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陶瓷艺术竞艳北京
“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6月12日下午2时,由宜兴市人民政府、中国美术馆主办,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支持,为期11天的“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开幕式在中国美术馆底楼大厅隆重举行。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树声,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林文漪,武警部队政委、上将喻林祥,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自鹏,韩国前副总理、韩国陶瓷文化协会理事长姜庆植,著名艺术家吴冠中、廖静文、韩美林,国学大师冯其庸,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美国中华陶艺学会主席周光真,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刘垚,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无锡市委常委、宜兴市委书记蒋洪亮,宜兴市领导王中苏、许伟英、周中平、梅中华、庄建明、洪雅、王华良、路晓报,10位国家级紫砂大师,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学者、教授和宜兴的一些陶艺家共500余人。
王中苏市长主持了开幕式。洪雅副市长宣读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名单。刘垚理事长、姜庆植理事长、杨自鹏副会长、范迪安馆长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祝贺本次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杨卫泽书记在致辞中对展览寄予厚望。他说,通过展览可以见证陶都宜兴传承陶瓷技艺、弘扬陶瓷文化、发展陶瓷经济的勃勃生机。同时,陶瓷作为城市的“名片”,也将推动无锡的社会经济发展。
蒋洪亮书记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他说,宜兴是书画之乡,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宜兴在全国县域经济竞争排名中位居第七位,是太湖西线一颗璀璨的明珠。同时,陶都宜兴也是中国古老的陶瓷产区之一,是国际公认的世界制壶中心。他说,宜兴陶艺是融入古今的人类文明成果,是中华文化奇葩,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宜兴陶艺属于宜兴、属于中国、属于人类。希望此次陶艺展能为大众奉上一场陶艺盛宴,让大家领略陶艺的博大精深,品读陶艺的文化语言,共同促进陶瓷文化的繁荣。
开幕式结束后,蒋树声副委员长,孙家正、林文漪副主席在蒋洪亮书记、杨卫泽书记的陪同下去五楼展厅,饶有兴趣地观赏宜兴陶瓷艺术的秀姿丽色。参观过程中还与徐秀棠、汪寅仙、谭泉海、顾绍培、凌锡苟等陶艺家亲切交谈,了解宜兴陶瓷文化传承、弘扬、创新的有关情况。
8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人群接踵,都把目光投向每一件展品,领略宜兴紫砂、均陶、青瓷、精陶、美彩陶的艺术风采。一致评价宜兴陶瓷艺术展,是在中国最高艺术殿堂展出的最高艺术品位,最高文化层次的展示活动,必将对中国工艺美术的弘扬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蒋尧基)
近距离接触 面对面交流
国家级紫砂大师集体亮相北京
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这天上午,“中国紫砂大师媒体见面会”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宜兴的10位国家级紫砂大师徐汉棠、徐秀棠、谭泉海、吕尧臣、汪寅仙、李昌鸿、周桂珍、顾绍培、鲍志强、何道洪,首次集体亮相北京,与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网、人民网等40多家媒体的60多位记者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
见面会上,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向媒体介绍了紫砂大师的情况。随后,10位国大师各自进行了自我介绍,用简洁的言语,精辟地概括了他们成长、成才的艰苦历程,以及对陶瓷艺术的传承、创新所做的贡献。真实再现了紫砂发展史上的诸家风貌和文化走向,引起了在场记者的共鸣,极大地调动了记者们对宜兴紫砂制作技艺深入了解的兴趣。会后,记者们还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与10位国大师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宜兴市副市长洪雅出席了本次活动。(本报记者)
专家、学者为宜兴陶瓷艺术建言
“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系列活动之一的“宜兴陶瓷艺术研讨会”于6月12日下午3时,在中国美术馆学术研究厅举行。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主任、教授陈若菊、教授张守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郑宁,教授邱耿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顾森、高振宇,副研究员邱春林,南京大学教授贺云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高英姿,还有陆君、山谷、刘培金、孟树峰、毛增印等专家、学者,10位国家级紫砂大师和部分省工艺美术师共50余人出席。
宜兴市市长王中苏、副市长洪雅、市陶协会长史俊棠也参加了研讨会。
王中苏市长在致辞中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各位专家、各位大师光临这次研讨会,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说:“在几千年文化沉淀当中,我们宜兴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江南文化特色。我们经常说,一把紫砂壶看上去精巧、雅致、玲珑,但是在我们宜兴人捧在手上,深感历史的厚重,深感传承的压力。如何更好地展现我们宜兴千年陶都独特魅力,如何进一步弘扬和发展陶瓷文化艺术,如何使陶瓷艺术、陶瓷文化能够成为宜兴未来发展过程当中的软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如何把紫砂文化这张名片擦得更亮,打得更响、传得更远,让所有人共享这一人类文明的成果,这既是百万陶都人民强烈的愿望,更是我们政府的责任所在。”
“所以,带着这份责任、带着这份愿望,举办这一次研讨会。我想说,紫砂艺术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遗产和礼物。我有责任和大家一起把这份遗产,这份礼物,挖掘好、保护好、弘扬好,能够留给未来、留给后代。我愿意和大家一起尽这一份责任。”
专家、学者就陶都宜兴艺术门类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发展趋势;紫砂的文化价值;紫砂对宜兴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方面,发表了真知灼见。
陈若菊教授回忆她1975年到宜兴开门办学的情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的老师都来过宜兴。近一年的时期,现在的紫砂大师都得到了理论的学习和艺术的深造,靠双手和脑子创造了紫砂艺术的辉煌。今后怎么办?尤其是技术与艺术的问题,用艺来做壶还是用情来做壶,值得思考。
邱耿玉教授认为,这次展览的水平很高,而且不仅紫砂,还有其他的陶瓷艺术门类,代表陶都的丰富文化内涵。紫砂文化价值体现在器用价值、审美价值、工艺价值。紫砂作为民间文化,具有平民趣味,今后要考虑紫砂文化的品格,突破点在哪里,创新点在哪里,往什么方向发展?
顾森研究员指出紫砂文化的价值以及它的好处在于它是高雅的东西,器用的尤物。景德镇最大的败笔是追求艺术瓷,忽视日用瓷。紫砂壶很特殊,是集艺术与使用一身的东西,充满了书卷气。
郑宁教授希望沿续前辈的传统,把紫砂艺术弘扬下去。宜兴市政府对宜兴陶瓷文化建设的关心,使我们很受感动。期盼大师与我们学校进一步交流合作。现在清华大学美院的学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都很关注宜兴紫砂,都在选题研究紫砂。我们为此开设了“紫砂课”,把它提升到学术文化的高度来研究。
邱春林副研究员希望紫砂陶艺家做一个有文化的工艺人,要多看看历史,多学学邵大亨,要具备文人的底子,文化的理想。
刘培金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工艺品进出口业务,并担任总裁。他说宜兴紫砂传统创新的整体状况很好,希望制壶人要有文化,有人品。江苏作家山谷提出一定要以情感做壶,做精、做美、做文化。陆君主任认为文化遗产承载了许多东西。在中国不少民间工艺面临中断的情况下,宜兴紫砂能够传承和发展,是因为紫砂品格的提高以及紫砂与民生结合在一起。高英姿教授从工艺文化价值谈到工艺文化给经济带来的价值,以及对宜兴工艺文化的系统化研究。比如“欧窑”的身份、地位、文化性与紫砂很相似,都可以跟紫砂进行交叉研究。
贺云翱教授从宜兴紫砂原生资源、本地的陶文化,区域优势和它的开放包容体系阐述了宜兴紫砂是大地域文化结晶的本质特征。
他们的独到见解和意见建议,使与会者深受教益。必将转作为今后工作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将使紫砂文化艺术推向新的高度。
史俊棠会长感谢大家对宜兴紫砂的关爱。紫砂是宜兴的骄傲,是紫砂人的家园。这家园不仅仅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每个人最爱的就是家,都希望把自己的家守护好、爱护好。我们行业协会要做很多的工作推动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尧基)
盛世陶都风 六月醉京华
——“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巡礼
蒋尧基
初夏的北京,繁花似锦。“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于6月12日至22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为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首都增添了一道亮丽而又迷人的风景。
气势雄伟的中国美术馆,金黄色的琉璃瓦在艳阳下熠熠闪光,该馆建馆50多年来,共举办各类美术展览及国内外著名艺术家作品展3100个次,接待观众数百万人以上,是我国最高的艺术殿堂。馆的5楼是宜兴陶瓷艺术展的展厅,共有800多平方米。高水准的展柜,高水平的照明,洁白的墙面,灰色的地毯,显得雅致、简洁和明快。216件(套)宜兴紫砂、均陶、青瓷、精陶、美彩陶,以其独特而又完美的艺术形状,凸现了宜兴陶瓷的厚重文脉和技艺水平。这些展品有的被罩在玻璃柜中,有的置放在展台上,在黑、白、灰3种颜色的积木衬托下,分外的高贵、华美。真不愧是一次最高艺术档次、最高文化品位的宜兴陶瓷展示。
“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是首次由市政府主办的全方位宜兴陶瓷艺术的展览。“陶都风”由韩美林先生题写。为了确保展品的典型性、权威性和代表性,规定展品制作者必须是高级工艺美术师以上,包括国家级大师、省级大师、省工艺美术名人以及全国陶瓷艺术创新设计评比中一、三、三等奖作品。而且,市有关领导和陶艺大师组成评审小组,于3月24日就对所有参展作品进行严格遴选,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力求每一件展品都是精品力作,而且要与作者的职称门类相对应。
紫砂是这次展览的主角,展品占总量的80%以上,其中,有阳羡茗陶苑和天地方圆公司收藏的明清时期的茗壶,如明万历年间的“直嘴橄榄壶”(无款)、明末的“莲甫壶”(信卿款)、清初的“四方壶”(郑荆玉款)、“十六竹壶”(孟侯款)、清道光年间的“方钟壶”(吉安款)、清末的“树瘿壶”(黄玉麟),还有民国时期制壶名家冯桂林的“仿鼓壶”、范大生的“四方竹鼎壶”。195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技术辅导”荣誉称号的7位已故紫砂大家任淦庭、吴云根、王寅春、裴石民、朱可心、顾景舟、蒋蓉的传世珍品也在展厅亮相。10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徐汉棠、徐秀棠、吕尧臣、谭泉海、汪寅仙、李昌鸿、鲍志强、周桂珍、顾绍培、何道洪每人3件扛鼎之作同时展出,这是前所未有的展示盛况和吸引观众目光的亮点。在展厅不仅可欣赏到高水准的传统紫砂壶艺造型,还能领略到蕴含西方文化元素的现代陶艺紫砂壶,如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吴鸣的“盼”、“庄子·子非鱼”,徐达明的“陶木情组壶”,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凌锡苟的“日月同辉壶”,以及年轻技艺人员徐立、史小明的“太极壶”,徐维明的“动物总动员系列”,胡朝君的“几何猜想组壶”,何健的“憩壶”,许煜红的“缘茶具”,潘俊和孙良玉的“生态·水”,吴文新的“普洱茶器”,蒋雍君、张振中的“壶非壶”……体现了中青年陶艺家在作品的设计创作中的时代精神和创作理念,以一种全新的紫砂文化语言与观赏者作情感交流。紫砂陶艺和紫砂雕塑同样精彩纷呈。例如:李玮的“澄怀静观”(陶艺),赵良的“欲望之火焰”(陶艺),怀其芳的“生命的回忆”(陶艺),诸葛逸仙和牟锦芬的“水韵”(陶艺),吴小楣的“华佗五禽戏”,史小明的“陆羽像”(雕塑),陈建平的“中国媒婆”(雕塑),蒋才源的“新居”(雕塑)等等,展现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拓展了宜兴紫砂艺术更为广阔的领域。
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宜兴青瓷,起源于西周,属于越窑派系,如出水芙蓉,清新可掬,被誉这“东方的蓝宝石,精美的碧玉器”,带给观众的是别样的风采。宜兴陶瓷博物馆提供的10件馆藏青瓷艺术品:姚林舟、王品荣的“开片八卦瓶”、蒋松林的“双耳四方瓶”,吴克强的“窑变羊尊”,徐敏的“碧玉水盂”,邵云琴的“网瓶”等都有着强力的艺术感染力。而谈志坚的“斗笠大碗”、“窑变翠玉鬲”,瞿根年的“窑变方塔瓶”,谈珂、张建生的“活环象耳瓶”,徐敏、刘立的“窑变情侣瓶”、“开片天球瓶”等,将传统青瓷艺术与现代表现手法相结合,富有时代气息和生命活力。
发端于宋代的宜兴均陶,曾以明代“欧窑”和清代“葛窑”而饮誉中外,又因其“均釉”和“堆花”两大绝活,被赞美为:“名陶名器,天下无类。”在展厅的醒目位置展出了高振宇收藏的清代“均釉大坛”、“均釉瓶”和徐达明收藏的葛窑“八卦纹片瓶”、“弦纹双耳狮首尊”、“出戟尊”。当代均陶堆花大师李守才的“双狮争球钵”、“凤戏牡丹坛”和方卫明的“狮头双耳书画筒”、韩小虎的“少卿图堆花缸”,常常引得观众驻足观赏。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邱玉林的“紫玉瓶”、“同一首歌”,徐安碧的“江山如此多娇”、“和谐”、“兰亭序挂盘”等艺术品,说明宜兴精陶和美彩陶继承了“宜兴窑”的传统技艺优势和陶釉装饰,它们的艺术效果,同样引人入胜。
“盛世陶都风,六月醉京华。”宜兴陶瓷艺术展在北京举办,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专题报道、新闻消息连续不断,数以千计的观众闻讯前往中国美术馆,去欣赏来自陶都宜兴的陶瓷艺术,感受名家紫砂壶的魅力。观众的热情、专注和迷恋,让我感动,他们的留言好评如潮,使人感概万千。我摘录几段以飨读者:“紫砂文化,今朝尽艳”;“意韵生动,浑然天成”;“见到诸位大师万分荣幸,祝紫砂文化发扬光大”;“信手一捧泥,华夏魂附体。平生首观宜兴陶器,晃乎公元是几”;“中华一绝”;“很有观赏价值”;“中华壶艺,博大精深”;“华夏精妙,尽收一壶,异形分呈,大感受教”……我见到一位壶迷朋友,天天都在展厅观看、拍照,我问他对展览的感想,他说:“我叫宋双才,这些展览代表了当代宜兴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政府搭台,大师们唱戏,协会助推,才有今日的辉煌。假如全国其他‘窑口’都能这样就好了。宜兴紫砂前途无量,因为喜欢它的人太多太多了。”展厅里置放的上千本《印象宜兴》画册,不到二天就被观众拿光了,他们边看画册,边称赞:“宜兴太美了。”我深深感受到,一丸五色土,就是一个流光溢彩的天地;一把紫砂壶,就是一个包容万物的乾坤。它让世界记住了一个名字,那就是“宜兴”。
展览期间,10位国家级紫砂艺术大师也到了北京,与新闻媒体记者,与紫砂壶爱好者近距离的交流和访谈,并进行有关紫砂(陶瓷)文化的研究和探讨。他们是“明星”,身旁有无数的“粉丝”追随,合影留念,签名题字。对他们而言这真是难得的机遇,将成为这些爱壶者一生的美好记忆。
这次展览活动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大师值日,徒弟表演。6月13日至17日5天中,分为上午9点~11点,下午3点~5点,由10位大师分别轮流值日,带着自己的徒弟,向广大观众讲解紫砂壶艺,徒弟则现场做壶(陶刻)演示,使参观者大开眼界。15日上午是徐秀棠大师值日,葛烜做壶,有位80多岁的老人一直坐在泥凳边看葛烜打泥片、围身筒、做壶盖、装嘴鋬,非常认真,目不转睛。他对记者说:“我喜爱艺术,这是第一次看到紫砂壶制作,更加感到紫砂文化的博大精深,深不可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看到了紫砂艺术后继有人,很高兴。”他是老北京,名叫孙兰波,很感谢宜兴的陶艺家带来这么美好的艺术享受。
“陶都风——中国宜兴陶艺展”通过一流的策划、一流的组织、一流的展品,可以见证陶都宜兴传承陶瓷技艺、弘扬陶瓷文化、发展陶瓷经济的勃勃生机。正如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张长明在观赏展览所说:“宜兴紫砂不仅是高雅艺术,而且是中华文明,已成为丁蜀镇的一种产业。它受老百姓喜欢,收藏家喜爱,还提升了整个中国陶瓷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陶瓷作为宜兴城市的“名片”,将带着五色土的芬芳饮誉全国、走向世界。
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
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由宜兴市人民政府、中国美术馆联合会举办的“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定于6月12日下午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前的6月5日下午,主办方在北京中国美术馆7楼学术研讨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宜兴市副市长洪雅、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建成、市府办副主任任飞、市陶协会长史俊棠等出席,向人民日报、新华通讯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北京电视台、中国新闻社、中国网、国际在线网等50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通报介绍了本次陶艺展活动的有关情况。
宜兴是中国陶都。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宜兴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促进了优秀紫砂陶艺的继承和发扬。本次参展作品共有216件(套),涵盖了紫砂、青瓷、均陶、精陶、美彩陶等各个类别,其中紫砂作品占80%以上。除少部分为历史作品外,其余展品均是徐汉棠、徐秀棠、吕尧臣、汪寅仙等当代国大师、省大师、省名人、高级工艺师的精品力作。同时,也有部分青年陶艺工作者在全国陶瓷创新设计比赛中的获奖佳作,以及部分以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为主题创作的壶艺作品。展览期间,主办方将围绕宜兴陶瓷艺术门类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发展趋势、紫砂陶艺的文化价值等内容,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故宫博物院、清华大学美院的顶尖专家学者举行研讨会;宜兴的10位国家工艺美术大师将集体亮相。另外,由韩美林先生亲笔题写的“陶都风”已用于《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作品集》图册,“拷贝”展品的瑰丽多姿。
在新闻发布会上,洪雅副市长、史俊棠会长对记者提出的宜兴陶瓷在国际上的影响及国内地位、传承紫砂文化、紫砂原料状况、大师作品特点等问题,作了详细的回答和解读。(本报记者)
满庭芳
贺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
鲍维平
和煦嘘怀,阳春送暖,竞相万紫千红。
奇葩吐艳,花茂馥尤浓。
宜兴陶瓷艺术,誉中外、四海推崇。
细雕塑,天地方圆,鬼斧妙神工。
自然,蕴情趣,华采精粹,汇萃其中。
叹惊世神韵,文心雕龙。
可赞东方瑰宝,源悠久、屡获殊荣。
今喜看,以陶会友,四海同乐融!
诗二首
邓君曙
盐官拜谒王国维故居
钱江潮起台门静,
国士铜雕守空明。
愤世沉渊留绝唱,
娱庐文照漫悲情。
2009年4月13日于浙江海宁盐官镇
重游通州狼山
山因紫石几纷纭,
古塔凌空擎碧云。
沦海聚沙叠殿阁,
通州新貌入氤氲。
2009年4月14日由苏通大桥抵南通重游狼山,特记之。
宁杭铁路无锡段考古新进展
东晋青瓷宜兴造
宁杭铁路无锡段考古项目有了重大发现。考古组在宜兴发掘两座东晋时期和一座清朝时期的葬墓,以及宜兴制造的青瓷文物,为研究相关时期的墓葬习俗和宜兴青瓷工艺源头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考古人员在宜兴梅园铜官组一处2米高的土包中,共发掘了东西向墓葬三座,范围10米长,宽8米左右。无锡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刘宝山介绍,其中,两座墓葬为东晋时期墓穴,一座为清朝康熙年间墓穴。墓的形制都较小,长不到2米,其中东晋墓穴为长方形砖穴,发现有带字砖、楔形砖等,因年代久远,墓穴中部分地基出现塌陷,并且有棺木腐朽的痕迹。三处墓穴都有随葬品,在清代墓穴中,发现了数枚宋明清时期钱币,在两个东晋墓穴中,则发现了一组青瓷双系盘口壶和青瓷碗,为宜兴本地烧制。专家初步推断,墓穴的主人为当地的乡绅。
“此次考古发现,对魏晋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物资料。”据考古专家介绍,一般有关魏晋史料主要是靠文献记载,缺少实物,这次的考古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弥补作用。关于六朝考古,江苏地区的考古资料向来比较丰富,总量占全国的一半,特别是在宁镇地区,曾发现不少大型墓葬。在上世纪50年代考古中,就在宜兴发现了“谷仓”等国宝级文物。这次发掘的两件青瓷,造型规范、器形完整,具有时期代表性,价值不小。特别是宜兴本地制造,为追溯该地区青瓷工艺的源头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
据介绍,宁杭铁路考古项目于去年8月完成普查,发掘工作于今年5月进行,在145公里长的路线上,共发现29处地面和地下文物点,其中宜兴就有19个文物点,考古工作将持续到8月下旬。
(据6月12日《无锡商报》)
发展与荣誉同行
——“拜富”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前不久,江苏拜富色釉料有限公司的“拜富”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也是我市第三个获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在丁蜀镇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商标。
位于风景秀丽的太湖之滨、地处“中国陶都”——江苏宜兴陶瓷产业园区的江苏拜富色釉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及进出口贸易的综合性公司。公司前身宜兴拜富实业有限公司创建于1990年,1997年合资成立江苏拜富色釉料有限公司,至今已有20年的创业、发展史。
江苏拜富企业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其中各类技术人才78名,专业研发的科技人才20多名。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求变的理念,把握市场信息,加快产品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成立有4000多平方米的宜兴拜富色釉料技术研究所,有价值400多万元的研发设备,专门从事陶瓷、玻璃、搪瓷色釉料的研究开发。主要产品有陶瓷色釉料;陶瓷釉上、釉中、釉下及玻璃颜料;陶瓷、玻璃花纸;超细硅酸锆、锆英粉以及镍钴系列产品等。先后成功开发锆系包覆颜料、无锌无铅透明熔块等新产品并获国家专利奖项,其中无锌无铅透明熔块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开发新产品近百项中,二项获省高新技术产品,一项获国家重点新产品,二项获国家发明专利,行业标准3项等各种奖项。尤以近年来江苏拜富引进吸收欧洲标准的思路,依托企业人才、技术优势,瞄准国内外玻璃市场,自主创新研发无铅玻璃颜料项目取得成功。生产出的无铅玻璃颜料具有结构致密、耐酸侵蚀、化学稳定性好、烧烤温度低、光泽度高的特点,且呈色纯正、色彩艳丽、装饰效果好,是名符其实的绿色环保产品,极具产业化发展前景。
新品拓市场,诚信揽用户。江苏拜富产品覆盖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还远销意大利、英国、日本、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拜富”产品多次被评为“江苏省名牌产品”、“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国家重点新产品”等。2003年公司参与色釉料行业标准的起草,另外《中国玻璃颜料》行业标准的独家起草已报至国家发改委。同时,连续多年获得“AAA”特级资质证书和“重合同、守信用”证书,多次被评为“江苏省环保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百强私营企业”、“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高新企业”、“农业部全面质量管理达标企业”等殊荣。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2004年至今,公司已在境内外投资或创办了多家公司:境外投资企业有泰国SIAM FRIT有限公司;国内投资企业有: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宜兴精陶股份有限公司、宜兴拜富色釉料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脒诺甫纳米材料有限公司、江苏欧麦特镍钴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拜富在10多年的市场运作中,取得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骄人业绩,发展与荣誉同行,这就是今天的江苏拜富。
高淳陶瓷:上市公司的耀眼明星
陶 言
6月份,我省上市公司高淳陶瓷因重大资产重组股价一步登天,成了市场一大明星股。为股民带来了兴奋和喜悦,前景看好。省内新闻媒体对此作了追踪报道。
6月3日《南京日报》A3版“经济·证券”专栏中,标题为:《七个交易日,股价翻一倍。高淳陶瓷连拉七个涨停板》。文中说:“昨日,高淳陶瓷(600562)迎来自5月22日复牌以来的连续第6个无量涨停板,加上停牌前4月20日的1个涨停板,该股已连续7个涨停。短短7个交易日,股价由开始连续涨停前一日最低的7.17元,上升至昨日的14.39元,翻了一倍。”背景资料显示,高淳陶瓷无疑是近期最抢眼的股票之一。在资产重组后,高淳陶瓷实现华丽转身,由传统的陶瓷制造、销售转变为含微波电子产品、交通电子系统、信息系统等三大业务的高科技“新贵”。5月19日,高淳陶瓷发布公告,公司第一大股东高淳国资资产经营公司,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四研究所签订转让协议。高淳国资将持有的2298.16万股(占总股本的27.33%)转让给十四所。转让完成后,十四所将获得控股权。根据公告,高淳陶瓷拟以全部经营性资产及负债作为置出资产,十四所以经审计及评估确认的直属事业部——微波电路部、信息系统部相关经营性资产及负债,以及十四所所持的南京恩瑞特实业有限公司49%的股权作为置入资产,两者进行置换;置入资产与置出资产价值的差额部分以非公开发行股份支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本次重组标的资产质量优良,具有较好的技术和市场竞争优势,而且新注入的资产为国家大力扶持的高科技产业,因此对高淳陶瓷未来盈利前景看好。
6月9日《扬子晚报》A28版一篇题为《重组复牌后连拉11涨停,高淳陶瓷股东半年赚千万》的报道中又说:“因重大资产置换而在复牌后连续涨停的高淳陶瓷在连续封住10个涨停板后,昨日早盘终于打开涨停,不过仅仅十来分钟后,股价又快速冲高,最终收于21.07元,延续了涨停神话,封上第11个涨停板。……就在各路游资暴炒高淳陶瓷的背后,在今年一季度以新进股东身份进驻该股的投资人周爽成为这场重组中受益最大的流通股东,粗略估算,截止6月3日收盘,周爽在半年的时间里至少在高淳陶瓷上赚取了1300万元。”6月10日A9版又报道了《高淳陶瓷,昨日盘中再现涨停》一文中说:“近期,我省上市公司高淳陶瓷因重大资产重组股价一步登天,成了市场一大明星股。昨天,该股在连续11个涨停之后,虽然早盘低开4%,但盘中再度攻上第12个涨停。而持有高淳陶瓷股权的我省另一家上市公司江苏舜天跟着沾光,昨天也登上涨停板。”
上述报道中,读者清晰地看到,作为上市公司的高淳陶瓷,面对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及时制订应对的重大举措,迅速而有效地实现企业重大资产重组,使之实现华丽转身。重组后的高淳陶瓷,资产质量优良,高科技产业无疑为高淳陶瓷奠定了市场竞争的优势,其股票一路攀升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江苏省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经过50年的打拼磨励,成为拥有四个生产基地,十余家子公司的上市企业和中国陶瓷杰出企业。被国际著名的《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大陆最具发展潜力的百强企业之一,连续10年综合经济效益列国内同行之首。去年底,高淳陶瓷高新技术陶瓷产区园建成投产,其发展速度之快,技术质量之高,已成为江苏乃至全国日用陶瓷企业的一面旗帜。高淳陶瓷的先进经验,是值得陶都宜兴一些陶企学习和借鉴的。
2009年手工制陶大赛佳作迭出
6月2日,“宜兴市2009年手工制陶大赛”获奖作品揭晓。共有91件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方小利、刘军华、华雪琴、许全芳、李经强、李静、范小君、徐海斌、袁小强、惠海琴、蒋泉芳、谢永新12人的作品荣获一等奖。(名单见4版)
此次大赛由市陶瓷行业协会、省陶瓷艺术实训基地(丁蜀成校)共同举办,300多名紫砂技艺人员分别参加制壶、制盆、陶刻、雕塑和杂件的手工制作比赛。大赛于5月29日至30日进行,31日由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吴鸣、徐安碧、曹亚麟等12名专家组成评委会,对参赛作品认真评选。不少作品的泥质、器形、技艺令评委赞叹。凸现了近年来,宜兴陶瓷(紫砂)艺术在传承、创新、发展中人才辈出的喜人局面。(蒋尧基)
2009年手工制陶大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姓 名 作品名称
方小利 六方神韵
刘军华 高线圆
华雪琴 韵竹提梁
许全芳 吴经提梁
李经强 荣华富贵
李 静 追求
范小君 集思
徐海斌 光照千秋
袁小强 周盘
惠海琴 龙行天下
蒋泉芳 连年有鱼
谢永新 咏馨提梁
二等奖:
万庆元 寒江独钓
万志群 秋韵
万建新 六方筒才
方永筠 合斗
王志芳 竹林七贤
冯建平 吉祥千秋
卢焕明 东北虎
史国棠 傲雪红梅
刘志明 葵八瓣
刘 雷 奔雷壶
朱国强 圆月提梁
许士群 六方朱泥掇只
许红娟 吉祥壶
许嘉年 菱花壶
佘海平 中华壶
吴行其 魁四方
张黎强 国色天香
陈云峰 板桥书画之意大石瓢
陈杏花 方钟
范利英 传炉
徐建军 祥龙壶
徐 勤 葫芦竹
钱建荷 一步舞曲
顾国强 秋韵
顾定荣 知足常乐
盛英杰 夏恋
黄 勤 十五竹
董彩芬 福寿双全
董锦华 待放
蒋爱英 盼
蒋湘玲 无极(提梁)
蒋静明 搏击
蔡利平 原生态系列:三生趣
戴亚强 宫灯
三等奖:
方玉琴 六方星月
方彩娣 衡方
毛方荣 梅桩
王中民 八方提梁
王秀局 韵墩
王秀南 顺风
史永棠 供春对壶
史建群 狮球壶
刘方林 春意盎然
孙美雅 海之儿女
许志健 诗酒茶禅(套具)
许建生 奔月
何 觅 宝相
吴小英 心缘提梁壶
吴暗华 三友
张宝东 仕女茶海
张雪兵 山水
张暗娣 得菊
李卢春 笔乐
杨喜雨 李逵探母
邵海萍 神韵
陆新军 圣思桃杯
陈小云 青蛙莲子壶
陈苏萍 新意壶
陈 岩 锦方
陈 俊 春韵
陈珍华 瓦当
陈爱国 传承供春
陈暗军 高明方壶
周云霞 竹节情
周伟伟 菱花提梁
周国新 龙凤呈祥
周建良 一帆风顺
周洪刚 皮纹提梁
周钧林 祝福
周寅福 生机壶
范卫平 牛
范朝伟 仿鼓
徐建光 生机勃发
徐彩勤 富足有余
钱小军 菊提
顾正芳 南瓜提梁
曾 斌 石趣
程建明 竹韵提梁
魏柏柯 柏桩
——2009’宜兴市职工职业技术大赛系列活动
宜兴陶刻大赛方案
宜兴陶瓷,历史悠久,世界闻名。数百年来,名师辈出,近十年来,数次举办宜兴紫砂陶艺手工制作技艺比赛,掀起了宜兴陶艺界扬传统文化,学传统技术的热潮。宜兴紫砂陶传统制作工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宜兴陶瓷薪火相传,宜兴陶瓷名声响亮。为了进一步推动宜兴陶瓷传统工艺的全面传承,经宜兴市总工会、宜兴市劳动社会保障局、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丁蜀镇工会联合商议决定,举办宜兴陶刻大赛,列2009’宜兴市职工职业技术大赛序列。
一、大赛宗旨:
宜兴陶刻,具有浓郁的中华传统文化气息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清时文化名人陈曼生的介入,以后逐步形成了国内陶瓷艺术和金石书画艺术相映成辉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独特的宜兴紫砂陶的特色更为凸现。紫砂陶刻是一门艺术,也是传统技术和传统工艺手法,更是一种代代相守的传承。这次举办宜兴陶刻大赛,旨在传承传统陶刻手法,展示陶刻创新,繁荣宜兴陶瓷艺术,全面提高陶艺人的文化修养、陶刻水平,丰富陶瓷艺术的创作。
二、大赛时间和地点:
时 间:2009年8月15日下午,16日评比
地 点:丁蜀职业高级中学
三、主要活动:
现场陶刻
四、参赛对象:
参加人员:凡中级职称以下(含中级)所有陶刻人员均可报名参加。
五、参加办法:
1、认真填写“参评报名表”并报送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每人填写一张。
2、报名载止日期:2008年6月28日
3、本次参评不收入任何费用
六、参赛须知:
1、本次参赛者须自带雕刻作品本体,限一件套。
2、作品陶刻字画风格不限,可自由发挥,充分展现个性特色。
3、所有参赛者需现场雕刻完成,陶刻作品本体赛前不得有辅助创作,否则视弊而论。
4、现场陶刻限时三小时,参赛者按时限要求事先规划创作,以免因时而误赛。
七、评审委员会组成及评比办法:
评审委员会由5~7名专家组成,具体评审办法由评审委员会制订实施。
八、奖励和宣传:
1、宜兴市总工会、宜兴市劳动社保局设宜兴市陶瓷行业技术标兵一名,技术能手若干名,达标者颁发职业资格证书。
2、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设“宜兴紫砂工艺优秀承传人”奖和“宜兴紫砂工艺合格传承人”奖。
3、评比结束后,由省、市陶瓷行业协会和有关方面向获奖作者颁发获奖证书,所得奖项可作为职称评定、晋升的依据。
4、对获奖者在协会刊物、网站上发布。
九、联系办法:
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电话:87186696
联系人:马东郢:冯建中
4、信息发布:
《江苏陶艺》、《宜兴紫砂》
陶协网www.jstaoxi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