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丝路精神 展示陶都风采
“一带一路”宜兴紫砂巡展走进泉州
2月27日,“一带一路”宜兴紫砂巡展在福建省泉州桑莲居艺术馆隆重开幕,宜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晓红、市商务局局长赵辉、市文广新局局长许夕华、市旅游局局长王忠东、宜兴日报社社长程伟、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市陶协副会长、紫砂工艺厂厂长徐建荣、紫泥公社董事长赵炎、紫砂国大师鲍志强、季益顺、省大师范建军、 桑黎兵等技艺人员以及泉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主席许旭明和有关部门领导、嘉宾到场祝贺。鲍志强大师当场题写“泉州古城,紫韵飘香”,以祝巡展圆满成功。
丝绸之路曾让紫砂远涉重洋,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泉州是海上丝路的起点,这次“一带一路”宜兴紫砂巡展,走进泉州是顺应时代发展,以紫砂为载体,包括瓷器、丝绸和茶叶,运用创新的模式,还原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特色,注入新的文化内涵。宜兴紫砂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制作工艺享誉海内外,如今,通过巡展将随着“一带一路”经济圈的兴起,缔造出新的紫砂传奇。
这次展出的200余件(套)紫砂艺术品,除了大师名作之外,更值得关注的是展出了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作品、“印象福建”系列作品和“壶乐汇创客”系列作品。这些作品侧重展示丝路景象和福建地域文化,均能带给观赏者更美的艺术享受。
据了解,泉州首站展出之后,2月29日至3月9日在厦门唐颂古玩城巡展,尔后择时将在杭州、上海、哈尔滨、西安、广州等地巡展。每次展出200件当代紫砂精品,体现时代风貌,达到新丝路、新紫砂、新跨越。每次展示活动都邀请紫砂大师亲临现场,作为紫砂文化的使者,与当地爱好者交流互动。提高中国陶都、宜兴紫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文化繁荣,产业发展。
本次活动由泉州市委宣传部、宜兴市委宣传部主办,泉州市文联、宜兴市商务局、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宜兴日报社、宜兴市陶协承办,桑莲居艺术馆、石狮市雅韵文艺协会、紫泥公社等单位协办。泉州首站展出将于3月7日落下帷幕。(陶萱)
2015年陶瓷行业市、镇先进名单
2015年宜兴市、丁蜀镇综合先进表彰大会分别于2016年2月15日、1月30日举行,现将陶瓷行业的先进名单摘登如下:
宜兴市先进
工 业
先进企业
江苏拜富科技有限公司 无锡南方耐材有限公司
优秀厂长(经理)
裴小罗(无锡市宜刚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
葛宜翔(江苏宜兴陶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节能和综合利用示范企业
江苏省宜兴非金属化工机械厂有限公司
开放型经济
先进集体
宜兴王子制陶有限公司 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
优秀厂长(经理)
王维成 (新嘉理(江苏)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
先进工作者 殷骏
农 口
农村合作组织建设先进单位
宜兴市丁蜀镇西望紫砂陶瓷专业合作社
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十强
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
先进市场
中国陶都陶瓷城
先进集体
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 江苏陶都陶瓷城有限公司
先进工作者 石国松
科技与人才
科技创新先进企业
江苏省宜兴非金属化工机械厂有限公司
社会事业
先进集体(文化)
宜兴陶瓷博物馆
丁蜀镇先进
明星企业
江苏省宜兴非金属化工机械厂有限公司 江苏拜富科技有限公司
无锡市宜刚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宜兴市金鱼陶瓷有限公司
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 江苏省宜兴彩陶工艺厂
宜兴王子制陶有限公司
对上贡献先进单位
(财税贡献800万元以上)
无锡市宜刚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宜兴王子制陶有限公司
宜兴市金鱼陶瓷有限公司 新嘉理(江苏)陶瓷有限公司
江苏省宜兴彩陶工艺厂 江苏省宜兴非金属化工机械厂有限公司
宜兴海登皇格精细陶瓷有限公司 宜兴晨星陶瓷有限公司
宜兴摩根热陶瓷有限公司 江苏拜富科技有限公司
先进企业
江苏宜兴精陶有限公司 江苏富陶科陶瓷有限公司
开放型经济先进单位
新嘉理(江苏)陶瓷有限公司 宜兴摩根热陶瓷有限公司
宜兴旭硝子工业陶瓷有限公司 台宜陶瓷(宜兴)有限公司
宜兴华丰陶瓷有限公司 宜兴陶瓷进出口有限公司
宜兴海登皇格精细陶瓷有限公司
后劲投入先进企业
江苏省宜兴非金属化工机械厂有限公司 江苏省陶瓷研究所有限公司
科技创新先进集体
宜兴市丁山耐火器材有限公司 江苏国豪耐火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三恒高技术窑具有限公司
明星企业家
冯家迪(化机) 王美兰(拜富) 裴小罗(宜刚耐火)
邱永斌(省陶研所) 葛伯初(宜兴彩陶) 王秋阳(王子制陶)
优秀厂长( 经理)
许宏初(东方陶粒) 王俊华(宜兴精陶) 夏志平(富陶科)
程平平(丁山耐火) 房暗星(宜兴晨星) 杨泉芳(一方科技)
开放型经济优秀厂长(经理)
殷骏(摩根热陶瓷) 王维成(新嘉理) 鲍鲲鹏(陶瓷进出口)
曾顺福(信亿)
(以上为摘录部分先进名单)
我市表彰第八届中国·宜兴国际
陶瓷文化艺术节等重大节庆、赛事活动
组织保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宜兴市委办公室、宜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近日发文,表彰2015年我市先后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暨2015年中国陶都(宜兴)金秋经贸洽谈会、顾景舟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2015年“茶禅四月到宜兴”旅游季、大觉寺大型宗教活动等重大节庆、赛事活动组织集体保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报。
这次决定表彰市委宣传部等53个单位为先进集体,表彰蒋永芳等95名同志为先进个人。其中,宜兴市丁蜀镇、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宜兴紫砂工艺厂、中国陶都陶瓷城国际陶艺博览中心、宜兴陶瓷博物馆荣获先进集体,丁蜀镇和陶协的黄锐、史俊棠、蒋尧基、史小明、时建明等荣获先进个人。(陶讯)
猴年亮出“金猴献瑞”彩陶瓶
姿彩瑰丽的宜兴彩陶,在丙申春节之际,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邱玉林先生,设计制作出一款独具匠心的“金猴献瑞”彩陶酒瓶,在趣味浓郁的意境中与中国传统的生肖文化、酒文化融合,寓意平(瓶)安长久(酒)。
“金猴献瑞”彩陶瓶以抽象的扁桃为构思,仿佛是寿桃的剪影。在传统习俗中桃与猴是紧密相联的,看到了桃,就想到了猴。而且瓶的整体似一张猴脸,让猴与桃融为一体。瓶体中央是“金猴献瑞”4字,周围隽刻了篆体“猴”字,两面共60个,喻意一个甲子。瓶盖是一只立体的小桃,好象是猴子顶着桃子,中间有一道金箍固定,创意非常独特,是一件猴年珍藏的彩陶艺术精品。(尧基)
新春新期望
编者按:猴年春来早,书写新篇章。1月22日,省、市陶协(商会)在丁蜀镇举行一年一度的新春联谊会。在融融暖意中,陶瓷超汇骨干企业的老总们,相关陶瓷院校的负责人,畅谈了过去一年面对宏观经济新常态,克难求进,转型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展望新一年中,满怀信心,为全力推动宜兴陶瓷稳步健康发展再作贡献提出了思路。现将会上表态发言整理摘编《新春新期望》以飨读者。
冯家迪(宜兴非金属化工机械厂):一年一度的新春联谊活动,体现了陶协在助推陶瓷产业转型发展、特别是举办陶瓷文化的各项活动中,承担了政府的很多工作。明年是化机厂建厂60周年,现在企业是2个亿,以后企业将更加艰难,适者生存,一步步走,不断拼搏,依靠专家,创新驱动,做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才能不断前进。
路济民(无锡南方耐材有限公司):协会对行业发展起到很大作用,特别是紫砂行业,红红火火。我们企业是上世纪60年代老企业,为钢铁企业服务的,形势也不会好,全国耐材企业5000多家,如何生存发展,要加快开发一些适应需求的一些新品种,增强信心,坚持下去,度过难关,打造百年品牌“老店”。
徐建荣(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过去的一年,是紫砂厂建厂60周年,风雨兼程一甲子。2016年形势未见底,明年困难年,经济下滑,对艺术品市场冲击大,要有思想准备,要使紫砂持续健康发展,保持协会权威性,现在职称评定多,去年新增技术员600多人,市场饱和,冲击大。面对今年形势,要多宣传,激励正能量发挥,总体波动不会大。
王美兰(江苏拜富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拜富较平稳,行业形势不好,“化妆”材料压力巨大,计划坚持3年,2016年加强产品研发,老总分工明确,与景德镇陶院周院长团队合作,有9个30多岁的年轻本科生参与,又与陕西大专院校专家团队合作,度过2016年“严冬”,力争平稳过渡。
房暗星(宜兴晨星陶瓷有限公司):老公司处理得到镇政府关心,新企业满负荷生产,2015年客户有上有下,同步增30%的有,年产1200多万只酒瓶,同比略有增长。2016年,保持增长有难度,重点开发陶杂件拓宽市场,咖啡壶有市场空间,窑变紫砂在上海也有市场。总之继续努力,以新的科技手段拓展市场。
王健(宜兴市至正陶瓷有限公司):作为投产一年多的新企业,得到协会关心,出口精陶餐具总体还可以。2016年,企业将以质量、品种、交货拓展欧美、日本市场,稳中求进。
邵建平(宜兴市新大新陶瓷有限公司):2015年还好,企业平滑过渡,日用陶利润空间不多,困难多、负担大、税务重,生存到今天不易,对社会、政府、自身作出贡献,银行利息付清、养老金150万交掉,税金200多万也交清,这是企业责任。2016年,有信心和毅力守住,搞好企业,一方面,通过挖潜、技改、提质,传统品种什么都做,这块量大;二是产品上档升级,开发一些其它门类,提高附加值,面对现实困难,振作精神去做好。
周汝平(江苏天藏地酒陶瓷有限公司):通过市场调研,2016年以转型升级为抓手,调整酒坛产品结构,保持中小型酒坛和艺术酒坛的销势,大力压缩大型酒坛的生产,压减原有库存;自行研发酒坛滚压设备,目前已上了几台,提高了生产效率,节减手工成型成本达40~60%,在困难年景中实现平稳过渡。
徐君洪(宜兴均陶工艺厂有限公司):均陶2015年产销平稳,艺术陶供不应求,尤其是高档产品,大生产产销平衡。2016年,大环境中采取措施,使产销保持良好势头;艺术品这块作专题商量,均陶分会将组织开展一些活动。
王立平(江苏三恒高技术窑具有限公司):企业总体平稳,传统产品波动大,新产品难接上主导产品,新一年中研发前瞻性产品,立足长远做一些市场需求的产品,愿意向同行多学习,确保企业平稳发展。
周余华(丁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成校是行业配角,2015年,配合陶协《景舟杯》制壶大赛、中陶协《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选实操考核》做好考场组织保证工作,得到了协会表扬,做了一些人才培养工作。2016年,将继续做好人员培训,新审报两个人才项目,不断探索新路子。
史志君(宜兴市明月建陶有限公司):我们是宜兴5家琉璃瓦企业之一,产品开发方向正确,在大形势不好的情况下,我们在行业中比较也可以。宜兴琉璃瓦有在外省发展的,也是宜兴产品,意大利同行做了一百来年,作为产业文化来做,希望宜兴不要把这行业失去,否则可惜,关键是求生存发展。
周建国(江苏国豪耐火科技有限公司):企业5年时间短,2015年达7300万销售,品种是老产品,传承至今不容易。希望行业协会对耐火多关心,在工业陶瓷方面帮助牵线,多担活动。2015年经济很冷,2016年感受到了,稳好老产品,做足,尽可能靠近市场环保的产品配套,用耐火技术参与一块。今年做大难度大,立足企业做文章,苦练内功,使产品质量和市场做好,站住脚。
李锡春(江苏旭阳研磨科技有限公司):当前经济形势不乐观,要振作精神,面对情况,企业不能恶性膨胀,研磨的恶性竞争,死一大批。如何增长,我们企业作为非金属材料工业,将走出去与安徽池州的单位合资,生产无机阻燃新材料高附加值产品。陶瓷要跳出框框,利用传统产品、高新产业,转型发展,调整发展,就能觅得新机。
蒋雍君(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轻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在协会的帮助下,组织了许多活动,如陶艺年会和陶艺活动,在人才培养方面,我们将在教学和陶瓷艺术上多思考,科技与文化,学校肩负更多责任,将付出更多努力。
中日贸易额6年来再现两位数下滑
日前,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基于日本财务省和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对2015年中日贸易状况进行了分析。据该机构统计,2015年,中日贸易总额为3032.86亿美元,与上年相比下降了11.8%,这也是受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年后,时隔6年中日贸易额再次出现两位数下滑。
据该机构统计,2015年,日本对华出口额共计1427.16亿美元,同比下降12.3%;日本自中国进口额为1605.7亿美元,同比下降11.3%。当年,日元兑美元汇率下跌了14.5%。因此,在以日元计价的情况下,中日贸易总额为36.7万亿日元,同比增长0.8%;其中日本对华出口17.28万亿日元,同比增长0.2%;进口19.42万亿日元,同比增长1.3%。2015年,日本对中国贸易逆差178.55亿美元,同比下降2.7%。自2012年以来日本已连续4年呈现对华贸易逆差。
该机构指出,据日本财务省统计,2015年,在日本的贸易总额中,对华贸易额占比达到21.2%(相比2014年上升0.7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自2007年以来已连续9年位居各国之首。其中,日本对华出口额占日本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7.5%(比2014年下滑0.8个百分点),仅次于美国,位居各国第二,而且对于日本出口减少的贡献度最高。此外,日本自中国进口额占日本进口总额的比重达到24.8%(比2014年上升2.5个百分点),均创历史新高,自2002年以来已连续14年位居各国之首。
(消息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市陶协、均陶分会领导
慰问老一辈堆花艺人鲍山源
猴年春节到来之际,宜兴市陶协副会长、均陶分会名誉会长鲍建生,均陶分会会长葛海军、秘书长徐君洪、中国陶艺大师李守才一行,2月3日上午专程来到老一辈均陶堆花艺人、今年94岁的鲍山源家中,向老人表示深深的新春问候,祝福他晚年幸福,健康长寿。
暖意融融的客厅中,鲍建生一行热情地和老人拉起了家常,了解他晚年生活起居情况,要他保重身体,老人十分感动,感谢陶协和均陶分会的关心。作为均陶工艺厂的老领导鲍建生感慨地说,宜兴均陶之所以传承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历代老艺人薪火相传、带徒授艺的功劳,现今,均陶工艺的堆花技法创新、题材创新,已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和水平,均陶生产红红火火,宜兴均陶制作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对此,我们不要忘记像鲍山源这样的均陶老一辈艺人曾经作出过的贡献。
鲍山源于1923年生于宜兴丁蜀镇,18岁起学习均陶堆花工艺。曾任均陶中心试验组组长,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均陶大拇指堆贴花创作设计的开拓者之一。厂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画面都由他创作,1983年由工厂组织帮助他撰写了三级堆花技术理论考核教材,为厂培育了大批均陶堆花人才。他个人创作的作品有龙凤大花瓶,各种大小签筒、八方金鱼缸、圆金鱼缸、各种陶台、花盆、大型壁画等几十个门类几百个品种。同时还开创了铁笔划花法,挑捧刻花法,泥桨画花法,赛璐珞印花法等新工艺,对均陶堆花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贡献。
节前,均陶分会还登门慰问了年逾七旬的江苏省陶艺名人、堆花女艺人潘友芳。(本报记者)
靓丽彩陶 美艳一瞥
——品读陶艺专著《宜兴彩陶》
蒋尧基
今年元月16日,由市陶协会长史俊棠先生主编,古吴轩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陶瓷艺术专著《宜兴彩陶》首发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继《宜兴紫砂陶》《宜兴青瓷》《宜兴均陶》之后的又一本展示宜兴陶瓷艺术风采的科普读物和工具书。
宜兴彩陶作为陶瓷艺术的一种形式与门类,是在上千年传统的宜兴釉陶基础上,通过古彩陶文化与宜兴陶文化融合,逐步形成的艺术陶瓷,具有自身的艺术语言、艺术色彩、艺术行为,跻身于宜兴“五朵金花”的行列。它经过了好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成为特色鲜明的宜兴本土文化,绽放了陶都沃土上耀眼的光采。
《宜兴彩陶》以8章49节12万字的厚度,讲述了宜兴彩陶的前世、今生和动人故事,包括历史脉络、发展轨迹、人文元素、艺术成就和彩陶人物。近200幅的图片立体地告诉读者彩陶的靓丽姿色。各式各样的彩色缤纷的坛罐、花瓶、花盆、挂盘、陶餐具、陶酒瓶和现代艺术彩陶,让我们在美艳一瞥中领悟到宜兴彩陶的迷人亮色与瑰丽釉彩,它不愧为宜兴陶瓷百花园中的又一朵奇葩瑶草。
在历史长河中,宜兴早在汉代就开始制作釉陶,起初釉色单一,品种单调,装饰简陋。在清咸丰十年(1860)丁山丁南村的高耀卿创办了宜兴高大昌陶器工场,开始了宜兴彩陶的规模生产,成为近代宜兴彩陶艺术的先驱者和引路人。我们在《宜兴彩陶》一书中,看到了宜兴彩陶的生成发展,东汉时期(25—202),宜兴馒西窑烧制的掮拱瓮(泡茶坛)开始以黄绿釉附型。经明清、民国时期的发展,宜兴彩陶的釉色、装饰、造型等方面已经丰富多彩,销往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部分产品还出口日本及东南亚各国。新中国建立之后,宜兴彩陶长足发展,不仅是传统彩陶,而且是现代新彩陶都能“笑傲江湖”,在全国性展评中披金挂银。从书中收录编辑的部分“彩陶获奖纪录”中可觅一斑。
阅读《宜兴彩陶》可以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宜兴彩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彩陶人的责任与担当。尤其是当前紫砂红透的背景下,仍能坚守在彩陶艺术天地里,创新发展,不懈努力的一大批彩陶人,其间的艰辛和甘苦是不言而喻的。
宜兴彩陶装饰技艺已经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艺萃”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入选首批“无锡老字号”,“高大昌”商标注册成功,宜兴彩陶工艺厂被评为“无锡市文化产业示范企业……”宜兴彩陶带着古彩陶艺术的一路风尘和千年梦想,顺应了太平盛世的文化需求和市场理念,走进千家万户,融入五湖四海。品读《宜兴彩陶》,仿佛见到了像葛伯初厂长等历任领导,邱玉林大师和青年陶艺家葛昊翔等一批彩陶人,将人生熔铸于艺术之中。神游于他们的精美作品,可以感悟到他们的智慧与创造以及生命的激情和陶艺的解读,许许多多的精品佳作将变化的季节、天际的流云、清丽的山水、平淡的草木,给予提炼和浓缩,用艺术来承载,于是,形貌昳丽,生机张扬。
其实,彩陶人也与彩陶一样精彩。
“荆溪雅集”为丙申新春添彩
今年春节,在丁山国际大酒店举办的“荆溪雅集”展示,以书、画、印、陶的文化形式再次描述宜兴《荆溪十景》风采。
自明代以来,宜兴的秀美山水风光,归纳为《荆溪十景》,为人吟咏,成诗成画。这十景分别是:玉潭凝碧、张公福地、国山烟寺、阳羡茶泉、铜峰叠翠、蛟桥夜月、洴浰雪蓑、画溪花浪、周侯古祠和龙池晓云。明代宜兴县令、兵部尚书方逢时曾作“宜兴八景诗”,后人将其增阔成“荆溪十景诗”,沿用至今。明代文嘉(文徵明之孙)、清末民初徐达章(徐悲鸿之父)均有《荆溪十景图》流传于世。
如今,紫泥公社承办的“荆溪雅集”展,有张六弢(宜兴人,中国书协理事)书写的10幅《咏荆溪十景诗》、范扬的10幅(生于香港,祖籍南通,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荆溪十景》国画、魏广君(河南信阳人,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篆刻研究所副所长)的10枚《荆溪十景》印章和谭泉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刻绘的10把《荆溪十景》紫砂壶。这40件展品可谓是吟咏荆溪、集雅成卷,讴歌了宜兴不变的淳朴民风,清澈溪水,叠翠山峰。展览至2月底结束。(陶讯)
梅韵紫砂浮暗香
潘奕宇
梅,“独天下而春”,是中国的传统之花,其坚贞高洁、铁骨铮铮的品格为世人所敬重。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在万木不禁寒风的冬日,独自傲然挺立,绽放于枝头,幽幽暗香,随风袭人。作为中华民族最具傲骨的花,梅在艺术世界中也可寻其芳影,绽放在诗人辞藻华丽的诗句中、画家缤纷绚丽的画布上、歌者优美动听的旋律中,也绽放于古朴的宜兴紫砂艺术中。
梅是紫砂花塑器中常见的题材,提起花塑器人们会想起清嘉庆年间著名女陶艺家杨凤年的梅段壶。此壶以虬曲挺立的梅桩为壶身,色呈暗红,泥质细密,敛口直腹,壶底钤阳文篆书“杨氏”小圆印,钮、把、嘴皆作梅枝形,壶身贴塑梅枝三丛,朵朵梅花或含苞待放或笑脸迎人,小巧可人,再饰以断枝瘿节,刻画出梅之凌霜傲雪、不畏艰难的灵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也是传春报喜、吉庆的象征,迎春开花,人称“春来第一枝”,故有“报春花”之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曾制作过一件飞雪迎春盆,此盆为六方形,以遒劲的梅枝缠绕花盆底部作足,再贴塑绿梅朵朵,铺砂工艺则形象地表现出漫天的飞雪,构画出一幅动态的绿梅傲雪图,不禁使人想到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的诗句:“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这件飞雪迎春盆清新脱俗,典雅小巧,意境深远,赏之令人神清气爽。
古人常以花喻美人,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九回中描写了薛宝琴踏雪寻梅的场景“四面粉装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环抱着一瓶红梅……”令人印象深刻。陶刻名家沈汉生就将这一场景用紫砂陶刻来描绘,创作了宝琴踏雪寻梅挂盘。挂盘以团黄泥和墨绿泥两种色泥制成,挂盘中央是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几枝梅花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一女子立于梅林中,身披红色凫靥裘,手持一瓶红梅,身形娉婷,笑靥如花,丰神灵秀之姿,惊人清丽之容,正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梅花积玉含香,斗霜雪,抗严寒,冰肌玉骨,因此受到众多紫砂陶艺名家的喜爱,将梅花赋予艺术灵魂,如紫砂老艺人朱可心的报春壶、王寅春的五头梅花周盘茶具、以及谢曼伦大师的松竹梅壶等等。这些紫砂艺术家自己又何尝不是一株株梅花,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努力奋斗,坚贞自守,为宜兴陶文化增色添彩。
时光深处的窑场记忆
崔听槐 蒋尧基
生长在陶乡丁蜀镇,总有一种情愫萦绕在心头,剪不断,理还乱。尤其是那些对于当今的人们来说,渐行渐远的窑场轶事,五色土的神话、供春学艺的传闻,与“龙”共舞的窑工,还有陶工老辈口述的深藏在记忆里的窑场上的滴滴点点,生活情致,也会钩沉起一抹相思。
祭 火 神
一座座喷火的龙窑,是小镇独有的景致。早在西晋就采用龙窑烧制陶瓷,到清朝至民国年间,丁山、蜀山两镇的龙窑多达70来座。窑户靠它,工人靠它,凭着那份执着,在天人合一的追求中营造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使“粗、溪、黑、黄、砂和紫砂”这些宜兴陶瓷门类完成土与火的创造。陶瓷就千姿百态,精美绝伦。
丁蜀镇的蠡墅,一直传说是越国大夫范蠡在那制陶而得名。由于我家几辈人都在那居住和从事陶业,早就听祖母说范大夫的故事,村里曾有蠡墙园、西施台的遗迹,在台山西麓的神堂,供奉着土地菩萨、火神菩萨和造缸先师范蠡的神像,终年香火不绝。
蠡墅四周有十几条龙窑,以生产黄货、黑货、粗货为主,诸如缸、坛、盆、罐、碗、砂锅之类日用陶瓷和琉璃瓦等建筑陶瓷。窑户们祈盼龙窑的恩赐,因为窑场全是“火里求财”,指望龙窑出产釉色斑斓的好产品,运销城镇和农村。
人们心中需要一种寄托,于是在村中建了三开间二进的神堂,至于何时落成,谁也说不清楚,历史资料记载在光绪年间重修过。旧时候,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村里的窑户首先要在神堂里祭火神、拜土地,请神仙保佑窑火兴旺,窑场平安。一般是由德高望重的大窑户牵头,中小窑户赞助和分摊费用。几十人集中在神堂焚香化烛、点燃纸锭、念读祭文,跪拜着祝愿火神菩萨等施福于窑场,火顺人意。仪式之后,请装窑、烧窑、做坯的大师傅代表一起聚餐。待到龙窑动烧的时候还会一一祭拜窑头菩萨。这些都是继春节、元宵之后的一件窑场盛事。
尔后,神堂还会在农历三月十八至二十日举办窑场庙会,请戏班唱吉利的戏目,以酬火神,祈福于陶业,让广大陶工及其亲属从四邻八乡赶来,热闹热闹。
神堂浸润了迷信色彩,同时也承载了窑场的期盼,对于靠天吃饭的陶工来说也算是一种信念与追求。神堂延续了数百年,到抗战之后变成了初级小学,先后定名为神堂小学、蠡墅小学、人民路小学。由于市镇建设被拆除,从此,神堂就消失在人们的视线里。
蠡墅的故事,祭火神的旧俗已经定格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丁蜀窑场上的市井佳话和不朽传奇。
吃早茶
吃茶是窑场工人一日三餐之外的嗜好,现今风雅之说为品茗。过去窑场上民谚“早上皮包水”指的就是吃早茶。这种习俗,与窑工们在龙窑的工作节奏、劳动强度、身心调节密切相关。又因宜兴茶叶、太湖水、紫砂壶、茶馆业的相生相伴,吃茶之风代代相传而历久弥坚。
从抗战前夕到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丁山、蜀山两地的茶馆业兴盛,大小茶馆约有十多家,为方便用水和招徕茶客,茶馆都开在热闹的临河老街,如丁山通济桥(俗称小木桥)南的南园茶社 、桥北的近溪楼、三泉茶馆、大中街的达泉茶社、东贤桥南的丁荆泉、大木桥南的南春园,蜀山的陶炉、民乐茶社等,这些茶馆,内部设施用品齐全,如老虎灶、方形台凳、紫砂壶、沏茶用大铜壶以及备有等级不同的宜兴红茶。那时泡茶用水取自丁山大河,河道东贯太湖又西接湖 父金沙泉,与画溪河、蠡河、白宕河纵横贯通,水源较为洁净,茶馆隔夜要将盛水大缸挑满,加适量明矾澄清,供当天烧用,燃料用砻糠,烧时不温不火,又利于封炉保温。
旧时窑户家中雇的窑工,十有七八是为避战乱、饥荒从苏北兴化、盐城、东台等县拖儿带女来丁山谋生的,其中绝大多数人没有文化,但久而久之,也习惯了吃早茶的好处。茶馆为迎合有些茶客早起的习惯,凌晨四时许就要开门迎客,龙窑的烧窑佬、装窑佬、开窑佬、驳货工还是划货(质检)先生,都有不同时间段光顾茶馆,那时茶资便宜,即便在解放初,一客角把钱就够了,如自带茶叶,就只收开水费,老少无欺,公平合理。春茶上市,一些老茶客会带上一撮明前茶或雨前茶,招呼店伙计用紫砂壶冲泡,让同坐者分享,品评茶的香气、汤色、味道,议论价格值不值,茶馆业主偶尔也会凑个热闹,发表些“高见”。宜兴解放那年,我尚在念小学,因远亲关系,我家从陈家窑西租住“祺绥堂”的老屋搬到丁山第一大窑户白宕里葛德和的大宅院,窑工中有位许师傅,早年从苏北兴化过来,一直在葛德和家做“长头”,相当于龙窑大班长,念过私塾,有些文化,很懂吃茶,人缘也好,喜欢拎把紫砂洋桶壶、自备茶叶,相约窑工们一起上街吃早茶,兴致一来,摇头晃脑,每每脱口就说“茶熟香温,当数兰山红茶矣”,或冷不丁冒出一句不知从那本古书上读过的“一壶好茶,可抵十年尘梦也”,让在座窑工听得一楞一楞的。
到茶馆吃早茶,一事两便当。如解放前由丁山人王坤荣、李彩英夫妇开设的近溪楼茶馆,店面位置好,窑工感觉肚皮饿了,就在茶馆西隔壁黄焕大开的麻糕店,买副价廉又实惠的大饼油条当早点,跨出茶馆就是街,可顺便买些中饭菜捎回家。大中街的达泉茶社,经常有说书和唱小热昏卖梨膏糖的艺术表演节目,很受欢迎。1956年丁山服务业实行公私合营时,老板谈泉山担任了丁蜀镇浴室茶水业经理。另一家南园茶社名声更响,由本地人高祖培在抗战前开设,为三开间两层楼结构,地处画溪河、白宕河、丁山大河交汇处,三面环河,景色怡人。高氏在楼堂设计和服务上独标高格,一楼茶室的两根立柱,挂着刻写“煮画溪春夏秋冬水”“品阳羡东西南北茶”两副木板竖幅联,茶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二楼茶室开设了书场,上午有苏州评弹,下午有说大书专场,茶客一边品茶,一边听赏节目,心驰神往,悠然自得,窑工中的书迷乃至窑户大佬,也会经常光顾。一楼堂口柜台边,还设一邮箱,帮丁山邮局代理部分邮政业务,吃早茶的茶客贴邮票寄信、收邮件十分方便。这些投茶客们所好的特色服务,为茶社赢得了人气和口碑。
荆溪诗联(摘选)
贺曹婉芬大师从艺60周年
邓君曙
艺海扬帆一甲子,方圆天地见真奇。
紫陶不负耕耘苦,壶玉应歌琢磨怡。
韶华流芳花怒①放,晚霞闲云月晕②移。
匠心随缘任挥洒,巾帼承传曼劲枝。
注:①“怒放壶”②“月晕壶” 均为精品作之代表。
访红庙村
吴开荣
刚过国道碧云倾,庙址学所伴鸟鸣。
唐贡古名依旧在,似闻嘚嘚马车声。
唐贡村
蒋祖芳
闲来探胜访遗存,密树浓阴绕入村。
老井无言清似境,任人指说古今痕。
参观陶都陶瓷城
张亚新
五朵金花佼佼乎,九州陶艺聚陶都。
游人半日多观赏,阳羡紫砂天下无。
吃汤圆
元宵节最具特色的食品是元宵。元宵的历史已有1500多年。元宵,形似“小团子”,又用滚水煮熟,一起饮用,所以宜兴人叫元宵为“汤圆”“汤团,寓意团圆、美满。元宵是用糯米粉裹糖馅做成的,香软可口。起初宜兴较盛行酒酿元宵,后逐渐用鲜肉、豆沙、枣泥、果仁、芝麻、花生、桂花等做馅心,花色品种多样,可供不同口味的人任意选择。现在虽然家庭自制的少了,从商店采购现成的多了,但元宵节吃汤圆这个习俗,在宜兴城乡还一直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