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都通讯

悬空绝唱


2008-08-25  

悬空绝唱

佳木

北岳恒山以奇而著称,而在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半崖峭壁间,悬挂着一座坐东面西的云中古刹——悬空寺。当进入两面环山的峡口内,目光顿时被半山腰寺庙的雄奇壮观所吸引,那鬼斧神工般的建筑艺术,慑人心魄的空灵震撼,成就了我国宗教建筑史上的绝唱。

悬空寺原名玄空阁,取道家之玄,佛家之貌,形貌楼阁而得名。它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这样一座“空中楼阁”,历尽沧桑而安然无恙,后人究其因,把悬空寺的特点概括为“奇、险、巧、奥”四个字。首先是科学的定位选址,它依托的是坚固的整体峭壁凹回去的岩石部分,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倚岩依龛,以西为正,上边突出的山崖似一把撑开的大伞,下雨淋不到,石头掉下来砸不到,金龙峡虽然风大,但两边突出的山体缓减了风势,同时,恒山主峰天峰岭遮挡了太阳,使悬空寺年平均日照时间仅两小时。建筑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为基,巧借岩石暗托,廊栏左右紧联,梁柱上下一体,形成木质框架结构,增强了抗震力度,足见古人的智慧和远见。

悬空寺由北向南,分寺院和南北二楼三个部分,二楼之间有一条十余米的栈道相通。占地面积152.5平米,实际使用面积580多平米,有大小房屋40间,十七处殿阁,其中十一个佛教殿,五个道教殿,一个三教合一殿,里边分别供奉着铁铸、铜铸、脱砂、泥塑、木雕、石雕等神像80余尊,都是历史上儒、释、道三教的著名人物。寺院的上层两端建有正方形阁楼,南北对称,悬空突出,内置悬梯,上下勾通,为钟鼓楼。循北向上,是翠屏峰的悬崖绝壁,绝壁上,凌空危挂着两座宏伟的飞楼,楼体悬空,下面用不及碗口粗的长木柱支撑,飞楼为三层九脊,两飞楼南北对峙,上下呼应,中间断崖数丈,此处争奇斗险之势,使游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向下探望,心惊目眩。极目远望,领略悬空,感悟人生。

悬空寺布局既不同于平川寺院的中轴突出,左右对称,也不同于山地宫观依山势逐步升高格局。均依岩壁凹凸,顺其自然而构,黄瓦红墙,层叠错落,变化微妙,堪称古建筑史上的奇迹。寺内塑像艺术价值较高的有雷音殿的释迦、韦驮、天女、阿难,三官殿的天官、地官、水官、盘龙、牡丹,因受面积、空间所限,神像、佛像远不及大寺院的高大,但塑像比例适度,既有唐代风格的丰满,又不同于唐代风格的裸露。

远望悬空寺,它像一副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观,又大有凌空欲飞之势,产生物我两忘之境,如置身于九天宫阙,犹如腾云皈梦。这样的缥缈仙境,引得不少骚人高士到此,在悬空寺下的一块千吨巨石上,有“壮观”两字,那是唐代诗人李白三十五岁时到恒山寻仙学道时,挥毫在悬空寺下边写下了“壮观”二字,并别出心裁地在壮字右边加了一“点”,这是诗人赞叹悬空寺比壮观还壮观一“点”,运用了增笔减笔之法。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历到恒山悬空寺,惊叹为“天下巨观”。明代御史郑洛有诗赞曰:“石壁何年结梵宫,悬崖细路小溪通。山川缭绕苍冥外,殿宇参差壁落中。残月淡烟窥色相,疏风幽籁动禅空。停车欲向山僧问,安的山僧是远公。”

登临悬空,感悟人生,千人所悟,不尽相同。但对于这一千余年古刹卓绝的建筑艺术及其内涵玄机,只能用赞叹与认同来表述,因为这毕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