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都通讯

《陶都通讯》2018第十期


2018-10-30  

丁蜀特色小镇建设再添新景

前墅龙窑展示馆隆重开馆

       10月19日上午,位于蜀山片区的前墅龙窑展示馆开馆仪式隆重举行。宜兴市副市长储红飙、丁蜀镇党委书记陈雪峰、市旅游园林管理局局长王忠东、市陶协会长史俊棠、市文广新局副局长万年青、市陶瓷商会会长、彩陶工艺厂厂长葛伯初、宜兴陶瓷博物馆馆长周小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毛国强、曹亚麟,中国陶艺大师李守才、邱玉林,紫砂“九隽”代表及政府、企业界、陶艺界人士300余人出席了开馆活动。丁蜀镇副镇长伍震球主持开馆仪式。

       陈雪峰书记代表丁蜀镇党委、政府在致辞中说,前墅古龙窑是陶都丁蜀悠久历史文化遗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宝。展示馆建设是丁蜀镇特色小镇蜀山片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馆建设期间,得到了全镇广大群众、市职能部门和各规划、设计、建设单位以及市陶协等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参与和配合。周边群众和企业,顾大体、识大局,积极支持拆迁腾地和环境整治工作,作出了牺牲和贡献。史俊棠会长、鲍志强、吴鸣、韩小虎、陈建平、史小明等许多陶艺界知名人士以不同方式亲身参与,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积极为龙窑展示馆建设出点子、做参谋,承担任务。年逾八旬的徐秀棠大师亲手设计和制作了龙窑生产流程群雕,为展示馆的建成作出了特别贡献。目前,丁蜀镇已确定包括前墅龙窑在内的蜀山古南街、青龙河、大中街等全镇十个改造提升项目都在建设推进之中。

       史俊棠会长代表陶瓷行业发了言:千秋窑火在宜兴。昔日古陶都,今日特色镇,感恩陶瓷先贤们不仅为我们留下了制陶技艺,还为我们留下了像古龙窑这样的文化遗产。今天参加开馆仪式的陶艺大师、陶瓷企业家都应该感到非常自豪,因为这是建设我们自己的家园,我们所有陶瓷人都必须增强对传统技艺的自信、陶瓷文化的自信,继续努力,不忘初心,为丁蜀特色小镇的建设贡献我们的力量。

       储红飙副市长在最后讲话中说,前墅龙窑作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始于明代,炉火生生不息,已经成为宜兴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墅龙窑展示馆在丁蜀镇是一件好事,也是文化亮点。明天宜兴将举办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经贸洽谈会,这不仅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是文化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新兴产业的开拓创新,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通过展示馆这一窗口,让中外人士更多地了解陶都,了解前墅龙窑的前世今生和厚重的陶瓷文化。

       展示馆位于前墅龙窑西侧,展馆面积二层680平方米,一层分“前言”“薪火相传”“泥火相知”“陶乡风情”四大板块,用文字和实物样本讲述龙窑和窑场故事;二层为亲近龙窑的“感受”部分,可近距离一览前墅古龙窑的雄姿。开馆仪式后,窑工们在火神庙进行了传统的“窑祭”典礼,并燃起熊熊炉火,吸引人们争相观看。(崔听槐)


乘宜兴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秋洽会东风

丁蜀镇10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在宜兴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秋洽会即将开幕之际,10月19日,2018宜兴市丁蜀镇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丁蜀镇投资环境说明会在丁蜀镇紫砂宾馆举行。会上,无机非金属材料特色产业园项目、宜兴培文学校项目等10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计划投资总额约80亿元。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晓晔参加活动。 

       近年来,丁蜀镇以强镇扩权改革试点为契机,以紫砂特色小镇和通航产业园为载体,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一手抓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随着一批批重大产业项目落地生根,工业经济发展呈现出稳步上行的良好态势。会上,丁蜀镇政府与上海金环工业有限公司合作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特色产业园项目,丁蜀镇政府与卓越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北大培文教育文化产业(北京)有限公司、北京中教智库教育研究院合作的宜兴培文学校项目,宜兴市丁蜀通用航空产业园与四川泛美教育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的通航教育培训项目等10只项目进行了集中签约,计划投资总额约80亿元。 

       活动中,卫旺、王秋阳、刘忠池、陈运高、陈洪兵、季益顺、范伟群、殷骏、高远洋、雎宁等被聘为丁蜀镇投资产业顾问。(宜报)


以高质量耐火制品助力大型钢铁行业

         ----丁山耐火器材有限公司科技创新之路侧记

       金秋时节,位于丁蜀镇陶瓷产业园区的宜兴市丁山耐火器材有限公司,一辆超长卡车满载着一批耐火制品即将发往国内某大型钢铁企业;厂区西侧,一幢投入1500多万元、设计为三层、5000平方米的新厂房已完成土建工程量的三分之二,设备安装到位后,预计明年5月份竣工投产;到时,将增加50%的销售产值。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该公司完成应税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6%。

       丁耐公司是在1958年成立的国营江苏宜兴丁山耐火器材厂的基础上,于1999年改制成立的股份合作制企业。2004年搬迁至陶瓷产业园区。公司拥有超高温隧道窑和中温隧道窑各1座,超高温梭式窑多座以及全套原料加工设备、高吨位高安全性能压砖机11台及全套生产耐火制品的设施;国内领先水平的不定型耐火材料自动化生产线,计算机控制,并配备完善的实验设备和先进的检测设施。企业紧紧围绕大型钢铁、冶金等行业的需求,立足于科技创新,自主研发,开发出一批批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家发明专利的高质量耐火制品,成为业界享有较高声誉的专业耐火材料开发制造商之一。公司董事长程平平说:作为耐材企业,如何面对市场竞争的激烈挑战,必须与大专院校合作,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公司先后研制开发了“大型浇注高温釉面炉门砖”“干熄焦用应力缓冲型耐火材料”“高强度耐磨耐酸缸砖”等三大类产品;高强度耐磨耐酸缸砖为企业独创,其它两项国内仅2、3家企业能制造,均属于节能环保型新材质项目产品。所以,企业在新品开发上立足于“专”和“精”,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

       走出去访市场,请进来与院校合作,是丁耐公司发展壮大的重要举措。通过走访市场,深入用户生产现场实地了解行业发展需求动向,先后与武汉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学院、中冶集团焦耐设计院、中钢研究院等科研单位长期合作,开发应用新产品、新技术、新材质。组建了公司研究所和产品技术开发部,拥有占员工总数36%的专业技术人才,80%以上为本科生,科技人员不仅在项目研究上出成果,有些还直接参加生产实践,掌握各道工序第一手数据。公司申报获批“无锡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无锡市焦化行业耐火材料研究中心”,立项研发产品都得到了知识产权保护申报了专利,现拥有自主开发的发明专利3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0项,“干熄焦用应力缓冲型耐火材料”成功申报并成为“科技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立项项目以及“宜兴市节能减排项目”等获奖项目。有两个发明专利都获得《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均已通过验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和产品影响力。如宝钢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京唐钢铁有限公司、包头钢铁有限公司、柳州钢铁有限公司、宝钢八一钢厂、唐山钢铁公司等几十家国内知名企业,在使用该公司的耐材产品后,都已达到或超过了设计所定的各项技术指标和质量要求,对提高产能、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等都取得了显著效果;“大型浇注高温釉面炉门砖”经宝钢公司炼焦分厂、柳钢焦化厂、唐钢美锦等单位的使用,使用寿命均已超过五年以上,目前仍在使用之中,使用户深感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认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赞誉有加。

       近年来,该公司新产品、新项目成果迭出,助推了行业技术改造和进步,荣誉接踵而至,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企业”“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江苏省企业信用管理贯标企业”“江苏省重点新产品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无锡市名牌产品企业”“无锡市AAA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和“无锡市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等殊荣。

荣誉见证了丁耐领导和员工的创业创新精神,诠释了科技创新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不竭动力,也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丁耐公司的成功经验就是明证。(史建洪  陶讯)


谈伟光珍藏明清宜兴均陶在宜展出

       10月16日,由宜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协办、宜兴市博物馆承办的“均临天下——谈伟光珍藏明清宜兴均陶展”隆重开幕。

       宜兴市副市长储红飙、宜兴市政协副主席温秀芳,宜兴市文广新局局长许夕华,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守才、邱玉林,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方卫明,雅育集团董事长胡高峰以及无锡名人研究院、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宜兴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宜兴市古镇文化研究会、宜兴市谈氏文化研究会、宜兴市美术馆、宜兴陶瓷博物馆、宜兴市文管会办公室、宜兴市博物馆的主要领导和来自陶瓷界、宜博之友和宜博的志愿者近200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民间收藏家谈伟光先生的个人收藏展,以明、清以及民国时期生产的均陶精品为主,共计208件。展品以其独具清韵的本地土釉和形神兼备的坯体装饰,向观众展示均陶堆花工艺的独特魅力,传递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与时俱进的工匠精神。是谈伟光先生十多年来收藏的数百件宜均中挑选出的部分精品,有些是第一次公开展示。他希望通过本次展览供爱好宜均的朋友品读欣赏,让更多的人认识“宜兴均陶”,喜爱“宜兴均陶”,使宜兴均陶更加深入人心。

       开幕式上,宜兴市博物馆与雅育集团共建入驻签约揭牌仪式也成功举行,“宜兴澄心学堂”正式落成。宜兴市博物馆将借助这一平台,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宜兴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促进宜兴市民艺术雅生活的普及,不断满足宜兴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将宜兴市博物馆打造成具有优质师资、以传统文化艺术研究、培训、交流于一体和服务宜兴市青少年教育与宜兴市民为主的传统文化场所。(宜讯)


2018中国“汉博杯”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落幕

我市刀笔书法作品摘两金两银

       国庆期间,2018中国“汉博杯”工艺美术创意设计大赛在徐州举行。此届展会是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首次联袂,和江苏省文联、中共徐州市委、徐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我市选送的刀笔书法陶刻作品摘得两金两银。

      本次大赛,全国各地选送的参赛作品共300件,其中,陶瓷陶艺类作品50件。经专家和评委们的认真评审,陶瓷陶艺类作品共评出金奖3个、银奖2个、铜奖1个。我市刀笔书法协会共选送了6件刀笔陶艺作品参赛,其中,姜建初的80厘米紫砂挂盘刀笔陶刻“心经”、张志宝设计创作的紫砂作品“听蜂对瓶”荣获金奖;由周顺元创作的青瓷与紫砂相结合的刀笔陶刻作品“心经青瓷罐”、胡晨卿创作的刀笔作品“吉祥如意紫砂双耳对瓶”获得银奖。(周讯)


紫砂经典  大师风范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耄耋之年的徐汉棠先生,在子女们的帮助参与下,将寓所原来的个人紫砂陈列室,经3个多月的重新设计装修和作品布局调整,近200平方米的“徐汉棠紫砂艺术馆”于国庆期间正式完成。新馆展示了大师从艺近70年来设计创作的各式紫砂壶、微型花盆等经典传器450余件(套),作品从造型、装饰到做工、文化内涵,无不至善至美,臻于化境。陶协会长史俊棠先生观赏后,在展馆当场题写了“大师大作,百看不厌;由道统艺,由艺臻道”的赞语。

(崔听槐文∕摄)


第四届全国陶瓷职业技能

竞赛总决赛在景德镇举办

宜兴四位选手获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10月20日上午,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第四届全国陶瓷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暨全国职业院校陶瓷专业学生技能竞赛,在景德镇市陶溪川文创街区中心广场开幕。

       大赛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就业培训技术中心、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办,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承办。来自全国11个赛区的156名选手参加了总决赛,经过激烈角逐,代表江苏队职工组的宜兴参赛选手吴俊峰、邵雪群、李经强、张万敏荣获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称号;江苏省陶协、江苏省财贸轻纺工会荣获优秀组织奖。(周余华)


数据显示:贸易战没能影响中国出口

       外媒称,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动的贸易战似乎没能遏制中国出口。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再创新记录,扩大到341亿美元。

  据西班牙《世界报》网站报道,9月,中国出口同比(按美元计算)增长14.5%,增速不但超过8月的9.8%,更高于专家的预期。这一增速也是半年多来最高的。

  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值逐季提升,分别为6.76万亿元、7.35万亿元和8.17万亿元,分别增长9.4%、6.4%和13.8%。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中国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呈现出七大特点:进出口值逐季提升,第三季度同比增速明显走高;一般贸易进出口快速增长,比重上升;对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与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势较好;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比重提升。

  英国《金融时报》刊文称,为证明加征关税的合理性,美国政府一直聚焦于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等高科技领域的进步。但在短期内,实际上是生产车辆零部件、电机,以及建筑机械等中等技术含量产品的中国企业在迅速赢得市场份额。中等技术含量产品的生产帮助中国出口向价值链上游攀升。

  报道称,在金融危机后的这10年,中国出口展现了极强的韧性。自2009年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头号商品出口国之后,中国出口以5%的年均速度保持增长,而同期全球出口年增长率不足2%。过去10年间,中国制造业出口份额从12%增加到18%。       

  外媒报道称,贸易摩擦和征收关税对中国外贸出口结构性影响。具体而言,在中国的出口产品中,外资企业的出口占比较大,约占45%;民营企业出口占比也很高,几乎达到45%;而国企出口的占比仅为10%。由此看来,贸易摩擦和征收关税对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出口规模影响不同,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恐将遭受更大压力。

  意大利《晚邮报》刊文称,美国正在以关税为手段向世界各国炫耀自身“经济肌肉”,认为中国传统上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无法承受美国的关税冲击。事实上,在现阶段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经济已经显现出极佳的适应能力”。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2018》数据显示:随着企业持续投资研发设施并与学术界的合作增加,中国的工业有望向新兴和复杂的技术方向发展。在中端高科技产业,中国现在占主导地位,其全球份额在过去十年间几乎增长了两倍,达到32%,在2009年超过了美国,2012年又超过了欧盟。(摘自《人民网》)


陶博馆:让文物走近寻常百姓

       宜兴陶瓷博物馆在今年“5.18博物馆日”推出首季《如果文物会说话》系列小视频纪录片,每间隔10天推出一集,这是探索“文化+互联网+旅游”的新型传播方式,让文物活起来,讲好陶都故事,走近寻常百姓。首季九集录播的陶艺作品有紫砂壶(酒具)、均釉瓶、堆花缸、青瓷罐三大类8件馆藏历史作品,均由陶博馆讲解员讲述及10多位大师、陶文化学者、教授参予解读。第九集由周小东馆长作《宜兴陶瓷文化综述》,现全部由宜兴电视台紫砂频道播放,得到了社会各界、市民群众的好评,体现“让观众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文化惠民理念。

文物之一:风卷葵

       风卷葵壶为清嘉庆年间杨彭年胞妹杨凤年的经典之作,材质取天青泥,器身呈暗红泛青紫,俗语称古紫铜色,色泽沉稳大方,壶身造型取大自然风卷葵花之形状,既应物象形,又气韵生动。器型的工艺甜味浓厚,图案规则,流风回韵,做工精致,不愧为紫砂茗壶艺术史上女艺人的杰作,把梢下钤篆书阳文“杨氏”小圆印。风卷葵在上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就多次历尽沧桑,最终在1984年由宜兴陶瓷实业家华荫棠老先生连同另一件杨氏竹段,一并捐赠给宜兴陶瓷博物馆,使国家级的文物有了最好的归宿。

文物之二:洋桶壶

       洋桶壶是民间爱壶人常用的一种传统茗壶,壶身为按比例的直桶形,嘴为洋桶式,底部圆润。它的特点之一是盖为与壶口置平的“座片”与扁圆形弧度泥片“虚片”相结合的双层形压盖,虚片上留有对称且有镂空椭圆形,状似“牛”的鼻孔,便于捏拿开合,起到壶滴子作用,故也称牛盖洋桶壶;之二是壶身上不设壶把,在壶体肩上附一对凸出圆孔装置,前后对称,烧成后再用金属丝或藤条编结圆弧形扣入圆孔作提梁,俗称“软提”,使用时将提梁扶起可提握,不用时横卧于壶肩。与一般茗壶相比,其容水量较大。民国以来,洋桶非常流行,紫砂七大老艺人中,大多制作过此类茶壶,且深受当地陶工、业主的喜欢,此次录制的洋桶壶,为顾景舟大师的代表作之一。 

文物之三:龙头荷花缸

       制作于明代。作品体形硕大。以宜兴传统工艺拍打泥片成型,胎体坚硬敦实,敞口阔边,腹深底凹,口沿下方有一龙头,实为溢水口,为雨天泄水之用。缸体表面分为四个奎面,分别堆贴有牡丹、荷花、菊花、腊梅四季花卉,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轮回。牡丹雍容华贵,荷花亭亭玉方,菊花隐逸高洁,腊梅凌霜傲雪,皆由工匠以手代笔,以泥为墨,在罐面上信手绘出花团锦簇、枝繁叶茂的美景。除口沿外,通体均施以老红釉。此釉以太湖湖底之淤泥制成,俗称“泥浆釉”,釉色厚重莹润,褐而深沉,古色古香,历史积淀出的悠久与沧桑跃然器表。此物在古代兼消防和观赏之用,夏日种荷,别有一番情趣。整器比例匀称,饱满大气,是明代均陶制作工艺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文物之四:淡蓝釉抽角双耳瓶

       清代晚期至民国年间制陶名家鲍明亮(1872—1936)之代表作。器型仿商周青铜尊,瓶身由四片泥片相接而成,四角采用抽角处理方式,简约而单调。两侧各有一贯耳,小巧圆润。底部钤有一大红篆书阳文印章“大清褒奖鲍氏明亮制”,因鲍氏作品在1910年清政府主办的首届南洋劝业大会国际博览赛会上获得皇帝青睐而获此殊荣。通身施以淡蓝釉,典雅别致犹如一位亭亭玉立端庄典雅的东方美人,所谓“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使人一见难忘。瓶正面的流釉是套烧时大缸上的老红釉滴落所致,好似山涧流淌下来的一条清流,可遇而不可求,有如神来之笔。

上述文物由徐汉棠、谈伟光、方小龙、方卫明、时顺华、李守才、朱培华作现场录制解读。(崔听槐)


瓷乐陶陶话醴陵

——旅游+陶瓷  醴陵陶博会新模式有感

陈士权

       醴陵釉下五彩被誉为“国瓷”,以独创的清雅、素洁而闻名世界 , 其釉色晶莹淡雅 , 别具特色。1915 年在 "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 , 醴陵釉下五彩瓷扁豆双禽瓶一举夺得此次赛会的金奖 , 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自此, 醴陵陶瓷名扬华夏,风靡全球。

       第一次去醴陵是在2010年11月初,当时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在湖南醴陵召开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审活动。有幸受当地政府的统一安排参观了几家陶瓷企业,印象最深的是向往己久的红色瓷器一一毛瓷厂。再次去醴陵是在2015年举办的第十届全国陶瓷艺术大展(以前一直称全国陶评),一个投资45亿元,具备世界一流建筑设计的陶瓷谷刚刚建成,当时的感觉很是吸引人眼球,特别是夜晚的灯光设计和当地特色的烟花表演(醴陵是花炮之乡),给全国各地陶瓷同行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之后的2017年和2018年,醴陵连续举办了两次陶瓷博览会,我都有幸受邀并组织宜兴陶瓷展商参加活动。

       今年9月25日,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暨2018中国(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如期召开,国家相关部委领导,境内外旅行商,国内陶瓷产区党政代表团及香港政府代表团,湖南省各个地市州、株洲友好城市党政领导,醴陵市及兄弟县市区领导,特邀嘉宾,国内外参展商、客商代表,国内陶瓷行业专家、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国内外主流媒体,约2000余人参加开幕式。

       今年的中国(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通过积极探索“旅瓷结合、瓷旅相融”新模式,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广西、广东、江西、江苏、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山东、福建、安徽的15个省份、21个地区的349家陶瓷企业齐聚一堂。更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新加坡、瑞士、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尼泊尔、日本、香港、澳门、台湾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221家境外旅行商,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日本、韩国、伊朗、迪拜、北爱尔兰、芬兰、墨西哥、瑞典、罗马尼亚、奥地利、挪威、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葡萄牙、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南非等31个国家和地区的90多家(位)陶瓷企业和大师也参加了“一节一会”。

       在为期8天的活动中,涵盖“湖南瓷旅之夜”、湖南旅游推介会、“锦绣潇湘”境内外旅行商和媒体踩线、游遍株洲——动力株洲之旅、国际“窑”滚音乐节、中国陶瓷谷全球艺术家村招募、旅游文创作品邀请赛、陶瓷旅游产品展览展销、“五彩瓷宴”美食节、中国工业品牌之旅醴陵行、重大旅游项目招商签约、湖南入境旅游全球战略合作伙伴签约、湖南-香港高铁旅游新产品发布等10多项主题活动,

       作为“旅游+陶瓷”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的首次尝试,本届展览会无论从人气和销售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陶瓷本身具有日用品、工艺品和旅游商品的多元素特点,在一些国内以及国际上的大型旅游产品博览会上都有陶瓷产品的身影。而这次醴陵将旅游节与陶瓷博览会同期一起举办,既开了一个先河,也收获了极大的成效。

       陶瓷博览会既是展示和宣传当地陶瓷产品、陶瓷产业、陶瓷文化的平台和窗口,亦是全国各陶瓷产区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宜兴陶瓷代表团有20多位陶艺人员携紫砂壶、盆、均陶、雕塑杂件等近千件作品参展。参展人员以中青年陶艺家为主,有范卓群、许敏芳等高级工艺美术师,也有陈午敏、樊立珍等工艺美术师以及周芳军、徐春兰、翁皓珏(均陶)等一批助理工艺师。翁皓珏还现场为展会观众演示了国家级非遗宜兴均陶拇指堆花技艺。

       陶博会是陶瓷人的盛会,陶艺人的聚会,深圳的永丰源,山东的华光,江苏的高淳,景德镇的红叶,北流的三环等等国内知名品牌陶瓷企业积极参与展示,广东的陈仰中、李剑华,河北的王玉岭,景德镇的熊钢如以及湖南本土的黄小玲等众多的业内大师名家作品的同台展示,让这次活动成了真正的陶艺盛宴。日本常滑烧讲座,韩国、美国陶艺家现场陶艺表演以及陶瓷配套机械设备展都为本届博览会增加了很多亮点。而高大上的展馆展厅设计和极具湖南地方特色的文艺晚会演出,也为这次活动赢得了更多的赞誉。


清代紫砂人物——杨友兰

       杨友兰(生卒不详),清乾隆(一说乾隆末期至嘉道)年间宜兴人。善制彩釉砂壶,饰以粉彩花鸟。并善摹古器,仿制诸家,渐入佳境。《江苏陶瓷工业志》中记载:“杨友兰……等制壶高手,为朝廷制作一批精美壶瓷器,于乾隆七年(1742),被选入承德避暑山庄行宫。”杨友兰主要制作圆形大壶和圆形小壶,相传曾被苏州拙政园主聘去制壶,颇多佳品。其传器,多铃有“杨友兰制”篆书印。传世的作品有刻铭钟形环带壶和仿孟臣鼓腹小壶。杨友兰擅长彩绘,特色是壶身上的山水人物、花卉百草和阳文篆字都用砂泥嵌贴,每个作品都倾注了智慧。杨友兰曾和当时擅长绘画的子冶、擅长篆刻的邓符生合作,创作了铭“摹古”大壶:该壶通高23.8cm,口径8.5cm,腹颈12.2cm,泥色紫红,泥质细腻,壶盖桥形,壶把曲形似耳朵,寓意为富贵,壶嘴刚直,充满力量,壶底款为“上袁友兰摹古”,在圆身筒的壶体上,一侧刻隶书,二行六字“大富贵,亦寿老”,另一行七字曰“仿汾阳王祝寿句”,边款署名“符生”,“符生”二字的刻款和杨彭年制作的砂胎锡包玉壶上的“符生”刻款字体完全一样。隶书体的刻工精湛,刀味甚浓。大小一式,排列匀称,书法韵味浓郁。壶身的另一侧是子冶亲笔刻绘的一幅墨竹图,竹的竿和枝采用陶刻工艺的空刀法,竹竿粗处刀法用力而深,竹枝细处轻轻浅刻,深浅宽窄以显示气脉达贯,迹外传神,竹叶则采用“采入正刀法”。旧壶盖为椭圆形印款“友兰”二字。此壶由于前人保管不善,壶盖破损严重。为还壶的艺术性完整性,特请当代宜兴制壶界一流名家、著名高级工艺美术师何道洪为其配盖,盖内钤“道洪”二字小方印章,真可谓“名壶名人,相得益彰”。现此壶为苏州博物馆珍藏。




热 烈 祝 贺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

国家级非遗宜兴均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李守才荣获全国轻工行业“大国工匠”荣誉称号



传承均陶技艺

弘扬宜均文化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    

宜兴市陶协均陶分会  宜兴均陶工艺厂


                     2018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