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都通讯

《陶都通讯》第七十期


2008-05-17  

凌云椽笔气如虹

——写在中国陶都陶瓷城市场一期全面开张之际

本报记者  崔听槐

中国陶都陶瓷城,以其靓丽的风姿,在陶都南大门——丁蜀镇奇迹般崛起。这是江苏融达集团在十年间奉献给世人八个大型专业市场后的又一精品力作。他为宜兴的城市建设、旅游事业、陶瓷文化,更为全国十三个重点陶瓷产区提供了一个全方位交流与合作、抢占市场份额的巨大平台。

璀璨明珠耀陶都

千年陶都,风景这边独好。

2006年10月28日,中国陶都陶瓷城一期规划建设在丁蜀镇开工奠基,历经一年开发建设,于2007年10月全部竣工。

中国陶都陶瓷城,被列入2007年宜兴市、无锡市、江苏省政府的重点工程项目之一。总体规划用地总面积66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80000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一期工程占地400亩,建筑面积22万㎡,总投入4亿元,经过一年的努力,22万㎡各类建筑犹如魔术般地拔地而起,总营业用房886套、大型会展中心2.2万㎡,可容纳各类陶瓷经营户上千户,堪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陶瓷商贸城。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优越的区位条件,新长铁路穿境而过、宁杭高速、锡宜高速在此交汇、转接。辐射至如南京、上海、杭州、无锡、常州等国际国内空港星罗棋布。另有芜申运河黄金水道,形成了水、陆、空三位一体的大交通格局。2010年,宁杭城际快速列车的开通,更将使这里的交通快捷便利。

气势恢弘的中国陶都陶瓷城,以一心、两线、三核、四区的科学设计理念,使整个建筑设计新颖、品位高雅、极具现代气息。尤其是长1000多米、具有浓郁明清建筑风格的商业步行街,它依托任墅河两岸而建,小桥流水、青砖碧瓦,店铺枕河,宛若一幅思古幽情的水乡风景。两万多平方米大型会展中心,布局科学合理,设施功能配套齐全,显得更为大气。它以历史悠久、名扬中外的紫砂文化为特色,以紫砂陶、日用陶、工艺陶、化工陶、建筑陶为核心的中国最大综合性陶瓷商贸城,还吸纳全国各大重点陶瓷产区的名品、精品。既突出了宜兴本地五朵金花的紫砂、均陶、青瓷、精陶、美彩陶以及花盆、陶台龙柱为主的园林建筑陶、特种工业陶,又充分展示国内其他陶瓷知名生产基地的最新陶瓷产品和国内外陶瓷精品。加之为市场配套服务的酒吧、茶馆、金融、咨询、休闲娱乐、网络中心一应俱全。使千差万别、不同风格的陶瓷艺术、陶瓷文化既相互融合,又美轮美奂、交相辉映。

目前,市场内已有600多户经营户入驻装修,400多户已进入试营业,中国陶都陶瓷城全面开张时,将迎来新一轮的市场兴旺与繁荣。

 

彰显商贸与文化互动的精彩

中国陶都陶瓷城的策划宗旨和现实意义非常明确,显现的诸多优势中,依托产业优势是最具特色的一点。她坐落在著名的陶都丁蜀镇,有7000年的制陶史,陶文化源远流长,陶瓷闻名中外,产业优势得天独厚,在人类文明进步中孕育、继承、发展和丰富了中华文化。中国陶都陶瓷城建成投入营运,无疑为中华文化中的瑰宝陶文化的发扬光大提供了广阔而强势的平台。

同时,中国陶都陶瓷城将集著名陶都之全部优势于一体,有体现明清建筑风格的步行街,以紫砂文化为特点,彰显“世间茶具堪为首”的文化特色与艺术品位,着重体现以“江南水乡”为特色的环境景观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形成区域环境特色,吸引游客,成为宜兴体验式旅游的主要节点。

中国陶都陶瓷城定位陶瓷文化,他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汇集全国各陶瓷产区名窑、名陶、名瓷、名品、名工名匠的陶艺作品于一城,在市场定位上是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装潢、高效能管理、高水平运作。为此,陶瓷城在建设过程中,重点抓住以对外招商招展为契机,超前谋划、超前介入、及早安排。2月份,公司成立了招商招展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成员由宜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敖盘、宜兴市政协原副主席钮颂坚、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中国陶都陶瓷城董事长、总经理石国松(任组长)、常务副总经理范淑云、丁蜀镇副镇长史成俊、丁蜀镇三产办主任苗学文等组成。3月16日至20日,陶瓷城招商招展一行8人先后赴浙江龙泉、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等陶瓷产区,拜访了当地政府领导、陶瓷行业协会以及多位陶艺大师,参观了多家陶瓷企业。3月30日至4月4日,陶瓷城招商招展一行10人又先后赴河南禹州、山东淄博、河北唐山等我国陶瓷主要产区,参观了陶瓷企业,拜访了当地政府部门、陶瓷行业协会和一些陶艺大师。上述六地的相关陶瓷企业和陶艺工作者,对我们陶都陶瓷城怀有极大的兴趣,纷纷确立意向,愿意利用这一平台,来展示自己的作品。目前,尚未到达的陶瓷产区,将于5月份赴外继续完成招商招展工作。

陶瓷文化是架构陶瓷城的核心与活力之源。在1000多米充满古风古韵商业步行一条街上,3座巨大的碑坊业已竣工,每座牌坊高10米,呈四柱三开15米阔,气势雄伟,与恢宏大气的会展中心和大型景观广场遥相呼应。目前牌坊双面对联共6副:

横联  物华天宝

和谐兴业笑迎天下客   汇聚神州陶苑珍宝

休闲购物恭候八方友   云集华夏商贾精英

                       蒋尧基  撰联  徐秀棠书

横联  人杰地灵

陶都产陶器   缸瓮坛罐绚丽多彩遍神州

宜兴出紫砂   壶盆瓶鼎素面洁心走天下

                         史俊棠  撰联   鲍志强书

横联  紫气东来

紫玉千秋   韶光开令序   宜商宜人佳绝处

金砂百代   淑气动芳年   兴业兴邑陶瓷城

                        崔听槐  撰联   谭泉海书

横联  钟灵毓秀

名陶名瓷天下无类   品物咸亨允克用藏

良工良艺旷世风华   儒商云集行欲端方

                        白  水  撰联  鲍志强书

横联   紫玉金砂

龙山砂  阳羡茶  砂壶宜茶  茶道誉中外

荆溪水  富贵土  水土利陶  陶艺冠古今

                       韩其楼 撰联   谭泉海书

横联   汇通诚信

融汇四海贤能毕至   德行共立千秋基业

达观天下商贾智深   信恒齐奏百代凯歌

                                             蒋才华  撰联  徐秀棠书

 

陶瓷城牌坊起到入口标识、行进导向、组织空间、点缀景观的作用,上刻对联凸显陶瓷城主题定位和功能定位,包融了宜兴历史人文底蕴和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


构筑三大平台

依托现已建成的陶都陶瓷城一期为基础,进一步规划设想把南至汤省公路、西至104国道、北至任墅山及陶瓷博物馆、东至老104国道的整个区域作为新的规划建设区域,围绕城镇建设、市场建设、旅游资源开发三大要素进行科学论证,实现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

规划设计理念上,在充分发挥“产业、区城、旅游”三大优势的基础上,全面整合三大资源:全面整合现有资源,将丁蜀镇区范围内多个简陋、分散零乱的小市场和沿街路的分散经营户全面整合进入陶瓷成,既便于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又可以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提高市场辐射力和知名度;全面整合外地资源,把全国13个陶瓷产区的陶瓷协会会长聘请为中国陶都陶瓷城的招商顾问,同时精心选拔一批同志分派到13个陶瓷产区作为招商职业经理,将预安排2000万元作为与各产区厂家的设点采购产品的押金,引进各类特色陶瓷产品到陶瓷城会展厅;全面整合人才资源,合理规划出大师级艺术馆区和高级工艺师馆区,营造技能人才集聚区,为打造品牌市场、名牌市场、特色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建设中,努力构筑三大平台:

新产品展示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把全国13个陶瓷产区的特色产品、名品、精品招集到陶瓷城会展中心,为兄弟产区构筑一个新品展示平台,既可展示和宣传宜兴以及国内陶瓷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弘扬宜兴陶文化、进一步提高宜兴以及国内陶瓷产品的知名度,促进宜兴陶瓷产品质量、品位的提升和陶瓷产业结构的优化,又可使全国各陶瓷产区的特色产品在此设店经销、占领市场巨大份额的平台。

陶艺切磋交流平台:将全国的省级大师及国家级高级工艺师和大师逐步引入市场,在会展中心定期举办陶瓷工艺和技术论坛会,交流、切磋新工艺新技术,促进陶瓷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合理规划大师级艺术馆区和高级工艺师馆区,把会展中心大师、高级工艺师现场有机结合,激发、满足艺术和技术创造力。

网络信息平台: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设立“中国陶瓷网”或“中国宜兴陶瓷网”,为生产商、采购商、经营商建立生产改进、信息技术交流、商品更新换代提供网络服务平台,为开拓陶瓷商品市场打开无限广阔的空间。

融达集团在三年内还将投入1000万元,在提高市场品位、扩大影响力上,着力策划做好本地、区域、国内外三个方面的宣传。为构筑这一平台,中国陶都陶瓷城还规划设计了气势恢宏的大型会展中心。

 

远见与胆略

说起融达,人们立即就会想到一个熟悉的名字,他就是当今宜兴家喻户晓的江苏融达集团总裁:石国松。

自江苏融达集团1997年创立以来,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地区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功能组织完善、增强中心辐射能力为目的,依靠丰富的资源优势和人文条件,充分发挥和利用城郊优势,先后创办了陶瓷市场、夹板市场、墙地砖市场、新世纪家具城、金属材料交易市场、化工市场、五金机电城一期二期、融达汽车城以及规模宏大、布局一流、内涵丰富的中国陶都陶瓷城等九大交易大市场。市场建设累计投入20亿元,2007年八大市场成交总额达到60亿元,上交国家税收6000万元,在同类市场名列江苏省第一、华东第二,被评为江苏省样板市场、无锡市特色市场,并向国家级市场靠拢。

十年创业不寻常,十年发展铸辉煌。

中国陶都陶瓷城的建成,它不仅体现出融达集团的企业实力、团队精神,从而也让更多的人从中领略到这个融达集团开拓者的人格魅力。

石国松说过:“是不是人格魅力,我倒没多想。但是我始终相信这样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一个人,一旦确定了目标就不能轻易放弃,就是要坚持达到,那怕再大的困难,也要想办法克服,那怕再大的委曲,也要坦然处之。不然的话将一事无成。因此我认为,一定要做到六个‘自我’,就是认识自我,战胜自我,把握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

这就是石国松的远见与胆略。

有人说,此举绝对是一个超凡脱俗的行为理念,是一个大胆、周密而有前瞻性的浩大工程。更是石国松和他的融达集团为弘扬陶瓷文化、促进宜兴经济社会新腾飞的又一精品力作!它的建成,将为宜兴这座千年文化名城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陶都陶瓷城,是陶都大地上冉冉升起的一颗耀眼的新星。它是文化的宫殿、艺术的海洋,是守望者的高地,探索者的家园,是一座海纳百川的博物馆,一幅江南水乡的风情画,更是一方活力四射的投资热土!

 

遥想金沙寺

尧基

 

宜兴的寺庙很多,唯有湖㳇山区的金沙寺一直披着神秘的面纱,令人遐想。由于年代的久远,古迹已荡然无存,它的容貌也无法清晰,只能定格在发黄的记忆里,随人去凭想。

我知道“金沙寺”这个名字,是与紫砂有关。清乾隆年间吴骞编著的《阳羡名陶录》里曾提到:“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间静有致,习与陶缸者处,搏其细土,加以澂练,挖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传柄盖口,附陶穴烧成,人遂使用。”这段文字中,提到了金沙寺的和尚会制作紫砂壶。

金沙寺坐落在湖㳇,原来是唐昭宗时宰相陆希声的读书山房,后改神院。宋熙宁三年(1070年)赐额“寺圣金沙”。南宋民族英雄岳飞在该寺驻过军,题过词,并在寺内的白果树上栓过马。宋大观三年进士、户部尚书孙觌写下《游金沙题陆希声读书台》,诗云:“一龛明灭佛前灯,破裓犹残一两僧。说是鸿磬读书处,试寻幽伴拄孤藤。”后来这金沙寺又成为明代吴颐山读书的地方。吴颐山名仕,字克学,宜兴人,正德甲戌进士,以提学副使擢四川参政。他有个书僮名叫供春,在服侍主人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搏坯,茶匙穴中,指掠内外,螺纹隐起可按,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视以辨真。今传世者,栗色闇闇,如古金铁,敦庞周正,允称神明垂则矣。”明代张岱在《梦忆》中也说:“宜兴罐以供春为上,时大彬次之,陈用卿又次之……直跻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惭色,则是其品地也。”清初的吴梅鼎也曾经评价供春:“彼新奇兮万变,师造化兮元功。信陶壶之鼻祖,亦天下之良工。”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出于对紫砂界先贤故人的缅怀,使我遥想起金沙寺和它派生出来的有关供春的故事。除此之外,金沙寺附近的金沙泉也流传着苏东坡“竹符换水”的传说。东坡嗜茶,十分讲究水质。他在宜兴必用金沙泉的活水,有次僮儿用画溪之水担回搪塞,被东坡识破。后来,苏东坡将一段竹筒一剖两片,一片交给金沙寺僧,一片交给僮儿,每次到金沙泉挑水一定要交换竹符,以防有诈。尽管这是个传说,却说明了金沙泉的天然韵致。这是雨露的恩泽,大地的奉献,赐予宜兴金沙泉以纯美和甘冽。

金沙寺、金沙泉也许没有留下太多的东西,并且已经远离人们的视线,仅是茶、陶文化的交响乐中放飞的音符,然而它们所沉淀的历史文化是厚重的。毗邻的长兴县花巨资新建了“金沙贡茶院”,想利用宜兴与长兴交界的顾渚山脉出产的唐贡茶“顾渚紫笋”,做一篇精彩的茶文化文章。我们宜兴在开发旅游资源中能否也去挖掘一下金沙寺、金沙泉所传承的人文故事?如今修复了不少古寺庙,惟独没有金沙寺,我以为也是一种遗憾。


寻梦紫砂  心壶载德

——记全国轻工业劳动模范范伟群

 “五一”节来临之际,我前往范家壶庄采访,在壶庄主人范伟群的众多获奖证书中,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联社于2007年12月颁发的“全国轻工业劳动模范”奖章和奖状级别最高。这是范伟群寻梦紫砂,心壶载德的最好褒扬。

今年38岁的范伟群,从小受到紫砂艺术的熏陶。先祖范大生是清末民初宜兴紫砂业内的杰出人物,技艺楷模,享有“千金易得,大生壶难求”的美誉,更有敦厚善良,为人正直的品德,令人敬仰和推崇。范伟群秉承祖辈遗风,耐得寂寞与清苦,不遗余力地在紫砂艺术之途“上下求索”,终于换得了花红果硕的今天。我认为范伟群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在继承范氏壶风的同时,张扬着自己的个性,承先启后,拓古创新,汇集紫砂文化的灵气,营造范家壶艺的风范,把至真、至美的情愫,奉献给每一位收藏家、鉴赏家和广大壶友、壶迷。

范伟群在他20多年的从艺经历中所展示的艺术亮点,就是在紫砂艺术与文化的契合中飘展壶艺的倩影雅韵。他的作品讲究精巧的结构,精湛的工艺和精良的功能,无论是效法自然的仿真花货,还是轮廓周正的各类光器,以及线条流畅的筋纹茶具,都充盈着当代紫砂人的美学追求和文化品位。

2006年6月,第九届世界健美锦标赛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组委会选中了范伟群创作的紫砂壶作为锦标赛的礼品和奖品。如,《金陵风云壶》是赠给国际体联秘书长安德鲁·F·盖什布勒先生的纪念品。《硕果壶》、《弛神方韵壶》等作为锦标赛单项冠军的奖杯。此举,开创了紫砂壶艺和竞技体育联姻的先河。

创作是紫砂艺术不朽的主题,也是永葆艺术青春的关键所在。范伟群不仅仿制其祖父的传世名作惟妙惟肖,气韵生动,而且其杠鼎之作也屡见不鲜,创新的不少作品,在全国性陶艺展评上摘金桂银,屡获奖项。他的《合菱壶》还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他不仅在国内拥有许多“粉丝”,而且在韩国的名声也很大。汉城的“伟群壶艺爱好者”有好几百人,他们都是范伟群紫砂壶艺的崇拜者和爱好者。每次听范伟群的专题讲座,或是观赏他的壶艺表演,三四百人的会场座无虚席。由于范伟群的推介,韩国掀起了“紫砂热”,而且不断地升温。范伟群的紫砂作品已被韩国国家博物馆以及名牌大学收藏。真可谓:“以陶为乐结天下友,茗壶冶情聚四海贤。”

范伟群热心于慈善事业,把爱心奉献给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儿童和弱势群体,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他多次向宜兴慈善会丁蜀镇分会捐钱、捐壶。还向“春暖2007——青艾工程大型国际慈善活动”捐赠礼品紫砂壶50把,用爱心为无助的艾滋病孤儿撑起晴朗的蓝天,为年轻的学子鼓起希望的风帆。为此,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教育学会和中国青艾防治教育工程办公室,向他颁发了证书。

去年10月,2007年“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隆重举行,范伟群承制了《和平壶》、《团结壶》、《平等壶》、《合作壶》等11把紫砂壶,作为国家礼品赠予与会的11个国家的领导人。这是宜兴的荣耀,紫砂的光彩,也是范伟群鉴古铸今,技艺创新的成果。

今年年初,国家关工委、中国SOS儿童村协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了“首届全国中华宝宝才艺大赛”。范伟群不仅应邀担任才艺类比赛的评委,还捐赠价值数十万元的紫砂陶艺作品作为优胜选手的奖品。由此,国家关工委授予范伟群“关心下一代素质教育爱心大使”的殊荣。

年轻的范伟群在紫砂艺术之途上勤奋跋涉,播种了春天的希望,也收获了秋日的金黄。愿他以燃烧的激情、前卫的观念、精湛的技艺,拥抱未来。(陶萱)

 

宜兴新增10位省大师20位省名人受省表彰

 3月27日,第四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名人表彰大会在南京钟山宾馆隆重举行。江苏省省长罗志军、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出席了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陈焕友,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财政厅、经贸局领导,以及荣获第五届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第四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省工艺美术名人等出席了大会。

在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的56位省大师、江苏省经贸委授予70位省名人中,宜兴紫砂界的季益顺、吴鸣、徐达明、曹亚麟、谢曼伦、储立之、毛国强、曹婉芬、沈蘧华、吕俊杰等10位省大师;张振中、葛军、路朔良、顾治培、许艳春、范建军、杨勤芳、汤鸣皋、刘建平、蒋新安、高建芳、储集泉、陈国良、吴培林、周尊严、程辉、何挺初、高丽君、倪顺生、陈建平等20位省名人受到表彰,由省政府、省经贸局分别向省大师、省名人颁发奖牌和证书。新增省大师、省名人人数列全省各地区前茅。

会上还向4个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地域特色明显、产业基础较好的传统工艺美术地区授予了“江苏省工艺美术特色产业基地称号,它们分别是扬州玉器、漆器,宜兴紫砂,苏州镇湖刺绣和东海水晶。(马东郢)

  

中国陶都陶瓷城将迎来全面开张

被列入宜兴市、无锡市、江苏省政府的重点工程——中国陶都陶瓷城,历经一年的开发建设,一期工程于去年全部竣工。目前,上千家入城商户中已有400余家开始试营运,600多家正进行室内外装潢布置,将迎来全面开张运行。

由江苏融达集团投资兴建的中国陶都陶瓷城,总体规划用地面积667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80000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目前一期工程占地266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总营业用房886套、大型会展中心22000平方米。已成为全国最大综合性陶瓷商贸城。

陶瓷城规划布局科学合理,陶瓷文化主题定位突出,这里有长1000多米充满明清建筑风格的商业步行街,三座凸显陶文化韵味的牌坊高高矗立,与恢弘大气的会展中心和大型景观广场遥相呼应。这里以历史悠久、名扬中外的紫砂文化为特色,另有日用陶、工艺陶、化工陶、建筑园林陶,同时吸纳全国重点陶瓷产区的名品、精品,使千差万别、不同风格的陶艺、陶文化交相辉映。为汇集全国名窑的名陶、名瓷、名品来陶瓷城展示,前不久,陶瓷城先期组织了2次对外招商招展活动,先后赴浙江龙泉、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河南禹州、山东淄博、河北唐山等主要陶瓷产区,与当地政府部门、陶瓷行业协会和一些陶艺大师广泛接触,效果比较明显,纷纷确立发展共赢的意向。陶瓷城的崛起,将为宜兴的城市建设、旅游事业、陶瓷文化,更为全国陶瓷产区提供一个全方位交流与合作,抢占市场份额的巨大平台。(崔听槐)

(相关报道见二版)


美国陶艺家向陶博馆捐赠作品

4月5日,美国陶艺家史蒂芬·罗伯森一行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高英姿的陪同下,向宜兴陶瓷博物馆捐赠他创作的一套名为“护卫”的陶艺作品。市陶协会长史俊棠(图左2)出席了捐赠仪式,馆长鲍竞松代表宜陶博物馆接受了捐赠。(本报记者摄)

 

全手工制壶培训开班

由宜兴丁蜀成人学校陶瓷实训基地、宜兴范家壶庄联合主办的“全手工制壶培训”,于4月8日在范家壶庄开课。市陶协会长史俊棠、丁蜀镇副镇长史成俊、丁蜀成校副校长周余华等出席了开班仪式并作了讲话。首批来自丁蜀镇及外省的60多名学员,均为免费参加培训。范家壶庄总工艺师范伟群为培训作了周密安排,在为期15天的专业培训中,学员接受了紫砂壶制作技艺和陶艺专业理论的学习。(崔听槐)

  

迎奥运诗三首

邓君曙

北京奥运圣火点然

——点然激情,传递梦想

 

冲天圣火融古今,

舞姿翩跹送祥云。

声声鼓角长笛吹,

梦回华夏百年春。

 

水立方——北京奥运游泳馆

天工巧夺玲珑裳,

剔透晶莹幻魔方。

沧海借来藏一角,

鱼龙任凭试风浪。

 

鸟巢——北京奥运会主会场

纵横交错情绵绵,

宛若神女舞翩跹。

金凤引来五洲客,

经纬织就迎宾船。

 

 

悼华老

邓君曙

 

期颐百岁历沧桑,

风范长存昭显彰。

犹念奉公总大度,

一生爱国兴工商。

 

宜兴陶业界一代爱国实业家华荫棠老先生以103岁高龄仙逝,特作诗以悼之。

 

百岁老人华荫棠逝世

 我市杰出的老工商业者华荫棠因感冒引起肺炎,经抢救无效,于4月12日晚上11时在丁蜀寓所逝世,享年102岁。

华荫棠,1906年出生,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曾任省人民代表、宜兴县多届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宜兴县工商联副主任委员、宜兴陶瓷公司董事长。他19岁便从事陶业,陶器产品销量在浙江省第一,人称“缸瓮大王”,为我国陶瓷从杭州湾出口东南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56年,他在参加全国工商联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时,把宜兴县委请求将上海天原化工厂(现非金属化工机械厂)迁往宜兴的报告交到中央领导手中,顺利促进此事,增强了宜兴陶瓷业的发展后劲。后在参加第一届广交会时,他又为宜兴陶瓷批量出口换取外汇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建国前后,华荫棠热心公益,每逢灾年必打开粮仓救济灾民,只登记不收钱,保一方平安。他还于1938年出资创建了丁蜀中学。1950年,他捐赠木材建造了丁蜀大桥,抗美援朝时和几个陶业老板揽下了宜兴地区的捐赠工作并超额完成任务,1984年又将两把国宝级紫砂茶壶“风卷葵”和“竹段”捐赠给了国家。

华荫棠高尚的品德、对宜兴陶瓷业发展的积极推动以及乐善好施的精神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中国宜兴陶艺名人集》出版发行

 由丁蜀成人学校(宜兴陶瓷实训基地)校长郭显金主编、宜兴市副市长洪雅作序的《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名人集》,日前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全书共613页,其中第一部分“当代宜兴陶瓷艺术名人”中,共辑录了国家级大师和陶艺大师11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省工艺美术名人19人,高级工艺美术师35人,工艺美术师以下职称的860人。每位艺人简介,均按宜兴市职称办2005~2007年度注册登记为准,图文并茂、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技术职称和荣誉称号。书中还编有历代紫砂代表人物、宜兴名陶“五朵金花”、中国陶都等三个部分内容,展示了宜兴历史的人文底蕴和文化积淀。(崔听槐)

 

  情系紫砂  放飞理想

——紫砂工艺美术师史小明素描

宜兴灿若云锦的五色土,造就了紫砂之美,造就了一方风流,也造就了史小明那样的青年陶艺家。走进史小明的紫砂艺术天地,那些精美的作品,那些奖牌和证书,见证了他情系紫砂、放飞理想,在文化与艺术的契合中所走过的紫砂成才之路。

1970年11月,史小明出生于宜兴市丁蜀镇,1989年师从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一直勤奋而执着地耕耘在紫砂百花园地。20年来,史小明从学习紫砂雕塑技艺入手,日复一日地传承、钻研、领悟、掌握紫砂艺术的真谛,他先后创制了50多件(套)紫砂艺术新品,这在青年工艺美术师中是不多见的。

宜兴紫砂有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与广博,以及东方的思维和畅想。史小明在紫砂壶艺的创作上力求承载文脉元素,营造出有自己心灵空间的物体形象,用紫砂语言与观赏者对话。无论是他的《延续系列》、《新皮包系列》、还是《茶缘系列》……有的似优雅的散文、有的如昂扬的歌曲,充盈着开放性和时代感。在突出壶体造型的艺术效果的同时,也夹裹着对艺术的探索与创新,对唯美的追求与寄托。

史小明由于得到大师的指导和教诲,也出于对紫砂难以割舍的依恋和激情,在汲取紫砂艺术的养料和水份之后,捧出了一大批甜美的果实。他的作品参加过24次全国性和国际性展出活动,也撷取了12个大奖。如:荣获“首届中国现代陶艺展”铜奖、 “中国宜兴国际陶艺展”一等奖、“第七届全国陶艺设计创新评比”二等奖、 “2006年中国(无锡)吴文化节”金奖等等,这都是对他紫砂艺术成就的肯定和褒扬。

史小明创作的作品总是蕴含着陶瓷文化的神韵和灵气,所散发的光华,引人入胜。他的《延续壶》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皮包壶》入藏于中国美术馆、《陆羽像》收藏于香港大公报、陶塑《船》被无锡市博物馆收藏。

史小明创作的题材十分广泛,有紫砂雕塑、有紫砂壶、有现代陶艺、有紫砂壁画。他作为企业的生产部长,能很好地发挥团队精神,用心血去装扮那些紫砂收藏家、爱好者用虔诚和热情构筑的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他参与设计创作了如“上海金山卫城南门日寇登陆遗址”的200平方米大型紫砂浮雕壁画等,都得了较高评价。

史小明也是一位充满爱心的陶艺家,他牵挂着受灾的百姓和贫困的群众,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关爱他人。他为中国青少年基金会捐赠《烟斗壶》、为宜兴慈善会捐出《紫气东来》,为台湾“9、21地震”捐出《大仿明观音像》,为丁蜀镇慈善分会二次捐款,,为新疆阿合奇地区捐款等,他所捐的作品和现金共计3万多元。折射了史小明热爱生活、回报社会的赤诚之心。他被评为2006年无锡市新长征突击手。

紫砂是一首歌,圈内同行都在传唱。史小明就是一位成功的歌者。他现在已经是工艺美术师、中国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江苏省陶艺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宜兴紫砂》杂志副主编。他在紫砂艺术品的设计制作之余,也重视理论的研究和学术的探讨,先后撰写了《紫砂陶塑的现状与发展》等10多篇论文,发表于专业杂志。他还是一位文化交流的使者,向国际陶艺界传播东方陶瓷文化和紫砂制作技艺。应“2001世界陶瓷器博览会”组委会之邀赴韩国陶艺交流。2004年、2006年两次应美国陶瓷教育委员会之邀,到美国交流、讲学。此时的史小明是站在国际的讲台上去展现中国青年陶艺家的风采。

当今的紫砂艺人大多个体作坊施展才华,致富自身。史小明虽不能例外但对整个陶艺行业充满着热情和关注,在他身兼省陶艺专委会副秘书长期间,积极参与配合多个重大国际国内陶事活动:2001、2005两次宜兴国际陶艺研讨会,2006年第八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活动,2007宜兴国际陶艺展等都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和繁忙的劳动。在行业内赢得很好的口碑,甚至国际陶艺学会的官员、中国陶协的理事长都对史小明的无私奉献和组织工作、协调能力交口称赞。2007年10月成立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时,一致推选他为秘书长,年龄不大能担当如此重要职务完全与他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蒋尧基)

                                                         2008陶都宜兴

全国陶瓷花盆创新评比 

获奖名单

创新特等奖

                                                  铜  奖


2008陶都宜兴“金旺佰式杯”

全国陶瓷花盆创新评比揭晓

由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宜兴市陶协、市陶协花盆分会主办的2008陶都宜兴“金旺佰式杯”全国陶瓷花盆创新作品评比大赛,4月28日在陶协会场评比揭晓。在送评的336件(套)作品中,共评出创新特等奖1个、金奖12个、银奖26个、铜奖57个。丁蜀镇副镇长许伯诚、市陶协副会长鲍建生等为获奖作品的作者颁发了证书(名单见三版),并在颁奖仪工式上作了讲话。

这次“金旺佰式杯”全国陶瓷花盆创新作品评比大赛,是花盆分会成立以来,继06年的“秦氏杯”、07年“利华杯”花盆评比后的第三次大赛,得到了宜兴地区和国内有关陶瓷产区花盆生产厂家和创新设计人员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在336件(套)参赛作品中,宜兴地区有273件(套)、江西景德镇、河南禹州、广东潮州等产区63件(套)。担任这次评审的评委由宜兴的资深陶艺家徐汉棠、顾绍培、李守才、邱玉林、吴鸣(评审组长),周尊严、马金旺、林俊明(汕头市茶文化学会)、程永安(江西省大师)、王选民(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王豪玺(禹州市陶企代表)11人组成,对参赛作品泥色、造型、做工、装饰四个方面进行了评审。据了解,这次获奖的96件(套)作品中,如创新特等奖“特大荷花盆“,长1.8米,腰圆形,菱边、体现了创意新、制作难度大、技术细腻等特点,景德镇获一等奖的瓷瓶奖,体现了彩绘画面的生动传神,代表了近年来创新发展的理念和水平。(崔听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