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年 贺 词
史俊棠
金猴辞旧,福鸡迎新,转眼又一年过去了。过去的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化之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面前,宜兴陶瓷行业的企业家和广大员工,咬定目标,提振精神,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使宜兴陶瓷经济实现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
宜兴陶瓷产业的重点产地丁蜀镇,拥有760多家陶瓷企业,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1家,陶瓷产业创新载体5家,“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3个,80多家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工业陶瓷以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使传统陶瓷变身科技型产业,焕发出蓬勃生机,赢得了国内外市场,工业陶瓷年产值实现68亿元。以紫砂为代表的艺术陶瓷,以及建筑陶瓷、园林陶瓷和日用陶瓷,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陶瓷骨干企业2016年应税销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3.6%,这一成绩的取得,凝聚了陶瓷实体经济广大干部职工的多少心血,应该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悠久的陶瓷文化,尤其是以紫砂文化为代表的艺术陶瓷,是立足于中国乃至世界传统文化殿堂无可替代的文化标志。以陶为媒,以展会友,力促传承与发展,唱响陶瓷文化新乐章。2016年宜兴陶瓷的文化交流空前活跃,展览展评好戏连台。盘点一下紫砂、均陶、青瓷、彩陶等陶瓷艺术面向全国,走向国际的活动亮点纷呈。梳理全年,有宜兴陶艺参加美国陶瓷教育年会展、宜兴紫砂首次英国大英博物馆展、宜兴陶艺日本常滑展、宜兴紫砂阿联酋文化遗产展、宜兴紫砂俄罗斯展、宜兴紫砂杭州展、鲍志强紫砂艺术北京展、“陶园顾脉”紫砂艺术东莞展、“紫砂七老”传承谱系南京展、第二届宜兴法治文化陶刻展评、“一带一路”宜兴紫砂巡展走进泉州、厦门、福州、上海、杭州、青岛、西安、深圳等13个城市,宜兴青瓷澳门展、上海展、厦门展等都收获了好评。圆满举行第二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名人评选,评出省大师40名,省陶艺名人58名,并在无锡太湖博览会举办第二届省陶艺大师(名人)精品展和颁证庆典、“文心壶韵三十年”——首届紫砂散文节回顾活动成功举办等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推介,延续了历史脉络,提高了美誉度和影响力。在文化引领,大师领军的传承发展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目前具有陶瓷技术职称的从业人员有6500多人,专业合作社67个,家庭作坊12000多家,灵活的机制让艺术陶瓷依然产销两旺,为宜兴陶瓷艺术的繁荣注入了不竭之源。
陶瓷经济陶瓷文化的所有成果,反映了宜兴陶瓷人、紫砂人的精神风貌,令人欣喜的是,陶艺界一批杰出的人和事为我们作出了榜样,紫砂大师曹婉芬家庭荣获“全国文明家庭”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陶都陶瓷城紫砂经营户唐黎萍荣获“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称号,受到李克强总理会见。还有一批陶瓷企业、从业人员、陶文化工作者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表彰。
一元始复,万象更新。新的一年要谋求新跨越,实现新提升,开创宜兴陶瓷产业的崭新局面。我们全行业各个企业要科学审视自身发展形势,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解决好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只有把加快发展与转型提升有机结合起来,创新引领与开放带动结合起来,因厂制宜在转型中稳增长、增效益、强实力,才能为产业发展提供更为持久的动力来源,增添新的发展动能。
2017年要完成省、市陶协的换届工作,不忘初心,矢志努力,围绕陶瓷、陶艺、陶文化,尽职守责地做好陶协的各项工作。继续配合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陶瓷文化活动,积极参与“丁蜀特色小镇”的建设和“第九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和“陶都风——宜兴陶瓷艺术展”(石家庄)、成立市陶协青瓷分会、市陶协紫砂文化促进会、评选十佳(优秀)青年陶艺家等等,务实有效地弘扬陶瓷文化,让文化引领宜兴陶瓷发展,增强陶瓷经济。
新的一年,广大陶瓷工作者要凝聚共识,释放潜力,积极作为,共谋良策,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宜兴而作出新的贡献。
祝宜兴陶瓷行业的所有从业人员,新年新喜,幸福安康!
丁蜀镇被评为“2016中国最具文化价值特色小镇”
日前,由中国传媒大学、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人民网、新华网共同主办的“中国文化年度盘点网络直播跨年盛典”在北京举行。这次活动对2016年中国文化产业进行了回顾,同时展望中国文化产业2017年发展前景,发布了2016中国文化产业年度盘点和评选最“爆”网红和网络直播平台、最“火”IP年度盘点、最“潮”AI产品、最“撩”小镇、最“飒”园区、最“文化”城市等多个奖项。其中最“撩”小镇,就是“2016中国最具文化价值特色小镇”,丁蜀镇名列榜单,在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陶瓷之乡”、“中国特色小镇”等称号,再获殊荣。
本次“2016中国最具文化价值特色小镇”评选由《环球时报》与中国传媒大学经营学部共同发起,候选特色小镇近200个,包括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住建部共同认定的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认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及省级特色产业小镇等。评选历时2个月,评委会综合专家及媒体评审、网络投票,最终选出12个“2016中国最具文化价值特色小镇”。
丁蜀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陶瓷文化特色和紫砂名人、紫砂历史遗存及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尤其是紫砂产业蜚声中外,紫砂文化根脉,千年不朽。全镇拥有紫砂从业者4万多人,有5个紫砂村,67个紫砂专业合作社,企业400多家,紫砂产业实现产值78亿元。在“十三五”期间,丁蜀镇将打造占地面积4.1平方公里的“紫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融紫砂创作、文化旅游、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紫砂特色产业。
我们为丁蜀镇这一美丽富饶,又有文化内涵的江南名镇而点赞。(陶讯)
首届宜兴青瓷艺术作品展为新年添彩
市陶协青瓷分会同时成立
1月10日上午,“宜青新韵——首届宜兴青瓷作品展”在陶都陶瓷城陶艺博览中心揭幕,同时,市陶协青瓷分会成立。市政协副主席洪雅、市经信委副主任王人杰、市民政局副局长汤惠仙、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杭科军、市旅游局副局长王永伟、丁蜀镇副镇长黄立明、市人社局科长季玮、市陶协会长史俊棠、副会长鲍建生、程同德、江苏省陶研所有限公司董事长邱永斌、融达集团董事长石国松、国大师汪寅仙、李守才、邱玉林及青瓷技艺人员等共百余人出席活动。
宜兴青瓷,属于越窑体系,始于西周,盛于两晋,直至宋元,渐衰中断,它是中国青瓷的先驱之一。坐落在丁蜀镇汤渡的西晋小窑墩青瓷古龙窑遗址,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宜兴陶瓷界复烧青瓷,使中国青瓷宜兴窑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宜兴青瓷在复兴之路上绽放出迷人风采,在国际上誉为“东方的蓝宝石,精美的碧玉器”。著名艺术家韩美林赞美:“阳羡青瓷驾越州”。当年生产青瓷的企业仅有宜兴青瓷厂一家,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宜兴青瓷生产和艺术研究单位在陶都大地不断涌现,目前,青瓷企业和个体作坊已有二三十家,青瓷制作技艺已经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宜青新韵——首届宜兴青瓷艺术作品展”,共有来自10多家制作单位选送的280多件(套)作品参展,数量之多,档次之高,实属罕见,前所未有。这些清新可掬、明丽高雅的当代青瓷艺术品,宛如碧玉雕琢,体现了中国青瓷宜兴窑的独特风采。这批十分靓眼的宜兴青瓷艺术品,不但工艺创新还采用紫砂、均陶以及瓷器等门类的装饰元素,如堆花、紫泥露胎、泥绘、陶刻、绞釉、描金、绘釉等装饰技艺,凸显了盛世青瓷的时代风流。本次展览至1月15日结束。
青瓷分会的成立,将整合宜兴青瓷的传承力量,有利于宜兴青瓷的整体发展与提高,为弘扬宜兴青瓷文化,发挥青瓷技艺人员的积极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蒋尧基)
邱玉林:举行师徒年度创新评比迎新年
年前,中国陶艺大师邱玉林师徒年度创新作品评比在丁山国际大酒店举行。邱玉林大师的20多位徒弟选送在2016年中设计创新的70多件(套)彩陶、紫砂作品参评。宜兴市陶协副会长鲍建生、中国陶艺大师、本次评委毛国强、吴鸣、李守才、王亚平等参加了这次活动。
这次年度参评的作品有彩陶瓶、盘、坛、陶艺类17件,紫砂壶40件(套),财富系列动物雕塑14件。在设计创意上寓意富贵吉祥、和谐美满,时代气息浓郁,造型、装饰、釉色展示多元文化的融合。经评委打分,共有16件作品分获奖项,俞志贤的“青铜壶系列”、詹龙的“财富系列”、沈建军的“万物生长”、腾京的“登上峰”4件作品获一等奖;营林法的“四方菱花”、周玉君的“井栏梅花”、魏茸茸的“狮球”、何伟枫的“云鼎四方”、葛昊翔的“宜均釉瓜棱”5件作品获二等奖;另有7件作品获三等奖。并当场举行颁奖仪式,评委们为这次评比作了点评,鲍建生作了评比小结讲话。
据邱玉林大师介绍,师徒作品评比旨在检验弟子们过去一年中设计创新的水平和成果,也是提供一个相互观摩、学习的机会,期望弟子们在新一年创作中有更多更好的作品,为彩陶、紫砂的技艺传承再添荣光。(崔听槐)
故宫紫砂回乡省亲
1月12日,在宜兴市博物馆开馆庆典之际,“紫砂清韵·皇家品位——故宫博物院珍藏宜兴紫砂回乡展”拉开了帷幕。
宜兴紫砂陶自明代进入宫廷,至清代各朝皇帝尤为喜欢,使之成为珍贵的御前用品。故宫共有紫砂藏品500余件,清宫旧藏仅200余件,这次在宜展出的宜兴紫砂,有宴飨佳器,文房清供、雅玩陈设三大类130件(其中有几件是均陶),做工精湛,世所罕见。
紫砂饮食器包括茶壶、茶叶罐、碗、盘、杯、碟、勺等;雅玩陈设器有像生文玩、壁瓶、花盆、花插等;文房清供则有笔筒、砚台、水丞等,质量堪称一流。这些展品有的是明清紫砂大家时大彬、华凤翔、邵元祥、王南林、杨彭年、惠孟臣、邵友兰的传世紫砂珍宝,让故土后人一饱眼福,并触摸紫砂的厚重历史。展品中有“时大彬款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图方执壶”“宜兴窑黑漆描金山水图紫砂壶”“宜兴壶紫砂泥绘人物图乾隆御制诗文执壶”“宜兴窑紫砂海棠式高足盘”“宜兴窑紫砂葡萄碗”“杨彭年制款紫砂文具方盘”“宜兴窑紫砂花口大花盆”“玉麟款供春壶”……。国大师徐秀棠、汪寅仙、鲍志强、顾绍培、毛国强、吴鸣、李守才、邱玉林、徐安碧、范永良、紫砂专家学者潘持平等参观后都赞叹,真是紫砂经典,难得一见,确实是好东西。
宜兴紫砂首次走出紫禁城,回到它的原产地展示,这既是宜兴人的骄傲,也是宜兴人的福气,更是宜兴紫砂赋予中华陶瓷文化的宝贵财产。此次展览至4月12日闭幕。(尧文)
耕耘艺事七十载 文博之光照后人
《文博专家郭若愚》出版发行
一部全面记述我国著名的文博专家郭若愚一生的传记类专著《文博专家郭若愚》,日前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发行。
郭若愚(1921—2012)字智龛,上海市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早年师从郭沫若、郑振铎、邓散木、阮性山等大师名家,学习古文字、文物、考古、书画、金石篆刻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在甲骨文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在钱币、紫砂、文房、《红楼梦》等方面也取得了研究成果。在国内有影响的专业刊物上发表了数百篇很有价值的论文,编著了十数部立论新颖富有见解的著作。上世纪80年代,郭老涉足紫砂研究,著述颇丰。值得敬仰的是他在耄耋之年的2007至2008两年中,上海古籍出版社为其出版了《智龛金石书画论集》《智龛品砚录》《智龛品钱录》《智龛品壶录》组成博物品鉴系列丛书,其中最后一部《智龛品壶录》,则是与郭老相识、交往有20多年的忘年交、已担任宜兴市陶协会长的史俊棠先生为其策划并为此书作序。
《文博专家郭若愚》一书由其子郭伟亭编著,书中《紫砂壶研究》一节,收录了史俊棠先生为品壶录作的序文,以及郭老从2004—2008年间在《江苏陶艺》和《宜兴紫砂》专业刊物上发表的19篇研究紫砂壶及紫砂历史人物的文章条目,如《陈鸿寿与“阿曼陀室”》《制壶名家朱石梅的生平》《漫谈紫砂印章》《陈鸣远方型茗壶之鉴定》《供春壶之初步研究》《唐云先生半夜索观曼生砂壶记》《观赏裴石民紫砂艺术有感》等,为后人研究紫砂提供了资料。见证了郭若愚先生晚年对宜兴紫砂研究的执着和严谨治学的学术精神。(崔听槐)
外国陶艺中的中国元素
潘奕宇
凡是在中华民族融合、演化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中国人创造、传承、反映中国人文精神和民俗心理、具有中国特质的文化成果,都是中国元素。“中国元素”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象征,更凝结着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精神。许多国家在很早以前就对神秘的东方古国——中国充满了兴趣,甚至将中国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在宜兴陶瓷博物馆就珍藏着好几件外国陶艺家创作并赠送的陶艺作品,异国情调与中国元素的完美融合,使人赞叹称奇。
美国的陶艺家塞西莉亚·康宁汉姆所制作的陶艺“壶”就充分融合了中国龙的元素。
“壶”由一大一小两把组成。较大者呈亮黑色,略泛青光,壶体圆形,一条黑龙踞其上,龙首上扬,是为壶嘴,龙尾弯曲,是为壶之把,龙爪有力地抓住壶身,形成四个系,更为巧妙的是,龙首上颚与龙背相连,形成壶盖。龙目瞪视,龙身矫健,龙爪锋利,将中国龙塑得栩栩如生。较小的壶则呈赭红色,龙身弯曲拱起成壶把,龙首吞云吐雾似壶嘴,造型比之另一把虽略简单,但却质朴大方。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百鳞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两把具有中国龙文化元素的陶壶各有千秋,独特的审美,巧妙的构造,细致的描绘,都在作者随心所欲的创造中融为一体,堪称佳作。
花中四君子指的是梅、兰、竹、菊四种花卉,梅,迎寒而开、经霜斗雪;兰,空谷幽香、与世无争;竹,宁折不弯、潇洒一生;菊,恬然自处、傲然不屈。因此受到人们的喜爱,常被看作是君子的象征,并视为陶艺创作的主题。
中国与日本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文化交流,日本现在还保留着许多汉文化的基因,花中四君子也得到了日本陶艺家的推崇。有一把来自日本的陶壶,作者不详,通体呈黑色,壶身分为四瓣,底有圈足,口沿突起,盖嵌其中,圆润的壶嘴配以纤细的壶把,体现出不同于中国紫砂壶的东洋壶韵。壶身正面绘有一枝菊花,背面则绘有一枝兰花,线条简单,姿态优雅,无疑是讴歌、赞美和颂扬“恬淡如菊、怡然如兰”的高尚品格。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一首旋律优美,朗朗上口的《青花瓷》唱出了中国青花瓷的魅力。作为陶瓷古国,中国的陶瓷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的追捧,特别是青花瓷风靡欧洲,在许多名画中皆可见其身影,时光流转,至今青花依旧吸引着众人的目光。
陶制艺术品“小鞋”,来自荷兰,样式是按照荷兰最具民族特色的木鞋来制作的。鞋底厚实、鞋头上翘,如同一只小船,小巧可爱。一般的荷兰木鞋表面都以彩绘有风车、郁金香等带有荷兰特色的图案,而这只小鞋白净的鞋面上,仅以青色釉水绘制的各类花卉做点缀,素雅质朴,虽与真正的青花瓷还不尽相同,但已有青花明丽淡雅的那种意境。这只独特的“小鞋”融合了荷兰木鞋之形与中国青花之韵,中西方文化如此美妙的结合,值得一探。
中国元素或内涵丰厚,或文脉绵长,或抒情记事,或图腾崇拜。外国陶艺风格大胆,富于创新,当外国陶艺遇上中国元素,现代前卫的设计中融入了古老神秘的中国文化,无论是大创作的豪迈,还是日常小品的雅趣,都触动着人们的内心情感。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是东西方不同文明互动与交汇的成果,也是世界宝贵的文化财产。
宜兴陶瓷博物馆入选江苏省
首批中华文化海外交流基地
1月10日,江苏省侨办和江苏省文化厅在扬州联合举办中华文化海外交流基地授牌仪式暨工作会议。本次首批挂牌的“中华文化海外交流基地”的单位共32家,宜兴陶瓷博物馆榜上有名。
据悉,前期共有65家单位申报中华文化海外交流基地,省侨办和省文化厅在各市推荐的基础上组织专人进行实地考察,确定首批挂牌基地。在授牌仪式上宜兴陶瓷博物馆和苏州大学,连云港演艺集团3家挂牌单位作交流发言。
基地的挂牌,宜兴陶瓷博物馆将充分利用和发挥陶瓷文化优势,以“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拓展工作渠道,丰富工作手段,积极对外宣传、推介美好江苏和陶都宜兴。(蒋尧基)
不忘初心 逐梦前行
省、市陶协、陶瓷商会举行迎新春联谊会
1月16日,省、市陶瓷行业协会、陶瓷商会在丁蜀镇举行迎新春联谊会。宜兴市副市长马钟,丁蜀镇委副书记、镇长储鑫、镇人大主席周泉荣、镇委副书记沈勇、镇统战委员宋立勤,省、市陶协、陶瓷商会的会长、副会长,镇工业超汇企业及市陶协下属分会会长,企业家及新一代陶瓷企业家代表、紫砂专业村的党总支书记近百人出席了联谊活动。会议由省、市陶协副会长鲍建生主持。
省、市陶协会长史俊棠首先讲话,他回顾了过去一年宜兴陶瓷在面对宏观经济环境趋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诸多困难,陶瓷实体经济创造了新的业绩,产销、上交国家税收比上年都有较大的增长。围绕丁蜀特色镇的建设,把实体经济做强、陶瓷文化做响。《宜兴市陶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已制订完成,为未来宜兴陶瓷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2017年,协会将召开省、市陶协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举办第九届宜兴陶瓷文化艺术节;陶瓷经济、陶文化活动等都将围绕丁蜀特色镇建设展开。不忘初心,逐梦前行,在新一年中创造新的业绩。
在热烈和谐的氛围中,企业老总们怀着对宜兴陶瓷的一片深厚感情,回顾2016年来之不易的实绩,畅谈企业新一年的设想。(陶讯)
宜兴市陶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摘录)
(2016—2020)
编者按:宜兴是陶都,陶业在丁蜀。《宜兴市陶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于2016年制订完成,规划分“宜兴市陶瓷产业发展环境与产业现状”“陶瓷产业总的发展趋势及宜兴的优势与机会”“宜兴市陶瓷产业十三五发展的规划”三大部分。规划关系到“十三五”期间宜兴陶瓷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任务。现扼要摘录规划中第三部分的相关章节,以期为广大陶瓷产业在转型发展、科技创新、结构调整、品牌战略等方面提供借鉴。
总体思路
立足宜兴实际,牢牢把握丁蜀特色小镇建设的契机,切合长江经济带总体发展思路,以产业集群、资源节约、保护环境、创新驱动为方向,推动行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日用陶瓷做精、工业陶瓷做大、建筑和园林陶瓷做活、艺术陶瓷做优”,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发展特色陶瓷产业。
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宜兴陶瓷产业特点,加快技术创新,将宜兴工业陶瓷产业建设成国际知名的环保类陶瓷和精密零部件陶瓷重要产区及高温设备和工程产业基地。
坚持人才优先、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推进科研平台的建设,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加强陶瓷产业品牌提升,以企业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改造为主要途径,提高全行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效率和整体素质与实力,推动产业升级和企业转型。
彰显宜兴陶瓷文化特色的产业氛围,打响“中国陶都”品牌。充分利用紫砂这一知名品牌的影响力,建设好丁蜀紫砂特色小镇。
经济规模目标
保持产业平稳发展和适度增长8%,到2020年,陶瓷产业规划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年产值超5亿元的陶瓷企业8家,年产值过3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20家,重点扶持年产值超1亿元的陶瓷企业40家,初步形成各细分行业的产业链。工业陶瓷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5%以上,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5%以上。
蜂窝陶瓷、泡沫陶瓷、多孔陶瓷和陶瓷膜、精密零部件陶瓷、高档耐火材料及其全产业链等高技术陶瓷的产值有20%的增长,成为本产业的主导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占工业陶瓷总产值的80%以上。
科技创新与品牌目标
注重创新投入,规模以上陶瓷企业研发投入不低于销售额的3%,行业R&D平均水平比十二五期间提高1%,到2020年,科学技术进步对工业陶瓷新增产值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新创陶瓷高新技术企业30家,专利授权量年增20%以上。
注重品种战略,创中国驰名商标5只(其中高技术陶瓷3只),省著名商标8只(其中高技术陶瓷5只),形成2个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高技术陶瓷知名品牌,提高“宜兴制造”在全球的影响力。
重点支持在国内外领先的陶瓷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培育在主板上市陶瓷企业2家,培育其它途径上市陶瓷企业8家。
科技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
注重人才战略,新增“院士工作站”2个和“千人计划专家工作站”10个以上;设立企业高温工程研究中心和设计中心3个以上;设立陶瓷产业创新基金;创建宜兴陶瓷新材料科技孵化器及宜兴陶瓷产业研发与技术咨询平台,将宜兴陶瓷产业建设成国内知名的陶瓷人才创新基地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基地。
进一步强化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丁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丁蜀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为人才培养基地;以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为科研基地及检测中心,助推宜兴陶瓷产业的发展。
规划期基本任务
重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十三五”时期,是宜兴加快转型升级的攻坚期。面对更加严峻的资源环境制约和社会管理压力,宜兴必须加快陶瓷产业的转型发展,在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坚持以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为引领,加快主产业的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升级换代,同时加强现代服务业支撑,构建现代陶瓷产业发展体系;充分发挥陶瓷产业园区的空间优势、平台优势、政策优势,提升园区对全市陶瓷产业发展的支撑,集聚创新要素,全面激发陶瓷产业的新活力,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将陶瓷产业与国家重点发展产业相关联起来,开发高附加值的新型陶瓷,加快促进传统日用陶瓷产品向高档日用陶瓷的延伸。重点发展环保节能陶瓷、精密结构陶瓷等工业陶瓷和特种耐火制品。进一步弘扬陶瓷文化、发展艺术陶瓷,打响品牌。
同时,还要积极抓好并实现科技创新体系、产业联盟及产业链、清洁生产及节能减排体系、配套服务业发展、主体功能区分规划等建设任务。
产业细分及其规划
(1)工业陶瓷
①环保陶瓷产业:目前环保陶瓷的国内市场需求在50亿元以上,近年的增长率均在15%以上,市场发展空间大。我国目前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器用蜂窝陶瓷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而且质量与国外产品比差距较大,产品国产比例不到30%,绝大部分仍依靠外资公司或进口,存在巨大的技术上升及市场发展空间。
宜兴工业陶瓷在陶瓷催化剂载体、陶瓷催化剂、陶瓷膜等环保陶瓷领域已拥有许多领先技术和高性能产品,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通过加大投入和引导企业紧跟中高端市场需求,进行材质提档升级,产品结构调整,在陶瓷催化剂载体(蜂窝陶)与陶瓷膜二大领域在现有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健全产业链,形成年产20000m2的陶瓷膜生产规模及40000m3汽车尾气净化用高性能蜂窝陶瓷载体生产规模,力争十三五期间形成完整的环保陶瓷产业链链,实现15亿左右的产业规模。
②精密结构陶瓷产业:宜兴很早就开始研发生产精密零部件陶瓷产品,已经形成了有上百家企业组成的产能超过十亿规模的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精密机械零件为代表的高技术工程结构陶瓷,加强新材质的开发与现有材质的改进提高及新应用,力争十三五期间形成完整的精密零部件陶瓷产业链,实现22亿左右的产业规模。
③耐磨陶瓷产业:宜兴的耐磨陶瓷主要集中在纺织瓷件、研磨介质和陶瓷内衬这三类应用上,其产业规模在工业陶瓷中所占比重最大,但产品附加值不高,需在材质及产品工艺方面升级,开发高端耐磨产品,提升高端应用领域比重,力争十三五期间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实现20亿左右的产业规模。
④绝缘陶瓷产业:高频绝缘陶瓷又称装置陶瓷,在电子设备中用于安装、固定、保护元件,作为载流导体的绝缘支撑以及各种集成电路基片的陶瓷。目前宜兴生产的绝缘陶瓷产品不仅广泛的应用于一般制造行业,而且大量的应用于在航天、航空、军事等高端领域。目前宜兴企业数量过百,通过产品升级及应用领域拓展,力争十三五期间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实现13亿左右的规模。
⑤陶瓷粉体产业:陶瓷粉体产业不仅为陶瓷产业服务,也为化工、纺织、建筑、电子等行业服务。宜兴工业陶瓷的粉体产业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规模。通过引进或培育中,高档工业陶瓷原材料先进生产技术和企业,突破超细粉体加工制备的技术与装备瓶颈,以满足本地工业陶瓷生产企业对原料的需求,力争十三五期间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实现8亿左右的生产规模。
(2)耐火材料
①新型特种耐火材料:宜兴耐火产业已形成规模集群。产品材质范围广、产品线全,品种涉及冶金、玻璃、水泥、陶瓷、石化、机械、电力等各个应用领域。重点发展新型绿色环保和节能降耗耐火材料,力争十三五期间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实践40亿左右的产业规模。
②高温设备制造:借助已有的产业基础,加上耐火材料制造和机电设备制造业是宜兴的两个成熟的传统优势产业,二者的结合可以产生较大的增值效应,力争十三五期间形成初步的产业体系,实现10亿左右的产业规模。
③高温工程建设与高温工程后服务:高温工程承包建设与后服务可以发挥宜兴耐火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营销方面的综合优势,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的综合效益。力争十三五期间形成完整的全产业链模式,实现20亿左右的产业规模。
(3)建筑园林陶瓷
①节能保温型建材产品:重点扶持与推广建筑自保温轻质板材系列产品与外增保温壁挂式陶板系列产品的生产,到十三五期末,把相关实力企业培育成产业的国内龙头企业,形成各类墙体节能材料10万m3的年生产供应能力,力争市场销售额均超过3亿元,产业规模10亿。
②环保生态型建材产品:环保生态型建材产品是建材将来发展的方向,而轻质多孔发泡陶瓷铠甲防腐系统与陶瓷透水砖是其二个代表性产品。通过十三五规划,使宜兴地区成为我国高档生态陶瓷透水砖的主要生产基地,形成500万m2的年生产能力,培育100万m2陶瓷透水砖的企业数家,实现销售10亿元。力争每年付诸实施十套以上发泡陶瓷铠甲防腐系统应用于火电厂烟囱湿式脱硫排烟装备,至十三五期末,确保实现销售10亿元。
(4)日用陶瓷
①高档艺术釉地方特色炻器陶餐具系列:引导整合现有宜兴餐具、茶具企业集聚发展,专业分工,纵深发展,形成产业链,研发及生产不同层次的宜兴特色的陶炻餐具、茶具产品系列,赢得国内中档及以上特色餐饮及茶饮用品市场;利用原有的外销渠道结合日式、欧式风格,开发中高档陶瓷餐具外销产品,内外销形成8亿的年销售份额。
②现代陶瓷酒容器生产体系:通过规划,使宜兴的酒瓶生产形成集群化发展,不同企业在合作联动的基础上,在市场中寻找各自合适定位,整个产业产品向中高档覆盖,力争到十三五末,宜兴酒瓶产业规模达到12亿元。
(5)艺术陶瓷
①宜兴艺术陶瓷“众创”空间及其社会配套服务体系的建立:借鉴紫砂成功的运作经验,在均陶、青瓷、美彩陶、精陶及现代陶艺等方面通过政府与民间协同努力,形成从原料、制作、烧成、包装、宣传推介的全产业链社会分工体系,以此为载体,吸引国际、国内一流陶艺家以及艺术院校学生加盟宜兴艺术陶瓷的创设,使宜兴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艺术陶瓷创设基地。首先建立以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区域内的艺术陶瓷创设区,并以此为载体健全“众创”空间社会配套服务体系,逐步带动建立其它创设区,产业化运作,形成10亿元的产业规模。
②艺术陶瓷生产销售规模体系的建立:宜兴艺术陶瓷品种繁多,2015年达到60亿的产业规模,通过政策及行政手段,对目前存在的非理性行为进行规范,十三五期间实现70亿的产业规模。
(6)陶瓷文化与旅游
①陶瓷文化宣传与创意产业建设:充分挖掘并利用宜兴陶瓷历史文化优势,高规格建设丁蜀紫砂特色小镇,深入推进陶瓷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目前宜兴陶瓷文化园区内文化企业32家,各类工作室1200多家,初步形成以陶瓷工艺美术品设计、文化旅游、创意设计、艺术培训、文化相关服务为重点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形成8亿的产业规模。
②陶瓷旅游体系建设:围绕“大产业、大旅游、大文章”的理念,将宜兴的陶瓷资源和山、水、竹、洞、茶、情、文等资源整合起来,融合陶瓷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致力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目前明清一条街、东坡文化为特色的蜀山风景区正在规划建设中,通过规划,力争十三五期间形成12亿陶瓷旅游产业规模。
宜青新韵 汲古开今
——首届宜兴青瓷艺术作品展抒怀
尧 基
悠悠岁月里成长的宜兴青瓷,以翡翠质感的釉色,明沏优雅的造型,线条流畅的形态和富有变化的装饰博得了“东方蓝宝石,精美碧玉器”的赞誉。
首届宜兴青瓷艺术作品展是一次当代宜兴青瓷艺术的大检阅,新亮相。走进陶瓷城陶艺博览中心的展厅,观赏者无不为数以百计的精美绝伦的宜兴青瓷的姿色而惊叹。无论是盘、碟、壶、碗,还是瓶、罐、鼎、尊……青瓷之柔,青瓷之靓,契入了心田。
有着3000年历史的宜兴青瓷,从西周一路走来,经历了两晋和唐代的鼎盛,尽管宋元以后中断了数百年,可是宜兴陶瓷人还是重续前缘,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宜兴青瓷在凤凰涅槃中浴火重生,梅开二度,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从一件件展品可以看到,宜兴青瓷之美,安静地绽放在陶都宜兴这块厚土上,在陶艺家的心血与智慧浇灌中散发一种优雅,一种从容。在诗情画意的意境里,追随先辈,寻探宜兴古青瓷的印记,开启现代新青瓷的韵致。就是那一抹青色,默默无语,却让观众为她动容,让藏家为她倾情。
同是宜兴青瓷,在造型、质感、颜色、花纹、曲线的不同变化中,大有大的势气,小有小的精妙,或雄伟高迈,或柔弱妩媚,或温婉平和,或小巧可爱,可用一个字概括:“妙”。“谈青窑艺”选送的几十件作品都非常了得,如谈志坚先生的“开片天青正龙盘”,直径约60厘米,正中央蟠坐着一条威武之龙,盘体是天青开片釉,这裂纹,仿佛是游龙戏珠发出的光芒。龙体用紫砂泥堆贴而成,一件作品融入了青瓷、紫砂、均陶的艺术元素,凸显出宜兴青瓷独有的文化含量和地方特色。他与韩美林先生合作的“彩云追梦”,是一只高约70厘米的青瓷瓶。瓶腹 呈球形、圆足,瓶颈是直筒形,上面有4个云纹装饰,瓶之肩部有几朵窑变的祥云图案,红色的点缀,宛如流动飘逸的彩云,去追寻青瓷人心中的梦想。寻一份淡然,一份诗意,和谐相拥,为之抒情,为之倾醉。
“碧玉青瓷”是宜兴青瓷的知名品牌,继承了当年宜兴青瓷厂的制作技艺,并不断开拓创新。这次展出的“四方羊尊”“窑变绽放”“七仙女”“开片葫芦瓶”等等,将自然之美与青瓷之美融合,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青瓷艺术语言。
俗话说,海纳百川,在容乃大。宜兴青瓷领域,总是吸收其他文化元素和民族符号为我所用,敏捷地周旋在制作技艺的提练之中,吸收、运用,不遗余力。宜兴青瓷艺术品不但有青釉的不同花色,而且有亚光釉、绞釉、釉上彩、釉中彩、窑变、瓷刻、斗彩、堆绘、描金、露胎、青花等多种装饰手法,给作者和观众留有阐释的空间,充盈新的生命气息,蕴含雅的艺术意境。张荣法的“绞釉冬青瓶”在奇特釉面上,云彩掩映着红日,小鸟自由地飞翔在蓝天,冬青与小草茁壮成长,像一幅幽美的写意画,自然天成,耐人寻味。还有他的“壶神”,一套3件组合,天青釉的青瓷茶海和小杯,搭配一把紫砂壶,真谓别出心裁。我国民风民俗中的祥瑞吉兆的寓意也运用到青瓷艺术的创作里。如周康明的青花描金“大富大贵盘”,陈小平的“八宝葫芦瓶”,徐敏的“松鹤延年”,王羽丰的“至尊龙瓶”等等,呈现出不朽的主题和创新的亮色。
青瓷艺术永远离不开继承与创新,境界之高妙必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每个青瓷人都有创造的潜能,每件作品也有自己的价值。从宜兴青瓷厂走出来的老一代技艺人员,依然热衷于青艺艺术。像詹杏娣的“彩绘梅花盘”“窑变茶具”,邵云琴的仿官窑“大中华瓶”“冰裂纹菱花盘”等,汲古开今,瓷说新语。她们之所以这样,只是为了心中的那一份执念。更为可喜的是有一大批年轻人投入了宜兴青瓷的创作设计之中,如“谈青窑艺”的谈珂、刘立,“碧云青瓷”的张碧云,“刁一家窑”的刁一,“小震詹青”的高静、高宇等等,都在续写宜兴青瓷的美好明天。
追寻青瓷艺术的脚步,静候清淡花开的时光,我们见到了宜兴青瓷那种恬静芬芳、美丽舒放的迷人笑颜。
塑出金鸡贺酉年
尧 基
农历丁酉新年来临之际,艺术家们纷纷画鸡、写鸡、塑鸡,献上一份对新年的祝福。这正如唐代徐夤所形容的“峨冠装瑞璧,利爪削黄金”,因为鸡是吉祥之物。
前不久,我见到了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史小明以我国生肖文化为题材,设计创作的“火红的日子”,描绘鸡之一家子,让我遐思无限。
古人对鸡的崇敬,体现在诗词、成语和书画作品里。北宋的著名皇帝画家赵佶,曾绘画了一幅《芙蓉锦鸡图》,并题诗一首:“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鹯。”诗言中的“全五德”,是对鸡的赞美。《韩诗外传》说:“鸡有五德,首带冠,文也;足搏距,武也;敌敢斗,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信也。”这大概是人类对鸡的最高褒扬了。
史小明的紫砂雕塑“火红的日子”由一公一母和二只小鸡组成,我把它们称为“鸡之一家子”。他的这套作品没有作细部的雕琢和象真的处理,而是用写意的艺术手法,神似的设计理念,将我们常见的家禽“鸡”,塑成生动传神的艺术品。公鸡高仰着头颈,似在高歌,母鸡用心呵护着一对稚趣天真的宝贝,这是情感的流露,充盈着扣人心弦的幽默感和民俗风。紫砂雕塑是他长期积累下一种艺术创作,“鸡年”塑鸡,表达了他对艺术的真情和不懈追求,同时也充分体现出他运用紫砂独特的语言和元素,守正创新,营造了紫砂诗意的空间。
“暧暧远人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里,鸡鸣桑树颠。”陶渊明笔下的村野情趣,也许能在史小明的这套雕塑中感受到诗情般的浓郁生活色彩。
今年外贸下行压力加大 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商务部1月12日召开例行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孙继文集中回应媒体近期关注问题。
有记者提问称,日前发布的《对外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到中国制造业成本相比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都没有优势,且强调要摆脱数字情节、速度情节。请问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外贸会进入持续低速状态?对今年外贸增长有何预期?
孙继文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充分利用内外部有利条件和机遇,外贸实现30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比较优势减弱,中国外贸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条件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外贸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孙继文指出,以出口为例,中国自2012年以来出口连续超过2万亿美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出口超过2万亿美元的国家。目前中国1个月的出口额,约是中国十几年前一年的出口,约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目前一年的出口。
随着中国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低成本制造的传统优势明显弱化。面临新形势,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结构转动力,巩固和提升传统竞争优势,培育竞争新优势,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进贸易强国进程。
孙继文表示,2017年,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外需低迷,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外贸下行压力加大。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为外贸企业减负助力,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大力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继续实施积极的进口政策,努力实现外贸继续回稳向好。
孙继文表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创新驱动,夯实持续发展基础,摆脱数字情结、速度情结,更加注重调结构,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提高外贸持续发展新动能;更加注重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推进贸易便利化,加强外贸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更加注重贸易与产业的结合,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从源头支持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更加注重发挥双向投资对外贸的促进作用,培育以营商环境为核心的引资新优势,加快品牌培育和国际营销服务网络建设,培育跨国公司;更加注重深化合作共赢的国际经贸关系,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引领国际经贸规则制订,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积极主动应对贸易摩擦。
(信息来源:中新网)
元宵节灯会
灯是元宵节的主题。旧时,皇宫做宫灯,百姓扎花灯,商家搭灯棚,可谓五彩斑斓。宋代宜兴词人蒋捷曾写有《女冠子·元夕》词,用浓墨重彩渲染元宵灯节繁华热烈的氛围,表达对“旧家风景”的倾慕和依恋:
蕙花香也,雪睛池馆如画。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这是蒋捷对“旧家”宜兴元宵节的真实写照。那时,宜兴街头巷尾,暗尘明月,一片笙箫;灯笼漫挂,琉璃光射。许多男女老少结伴而行,手里提着宫灯、元宝灯、金钱灯、蝴蝶灯、鸳鸯灯、和合灯、鲤鱼灯、走马灯、莲花灯、兔子灯等各种花灯,五光十色,街上有耍狮子的、舞龙灯的、调马灯的、踩高跷的,吸引众多游人围观,连平时不大出门的女子也都出外争着观灯。俗话说:“正月半,龙灯马灯调来看。”这风俗沿袭至清代、民国。
新中国成立后,宜兴元宵灯会更盛,规模更大。湖氵父 的“调沙滩龙灯”,太华的“十番锣鼓”“马叉舞”,新街彭庄的“猴棍舞”,钮家的“盾牌舞”,徐舍、黄土寺、滆湖的大刀舞,杨巷琅玕的“武术马灯”,屺亭的“悲鸿马灯”,鲸塘的“青狮舞”,西渚牌楼的“花船舞”,芳桥虞山的“调大头”,张渚的“男欢女嬉”等很有名气的传统技艺,都纷纷登台亮相。2012年的元宵节,宜兴城热闹非凡,各项活动精彩纷呈,盛况空前:水浮地公园锣鼓喧天,舞龙队、锣鼓队轮番上场;体育中心广场,宜城街道12支民俗表演队激情演出;蛟桥步行街,戏迷们里三层外三层围观市锡剧团上演的传统节目《珍珠塔》;周王庙广场,宜兴民乐团50多名团员上演了自编自演的《蛟桥惊雷》《竹海欢歌》等民族乐曲;团氿公园,近16万市民观赏了盛大的“元宵焰火晚会”,整个宜兴城,真可谓火树银花,普天同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