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大师”中秋聚会展望陶艺发展愿景
市委书记沈建勉励大师弘扬“工匠精神”争当时代楷模
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江苏省陶协、宜兴市陶协于9月14日在市陶协会场举行“中秋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茶话会”,24位在宜兴从事陶艺创作的“国大师”欢聚一堂迎佳节,共商陶瓷产业发展大计,展望陶艺发展愿景。
宜兴市委书记沈建、市政协主席邵亚群、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晓红、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华良、副市长尹志华、丁蜀镇镇长储鑫以及市委办主任周锋、市人社局局长蒋德荣、市文广新局局长许夕华、宜兴市陶协副会长鲍建生、程同德、紫砂工艺厂厂长徐建荣、省陶艺委秘书长史小明等出席了茶话会。
江苏省陶协常务副会长、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主持茶话会。
出席中秋茶话会的“国大师”按年龄大小排序,有徐汉棠、徐秀棠、李昌鸿、吕尧臣、曹婉芬、汪寅仙、何道洪、顾绍培、毛国强、鲍志强、徐安碧、邱玉林、李守才、曹亚麟、吴鸣、季益顺等16位以及今年7月下旬第三届中国陶艺大师评选中新晋的范永良、张红华、王亚平、陈国良、储集泉、陈建平、葛军、吕俊杰等8位陶艺大师。
在充满温馨和谐的气氛中,徐汉棠、徐秀棠、吕尧臣、汪寅仙、顾绍培、鲍志强、徐安碧、曹亚麟、吴鸣、吕俊杰等17位大师围绕自身学艺传承、求索创新、慈善事业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作了发言交流。纷纷表示,在产业繁荣的今天,更需要回报社会,更需要倡导“工匠精神”,积极培养人才,做好传帮带,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宜兴的特色产业,将宜兴紫砂这张城市“名片”擦得更亮。同时,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保护创新,更好地推进陶艺文化产业发展。
作为大师的集聚地丁蜀镇,镇长储鑫就今后积极推进陶瓷行业的发展、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对陶瓷产业在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大环境、陶艺发展的小环境、进一步营造好环境方面作了发言。
市委书记沈建首先向在场的24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并对在前不久举办的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选中新获评的宜兴产区8位中国陶艺大师表示祝贺。他说,宜兴因陶而兴、因陶闻名,既在于拥有众多且素质较高的陶瓷产业人员,更得益于在座大师为代表的一批楷模典范,凭借勤劳执着,巧慧匠心,身体力行,阐释了“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为宜兴陶艺事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大师们不遗余力的艺术传承,积极传帮带教,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陶艺人才。并且,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为造福家乡作出了贡献。
沈建勉励大师们要保重身体,劳逸结合,为振兴陶瓷产业,打响陶都品牌发挥更大作用。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在陶艺上有更大作为。市委、市政府一如既往、全力支持陶艺事业,把中国陶都这块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要推陈出新,创作打动人心的作品,不断提升宜兴城市的知名度。要发挥自身优势,推动陶瓷行业有更大作为。大师要为家乡发展提供助力,深度融合,使陶文化软实力变为地方经济硬实力,让宜兴陶瓷产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要勇担社会责任,在创造良好风气上展现更大作为。做行业风气的引领者,良好风气的倡导者,地方发展的推动者,真正当好德艺双馨的时代楷模。(崔听槐)
涵墨壶韵——鲍志强紫砂艺术展在京举行
9月3日下午,由宜兴市委宣传部、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等联合主办的“涵墨壶韵——鲍志强紫砂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揭幕。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全国政协第十、十一届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名誉主席黄孟复,财政部原部长项怀成,轻工业部原副部长杨志海,文化部原副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王文章,全国政协常委、著名艺术家韩美林,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秘书长、中陶协理事长杜同和等北京的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和我市领导邵亚群、周中平、沈晓红、市陶协会长史俊棠,紫砂大师吕尧臣、顾绍培、周桂珍、曹婉芬、毛国强、季益顺、吕俊杰等各界人士200余人出席开幕式活动。
此次展览荟萃了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精品力作80余件,其中,一部分由鲍志强与吴为山等艺术名家联袂创作的紫砂艺壶是首次公之于众。开幕式当天,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策划编辑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集——鲍志强卷》一书出版发行,同时,近百位来自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在京文学艺术界的学者名流、收藏家、文博专家在中国美术馆集中举行鲍志强紫砂艺术研讨会。在展览现场,鲍志强紫砂艺术精品得到京城壶迷壶友的热烈追捧。
在陶都宜兴紫砂艺苑,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鲍志强是宜兴紫砂陶及制作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从艺半个多世纪以来,鲍志强在紫砂艺术造型设计、紫砂陶刻装饰及鉴赏等诸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认识和经验,尤其在紫砂陶刻装饰体现文化属性和文人情怀方面有较高的建树,对提升新时期紫砂陶美器的文化附着力具有引导和示范作用。鲍志强原创紫砂艺术品《紫玉飘香》、《龙香凤茗》、《百寿长春瓶》等屡屡荣获全国大奖,并多次入选日本美浓国际陶艺大赛奖项,他也因此在宜兴紫砂艺苑逐渐成为文化型紫砂名家和业内专业导师,不仅艺涯生辉,更有桃李芬芳。近年来,鲍志强在承担中国陶瓷艺术评审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评评审委员等专业领域专家角色的同时,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动力,他创作的《五代诗韵留香茶具》、《古风壶》等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南海紫光阁等国内外多家艺术品博物馆收藏。
在当天的开幕式上,中国美术馆还收藏了鲍志强的两件紫砂艺术品“龙香提梁壶”和“松竹梅笔筒”,并颁发了永久收藏证书。
市委副书记周中平在开幕式上指出,宜兴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陶都”,制陶业历史悠久,尤其以紫砂陶名扬海内外,不仅铸就了享誉世界的民族瑰宝,还孕育了一批成就卓著的艺术大师,鲍志强大师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在汲取传统壶艺精髓的同时,注重融入多种文化元素,潜心研究、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形成了鲜明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为紫砂艺术的传承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为紫砂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此次活动,不仅是他个人紫砂创作的一次全面展示,也是宜兴紫砂艺术一次高水平的对外展示,对推动宜兴紫砂的传承与创新,促进紫砂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览于9月12日落幕,为期10天。(陶讯)
“互联网+”时代紫砂文化推广研讨会举办
紫砂百科全书项目同时启动
由清华美院紫砂艺术研究所、宜兴紫砂工艺厂、善壶科技主办的“互联网+”时代紫砂文化推广研讨会暨紫砂百科全书项目启动仪式,9月11日在丁蜀镇紫砂宾馆举行。
宜兴市政协副主席温秀芳,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丁蜀镇镇长储鑫,宜兴紫砂工艺厂厂长徐建荣,清华美院教授王辉,善壶科技董事长聂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李昌鸿、汪寅仙、顾绍培,中国陶艺大师曹婉芬、毛国强、季益顺、李守才、邱玉林、范永良、张红华、陈国良、储集泉以及紫砂界省大师共100多人出席了研讨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手机新媒体不断兴起,APP微信公众号等成为网络宣传的主力军。近年来,宜兴紫砂产业不断发展,紫砂文化不断繁荣,智能手机逐渐成为紫砂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加快捷地传播紫砂文化,善壶科技推出“问壶——最专业的紫砂百科全书”APP,涵盖了资讯要闻、学术探讨、当地人文、紫砂工艺、历代名人等板块,同时,通过扫一扫壶底落款,就可以了解到作品的信息。
研讨会上,围绕“互联网+”紫砂文化推广主题,徐建荣、聂磊、顾绍培和清华美院教授李正安、章星作了研讨发言。
史俊棠会长最后作了讲话,他说,我们已进入一个信息时代,互联网已融入了我们工作、生活,作为一种工具,能快捷地传播紫砂文化,当前我们紫砂人必须熟悉并运用好互联网,来传播我们的正能量,让人们正确认识宜兴紫砂,真正热爱宜兴紫砂,合力维护宜兴紫砂,让网络展示宜兴紫砂人的传承自觉,创新自觉,文化自觉,诚信自觉,让紫砂能永久展示宜兴,造福宜兴。(崔听槐)
宜兴紫砂首次走进圣彼得堡
应俄罗斯圣彼得堡华人华侨联合会、俄罗斯中国总商会圣彼得堡分会、圣彼得堡俄中商务中心、俄罗斯lBT集团的邀请,8月22日至28日,宜兴紫砂陶艺作品在俄罗斯圣彼得堡有着231年历史的涅瓦大街迎宾楼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展出。
这次宜兴紫砂首次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亮相,是中俄文化交流年展系列活动之一,活动共展出了宜兴紫砂壶、盆作品168件。开幕当天,国家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科院院长李家洋、俄罗斯圣彼得堡华人华侨联合会会长陈志刚、俄罗斯联邦IBT集团副总裁伊格尔·菲利科萨维奇以及中国驻圣彼得堡领事馆、俄联邦商会、圣彼得堡皇家瓷器厂和当地媒体200多人出席了开幕活动并参观展览。文化底蕴深厚、造型丰富多彩的宜兴紫砂艺术品获得了参观展览的俄各界人士的赞誉和好评。(陶讯)
2016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10月举办
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支持,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承办的“2016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将于10月13日至17日在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本次博览会以“匠心所至,美学生活”为主题,致敬大师精品,尊重传统民间手工艺,探求现代新工艺美术,逐步引进工美国际力量,秉持美学生活理念,将工美艺术融入日常生活理念,多平台整合“匠心”资源。参展对象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优秀工艺美术工作者以及工艺品设计生产企业、国内外工艺美术品经销商、全国旅游景点旅游商品经销单位、高级工艺美术精品收藏家、民间匠人及原创设计师等。作品种类分陶瓷、漆器、玻璃(木、金、石、竹等),金属工艺、纺织、染织、刺绣、编结、抽纱花边、编织、沉香、民间工艺品、古典家具等。博览会展馆一层以特装、精装为主,设国家级大师形象区、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经典区、工艺美术精品区、国际工美区;二层以普通展位为主,按照工艺美术的11个品类分布,设多种类工艺美术精品、以特装为主的工艺美术精品区和以紫砂陶瓷、黑陶、彩陶、南宋官窑、龙泉青瓷、越窑青瓷、婺州窑、莹白瓷等的艺术陶瓷区以及其它门类共14个展区,标准展位(3m×3m):单开口展位4500元∕个,双开口展位5000元∕个。
本届工美展将采用专家评奖的模式,进行精品奖评审,评出金、银、铜奖若干名,由主办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颁发获奖证书。凡申报参展的原创作品均可参加评审,每位参展人员限报3件(套)作品,每件(套)参评作品收取报名费用200元。评审申报材料可用电子版材料:《2016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评比申请表》,作品清晰大图(注明作品名称、作品尺寸、作者、作品材质),以上材料发送至组委会电子邮箱:hzgyms2016@163.com;也可用纸质版材料:《2016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评比申请表》,作品清晰大图两张(背面注明作品名称、作品尺寸、作者、作品材质),以上资料邮寄至杭州市下城区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日报老大楼11楼1108室工美展组委会收,联系人:陈小姐,联系电话:0571——85053850。
今年杭州成功举办世界瞩目的G20峰会,把杭州带入了国际化都市的行列,杭报集团希望在这样的背景优势下同时在媒体公信力的备书下,通过宣传和多元化办展的思路更好的推广正统宜兴紫砂,让杭州老百姓和全国紫砂爱好者能够更多了解紫砂艺术和大师故事。(陶讯)
2016“创新——成就经典”
紫砂创新作品大赛落幕
8月27日下午,由宜兴日报社、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16“创新——成就经典”紫砂创新作品大赛评比结果出炉,共评出金奖作品8件,银奖作品16 件和铜奖作品24件。
该项紫砂创新作品大赛,是“深氧湖氵父 ”杯宜兴市第二届网络文化节的子活动之一,由集贤苑陶瓷艺术馆冠名。从今年3月起,经过前期宣传发动、资格审定到作品选送,大赛主办方共收到参赛作品180多件,最终经过评审筛选,有156件紫砂作品进入终评。本次比赛的参赛作者既有专业的陶艺从业人员,也有工艺美术陶瓷设计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其中不乏高级工艺美术师、工艺师和助理工艺师等。大部分作品的创作理念新颖,构思巧妙。
当天下午,经过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张振中、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华健、宜兴日报社社长程伟等五位评委近两个小时的评审,共有48件紫砂作品分获金、银、铜奖。(报讯)
江苏省八位新科“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杨丽华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荣获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陶瓷艺术专业协会理事、苏州市陶瓷艺术专业协会会长
1939年生,苏州人,副教授。擅长水墨花鸟,草虫,陶瓷美术,从事艺术创作与工艺美术教学50多年。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艺术大展,获奖並被收藏。出版《水墨青花》杨丽华作品集。
范永良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名誉理事
1943年出生于宜兴,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拜蒋蓉大师为师,作品以花器为主,讲究形、神、气的表现。1980年,参与创办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先后任生产技术厂长、总工艺师、总支书记。1986年至1998年年之间历任宜兴市工艺美术职称评委和省陶瓷新产品评比评委。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评中获奖。
张红华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业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名誉理事
1944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丁蜀镇,1958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学艺,师从七大老艺人之一的王寅春,1961年起,跟随顾景舟学习竹段壶、竹节壶的全手工制作工艺,1980年,进入厂紫砂研究所进行紫砂壶造型的研究与创作。
王亚平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笔名:亚平,1952年生于江苏金坛,1976年毕业于江苏省宜兴陶瓷工业学校。从陶40多年来,未间断过对紫砂艺术品的创作和研制工作,使紫砂不仅可以通过壶的形态在今天的文明世界传承,也可以用另类作品来丰富紫砂文化资源。
陈国良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理事。
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何道洪先生,其后从事花盆、瓶、挂盘等制作。1983年开始壶艺创作。1990年曾任宜兴紫砂工艺厂艺培中心技术总监。1993年在厂研究所专业创新、制作。
陈建平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江苏省政协九、十届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学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会长、《江苏陶艺》副主编、无锡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陶艺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兼职教授。
1954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7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1992年随徐秀棠大师学艺,现宜兴长乐弘陶艺有限公司专业陶艺创作。
储集泉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理事、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授及陶艺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1954年出生于宜兴,现在中国宜兴紫砂陶艺博物馆储集泉工作室从事紫砂陶艺术品创作。其从艺生涯中曾得花货大师朱可心指点,作品融诸多艺术于一体。数次被邀在国外参加国际陶文化交流活动,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
吕俊杰
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江南大学客座教授、南京大学特聘艺术家
1966年出生于江苏宜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师从父吕尧臣大师。现任江苏省人文环境艺术研究院雕塑陶瓷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醉陶居工作室艺术总监。
欧盟对华瓷砖进行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
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消息:2016年9月13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对原产于中国的瓷砖(ceramic tiles)进行反倾销日落复审立案调查。本案倾销调查期为2015年7月1日~2016年6月30日,损害调查期为2013年1月1日至倾销调查期结束。涉案产品欧盟CN(Combined Nomenclature)编码为69071000、69079020、69079080、69081000、69089011、69089020、69089031、69089051、69089091、69089093 和69089099。
2010年6月19日,应欧洲瓷砖生产商联合会(The European Ceramic Tile Manufacturers’ Federation(CET))的申请,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瓷砖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11年3月17日,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瓷砖作出反倾销肯定性初裁:裁定对中国涉案企业征收26.2%~73.0%的临时反倾销税。2011年9月15日,欧盟委员会对原产于中国的瓷砖作出反倾销肯定性终裁:裁定对中国涉案产品征收26.3%~69.7%的反倾销税。
自贸协定和“一带一路”为中澳合作带来更多机遇
厦门9月8日消息,“澳中自贸协定的签署,以及中国的‘一带一, 路’倡议对接澳大利亚‘北部大开发’政策,为澳中两国带来更多的机遇。”8日在厦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前来参加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投洽会”)的澳大利亚前贸易与投资部长安德鲁·罗布如是说。
2015年6月,中国商务部部长高虎城与时任澳大利亚贸易与投资部长的安德鲁分别代表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在中澳自贸协定的推动下,两国经贸合作驶入跨车道。
此次投洽会上,澳大利亚馆设置农业、红酒、金融、健康、创新、地产、教育等板块,主要参展商有27家,全方位展示澳大利亚的投资环境、投资政策、重点合作项目、特色产业,希望吸引中国资本投资澳大利亚,同时加速澳大利亚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安德鲁认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同澳大利亚的“北部大开发”政策,能为澳中两国的资源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带来巨大的机会。“同样,对于澳中两国的企业进一步合作,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也会大有裨益。”
本届投洽会期间,“澳大利亚‘北部大开发’与中国‘一带一路’带来的新机遇”经贸对接会,“澳中自贸协定签署后的企业新机遇”专场对接及项目签约会,福建-澳大利亚企业对口洽谈会,中澳大趋势下的房地产开发合作等系列活动还将相继举行,推动两国工商界深入对话,洽商合作,共享商机。(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画里的紫砂壶
尧 基
喝茶,是一种精致的慢生活。彻一壶荼,或一人独饮,或三二知己共品,都能在茶香中沉淀自己的沧桑岁月,淡定从容地笑对人生。当紫砂壶与香茗结合,可以营造不老的情愫,江南的诗意。
始于宋代的宜兴紫砂壶,经明清的成熟与发展,其造型艺术(花器、光器、筋瓤器)已经确定了特有的规律和法则。尤其是文人雅士将书画、诗词、铭文、金石等诸艺介入紫砂壶,加重了它的文化品位和艺术涵养,形成了具有文人风格的文化紫砂,从而,紫砂壶就有了宽厚广博的文人气息、恢宏豪迈的文人情怀、躬耕并蓄的文人气度,受到了世人的高度赏识。正如明代李渔所言:“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于是,在诗词文学中,在水墨丹青里都可以找到紫砂壶的倩影。
在陶协出刊的《宜兴紫砂》这本专业杂志上,我们经常可以在封面上、扉页里见到一幅幅关于紫砂壶的中国画,并成为这本杂志的一大特色和亮点。紫砂壶能成为画家笔下的主角,是因为紫砂壶既是休闲的实用品,又是欣赏的艺术品。玩壶、养壶、用壶是一种修心养性,一种淡逸愉悦,一种情致释放。一把壶,以素心素面与茶人沟通,魅力所在让人魂牵梦萦,抚之爱恋,赏之悦目,用之舒心。从明代、清朝到今,在众多的国画中能见到紫砂壶,也是紫砂的自豪与福气。
明代唐寅的《事茗图》,画面上有文人学士悠游于青山秀水之间,书案上置放了茶壶与茶盏。仇英是位明代绘画大师,吴门四家之一,擅画人物。他的《松溪论画图》,有二老席地赏画,有二书童在大树旁用茶炉和紫砂壶煮茶,极具生活情趣。文征明的《惠山茶会图》,绘出了惠山脚下,茅屋之畔,几位好友聚首品茶的场景。明末清初的陈洪绶是著名的书画家和诗人,浙江诸暨人。他与崔子忠齐名,享有“南陈北崔”之誉。有人称赞其人物画成就了“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他的《闲话宫事图轴》里就有紫砂壶与二只杯子。而在他的《高隐图卷》中,描绘了一位隐士坐在地上,手握蒲扇扇旺炉火,用紫砂壶煮茶的场景。
清代的陈鸿寿,号曼生,为著名的“西泠八家”之一,首开文化紫砂之先河。他的绘画精于山水、花卉,书法以隶书最为著名。创制了紫砂壶与诗书画篆刻于一体,世称"曼生壶”,是文人雅士与紫砂壶艺家合作的典范。“曼生壶”的产生使这一时期的紫砂壶走向了更高的艺术层次。他的画作《清供》,主体是一把紫砂壶,背景是一盆蒲草,一只茶杯和一块太湖石,意境萧疏简淡,奇崛清新。清代浙江宁波的包楷,字云汀,工写意人物,笔力挺健,黄慎之后首推之。他的《携琴访友图》一人抱了古琴,有琴童相随,去走访故友。友人端坐在竹制的长椅子上,身旁放一把紫砂壶、一只茶杯,身后有二个书童侍候。整个画图生动传神,有着浓郁的故事情节。
近代画家的国画里也常见到紫砂壶,如钱吉安的《伯乐相马》,江寒汀的《赏菊图》《田头小憩》等等,都让紫砂壶呈现在读者面前。江寒汀、吴湖帆、唐云等人和顾景舟在1948年合作的“石瓢壶”,曾在收藏界、紫砂界传为美谈。他的这幅画于1958年的《田头小憩》极具农村田野趣味,劳作之余,在田埂上小憩,有紫砂提梁寿星壶、老烟筒与烟袋、青花瓷大碗、锄头、画夹,反映了当时的农村风情。其实,紫砂壶不但是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的宠爱之物,也是大众百姓的生活日用品之一,见诸于茶馆、田间和家庭。
一张图片能唤起一段岁月的回忆,一把茶壶能勾起一幅窑场的风情。这些中国画里隐藏的紫砂壶,也走过明清与当代,把它的光鲜和恩宠流转。手中一把壶有着多种的故事,它和着冲泡的茶汤一起,让心灵靠岸,在安宁中获得永恒。
秘色遗韵 宜青芳华
潘奕宇
1981年秋季里的一天,暴风雨侵袭了中国陕西的关中平原,一座佛塔在暴雨中轰然倒塌半边,从而揭开了法门寺地宫的秘密。人们在地宫中发现了许多珍宝,其中有震惊世界的释迦摩尼指骨舍利,还有只闻其名不见其颜的秘色瓷。
秘色瓷,传统制瓷工艺越窑青瓷中的精品,中国古代越州名窑(今浙江一带)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瓷器,简称“秘瓷”。“秘色”一词最早出自晚唐诗人陆龟蒙诗篇《秘色越器》,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一直以来,人们对秘色瓷的釉色聚讼不已,直到法门寺地宫勘探后,才揭开了秘色瓷神秘的面纱。
越窑窑口所在地主要集中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越窑始于东汉,盛于唐五代时期,其瓷质造型,釉色之美,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这种专属皇家享用的秘色瓷主要产于慈溪上林湖一代。宜兴青瓷在历史上属越窑系,新西兰的路易·艾黎先生在《瓷国游历记》的“陶都宜兴”一章中说:“有些专家认为,浙江北部的德清直至绍兴是著名越窑变迁的路线,我则认为很可能越窑的起点应该是德清以北不远的宜兴。”宜兴地区从西周开始就有原始青瓷的生产,到两晋时期,烧造技术已经相当纯熟,隋唐时品种较多,产量较大,工艺日精。到宋代,由于种种原因,青瓷的生产逐渐衰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初因外贸部门需要,周恩来总理指示传统青瓷产区要恢复青瓷技艺、组织青瓷生产。在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宜兴作为青瓷古老产区于1961年成功恢复青瓷生产,使宜兴青瓷重现光辉,青瓷之宗的越窑在宜兴重生。当代宜兴青瓷神韵卓然,釉色明快,青中泛蓝,宛如碧玉,就是这青中一点蓝使宜兴青瓷的格调变得雅致而又清丽,八百多年前秘色瓷的神韵不但没有消散,且青出于蓝。著名书画家、陶瓷艺术家韩美林先生就曾给予宜兴青瓷“阳羡青瓷驾越州”的高度评价。
拥有“工匠精神”的宜兴陶艺家们并不满足于成功复烧青瓷,为了使宜兴青瓷制作技艺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人们在青瓷的釉色、造型、装饰、烧成上大胆创新,使青瓷在当代有了不同的诠释。宜兴青瓷运用刻花、浮雕点彩、掐银丝、釉下刷花、丝网印花、泥绘等多种装饰手法,改变了传统青瓷一青到底的单一格局,同时还与“宜兴窑系”中优秀的紫砂文化相融,激发出绚烂的火花,可谓一绝。青瓷窑变形成五彩斑斓的色彩,如同清风拂过水面留下的那一点涟漪,一瞬的美好也永远定格在青瓷器物上,正是这神来之笔的一抹窑变触动了人们的心灵。宜兴陶瓷博物馆中珍藏了数以百计的宜兴青瓷艺术品,既有原始青瓷、汉代的青釉瓶、西晋的青瓷盘口壶、青瓷碗、谷仓罐,唐宋的执壶、韩瓶、双系罐等,还有当代的艺术青瓷,呈现了宜兴青瓷的精彩和靓丽。特别是一级文物的青瓷“谷仓罐”,距今已有1700多年,体现晋代青瓷的艺术风格,雕塑技艺的运用十分成熟,将农村祈盼五谷丰登、平安吉祥的民风民俗刻画的栩栩如生。
“东方的蓝宝石,精湛的碧玉器”,宜兴青瓷一路走来,历经了浮沉,繁荣过也衰落过,可谁曾想过秘色遗韵会重现在宜兴这个美丽的城市,成为宜兴优秀的陶瓷文化之一。
蜀山古南街修缮改造启动
老字号陶器商行、茶馆店……这些记忆中的陶都元素,不久将在丁蜀镇蜀山古南街“复活”。连日来,蜀山古南街修缮工程首批5个节点的改造正在进行。据丁蜀镇建设局工作人员储诚亮介绍,首批5个节点改造后,不仅将原汁原味地保留明清古建的原有风格,今后还将成为当地居民私房修缮的导则。
陶瓷艺术是宜兴市最宝贵的文化名片之一,也是丁蜀镇立足之本、发展之基。蜀山古南街位于蜀山西南麓,不仅是宜兴紫砂的发祥地,也是明中晚期至上世纪60年代宜兴紫砂的生产和销售中心,更是紫砂艺术大师成长的“摇篮”,遗存了大量与陶文化相关的历史建筑、文物古迹,是陶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载体。但是,古南街核心区域内约300户民居多为建于明清时期的砖木结构,经过岁月洗礼,如今大都残破不堪。
如何更好地保护好陶文化历史富矿?丁蜀镇为此动足了脑筋。去年底,该镇对蜀山古南街民房进行回购,并率先选取4处临街民房、1处沿河民房,作为首批改造工程的5个节点,邀请东南大学建筑专家设计,并由苏州香山古建等5家业内知名的一级古建施工企业进行修缮改造。目前,5个节点的房屋主体施工正在进行中,预计10月底完成。改造工程完成后,配套的市政改造工程将随之进场。届时,蜀山古南街内所有管线将全部入地,街面上方无序的“蜘蛛网”也将消失。同时,对蜀山古南街的环境整治、违章搭建清理等工作也将启动。“部分古南街历史上的老字号陶器商行、知名茶馆店,也将在这些节点重新开张。”储诚亮说。
据丁蜀镇建设局相关负责人陈乐平介绍,今后,该镇还将逐步对蜀山古南街进行保护开发。同时,配套游客服务中心、展示中心、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并对蜀山进行开发,建设休闲小公园等,完善蜀山风景区的硬件配套,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宜讯)
丁蜀镇组织武术联谊交流
9月10号上午丁蜀镇武术协会组织了200多人的武术爱好者人士,及宜兴武术名家在镇龙溪公园举办了大型武术交流联谊活动,丁蜀镇副镇长黄立明、丁蜀镇武术协会徐锡荣会长、丁蜀镇体育总会张小琴出席此次活动。
在武术交流联谊会上,有来自七支武术队的武术爱好者,共展示了太极拳。武当拳,散打,拳剑扇等...三十四个精彩节目和习武者的武术风采,博得了广大群众的阵阵掌声,为我镇爱好者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良好平台和机会.同时也给广大市民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影响。
这次活动以"全民发动,人人参与,强身健体,弘扬正气"构建和谐美丽新丁蜀为主题。坚持“习武修德,习武强身”的重要性。大力推广和开展群众性的武术运动,提高人民健康素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武术文化。
前不久,丁蜀镇武术协会组织会员赴湖 氵父龙溪山庄,与宜兴吴亚群太极会馆团队举行联谊活动,共有百余人参加,即兴演练了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拳艺太极拳套路,并就今后的合作共建,双方展开探讨,形成共识,确定了框架意向。(丁宣)
国大师范永良向陶博馆捐赠《青蛙荷叶》壶
9月18日,最近获评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范永良向宜兴陶瓷博物馆捐赠精品力作《青蛙荷叶》壶。陶博馆表示,这件作品填补了馆藏品的空白,将作为馆内名人名作展馆永久展出。
今年74岁的范永良,早年师从壶艺女泰斗蒋蓉大师学艺,打下了扎实的紫砂花货功底。长年来,潜心花货壶艺的设计创作,不少作品在陶艺展评中获得奖项。此次创作的《青蛙荷叶》壶,容量500CC,用名贵紫砂墨绿泥制作,壶身、壶盖造型为卷曲的荷叶,盖顶塑有色彩逼真、造型灵动的青蛙,壶把、壶嘴似枝梗贯通荷叶,展现了田园情趣和丰富的壶艺内涵。(崔听槐文/摄)
“情满陶都·紫薇花开”中秋诗会在紫泥公社举办
9月11日晚上,由宜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市陶瓷行业协会主办,宜兴市朗诵艺术家、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承办,紫砂在线、紫泥公社、周薇萍茶文化工作室协办的“情满陶都·紫薇花开”中秋诗会,
在紫泥公社庭院内的石拱桥畔举办。
宜兴市朗诵艺术家协会的会员充满情感的朗诵,让100多名听众如痴如醉。在这些听众中,有紫砂工艺大师、紫砂艺人、紫砂收藏家、民俗学者,有作家、文学爱好者、朗诵爱好者等。
江苏省宜兴中学退休高级教师高葆理吟诵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拉开了朗诵会的序幕。伴随着时而舒缓、时而激昂的音乐声,市朗诵艺术家协会的会员们用有声语言,向人们传递了朗诵艺术的魅力。朱兰声情并茂朗诵的余光中《中秋》,将诗人思乡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本土作家王顺发创作的《母亲》,在张珏希的朗诵下,不由得让在场的听众感悟到了母亲的伟大;本土诗人范双喜的《一把紫砂壶畜养着春天》在刘彬抑扬顿挫的朗诵下,显得不同凡响;李德荣朗诵的《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为诗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我市的许多艺术家也赶来助兴。期间,钱骁的古琴演奏《鸥鹭忘饥》,琴声流转舒缓,清新流畅;茶艺表演者徐晶一身充满古典韵味的打扮,轻盈、灵巧;徐宝萍演唱的沪剧《金丝鸟》字正腔圆,超凡脱俗;饶雨华的扇子舞《女儿情》柔情似水;周瑜明自创的大刀太极十三式《中国功夫》刚劲雄浑。宜兴市书画家梅南频还特地为诗会创作了书法作品,为诗会增光添彩。近两个小时的中秋诗会,在音乐《今夜无眠》声中结束了。(网讯)
美哉,白洋淀
尧 基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夏,我们来到了有着“华北明珠”美誉的白洋淀,真切地感受到淀水有诗情,绿荷 有画意的清丽和俊秀。
河北安新县境内的白洋淀,宁静而幽雅,仿佛如诗如梦的画卷,把它的秀姿丽色展现。徒步在淀岸的大堤上,芦苇密集,垂柳依依,非常的整洁和干净,也没有小商小贩的干扰。游人很多,都朝着游船码头前行。有人形容白洋淀是“满淀荷香千簇苇,风帆叠影映斜晖。”白洋淀的确如此。据介绍,白洋淀水域辽阔,烟波浩淼,12 万亩的芦苇,10万亩的荷花,将它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百余小淀泊,沟壑纵横,河淀相连,芦苇莲池,星罗棋布,宛如天然迷宫。
码头旁停靠着画舫、快艇、木舟和游船,迎候着四方游客。我们登上了较大的游船,地陪是一位敦实的汉子,十分健谈。他自我介绍,名叫“王木头”,是《小兵张嘎》中小嘎子的原型赵波的二女婿。我们听他讲述关于雁翎队在白洋淀抗击日本鬼子的故事,以及赵波和他们的战友在白洋淀神兵扬威的伟迹。他拿出画册和书籍给我们看,还与我们合影留念。当地的民谣就赞诵:“雁翎队是神兵,来无影去无踪,千顷芦塘摆战场,抬杆专打鬼子兵。”所以,白洋淀也是英雄之淀,有过血染的风采,光照后人。
苇塘深处,荷香之畔,有个“白洋淀文化苑”,里面的“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用图片、实物和资料,向人们介绍当地军民水上抗日的烽火硝烟和悲壮史实,正如纪念馆大门两侧的对联所言:“六秩回眸一塘荷蕊皆含血,八年抗日满淀芦花尽请缨。”英烈们战胜日冠,换来今日的盛世,白洋淀重新呈现了如此优美的生态环境,如此兴旺的水上旅游,是中华之幸、百姓之福。
“游舫穿梭剪白洋,水波苇叶两茫茫。风吹蒲绿逗鱼戏,日照荷红映鹭翔。”这是夏日白洋淀的真实写照。水面时宽、时窄,游船曲折穿行于明澈的水面上,四周只见蒹葭一色掩径,芙蕖万株透香。真有点东坡笔下的词意:“霞包霓荷碧,天然地,别是风流标格。重重青盖下,千娇照水,好红红白白……终须放,船儿去,倩香深处往,看伊颜色。”观赏这芦苇青青,花红点点,真是一件雅事和乐事。我近距离接触满目绿荷的时候,心想,大自然假如少了荷花的诗情画意与荷花的高雅柔美,将要增添不少的遗憾。难怪,著名作家孙犁要把白洋淀称为荷花淀。
荷花真好!她呈现了最美的姿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道出了荷之境界,荷之气格。
白洋淀的秀美,得益于历史故事的积淀,得益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乡村旅游挖掘了它的宝贵资源,犹如挺拔的风荷,潇洒的绿葭,书写它独有的盛世风流。
范伟群被评为2016年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根据《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经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目前,省人民政府批准200名同志为2016年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其中无锡5名、江阴2名、宜兴1名。宜兴范家壶庄陶瓷艺术品有限公司的范伟群榜上有名。(宜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