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都通讯

平遥古韵


2008-08-25  

平遥古韵

尧基

当我走进了平遥古城,才真正感受到它的厚重古韵和沧桑之美。

有着27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保存了太多的文化遗址和人文古迹。古店铺、古商号鳞次栉比;古招牌、古字匾比比皆是,讲述着古城昨日的辉煌业绩,也昭示了今天的繁华盛况。

我们下榻的客栈叫“云阳驿”,坐落在平遥最热闹的明清街上,前是饭堂、后是客房,雕花的门窗、彩绘的梁檐、老式的土坑,使我见识了当地的建筑风格和民居习俗。出客栈,就见到当街耸立的三重檐木构架的市楼,黄绿琉璃瓦顶,熠熠闪亮,斗拱装饰挺秀精巧。由于明清时期,平遥是山西的琉璃瓦主要产地,所以琉璃陶瓷制品广泛地装饰于官衙、寺庙、楼榭,给古城增添了艳丽的色彩。

登上平遥的南城楼,眺望四周,岑楼虎踞,河水龙蟠,青砖高墙,巍然壮观。城墙上的堞楼、垛口,象征着孔子周游列国讲学时的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一座军用的城墙,却配以文道的设施,而且如此之完好,令人赞叹不已。

平时只有在戏曲舞台和影视中见到的古代县衙,如今,在平遥就有实物见证。这座明清时代的县衙,什么大堂、二堂、献厅、粮厅、花厅、县丞房、主簿房、内宅、花园等一系列建筑,错落有致,一应俱全,炫示的是官家的气派和荣耀。我注意了县衙里的不少对联,很有“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平民的意识。例如,大堂的对联是这样写的:“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二堂的联句是:“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期寸心无愧不负斯人。”而献厅两侧的对联更让为官者自勉:“不求当道称能吏,愿共斯民做好人。”古人的警世良言,令我深思,使我感慨。

平遥城里多的是票号、钱庄和店铺。三进式穿堂楼大院的“日升昌”是群商之首,占地1400多平方米,房屋建筑21座,总面积1240平方米。“日升昌记”鎏金牌匾高悬于大门门额之上,所有建筑的艺术风貌并未因资财雄厚而刻意奢华,没有晋中民居常见的木雕、砖雕和石雕。古朴典雅中注重建筑功能的需要,体现了“日升昌”票号效益求实的特点。天井里还有二只宜兴制造的板海南大缸,里面装满了水,大概是作“太平缸”之用,见此物,真有他乡遇“故知”之感。

有着中国票号第一家的“日升昌”,享有“汇通天下”的美誉,前后经历了一百余年。据人说,不少晋商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的熏陶,懂得“仁者爱人”的道理,并将做人之道与经商之道结合,宽厚待人,给予员工必要的待遇,就是“有所得”和“有所忍”,成就了晋商的大气和事业。

我漫步在古城的老街上,因为游人密集的聒噪声响和商业气味的浓烈,平遥依然不能逃脱现代生活对它的入侵。各式各样的店铺,操持生意的市民,穿街走巷的载客电瓶车,无法给心灵提供一份安宁。只有走进城里偏远狭窄的弄堂,斑驳的门窗,苍老的围墙,黄泥的小径,仍旧洋溢着世外桃源般的意境和诗情。

好在,平遥蕴含的精髓,已经刻印在人类文化的古籍里,记忆之门始终向中外游客打开,于是,古城总是诱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