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新陶都 奋进新时代
第十届中国宜兴国际陶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8月4日上午,江苏省宜兴市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了“中国陶都(宜兴)陶瓷文化推介会暨第十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新闻发布会”。
活动现场,通过全国40多家主流媒体向外宣布,10月18日宜兴市将举办以“相约新陶都、奋进新时代”为主题的“陶文化节”系列活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杜同和,原全国政协常委、沈阳军区副司令、中将宗顺留、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炜,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党委委员、城市频道总监崔峰以及中共宜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沈晓红、副市长储红飙,国内部分陶瓷产区的领导和陶瓷协会的领导,在京的部分乡贤代表,我市政府办、宣传部、融媒体中心、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城建文旅集团、丁蜀镇、陶协等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出席了上述活动。
丁蜀镇任飞镇长推介了丁蜀镇陶瓷文化、宜兴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许夕华局长推介了“陶式生活”旅游,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第十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节组委会副主任、宜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储红飚,发布了第十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节的举办消息。
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是全国乃至全球陶瓷行业最具知名度、最具影响力的节庆品牌之一,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在过去的九届陶文化节上,我们“以陶为媒,以艺会友,扩大交往,促进发展”,来自世界各地的陶艺作品,在这里碰撞出信艺术的火花,凝结了深厚的友谊。十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数字,我们相信第十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一定会开启宜兴灿烂陶瓷文化的崭新历程,十全十美、五光十色,也一定会搭起国际陶瓷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崭新舞台。
最后,在新闻发布会的现场,还举行了“首届世界壶艺大赛”的启动仪式。杜同和、宗顺留、黄炜、崔峰、沈晓红、储红飚以及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鲍志强、季益顺共同启动了首届世界壶艺大赛。(史昶)
十指抟砂:宜兴紫砂陶艺名家作品在京展出
8月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展览活动部、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十指抟砂——宜兴中青年紫砂陶艺名家晋京作品展”在北京恭王府开幕,吸引众多紫砂陶艺爱好者前往观展。
北京恭王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首家以王府文化为特色的国家级王府博物馆。本次参展的“十指抟砂”是宜兴紫砂艺苑的一个创作组合,包含何健、王银芳、吴震、顾涛、何震、郑剑锋、范小君、赵辉、卢宁刚、厉上清等10位杰出70后艺术家。本次展览,共展出这10位艺术家精心创作的100件作品,涵盖宜兴紫砂陶艺砂陶当中的光素器、方器、筋囊器以及雕塑、现代陶艺多个品种类型,陶刻、浮雕等多种装饰工艺与器型结合,呈现紫砂艺术创作的丰富性。
开幕式上,由“十指抟砂”组合设计的紫砂茶具“爱我中华”首次亮相,“十指抟砂”组合还每人捐赠一件代表作品给北京恭王府收藏。此次展览已于8月18日落幕。(宜报)
宜兴219件陶艺精品
亮相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8月2日至5日,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主办的“2019中国(北京)国际精品陶瓷展览会暨第七届中国陶瓷文化艺术创意设计精品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本次展会共有来自国内外重点陶瓷产区的600多家企业、800多个品牌、近2000名陶艺工作者参展,展品包含传统陶瓷、家居生活瓷、现代艺术瓷、文创礼品等六大类,是近年来全国陶瓷精品新品的一次全方位集中展示。
江苏宜兴作为享誉中外的“陶都”,陶瓷门类齐全,文化底蕴浓厚,尤其是近几年来,五朵金花,竞相争艳,陶艺人才,百家争鸣。为更好的展示共和国70周年来宜兴陶瓷产业取得的丰硕成果,市陶协特在5号展馆精心设立了“陶都宜兴专馆”(如图),宜兴馆采用江南园林设计整体布局,配以大型视频全天候播放宜兴城市旅游和陶文化宣传片,展出了徐安碧、邱玉林、谈志坚、史小明、杨俊、喻小芳、方小龙、高俊等70多人涵盖陶都宜兴陶艺五朵金花作品219件。在京参加第十届宜兴陶文化节新闻发布会的宜兴市相关领导以及众多中外来宾参观了展览,别具特色、文化气息浓厚的展厅设计也赢得了来宾们的广泛赞誉。(陈士权)
宜兴陶瓷博物馆:
让文物走近寻常百姓(第二季)
宜兴陶瓷博物馆在《如果文物会说话》第一季系列纪录片成功展播的基础上,于今年推出第二季。该季紧扣“杜鹃花开——新时代文明实践网上行”主题,立足宜兴陶瓷厚重文脉,着眼馆藏定级国家文物,通过充分发挥网络志愿者力量,参与该纪录片的录制与展播,把网络志愿者活动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以器明史,以器传情,有力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引向深入,以文物为载体,讲述背后故事,不仅让文明实践成果惠及百姓,也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的由衷献礼。
大彬高徒徐友泉的《三羊香炉》
徐友泉,字士衡,明万历至崇祯年间人,师从时大彬,并与时大彬、李仲芳合称为“壶家妙手称三大”。
在明末清初诗人林古度写的《陶宝肖像歌》中,作者称其壶艺为“雅式精工仍继美”,意思是说他制的壶造型古雅、工艺精美。另外,《阳羡茗壶赋》的作者吴梅鼎也把徐友泉称作穷变化、集大成的一代宗匠,推崇备至。
这件馆藏精品——徐友泉所制“三羊香炉”,高70毫米,口径37毫米,由本山绿泥加适量白泥制作而成,并加入了调砂工艺。设计新颖,制作精良,颈部为五瓣梅花形,是明代流行的传统筋纹器造型,腹部分别捏塑三只羊首,每只羊首各衔一环,寓意“三羊开泰”。腹底六足有力地支撑着整个炉身,炉底有楷书“友泉”二字。小巧玲珑、惹人喜爱。
香炉,它是一种焚香器具,用途有多种,可以熏衣、陈设、敬神供佛,特别是供于案头,既赏心悦目,又修身养性,所以,它也是文人雅士的喜爱之物,在诗词中经常出现。从这件“三羊香炉”所采用的调砂工艺上来看,徐友泉对配泥确有独到之处,种种变化,妙出心裁。
壶必孟臣《水平壶》
当我们近距离地欣赏宜兴陶瓷博物馆展出的一把“孟臣款”水平壶,我们发现其素净的器型,细腻的材质,加上精湛的工艺,可以说是水平壶中的上乘之作。
这把水平壶,是“金陵壶圣”沙志明的收藏之一,现展出于宜兴陶瓷博物馆。此壶以简练的线条构成淳朴凝重的形体,深厚且具神韵,直流修长型壶嘴以明接手法与壶身相连,环型壶把与壶嘴相对称协调,底为圈足,底部有款为“烟村四五家 孟臣”。由于惠孟臣将“水平壶”的器型与工艺皆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以致于后人亦称“水平壶”为“孟臣壶”。如今,以孟臣壶为蓝本的水平壶已经成为了标准器而被紫砂艺人所遵从沿用,并且,几百年来,在其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名品辈出。这把水平壶采用朱泥制成,颜色红润,让人爱不释手。
紫砂花器大家陈鸣远的《松段壶》
陈鸣远,号鹤峰、石霞山人,亦号壶隐。清康熙年间人。他出身于紫砂世家,技艺精湛,善制新样,除制作各式砂壶茶具外,还擅长制作各式文房雅玩及仿生瓜果小品,丰富了紫砂器皿的造型,拓展了紫砂作品的类型。尤其是他制作的“花器”造型,构思脱俗,调色巧妙,被誉为是“花器”制作的一代宗师。同时,他还擅长书法,交游广泛,江浙一带文人学士争相延请。
清代曾有谚语云:“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不仅说明了陈鸣远的制作技艺可与时大彬相提并论,而且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陈鸣远作品的赞赏和渴求。
这把陈鸣远所制的《松段壶》是集中体现他善于创新, 把精巧的制作技艺、浓郁的生活情趣、高雅的文人品位融为一体,让紫砂步入艺术殿堂的真实写照。它以精选的团泥为原料,以松段一截做壶身,壶嘴、壶钮和壶把以松枝和松叶塑成,壶盖为嵌入式,呈现不规则年轮效果,形神兼备,古雅逼真。尤其是他借助松树坚强不屈,不畏风霜,四季永驻的特性,来寄托君子之风骨,展现顽强之生命,讴歌坚贞之气节,情趣盎然,寓意深远,让我们不得不信服和感叹。这把壶还被顾景舟收录于《宜兴紫砂珍赏》,从侧面说明顾景舟对这把壶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的认可。
清代葛窑《天蓝釉苹果尊》
这件“天蓝釉苹果尊”,因形似苹果而命名,是旧时大户人家陈设之物,显富贵,祈平安。它用宜兴当地的白泥为原料,用宜兴制陶传统的打片围身筒技法成型,高温氧化焰一次烧成。整器丰满圆润,简约大气,鼓腹平足,口沿凸起,颈若果蒂,神形兼备。它外壁满施天蓝釉,釉彩晶莹玉质,流淌和缓且变化自然,如高山流水影蓝天白云,体现了单色釉追求形色相合、以雅为尚的艺术风格,情趣盎然。其底部有一个“葛明祥造”印款。
葛明祥,清乾隆、嘉庆年间宜兴丁山人,祖籍浙江宁波。他与其弟葛源祥,在承传明代“欧窑”的基础上创烧了“葛窑”制品,并远销日本、东南亚一带,有的还通过东南亚转销到世界各地,将“宜均”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
“宜均”作为宜兴本土陶瓷文化的杰出代表,之所以影响广泛,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它的均釉。均釉是一种特殊的乳浊釉,乳浊釉是不透明的,正因为它不透明,就会产生衍射与折射,而光在衍射折射下在介质中就会产生散射与漫射,从而形成多种色彩,所以“宜均”的颜色是丰富多彩的。
商务部:前7个月我国吸收外资增长7.3%
8月13日,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050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3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其中,7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54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7%。
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地区吸金能力突出,前7个月实际使用外资39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2%,增速居于榜首。同期,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457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36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5%;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75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6%,占比为14.2%。
从产业来看,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15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371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均保持较高增速。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介绍,1至7月,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43.1%,占比达29.3%。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5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
另外,主要投资来源地投资增速不减。该负责人表示,在主要投资来源地中,德国、韩国、日本、荷兰对华投资分别增长72.4%、69.7%、12.6%和14.3%;欧盟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增长18.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增长5%(含通过自由港投资数据)。
尽管受到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复杂外部环境的影响从今年前7个月吸收外资的规模与增速来看,我国仍然是全球最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主要是近几年在加快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我国已经针对修减负面清单、放宽市场准入、落实竞争中性原则、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化等具体环节,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这些改革举措正在显示效果。
从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增速还是比重,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的表现都是相当突出的。这与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中软件和信息产业的高速增长趋势是非常一致的,表明外资在参与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投资热情十分高涨,对于高端制造、电子信息、清洁生产等领域的巨大发展空间充满了积极预期。
从区域来看,西部地区和自贸试验区的外资增速很快,表明西部地区的要素价格优势与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优势已经为外商投资创造了更多机遇。为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政策有可能将在各地重点产业发展领域方面发力,进一步促进外商投资的空间布局。(信息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国近现代陶瓷教育史一书出版》
景德镇陶瓷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邢鹏撰写、名誉校长秦锡麟教授作序并填补国内陶瓷教育史上此前尚无专著空白的《中国近现代陶瓷教育史》一书,已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
该书配照片插图计有60万余字,依据掌握史料分十二阐述了中国陶瓷业源远流长,引领世界制瓷技艺和审美倾向长达千余年,属我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18世纪后,我国制瓷业开始衰落;而尤其痛心的是,当时中国制瓷业在环球产业工业化时刻却墨守陈规、不图改进,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才逐渐有志士先贤们提出改良我国瓷业的主张,具体则反唤于陶瓷教育与陶瓷研究诸方面。
在历经“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废科举兴新学”等一系类的改良运动,陆续有陶瓷业方面的学人或负笈东瀛、或留学欧美。这也就是在清末内外交困的时期,我国仍有不少地方办起了陶业学堂、开启了陶学研究的内在原因。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群雄割据,财政困难,各类陶业教育步履维艰。随后抗日战争时期的军需、民需又促进着陶业教育的坚持与发展。待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不仅要求改造旧的陶瓷教育体制,更提供了陶瓷教育创新发展的机遇与动力。显然,作者就职的景德镇陶瓷大学百年历史上,曾经办过初职、中职、中专、专科以至形成如今的本、硕、博全日制教育、继续教育体系较为完整的陶瓷专门大学,这在一定程度上讲,“景德镇陶瓷大学本身就是半部中国近现代陶瓷教育史”。
邢鹏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透露,正是在这一宏观背景下,职责和义务激励他攻克资料不易、工作艰苦难关,开始了本书长达数年的多处调研查询和撰写,可谓以小喻大、小门类大格局。(据《陶城报》)
紫砂麦田 大爱无疆
——紫砂麦苗班一线走访侧记
紫砂麦田是首个以行业命名的麦田计划团队,他们的资助方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紫砂从业者与爱好者。因为紫砂,因为麦田,因为孩子,他们把爱聚集,为那些渴望读书上学的孩子提供帮助。
8月8日,宜兴市陶协会长、紫砂麦田名誉会长史俊棠以及紫砂艺人、紫砂爱好者、企业界一行14人,行程1874公里,从宜兴来到西南边陲的蒙自,与其他麦友终于聚在了这里。紫砂麦田的第二个麦苗班将建在昆明的蒙自,这次带队而来,也是为了通过走访,更好地了解山区孩子的现状,为更多孩子点亮未来。
在昆明麦田安排下,走访从8月8日至10日,由来自紫砂麦田、东莞麦田、昆明麦田及蒙自当地的志愿者共同完成。22位志愿者跋山涉水,分别在西北勒、草坝两个镇,走访了几十户家庭,每个村都相距甚远,山路不好走,偶尔还容易发生意外。路,爱心之路,带领大家走向孩子深山里的家。不管多艰难,都需要抓紧时间完成走访任务。
家访中,有一个对话让我们印象深刻:
志愿者:“你的房间上面都空了,会不会漏雨?”
孩子:“不会,还很凉快。”
志愿者:“唉……”
孩子:“就是老鼠太多了,晚上吵得睡不着,……”
走访中总有这样出乎意料的对话,令人感慨、动容。家庭的困顿,不会抹去孩子的自信与乐观。从老人到孩子,勤劳与质朴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品质。洗一盆自家种的苹果,摘一把枣子,热情招待我们这群素不相识的访客。
走访最重要的就是对孩子家庭情况进行逐一落实,每个细节都马虎不得,这不仅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资助方负责。麦田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一曲曲爱心奉献,一声声深情感谢,为紫砂麦苗班走访画上了圆满句号。他们从内心深处,感谢史俊棠会长,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以年近古稀之年,带队和大家攀山涉水,走访麦苗班孩子;感谢本次紫砂麦田计划的资助款,由宜兴市水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徐跃代表紫砂麦田认捐实际捐出,在蒙自建立麦苗班,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感谢无锡市政协委员、江苏省工艺、陶艺大师、紫砂麦田发起人张振中的引领和支持,多年来对公益身心投入,言行一致,为麦田孩子带来资源和帮助;感谢江苏省工艺、陶艺大师范伟群对本次走访活动的支持与参与,麦田路上感恩有你。
时间再回到三年前,2016年初,虎兰堂文化企业举办“2016虎兰堂资助麦田计划慈善年会”,在汪寅仙大师(现已故),紫砂麦田名誉会长史俊棠的号召下,在座的紫砂界人士、紫砂爱好者、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都纷纷慷慨解囊,助力公益。6月24日,紫砂麦田张振中等10余人从宜兴出发,赶赴广西柳州,开始了紫砂麦田第一期麦苗班的走访。两天的走访,紫砂麦田与柳州麦田70余人,走访88位山区的孩子。为了确保把每一笔善款都用到实处,用到每一个贫困山区孩子的身上,每一位麦友对走访都一如既往地认真细致。
当见到徒有四壁的家时,不远千里翻山越岭便有了意义。
麦友们明白,贫困家庭并不仅仅需要财物,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心理健康都需要关注。麦苗班能够给这些孩子,既有生活费、学习费的支持,也有第二课堂、夏令营等等的心灵关注与视野拓展活动。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把你们聚在了一起这个希望的田野上。麦友们深深的感悟,时隔三个月再看到你们是那么的青春活泼,不再如原先一般沉默寡言:孩子们长大了,一声“老师好”,让大家看到了麦田计划的意义。2019年7月,柳州忻城紫砂麦苗班举行毕业典礼,见证了小麦苗的健康成长。
史俊棠会长感慨万千,他说,紫砂麦田是几年前开办的一个扶贫助学公益项目,第一期我们在广西柳州搞了一个班,很成功。这次第二期来到云南蒙自山区西北勒乡大丫口村,走访了几个六年级毕业学生的家庭。看了以后,我们下定决心,把第二个紫砂麦田班建立起来,让孩子们通过初中教育以后,能够进入高中,有机会上大学,走出大山,用知识来改变命运,用教育来改变未来。现在国家把精准扶盆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麦田计划也契合了这个扶贫助学、贫困助学这个活动。
昆明麦田公益发展中心秘书长李剑霞深有感触地说,我们这次的这个麦苗班项目,得到了紫砂麦田的大力支持。将会在蒙自的草坝中学选择50个家庭贫困、学习意愿强烈的贫困学生来进行资助。这是一个为期三年的项目,从初中初一开始资助到初三年级,三年中,紫砂麦田和云南麦田两个团队将会携手一起,陪伴这些孩子,走过一段不一样的人生旅途。…… (崔听槐)
相关链接:关于麦田
麦田计划创立于2005年6月16日,2010年9月注册成为广东省麦田教育基金会。
通过建立全国的志愿者团队,开展麦苗班、一对一助学、彩虹课程等项目,旨在改善贫困山区儿童及城市流动儿童的教育生活状况。
目前麦田已经在全国成立86个志愿者团队,同时建立了58个资助点,服务学校500多所。
别具高格的清代书札
书札,最早称尺牍、简牍、尺书,后来通常称手札、信札、信函,清代之前,文人雅士、名公巨卿间互通音问所用笺纸、书法、格式也自成风格,它既是中华文化源流递变中的独特现象,也是补阙史料不可多得的真实记载。
我收藏清代名臣书札中,有一件别具高格的楷书信札,共两页,尺幅为21.5×11.5㎝,赭红色宣纸笺。这是清光绪初年贺寿慈晋工部尚书后,写给宜兴名臣任道鎔的一通楷书信札。
这通书札共108字,竖写用文言文,楷书书体规整严谨,一丝不苟,功力圆熟之至,几可与碑帖媲美(见图)。
书札用“暌隔”开头,意为两人多年不见。“芝晖恒殷葭溯,虽鱼书之可达,实鸿范之遥违敬讅。”指与任道鎔之间的高尚德行与友情,不因无书信互通而阻隔。“筱沅仁兄大公祖年大人:履繶吉羊,鼎裀纳鹿,溥仁风于梁苑,豸绣扬华荷。湛露于枫宸,鸾纶锡羡。”任道鎔字筱沅,大公祖年大人指任道鎔高祖、康熙年间曾任御史、官至通政司参议的任宏嘉,颂扬其敢于立言,政绩卓著的功德。“柏台即晋藻颂允孚,弟奉职春明从公昕夕,每临风而驰慕,爰浣露以抒忱,敬请勋安统惟,朗照不备。治年愚弟贺寿慈顿首。”此段大意聊说个人境遇喜好,暇时可与任畅叙交心。书札字数不多,却可看出,贺寿慈在书写时气定神闲,字斟句酌,颇费工夫。且流露出溢美、感佩、颂扬之意。通常书札用行楷或行草体为常见,一气呵成。记得十年前,在山西平遥古城的“清代县衙”遗迹游览,文物展示厅中就有一件贺寿慈的书札,字数较多,却是用行草体书写。再说,近年来拍卖市场出现他的中堂、立轴、条幅等书法作品,以草书为多,尚未见其正楷书体之作。所以,这件精心构撰的书札,象征着相互间不寻常的友谊。
贺寿慈(1810—1891),初名于逵,继名霖若,字云甫,晚号赘叟,又号楚天渔叟。湖北蒲圻(现为赤壁市)人,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殿试二甲四名登进士,光绪三年(1877)擢升工部尚书,成为朝廷从一品大员,光绪五年(1879),被李鸿章女婿、时任左副都御史张佩纶参奏其与琉璃厂书商勾结事,被慈禧太后下旨夺职。工书画、善诗,手评庄骚陶杜诸集,丹铅交错。老年尤嗜荀子,谓精粹非余子可及,有诗文集。
任道鎔(1823—1905),字筱沅,清嘉庆己酉年(1849)拔贡,光绪初,权河南按察使,除江西按察使,署布政使,升浙江按察使,移直隶,擢山东巡抚,调浙江巡抚。以失察编修某起复日期免官,居苏州十余年。光绪二十一年(1895)署河东总督,为朝廷正二品大员。他以治理河道著称,受朝廷“公忠体国”之褒奖。善书画,有多部诗文集行世。丁蜀镇东坡书院内“湖山拱秀”厅与“讲堂”扁额均为任道鎔所书。
贺寿慈比任道鎔大十三岁,工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书札中充满敬意、敬辞,也许与任道鎔治河有方,相熟相知到相交不无关系。(崔听槐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