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紫砂文化交流
蒋尧基
2007年4月27日,这是宜兴紫砂史上一个值得记载的日子。故宫博物院以清宫旧藏的紫砂为主线,从近400件藏品中精选出110多件(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主办了“紫泥清韵—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展”。让尘封百年以上的皇帝御用高档紫砂器与观赏者见面,这是空前绝后的善举。
精 心 筹 划
这次展览的成功举办,得感谢中国艺美术大师江寅仙、徐秀棠的穿针引线。他俩与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的王健华研究员比较熟悉,在一次面晤的时候,向她提出,能否让我们见识一下院藏的紫砂珍宝,或者彼此联手在故宫举办一次古今紫砂展。王健华研究员也非常同意这个创意,但是,故宫博物院自1925年成立至今的80多年中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专题展览,得请示院领导。市陶协会长史俊棠也多次联系,表明宜兴紫砂界的共同心愿,让清宫旧藏紫砂为今天的紫砂事业服务,为当代紫砂的传承发展提供一个近距离观摩的平台。
通过王健华研究员的细致工作,得到了故宫博物院领导的重视。去年11月2日,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一行专程来到宜兴,参观了宜兴陶瓷博物馆、前墅古龙窑与紫砂大师们促膝交谈,目睹了宜兴紫砂在宜兴市政府和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提出了与宜兴市政府合作举办故宫藏宜兴紫砂展,并要求江苏省名人以上紫砂技艺人员的作品同时展出,接受国家级大师的作品捐赠,开故宫历史之先河。事后,双方签订了协议。
今年2月1日,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肖燕翼先生带领专家组到宜兴,在市陶协会议室遴选赴京展出的紫砂艺术品。4月13日,又派专事前来将26件紫砂展品接往北京,直至展览揭幕,花了六个月时间的精心策划与筹备,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组的专家、学者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了配合这次展出,故宫还编写《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一书,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本十分珍贵的专著,让我们从文字和图片中触摸到跨越时空的紫砂文化脉搏,把帝王贵胄的遗珍一览,无异于延长了生命的历程,拓展了人生的阅历,是缘,也是福。
宫 廷 紫 砂
走进故宫的斋宫,迎面就是一件件颇具宫廷韵味的御用紫砂器。最为显眼的是明代时大彬款的紫砂雕漆四方壶,观赏者无不赞叹。这分明是土与火的结晶,神与韵的凝聚。此壶外而通体髹十几层红漆,四面开光,雕刻不同的锦地花纹,正面饰松荫品茶图,背面是高士对谈图,流与把均装饰有飞鹤流云纹样。工艺之精湛,气质之脱俗,无人能及,显然是高出社会一般文人的名贵用器。它是全世界仅存的传世珍宝。
明代进入宫廷的宜兴紫砂都是紫砂内胎的雕漆或挂釉制品,至清康熙年间,内廷造办处开始尝试在紫砂壶上画珐琅彩。展品中就有康熙珐琅彩花卉壶,可惜的是没有了嘴和把的残器。壶体上以红、黄、绿、蓝等色珐琅彩描绘了山石花鸟,壶底以遒劲规整的楷书馆阁体书有:“乙酉桂月臣僧实诚进,邵邦祐制”13个字。这也是故宫博物院旧藏的紫砂孤品之一。
雍正年间,一批色泽古朴、韵致宜人的紫砂茗壶深得皇上喜欢。比如,展出的柿蒂纹扁圆壶,所饰浮雕蒂纹为典型的晚明风格,浅赭色调砂泥,布满白砂点,虽然砂泥颗粒较粗,但是精而不涩,光洁素雅的壶体增添了圆雕的神韵,弥足珍贵。
精通茗饮品泉之道的乾隆皇帝,对紫砂器的热爱几近痴迷。从乾隆七年开始,宫廷就直接向宜兴定制有乾隆御题诗和烹茶图的茶壶和茶罐,代表着当时紫砂器制作的最高境界。我们欣赏到不少制作精良,描金彩绘的紫砂器,如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黑漆描金菊花壶、彩绘山水人物纹大笔筒、紫砂八棱澄泥砚、凸雕双桃式水丞等,与市井中常见的大众用品有着天壤之别。清嘉庆以后,社会上紫砂大家名声鹊起,杨彭年与陈曼生合作的紫砂茗壶,被称为“当世杰作”。这次也展出了彭年款飞鸿延年壶、逸闲(曼生)款诗句扁圆壶等,也使我们一饱眼福,领略到了“曼生壶”的风采。
观赏这些展品,真有“阅尽紫砂春色”的感概,彰显的是历史上宜兴紫砂对宫廷艺术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我们为之而自豪。
盛 世 风 流
与这次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展同时展出了宜兴的9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的26件作品,也是上乘之作,代表了当今紫砂的较高水平。正如郑欣淼院长所说,他们都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培养起来的一代大师,有的年事已高,仍然活跃在紫砂艺术创作的舞台上,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有所发展。
开幕式当天,数以百计的观众汇集在展厅,感受“紫砂群英会”所带来的那种艺术享受。原本静穆的斋宫,顿时热闹了起来。参观者从北京各地赶来,从台湾、香港赶来,有老人,有年轻人,也有坐轮椅的,他们都是喜爱紫砂的壶友、壶迷,都不肯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这样的展览,可以说是紫砂历史上的一个文化驿站,或许是艺术领域的一个阳关。宜兴紫砂扎根于人们的思绪,承载了古老的文明和现代的荣耀。
在展厅,原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刘培金老先生对我说,这次古今紫砂的相会,是流芳百世的一段佳话,这得益于宜兴紫砂界的一致性,能够同心同德,统一行动,弘扬紫砂;也得益于紫砂技艺的代代传承,才有了如此旺盛的生命力;更得益于当代紫砂大师在继承中创新,制作出有个性和风格的紫砂艺术精品。
我在参观过程中遇到了一位用数码相机不断拍摄紫砂壶的男子,经交谈,知道他名叫张宝生,网名“壶言壶语”。他与几位爱壶者建了一个网站,名为“中国紫砂收藏家”,仅仅几个月,就拥有3千多网民。他说,能观赏到宫廷藏宜兴紫砂,是所有紫砂爱好者的福份。真实地见到了皇帝老爷用过的紫砂是什么样子,这辈子值了。还能与紫砂大师们近距离接触,并观赏到他们的作品,也是十分难得的机会。现在,有不少人喜欢紫砂,说明宜兴紫砂的人气很旺。
开幕式上,故宫博物院向9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捐赠作品颁发了收藏证书。这捐赠作品分别是:徐汉棠的掇只壶、徐秀棠的蓬莱(陶塑)、汪寅仙的神鸟出林壶、吕尧臣的伏羲壶、谭泉海的江南春壶、李昌鸿的青玉四方壶、鲍志强的玉带呈祥壶、顾绍培的松云壶和周桂珍的集玉壶。他们的名字都刻录在故宫景仁榜。这是故宫博物院的厚爱,也是陶都宜兴的光彩。正如徐秀棠大师所言,新中国成立至今,故宫首次正式接受紫砂艺人的捐赠,我们感到十分荣幸。我们要感谢这个时代,有了故宫博物院保护包括紫砂在内的历史文物,才有了今天的发展、延续。与先人相比,我们的捐赠只是尽了一点社会义务,是轻微一挥的鸿毛之举。唯有致力于技艺传承,文化弘扬,不断创新,引领发展,才能上不愧紫砂先人,下不愧紫砂后人,才能对得起大师之荣誉称号。他的一番话语,代表了紫砂技艺人员的心声。
这次展览是成功的,影响很大。我们所见到的近近远远,所经历的深深浅浅,都源于故乡芬芳的紫砂土,以及陶都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陶艺的传承,紫泥清韵才会点缀这灿若锦绣的多彩世界。邵亚群副书记指出,作为世上独一无二的文化品牌,宜兴紫砂已成为陶都宜兴的“金色名片”。今后,要以此为动力,一如既往地重视紫砂文化的建设,保护紫砂资源,弘扬传统技艺,培育优秀技艺人才。同时,进一步做好“紫砂制作技艺”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让宜兴紫砂这一中华民族独有的工艺更好的健康发展。
我深深地祝愿,紫砂之光经久明亮,紫砂之魅迈步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