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陶都”
史俊棠
欣闻《陶都》创刊,实为有识之士所为,可喜可贺。
中国是个陶瓷生产大国,更是陶瓷生产古国。陶器的诞生最直接的原因是火的使用。大约在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代就开始用火了,被焙烧的土地或粘土会变得坚硬,这给了原始先民以灵感,由此而发明了陶器。悠久的制陶史,孕育了华夏文化,脉胳延绵至今,窑火仍然生生不息。目前分布在江西、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北等地的13个主要陶瓷产区,举世公认的瓷都在景德镇,而获“陶都”誉荣的乃宜兴唯一。7000多年以来,宜兴陶瓷的发展经历了史前、殷商、东吴六朝,唐宋元、明清五个阶段,明清时期宜兴陶瓷因“均釉、堆花、紫砂陶工艺”三绝,而一举荣登中国“陶都”地位。真所谓:“宜兴产陶器,缸、瓮、坛、罐绚丽多彩遍神州,宜兴出紫砂,壶、盆、瓶、鼎,素面洁心走天下。”
宜兴因陶而成都,因陶而享誉世界。宜兴人也因宜兴是陶都而感到自豪,踏进宜兴的土地,冠名陶都的工厂、商场、学校、医院、饭店比比皆是,可见宜兴人并非“不识庐山真面目”,并非“生在陶都不识陶,只缘置身陶世界。”宜兴人还是十分在乎“陶都”的响亮称号,并引以为荣。
昔日古陶都,如今新宜兴。沐浴在改革开放春风里的陶都宜兴,还是以在那2000多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沃土良田上,在106万勤劳智慧的陶都人民奋力拼搏下,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已是一派新气象,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繁华商业。长期以来,在人们印象中的宜兴虽是陶都,却是以农业经济为主;虽在江南,却并不富裕。而如今,陶都宜兴已是跻身全国百强县市之前列,成为长江三角洲地的工业强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科技、卫生、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等各项社会业蒸蒸日上,人民安居乐业。
在陶都宜兴各行各业迅猛发展的今天,陶瓷产业,陶瓷艺术,陶艺大师,陶瓷文化,仍然是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体制机制创新后的宜兴陶瓷,焕发着勃勃生机,近千家陶瓷企业,包涵着工业陶、建筑园林陶、日用陶、艺术陶等各个门类,特别是以紫砂为代表的传统工艺陶,成为陶都宜兴陶都金光闪闪的城市名片,成为数万家庭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数万人发家致富的行当,众多陶艺名人连同他们美轮美奂的作品,更是名扬神州,名扬五湖四海。
有学者著书说:“明代中晚期时,宜兴已经有‘陶都’美誉。”据《重刊荆溪县志》记载,明嘉靖,万历年间,宜兴陶业已是“鬻于四方利最博,不经而走天下半“;“千里之外,趋之若骛。”诚然,明代时期宜兴的陶瓷已显辉煌,在我看来,与日前相比,实为冰山一角,真正带来宜兴陶瓷辉煌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宜兴陶瓷产业的发展,遇上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许多民间传统工艺在现代化工业进程中或萎缩或被湮没时,作为传统产业,特色产业,文化产业的宜兴陶业,依然昂首怒放,越发娇艳,依然彰显着陶都的地位,放大着陶都的声誉,我们为之高兴,为之自豪。
“陶都”虽古老,“陶都”仍年轻,我愿为“陶都”鼓与呼,我愿为“陶都”唱赞歌,我愿新创刊的《陶都》不辱使命,高扬“陶都”主旋律,满帆金风,一路轻松。
2008、12、18
展陶艺魅力 向国庆献礼
宜兴陶瓷艺术品6月份在北京展出
3月6日从“中国陶瓷艺术赴京展览动员会”上获悉,由宜兴市人民政府举办的“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将于6月8日至23日,在我国最高艺术殿堂的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这是一次最高级别和档次的陶瓷艺术展示活动。200多件(套)的宜兴紫砂、均陶、青瓷、美彩陶和精陶向首都各界人士提供了一次观赏宜兴陶瓷文化魅力的机遇,其中紫砂依然是展览的主角,占80%以上。展品中除了20件(套)明清时期的古老的紫砂、均陶和青瓷艺术品之外,其余的展品都是大师、名人、高级工艺师的力作和历届全国陶瓷艺术与创新设计评比中的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这样的名人名作展览尚属首次。
有着870多平方米面积的中国美术馆5楼展厅,届时,不仅展示宜兴陶瓷艺术的独特风采,还将现场演示紫砂壶制作、均陶堆花技艺和茶道表演,播放有关陶瓷艺术的电视专题片和科教片,全方位地介绍宜兴陶瓷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宜兴的10位国家级紫砂艺术大师也将在北京与紫砂爱好者近距离交流和访谈,并进行有关紫砂(陶瓷)文化的研究和探讨。
这次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将通过一流的策划、一流的组织、一流的展品、一流的宣传,达到一流的效应。推动我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生态城市的创建,进一步彰显陶都特色,巩固陶都地位,提高宜兴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宜兴市副市长洪雅,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陶协的有关领导和大师、高级工艺师等陶瓷技艺人员100多人参加了动员会。
会议由丁蜀镇镇长陈雪峰主持。(陶讯)
西渚古窑场
尧基
3月3日的《宜兴日报》传来消息,坐落在西渚镇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筱王古窑遗址将要保护性开发。这对于传承和弘扬宜兴陶瓷文化是一个利好的事情。
具有7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宜兴陶瓷产业,到了南宋的时候主要有两个窑场,分别是在丁蜀镇和西渚镇。也许大家对丁蜀镇的陶瓷生产,数千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情况比较了解和熟知,而对于西渚这块南宋时期的古陶瓷产地就相对陌生了。
金兵入侵,南宋皇室南迁,宜兴与溧阳的山区就成了抗金的前线。在丁蜀镇的南山一带石磊遍布,就是抗金古迹的遗存。湖氵父 的金沙寺曾有岳飞驻扎时的墙壁题诗和寺内拴马的银杏树。长期兵戎战乱,势必影响了丁蜀镇的陶瓷业,于是向西渚和元上一带转移开发新的窑场。
西渚的窑场集中在五圣庙为中心的桃园村和筱王村。据考古发现,那里有四五十座古窑遗址,大部分是南宋古窑,有些可能延续到元末明初。窑墩附近的陶器废品堆积很厚,大多要好几米。这些窑群烧制的陶器有瓶、壶、罐、钵和口径90厘米的大缸、敞口又有划纹的陶盆等。其中,有一种筒形的陶瓶,用拉坯成型,小底敛口,施泥桨釉,经1150℃高温烧成后,呈灰棕色或黄绿色,瓶的肩部有4个瓶耳,可系细绳或麻线,便于携带。据说是为韩世忠所率抗金部队使用,作为行军时的水壶,当地人称之为“韩瓶”。宜兴陶瓷博物馆以及部分陶瓷收藏家家里都收藏有这种不同造型的“韩瓶”。
“韩瓶”的高度有的约20厘米,有的达30多厘米,容量就有大有小了。西渚的古窑之多,窑场之大,可见当时是大量烧制“韩瓶”,以供岳飞和韩世忠等部的抗金将士使用,就连南京、扬州、镇洪一些宋代废井中也发现了许多这样的陶瓶。
由于战争,使西渚窑场勃兴,也许也是战争的因素,一旦战事停息,元朝灭宋发后,西渚陶业也随之而衰落。尽管如此,“韩瓶”的烧制,是宜兴陶瓷史上留下的一段古老的传说。如今,沉睡千年的西渚筱王古窑遗址将要“唤醒”,这是保护、发掘、利用和开发宜兴陶瓷历史遗存的有力举措。我期盼早日见到筱王古窑址的陶风遗韵。
老街寻幽
尧文
我喜欢老街,因为它像一卷发黄了的线装书,缩浓和收藏了小镇的古老文明和悠久历史。尤其是原汁原味的街道景物,承载了各自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积淀,令人读它百遍不厌。
我曾留恋于黄山的屯溪老街,特有的徽派建筑,店铺招牌、宣纸、歙砚,散发着幽雅的风韵。山西的平遥古城,依旧保持了明清时期的容貌,漫步在古街小巷,苍老的民居,使人感受到一种历史的真实,仿佛触摸千年城池的脉动和心跳。
我也到过浙江的乌镇,茅盾故居的厚重,酒肆糟坊的醇香,以及“市河处处堪摇橹”,“家家户户泊舟航”的神韵,牢牢地铭刻在记忆深处。还有河边的杨柳枝条上的鹅黄叶芽,迎候春风的吹拂,裁剪期盼一冬的新衣,装扮熟悉的小镇风情。我也曾徜徉在苏州的周庄,古老的河岸旧廊,扎着蓝布头巾船娘,还有被木履或绣鞋踩磨得光亮的石径栈桥,尽管剥蚀了昔日的华彩,却依然透溢着水乡迷人的芳容。
我还走进了云南的大理古城、丽江旧镇,湘西的凤凰城、芙蓉镇,浙江的西塘、南浔,安徽的西递、宏村……青砖黛瓦,前街后院,古风朴面的民居和固守一方、斑驳灰暗的老字号店辅,石条铺成的街道、弄堂,都弥漫着岁月的沧桑,残留着时代的印痕,记录着往日的风华。
去年年底,我去了高淳的淳溪老街。老街坐落在高淳的县城里,在时尚与古典的交融中辉映着一抹亮色。它是南京的一个品牌景点,多有旅客光顾,保持着往昔的商业气息,民风古韵。那天下着雨,雨丝从狭窄的街道上空散落,潮湿而缠绵,也浸润了我的思绪。街上人来人往,很是闹猛。布店、饭庄、酒楼、银行、南货店、杂货铺、糕饼店、陶瓷行、珠宝店、理发室等一应俱全,是名符其实的商贸集市。淳溪老街始建于明代,呈“一”字形,长800多米,沿街建筑为砖木结构,合面式店房上下二层,上为住所,下为店铺,既有皖南徽派风貌,又有地方传统格调,保存得十分完好,自1984年成为高淳县文物保护单位以来一直人气很旺。我在一爿百年老店“夏家糕坊”买了一些花色糕点带回宜兴,让家人品尝异乡的风味和软糯的甜香。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宜兴的蜀山南街,据说马上就要花巨资整修了,要恢复往日的繁华,再现商旅舣泊之所,贾客云集之地的陶乡特色。期望在修缮中能将东坡书院、显圣禅寺、蜀山大桥、紫砂同业公会、陶艺名人故居之类的历史遗迹复原亮相,该有多好!
我以为,一个古镇,一条老街,若无深厚的人文积淀或者是丰富的文化内涵去支撑,还有多少的审美价值和诱人魅力?我钟情老街,是钟情于它的文化底蕴和别样风景。假如老街失去了这些东西,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
《紫砂入门十讲》中之崔克顺
崔听槐
《紫砂入门十讲》一书,是由徐秀棠、山谷先生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一部融紫砂知识、历史源流、作品评析、文化传承、人物史料于一体的讲座类教科书,行文条理分明,考证思辨翔实,文中涉及紫砂史上特别是清末民初一些金石书画家参与艺事,其中崔克顺的名字有两处提及。
《十讲》第78页开头云:“清末,宜兴有名的书画金石家崔克顺、陈懋生、陈研卿、沈瑞田、卢兰芳,碑刻家韩泰等,是造壶店商聘请的兼职陶刻的宜兴文人,他们笔法老辣,技艺纯熟,讲究布局的程式化与完整性,亦极具风采,雅俗共赏,所画之壶也几倍加价。……”又“附录”:“历代紫砂艺人名录”第254页中列入清代的也有崔克顺。
崔克顺为笔者曾祖父,宜兴洑东兰右人,他生于清咸丰五年(1855),字翼文,号巽时,十岁随季父锡祉公读书龙山村,十八岁县考中秀才,二十四岁补廪及恩贡生,此后再未取得功名。他年少时书法名冠乡里,曾为乌溪相公庙撰写擘窠大字“风调雨顺”,制成实体安装于庙脊上,成为一景,此庙在抗战时期被日军焚毁,后在乡间设馆授课。中年后,先后在河北白马城、河南滑石做过县衙幕僚。说起与紫砂关系,那是在清末。
据1981年《宜兴文史资料》第一辑刊有潘序伦撰写“东坡书院史话”一文,在“我就读东坡小学的回忆”一节中,说到当年东坡小学堂师生就餐的情况,其中的“……右边第一桌坐的当然是王、陈两老师,左边第一桌坐的是许校长、崔学监、会计员等。……”所提到的崔学监(相当于现在的教务主任),就是崔克顺。在他的记事笔札中,他在东坡小学学监的位置上坐了五年,时在1905年前后。那时蜀山造壶店商聘请他书画陶刻是经常有的,不过,他很少亲自执刀,大多是为茶壶写好句子,由店商另请他人陶刻,并付给润笔费。因这类事属兼职,又大多不落书人名号,现在想找一把他陶刻或壶上书法的作品,已经很难见到。
曾祖书法宗二王,精曹全碑,秀逸老成,似行云流水。几经战乱,留给我们后辈的有他临写的“兰亭序”、“争座位”属完整。在我处保存的一册“争座位”,封面有潘稚亮题签“崔翼文先生临争座位”,由其姻世侄吴宗海于1937年题跋云:“崔巽时先生,清恩贡也,博学宏深,书法秀逸,早为士林所钦仰,而于争座位尤臻绝顶,踵门求书者甚夥。今者先生作故有年,邺架所积大半散佚人间。令孙志弧祖砚遗珍,孝思维笃,搜罗数页,装池成卷,硕果仅存,用作传家之宝耳。”
曾祖于1921年曾参与《光宣宜荆续志》的审定,名列“参定”一栏。六十九岁时,作“七十放怀歌”综述其一生,1925年逝世,年七十一岁。
美感游创
——品读《邱玉林彩陶艺术集》
陶萱
“美感游创”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先生对邱玉林彩陶艺术的赞誉和评价。
牛年新春,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师邱玉林赠我一本他的新版“彩陶艺术集”,使我走进了充满情趣的彩陶艺术世界,窥见了这位陶艺家的心路历程。
宜兴彩陶是脱胎于宜兴日用釉陶的艺术陶瓷新领域。邱玉林作为奠基者和创始人之一,鉴古开今,铸就辉煌,使彩陶成为宜兴陶苑里的一朵金花、一道风景、一抹彩霞。
我神游于他的精美作品,感悟到他的文化创意,艺术风格。在传统基础上创新是邱玉林的追求和践行。他曾经告诉我:“做一个艺人,就要具有艺人的智慧;做一个匠人,就要有匠人的娴熟技能;既然命中注定是一个陶人,就得听命安排,尽苦禅之责,修行到永远。”邱玉林在彩陶的创新设计中融进了传统文化,融进了时代气息,融进了人生哲理,融进了执着追求。他的彩陶艺术不是单纯地表露同一种风格,而是揉进了金石、浮雕、彩绘、书法、浅刻等多种技艺手法,使之丰富多彩,百态千姿。
他的彩釉写意,将不同造型的陶瓶、陶钵,运用釉彩装饰手法,使画面生动传神。作品《夏》、《秋》、《水乡暮色》、《金色梦想》都是以国外印象派油画效果为创作理念,让高温花釉在窑火中交融、流窜、聚散,表现出一种朦胧意境和神秘感,令人联想与遐思。
有的作品还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厚重的文脉。彩陶《岁月留痕系列》、《青春常在》、《风霜岁月》等,是运用他独创的“花掰装饰法”,把五色陶土掰成裂纹,以原始粗犷的形态示人,凸现拙朴纯真、大度阳刚的原生态审美情趣。
古韵悠远是中邱玉林彩陶艺术的另一种陶瓷语言和表现形式。不管是《大汉雄风》、《甲骨怀古》,还是《春秋时代》、《诗画留香》,将我们带入遥远的年代,远逝的岁月,触摸曾经的威武雄壮,寻觅怀古情思。例如《大汉遗韵》钵,是仿汉代陶釉装饰,酷似宜兴出土的汉代陶罐色相,虽不是古董,却蕴含古风、古韵和古味,符合现代人崇古的心理需求。作品高雅端庄,凝重质朴。
邱玉林的创作思维非常活跃,猎涉题材十分广泛,装饰技法出类拔萃。“釉里风采”是邱玉林又一大特色,《绿色的呼唤》、《湖光山色》、《江山多娇》、《山水曲》和《草原情》……都是大自然的吟唱。以抽象的山水图案,勾画了千峰苍翠的青纱飘渺,万林葱郁的绿色波动,充盈了生命的激情和陶艺的解读。
邱玉林的彩陶造型有一种“舞”动的旋律,突破了传统的陶瓷器皿形制,散发着自在、舒展、飘逸、流畅的韵味。例如《扇舞瓶》、《同一首歌》、《蝶双飞》、《春风和谐》等,以抽象的 瓶体雕塑形式,将自然形态与现代元素整合,契入西方文化的审美,弧线动势应照,节奏富有动感,让人陶醉于视觉轻灵、诗情画意的艺术氛围。
1953年出生的邱玉林,在30多年的彩陶艺术生涯中将普通的宜兴日用釉陶提升到具有文化品位的境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集子里辑录了他的多篇论文,都是他对宜兴彩陶艺术的认知和心得,从理论上阐明了宜兴彩陶的思维模式,创作方向、造型设计、装饰技艺等诸多要素。邱玉林已经将人生熔铸于艺术之中,记录了他的智慧和梦想,他与作品从此而精彩。
《宜兴紫砂吴艺风采》出版
由吴峰枫、吴国成作序,吴冠中等为顾问,吴达如、吴乐如编著的《宜兴紫砂吴艺风采》一书,日前由大世界出版公司出版。
吴氏为宜兴大姓,历代人文荟萃。《风采》全面展示了宜兴吴人的风貌,并追溯了宜兴吴姓始祖的源流及脉系,讴歌中华至德精神,弘扬泰伯吴门家风,较全面地记述古今宜兴吴姓的杰出人物502人,其中重点介绍了自明清至近现代从事紫砂艺术的知名人物112 人,书中还配发了相关人物、作品、窑场旧貌等照片300多幅,彰显了宜兴吴姓在吴文化与紫砂文化的传承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崔听槐)
总书记再次与徐安碧交谈
3月15日,在北京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徐安碧,刚刚回到宜兴就欣喜地告诉记者:去年他在北京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胡锦涛总书记与他亲切交谈,而此次会议期间,胡总书记再次与他亲切交谈。更令他激动的是,胡总书记还单独与他合了影。
有着全国“十大能工巧匠”之称的徐安碧,是宜兴精陶集团的总工艺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徐安碧倍感光荣,更感到自己肩负着百万陶都人民的重托。在赴京参加会议之前,他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就如何治理太湖、加强对网络的管理、切实为中学生减负等热点问题作了认真调研。3月5日下午,江苏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胡锦涛总书记来到江苏代表团,亲切地与代表们交谈。治理太湖是代表们议论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总书记十分关心的一个话题。徐安碧向总书记汇报了我市铁腕治理太湖的情况:关闭太湖沿线的化工企业、搬迁太湖家船、改变太湖沿岸农田的种植结构……总书记听取汇报后,非常高兴,并亲切地与他这位来自基层的代表合影留念。(摘自《宜兴日报》)
3月21日,《收藏界》杂志的副刊《工艺美术大师》创刊首发式在我市鲍志强紫砂艺术馆举行。宜兴市委副书记邵亚群,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伟英,副市长洪雅,市陶协会长史俊棠,市紫协会长王俊华和部分紫砂界人士出席仪式。(佳木摄)
石湾陶艺家来宜兴考察交流
3月18日至19日,南国陶城广东石湾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泽棉、梅文鼎、廖洪标、刘炳、潘柏林以及省大师等一行21人,专程来陶都宜兴参观考察了徐汉棠、徐秀棠、汪寅仙、李昌鸿、鲍志强、顾绍培、李守才、徐安碧、邱玉林等大师的公司、艺术馆和工作室。在宜兴昌华公司,李昌鸿大师向石湾陶艺家们介绍了公司发展情况,并赠送了26件紫砂礼品。石湾陶艺家还饶有兴趣地参观了阳羡茗陶苑、碧玉青瓷馆、宜兴彩陶厂和中国陶都陶瓷城陶艺博览中心。他们对宜兴市在保护、发展传统陶瓷工艺特别是推进紫砂行业发展以及对宜兴陶艺大师的工作条件赞叹不已,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对宜兴市陶协在加强行业服务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充分肯定。对陶瓷城陶瓷文化主题定位突出、商贸旅游功能齐全、汇聚全国各陶瓷产区的名陶名瓷、名人名作的策划布局表示由衷的赞赏。石湾陶艺家表示,石湾具有五千多年的制陶历史,为更好地发展石湾的陶瓷艺术,宜兴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宜兴市副市长洪雅、市陶协会长史俊棠,丁蜀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雪峰,副书记蒋干达接待并陪同了石湾陶艺家在宜期间的考察活动。(崔听槐)
河南将举办首届宜兴紫砂艺术节
3月19日,“2009河南首届宜兴紫砂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陶都陶瓷城举行。市人大副主任王敖盘,市陶协会长史俊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顾绍培以及紫砂技艺人员等百余人出席。
由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河南省茶叶商会和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联合主办的“2009河南首届宜兴紫砂艺术节”,于5月7日至11日在郑州市国香茶城举行。绝世无双的紫砂陶土,独具匠心的制壶技艺,精美无比的壶艺风采,底蕴厚重的紫砂文化,深得郑州爱壶者的喜欢。“艺术节”上提供100展位,展示紫砂壶的独有神韵。届时,还组织大师壶友交流,明清紫砂精品展,壶迷藏品鉴定和制壶操作表演等系列活动。旨在弘扬宜兴紫砂文化,促进紫砂市场在河南的发展,推动两地茶人、壶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原文化与紫砂艺术的完美结合。(陶信)
葛伯初增补为市工商联合会(总商会)副主席
3月12日,在宜兴市工商联八届三次执委(扩大)会议上,选举增补宜兴市陶瓷商会会长、宜兴彩陶工艺厂厂长葛伯初为宜兴市工商联合会(总商会)副主席。(陶讯)
摩根陶瓷喜庆新厂区建成六周年
3月10日,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宜兴摩根热陶瓷有限公司新厂区六周年庆典活动在该公司隆重举行。气球高悬,彩旗飘扬,舞狮队,锣鼓队营造了喜庆的氛围。
宜兴市市长王中苏,市委常委、丁蜀镇委书记梅中华、丁蜀镇镇长陈雪峰、副镇长周泉荣、包建君,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和英国摩根坩锅有限公司总裁马克等10多位英国来宾以国内外用户代表200多人到场祝贺。
宜兴摩根热陶瓷有限公司坐落在丁蜀镇的江苏宜兴陶瓷产业园区,是宜兴市陶都高温炉料厂与英国摩根坩锅有限公司于2002年9月合资创办的企业,是国内制造系列莫来石轻质隔热耐火材料的主要生产厂家之一。6年前的3月10日,随着新厂的建成,企业高起点规划,高质量运作,高效益求进,产品受到国内外用户的欢迎。2003年投入二期工程建设,2004年引进意大利先进设备,2007年投资1250多万美元,实施第三期工程项目,占地57亩,建造长109米,内阔3米的大型隧道窑,从成型、切割到成品工序全自动操作。先进的技术装备,推动产业发展,产能成倍增长,成为宜兴陶瓷行业的骨干,被评为丁蜀镇先进企业、后劲投入先进单位和宜兴市开放型经济先进集体。成绩的取得,见证了“宜兴摩根”克难求进,开拓创新,科学发展,奋发进取的创业历程。(宜陶)
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将在深圳举办
为迎接新中国六十华诞,进一步弘扬具有悠久历史的工艺美术文化,鼓励企业、大师、技艺人员多出精品,推动我国工艺美术行业的创新和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轻工珠宝首饰中心将于2009年5月12-18日第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交易博览会期间,在文博会分会场深圳古玩城(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联合举办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品暨2009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深圳)评选活动。
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是工艺美术界最高奖项,是业界期待和向往的最高荣誉。“百花奖”的评选,将激励工艺美术大师及技艺人才的传承与创新,推动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
本届参评作品主要是传统工艺美术品,包括:雕刻工艺品、金属工艺品、首饰工艺品、刺绣工艺品、陶瓷工艺品、文房四宝工艺品、民间工艺品中的内画、传统泥人等八大类产品。
2009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设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和最具文化创意奖、最佳工艺奖、组织奖及荣誉奖。
评选后,将举行颁奖仪式,由有关领导、专家为获奖作品颁发证书和奖杯;获奖作品名单在中国轻工信息网、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网、《消费日报》、《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通讯》等媒体上进行公布;获奖作品将免费在深圳文博会主会场展示,收录到《2009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作品集》中,还将组织百花奖作品巡展活动。对获奖作者负责推荐参与“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师”的评定。
参展与参评作品不收摊位费与申报费,获奖作品适当收费。参展、参评人员个人费用自理。申报地点及联系人:北京阜外大街乙22号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 邮编:100833
办公室电话:010—68396627 68396527 0755—25668900
联系人:王斌 13501364968 杜豆豆: 13502889310
通过电子邮箱发送申报材料
E-mail信箱:cnacs@126.com
关于举办“2009陶都宜兴陶瓷花盆创新评比”活动的通知
各会员单位:
由江苏省陶协、宜兴市陶协主办,宜兴市陶协花盆分会承办的“秦氏杯”、“利华杯”、“金旺佰式杯”连续三次陶瓷花盆创新评比活动,相继取得圆满成功。评比活动吸引了来自广东潮州、云南昆明、江西景德镇、河南禹州等陶瓷花盆主要产区送展参赛,评比活动促进了花盆产业的发展,拓展了陶瓷花盆的市场销售,在业界获得了较好反响和社会上的广泛关注。根据广大盆艺生产企业和技艺人员的要求,2009年将继续举办评比活动。
一、本次活动全称:2009陶都宜兴×××杯陶瓷花盆创新评比
二、活动时间:1、活动冠名权竞标日期2009年3月10日
2、送展日期:2009年4月14日—16日
3、评比日期:2009年4月17日
4、颁奖日期:2009年4月18日下午
三、参赛地点:中国陶都陶瓷城陶瓷艺术国际博览中心。
四、评比活动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
承办单位:宜兴市陶协花盆分会
协办单位:中国陶都陶瓷城 中国盆艺网
五、参赛对象:全国各地从事花盆制作的企业及个人作坊(含瓷盆、釉盆、紫砂盆、雕塑盆、堆花盆、石头盆及杂件等)。
六、收费:所有参赛作品收取参赛费单件50元、成套100元,评比活动结束后,作品返还送展单位。
七、评比办法:
1、邀请知名陶艺家、盆艺家组成评审小组,评比工作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
2、根据参赛作品的泥色、造型、做工、装饰四个方面评出金银铜奖和优秀奖,获奖率为参赛作品的30%。
3、为鼓励对陶瓷花盆生产技术创新,对送展作品含有一定技术含量、设计独特的花盆作品授予创新特等奖(限一名),并给予奖金。
八、获奖名单及时在相关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布。
九、获奖者由省、市陶协颁发证书、奖杯(牌),并作为技艺人员申报技术职称的依据,获奖作品统一编纂画册广为宣传发送。
十、组委会将邀请新闻媒体跟踪报道评比活动情况。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和中外客商届时将到现场观摩。
本通知同时在宜兴陶协网、紫砂陶网、中国盆艺网、花盆分会网登载。
联系电话:0510—87189325 87436635
联 系 人:陈士权 13606156480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
2009年2月20日
陶都宜兴将举行“昆吾·石月杯”陶瓷花盆创新评比
同时举办“明清紫砂花盆收藏暨当代名人名作展”
由江苏省陶协、宜兴市陶协主办,宜兴市陶协花盆分会承办、中国陶都陶瓷城、中国盆艺网协办的“2009陶都宜兴陶瓷花盆创新评比”将于4月14日至16日在中国陶都陶瓷城陶艺国际博览中心举行。3月10日,陶瓷花盆创新评比冠名权竞标会在陶协会场进行,宜兴花盆生产企业经过竞标,宜兴昆吾紫砂陶研究有限公司石月陶盆艺厂以21800元获得冠名权,定名为“昆吾·石月杯”。同时,将举办“明清紫砂花
盆收藏暨当代名人名作展”,届时将有300余件明清及当代大师、名人紫砂精品花盆亮相。
这次花盆创新评比参赛对象将有宜兴及全国各地从事花盆制作的企业及个人作坊创新的瓷盆、釉盆、紫砂盆、雕塑盆、堆花盆、石头盆及杂件等均可报名参赛,评委将根据作品的泥色、造型、做工、装饰四个方面评出金银铜奖和优秀奖,获奖率为参赛作品的30%。对获奖作品由省、市陶协颁发证书、奖杯(牌),并作为技艺人员申报技术职称的依据(具体活动方案见2版)。(崔听槐)
关于举办2009年全国青花玲珑及
青花日用陶瓷器型与装饰设计大赛的通知
为了加快青花玲珑及青花日用陶瓷的发展,使传统青花玲珑及青花日用陶瓷能够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成为中国陶瓷产业的新亮点,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景德镇陶瓷学院共同举办的“全国青花玲珑及青花日用陶瓷器型与装饰设计大赛”将于2009年4月在“瓷都”景德镇市举行。举办方希望通过此次大赛,把广大陶瓷设计工作者设计出的既保留传统青花玲珑及青花陶瓷的特点、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新青花玲珑及青花陶瓷装饰设计展现给社会,使广大陶瓷爱好者能感受到传统和现代相结合所产生的无穷魅力,同时通过大赛,能够加强全国各高等院校和产瓷区的陶瓷设计工作者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青花玲珑及青花日用陶瓷的装饰设计水平。现将大赛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2009年全国青花玲珑及青花日用陶瓷器型与装饰设计大赛,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景德镇陶瓷学院共同主办,由景德镇市瓷局、景德镇市陶瓷协会、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共同承办。设立大赛组委会,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景德镇市瓷局,负责大赛的组织实施等具体工作。本次大赛将邀请资深专家、教授、陶瓷大师和陶瓷企业代表组成大赛评审委员会,邀请司法公证人员对大赛进行公证,充分保证此次大赛的公平、公开、公正。
一、大赛报名及作品收集时间:即日起至2009年4月15日止。
二、评审时间:2009年4月下旬。
三、大赛展示、评比地点:江西省景德镇市。
四、参赛对象:全国各高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师生、各产瓷区从事陶瓷设计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
五、参赛作品要求:
(一)本次大赛作品主体为日用陶瓷产品,设计的产品必须以青花玲珑或青花装饰手段;
(二)参赛作品以设计图纸为主,包括设计产品的平面设计和立体效果图,要注明产品的几何尺寸,设计说明等。
(三)作品必须是本人创作或与他人合作设计,具有独立知识产权;
(四)参赛作品的设计要突出新造型、新花面,整体艺术效果要好;
(五)所有的获奖作品归大赛组委会收藏。
六、大赛奖项设置:
大赛设金奖:2名、银奖4名、铜奖8名、优秀奖若干名;奖金额度:金奖2万/名、银奖1万/名、铜奖0.5万/名、优秀奖0.1万/名。
本次大赛免收参评费,所有获奖作者均由举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同时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望各有关单位、院校师生、陶瓷研究所和个人所有从事陶瓷设计创作人员认真组织,踊跃参赛。
报名地点:景德镇市瓷局(景德镇市交通大楼四楼)
联系电话:0798—8588022
报名网址:http://jdz.jxcn.cn
E-MAIL:CJ8580822@163.com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
景德镇陶瓷学院
二00九二月
醴陵市党政领导等考察陶瓷城
3月1日,湖南省醴陵市委书记谢清纯、副书记罗绍钧、副市长李荣佳、政协副主席程铁辉以及有关局、办领导、醴陵醴泉窑艺老总黄小玲一行,来宜兴中国陶都陶瓷城参观考察。宜兴市人大副主任王敖盘、副市长洪雅、市政协协理员钮颂坚、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陶瓷城董事长、总经理石国松等在陶瓷城热情欢迎醴陵党政领导考察团到来,并陪同他们参观了陶瓷城一楼产区和二楼大师作品展览。双方领导在友好气氛中进行了洽谈,为2009年陶瓷产业的振兴共商发展大计。醴陵市委领导一致认为中国陶瓷城格调高雅,设备齐全,交通便利,是投资的热土。醴陵和宜兴都是陶瓷的古都,两地合作不仅能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更有利于双方合作友谊的天长地久。(陶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