亲手里,几乎是一路小跑而行。

然而有一天,我的心被击了一下。那天,又去给母亲送晚饭,正匆匆而行,对面走来一对母女,那小女孩六七岁的模样,她用手指着我说:“小叫花子,小叫花子。”她母亲在一旁训斥:“不要瞎讲。”这偶然听到的声音,却深深种植在我幼小的心灵,怎么也挥之不去。我没有怪小女孩,那时都很穷,我穿的衣服大都是哥哥姐姐的旧衣服。

今天,我和女儿又来到这条人民路上,街上人来人往,车辆川流不息,还时常发生交通拥堵现象。街道两旁,高楼林立,大型商场一家连着一家。人民路早已成为十里洋场,不但宽了许多,还处处彰显着大都市的气息。走在街上,繁华得让我有晕眩的感觉。我们在商场里穿行,虽说不能买什么名贵的衣服,但是只要看上的,喜欢的,花点小钱也是毫不犹豫的。闲逛了几个小时后,我们大包小包的满载而归时,女儿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她哪里会体会到三十年前,也是这条路上,她的母亲被别人称为“小叫花子”的心酸呢?

每次回宜城看望亲人,总要逛逛人民路,每次都有变化。穿越了三十年的人民路啊,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邵惠君)


彩陶厂荣获首批中国陶瓷

行业AAA级信用等级证书

8月30日,宜兴彩陶工艺厂收到了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颁发的首批信用评价为最高AAA级等级证书和奖牌,全国仅有25家陶瓷企业榜上有名,其中AAA级14家、AA级6家、A级5家。该厂也是江苏省唯一一家获得信用等级证书的企业。

这次由商务部办公厅、国资委行业协会办公室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联合开展的首批陶瓷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中,对彩陶厂基础信用度、社会信用度、经济信用度进行审核和风险分析,经行业信用评价专家委员会审核,一致公认该企业基本素质较高、运营状况较好、履约能力较强;有完整的经营发展规划、发展前景看好;高度重视技术创新、有完善的营销网络以及较强的盈利能力,信用度指数均得较高分。(崔听槐)


福建将举办首届

中国紫砂艺术创作交流展

由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海峡茶业交流协会、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主办,海峡茶道杂志社、厦门华祥苑实业有限公司等承办的“祥壶苑”杯首届中国紫砂艺术创作交流展,将于9月至11月18日在宜兴、福建宁德第三届海峡两岸茶博会两地展开。9月19日,活动组委会福建报业集团《海峡茶道》杂志社副社长陈晓虹、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紫砂大师徐秀棠、汪寅仙、季益顺、徐达明及紫砂界从艺人员60多人在陶协会场出席了新闻发布会。

紫砂壶产业历经千年不衰,紫砂壶被誉为“国粹”。茶文化的传扬,需要壶做载体;壶的工艺和价值,同样需要依靠茶来传播,靠茶来获得提升。首届中国紫砂艺术创作交流展的紫砂作品,将以祖国六十周年华诞为主题,以儒家思想精髓“仁、义、礼、智、信、恕、忠、孝”等为创作主题,以海峡两岸的经贸、文化、政治交流等为主题。现场设宜兴紫砂文化专区,11月16日,由专家对参展作品评出“祥壶苑”杯金银铜奖项。同时配套紫砂壶制作现场演示、专题讲座、专家现场鉴定等活动,使宜兴紫砂艺术在茶博会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崔听槐)

 

紫砂花盆厂商联谊精彩纷呈

9月16日至18日,由省、市陶协与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策划、市陶协花盆、原料分会邀请新疆、内蒙、云南、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西、山东、广东、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30多个省市的80多家宜兴紫砂花盆经销商与宜兴紫砂、均陶花盆生产厂家的近200名代表,聚会太湖之滨的金水湾度假村,召开第四届中国宜兴紫砂花盆厂商联谊会,共叙厂商多年来合作发展的深情厚谊与良好前景。期间,30多位紫砂、均陶中青年艺人在现场进行全手工花盆成型制作、陶刻比赛;10余家紫砂原料企业选送10公分见方紫砂原料成型片参与的泥料质量、品种评比;安排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中国盆景艺术大师王选民等人作的盆艺论坛主讲。

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丁蜀镇副镇长包建君、花盆分会会长周占群等在厂商联谊会上作讲话,并为全手工制陶、泥料质量评比获奖者颁奖(名单见2版)。(崔听槐)

  

感受丁蜀群文事业的变化

我作为丁蜀镇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目睹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给丁蜀镇群文事业带来的巨大变化。

解放初期,丁蜀镇就有俱乐部,面向全区的业余群众文化教育、文艺创作、培训骨干等活动,还成立镇业余剧团,开办业余文艺学校。六十年代初,更名丁蜀镇文化站,主要搞全镇群众文化工作。辅导基层厂矿群众文艺活动的开展,当时有22个业余文艺宣传队。

1978年镇文化站更名为丁蜀镇文化馆。新建的馆址大大扩大了文化活动阵地。增设了歌舞厅、录像厅、电子游戏室等项目。时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群文战线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群文活动得到了迅速健康地发展。1984年,在庆祝国庆35周年的群众文艺活动中,全镇除进行文艺会演外,还出动男、女龙灯13条,大型彩车25辆,6个腰鼓队,12个马灯、狮子灯队。1997年6月30日下午,为迎接香港回归,组织举办民间文体大巡游。参演者1500余人,14个方阵,24个表演队。民间文艺活动也异彩纷呈。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不断需求,在新的形势下,镇文化部门在当地党委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坚持“二为”方向,在努力配合党和政府各项中心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群文活动,不断在出新品上花功夫,且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创作的音乐舞蹈屡次在全国、省、市获奖。1991年,创作的舞蹈,荣获省第二届音乐舞蹈创作、演出双一等奖。少儿舞蹈《喊山》获江苏省少儿艺术节金奖,并荣获全国首届蒲公英铜奖。创作辅导的《狮灯舞》获省创作、辅导(表演)一等奖;全国创作辅导(表演)二等奖。舞蹈《陶工古韵》赴南京参加“和谐家园――2007年省群文新作品大赛”,获创作银奖、表演铜奖。在群文理论研讨活动中,也有了新的突破,撰写的论文《文化馆(站)如何面对市场经济》、《在中小学开设辅导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浅析小康社会中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分别入选第十三届至第十五届苏、锡、常、通群文信息交流暨理论研讨会。创作的故事、小品、小戏也多次在省级刊物发表或在省、市征文比赛中获奖。

2006年1月,陶都文化广场的建成,为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现文化阵地面积有5000平方米,内设有大剧场、图书馆、文体培训中心、书画展厅、舞蹈房、乒乓室、棋牌室、露天舞台及艺术广场、跆拳道馆、卡拉OK歌舞厅、国民体质测试站、健身房等活动项目。还先后举办和承办了无锡市群众文艺会演和宜兴市新风颂文艺调演等大型文艺活动,全镇群文事业一派欣欣向荣。(崔农强)

 

小房子 大舞台

今年春天回老家,我又去看了一眼曾经住过20年的老房子。家乡变化很大,但那条老街和老房子还在。

自从我记事起就住在那个地方,当时还是土坯房,每年春天父亲都要带着两个哥哥,在房顶和四壁重新坯上一层泥。尽管如此,夏天下大雨的时候,房子仍然会千疮百孔,到处漏雨,家里大大小小的盆子都要拿出来接雨,实在不够用,就用大塑料布系在房梁上兜雨。那时候家里的经济情况极差,父亲一个人的工资供养7口之家。

80年代初,邓小平让中国大地吹遍了改革的春风,大城小镇都焕发了生机。此时,哥哥姐姐们都相继有了工作,日子也都越来越好了。在大家的资助下,父母买了70平米的商品房,再也不用在冰天雪地的冬天起大早生炉子了。

而此时的我,大学毕业后来到江苏一家中型国企工作。刚开始没有房子,单位给了不足半间的小房子临时居住,只能放一张床和一张桌子。一年后,终于凑足7000元买了一套30多平米的商品房。

房子在一楼,夏天地上返潮严重。但在这里,我们一住就是九年。刚开始那些年,企业很红火,我们还清了房钱,逐渐有了积蓄,日子开始好过了,房子里逐渐添加了电视、冰箱。但到了90年代末,私营企业越来越多,对地方国企构成很大的威胁。我所在的1000多人的国企,在管理和运营上逐渐走下坡路,虽做了几次改革,仍然不见好转。于是很多人开始转变观念,放弃了铁饭碗,另投它路。

一个机遇让我受聘于宜兴一家濒临破产的小厂。厂里给了一套90多平米的房子,四楼,前面有山,还有一片小湖。虽是旧楼,但我心满意足。在这所房子里,我们又住了9年。9年间,正是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大好时机,企业脱离了大集体改为股份制后,更是焕发了活力,员工上下同心同德,经济效益连年提升。企业好,职工的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首先富起来的销售员开始买房。紧随其后,我们也在丁山最具现代气息的花园式小区——东方嘉园买了一套140平米的房子,家里所有设施和电器全部焕然一新。

住在这所宽敞明亮的大房子里,我常常感怀不已,不敢想信,自己此生也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这是几年前作梦都没想过的事。

60年,中国发展之快,变化之大,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小小一幢房,却像个社会大舞台,折射了祖国的发展和变化,演绎了百姓的悲苦和喜乐。在一次又一次的搬迁中,老百姓住上了越来越好的房子,就像被社会的大船承载着,风雨共济,驶向越来越美好的彼岸。(毛雁峡)

 

邮票上的紫砂壶

蒋尧基

一枚小小的邮票,方寸之间包容天地万物,传递着人间亲情和绵绵思念。一把玉润的紫砂壶,蕴含茶陶文化的精髓,冲泡着人生的苦涩与甘甜。邮票与紫砂壶结缘,记录着两岸茶人、壶友的一份真情。正如余光中先生在《宜兴茶壶》诗中所言:“一壶在握,恍惚隔海和故人相对……隔一道海峡犹如隔几,让我们对斟两岸,品味古今。”

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掀起了“紫砂热”。宜兴紫砂壶作为融合色、形、技、艺与诗、书、画、印于一体的品茗尤物,为台湾的鉴赏家、收藏家和嗜茶者所宠爱。由此,台湾邮政部门于1989年7月28日发行了一套4枚的《紫砂壶邮票》。这4枚邮票的图像分别是:“南瓜壶”、“曼生十八式黄泥壶”、“束柴三友壶”和“梨皮朱泥壶”,都是台北历史博物馆推荐的馆藏古代宜兴紫砂名作,受到台湾集邮爱好者的喜爱。到1991年1月18日,台湾邮政部门第二次发行《名壶邮票》,一套5枚,其中二枚是紫砂壶邮票,分别为“清康熙珐琅牡丹方壶”、“清乾隆粉彩灵芝方壶”。其余的三枚邮票则是瓷壶:“清雍正珐琅彩蓝山水把壶”、“明德化窑莹白蟠螭把壶”和“明永乐青花把壶”。这5件国宝级茶壶,均为台湾故宫博物院的珍稀藏品。

1994年5月4日,第四届中国宜兴陶瓷艺术节开幕式前夕,邮电部出版了由王虎鸣设计、宜兴邮票公司发行的《宜兴紫砂陶》特种邮票并在宜兴举行首发式。这套邮票共4枚,主图分别是明代时大彬的“三足圆壶”(20分)、清代陈鸣远的“四足方壶”(30分)、清代邵大亨的“八卦束竹壶”(50分)和现代紫砂大师顾景舟的“提璧壶”(1元)。邮票背景为浅灰色渐变的中式信笺,上面有历代文人吟咏紫砂壶的草书名句,并各钤一枚印章,整套邮票典雅精致。还有一张小型张,图案是明嘉靖12年在南京中华门外马家山明代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的紫砂提梁壶,具有浓厚的紫砂传统文化特色。在此之前,宜兴市邮电局发行了一套《紫砂瑰宝》明信片,共5张,图案是明代时大彬的“如意壶”,明代圣思的“桃杯”、清代陈鸣远的“南瓜壶”、清代邵大亨的“一捆竹壶”和现代顾景舟的“提璧茶具”。使集邮爱好者一睹紫砂壶艺的风采。


创新当代陶瓷生活艺术空间

――2009上海国际陶瓷生活艺术博览会11月即将揭幕

2009第一届上海国际陶瓷生活艺术博览会即将于11月6日-9日在上海世贸商城拉开序幕。6个主题馆将展出来自中国、中国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英国、拉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陶瓷品牌和名家艺术作品。中国地区更有五大美院、著名陶瓷工作室、华光等国内品牌生活陶瓷企业联手组成的强大阵容。

博览会以“china Unlimited,陶瓷无极限”为主题。在博览会展区内下设六个馆:①国际馆②名家馆③新锐馆④艺术馆⑤生活馆⑥体验馆。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陶瓷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但这一古老悠久的文化,近几年却受到了来自西方文化的冲击,许多国家的陶瓷正以时尚多变的器形与设计对传统的陶瓷文化提出挑战。基于此,上海国际陶瓷艺术博览会作为一个平台,她承载了中国文化复兴的一部分梦想。如何构建激活当下中国文化,有层次、递进式地传播中国元素将成为上海国际陶瓷艺术博览会的诉求。她将为陶瓷文化品牌的建立与传播提供最佳的舞台。她是一个开放的平台,让中国以及全球企业家、艺术机构、艺术家、设计师能进行一场平等、自由的对话、沟通,加深认同感,提升合作机制,加速陶瓷文化品牌的建立和传播。传承创新中国文化元素,扩展开拓国际文化交流,从理念、观念、概念上梳理系列中国文化,这正是本次博览会的办展宗旨。

上海国际陶瓷生活艺术博览会组委会

地址:中国上海市华山路1415号2楼200052

电话:(86)21 5258 2315

传真:(86)21 5258 2319

Email:management@ceramicsh.com

 

市陶协花盆分会

全手工制作获奖作品

奖项         作者       品名

一等奖       吉风生      腰圆

陈建美       六方

二等奖       许慧群      大亨掇只

鲍雯君       心语壶

王超鹏       陶刻

田  兰      陶刻

鲍祖云       堆龙

三等奖       朱牧清      陶刻

王道远       陶刻

周大春       腰圆

陆轶舟       陶刻

毛华明       陶刻

陆晓樱       随缘壶

顾旭英       堆龙

泥料获奖作品

一等奖      陶龙宝      青灰泥

二等奖      王鸿飞      青灰泥

          陆锦江      拼紫

          陶龙宝      红拼

三等奖      王鸿飞      拼紫

          陶龙宝      拼紫

          陆锦江      清水泥

         周旭芳      芝麻泥

         周旭芳      段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