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都通讯

《陶都通讯》2015第九期


2015-10-29  

“百年景舟纪念音乐会”在台湾举办

今年适逢紫砂泰斗、一代宗师顾景舟诞辰一百周年。9月19下午2时,位于彰化县的大叶大学礼堂隆重举办“百年景舟纪念音乐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梅中华率团赴宝岛台湾,参加这次弘扬宜兴紫砂文化的重要活动,并在音乐会上代表紫砂故乡致辞。市陶协会长史俊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周桂珍、鲍志强、顾绍培,省大师周尊严、紫砂工艺厂厂长徐建荣、顾景舟的家属代表随团前往。台湾国民党副主席黄敏惠、历史博物馆前馆长黄光男、大叶大学创始人叶松根、校长武东星、日盛企业集团总裁陈国和等知名人士,紫砂爱好者、文化艺术界、教育界、工商界及顾景舟生前友好共360余人出席了音乐会。大叶大学董事长、著名紫砂收藏家黄正雄、历史博物馆馆长张誉腾在致辞中对宜兴与台湾两地从未间断的紫砂文化交流给予了高度评价。

音乐会历时两个半小时,演出的节目有独唱“紫玉金砂”、管乐演奏、钢琴独奏等。期间,景舟传人周桂珍就拜师学艺和师父的为人为艺作回忆发言。台湾紫砂文化学者黄怡嘉女士从学术角度对顾景舟紫砂艺术进行评析。

音乐会结束前,宜兴市政府与大叶大学互赠纪念品,市陶协与大叶大学艺术学院签订了陶瓷文化交流协议。市陶协赠给大叶大学紫砂挂盘一件,上面镌刻“百年景舟,丰碑永存,大美紫砂,两岸情深。”大叶大学校长武东星回赠该校教授装饰的“漆艺、鎏金宜兴紫砂壶”。(陶宣)


咸阳陶瓷设计院宜兴分院

落户“拜富集团”

9月2日,我市陶瓷行业产学研合作又结硕果,中国建材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宜兴分院挂牌仪式,在位于丁蜀镇宜兴陶瓷产业园区的江苏拜富集团隆重举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中苏、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院长梁振海、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理事长周健儿、丁蜀镇委书记马钟、镇长储鑫、市陶协会长史俊棠和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国内的相关大专院校、研究院的领导、专家、企业老总共百余人到场祝贺。

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隶属于中国建筑材料有限公司,长期以来从事建筑卫生陶瓷的新技术、新材质、新工艺的研发工作,是全国最具实力的科研院所之一,与宜兴陶瓷产区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而江苏拜富集团是我们宜兴陶瓷的骨干,也是全国陶瓷色釉料行业的领军企业。在20多年的创业过程中,他们依靠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引领产业的发展。研发出一批领先于国际水平的新产品,填补了国内陶瓷色釉料领域的空白。如:锆系列包裹红颜料、无铅玻璃颜料、无锌无铅透明溶块、墙地砖微晶透明干粒等,使“拜富”制造的品牌效应在国内陶瓷行业风生水起,享有较好的知名度。

这次宜兴分院的成立,将成为新材料研究和规模化生产的基地,使新材质的研发、定位,科技创新、转化拓展了新的空间。同时,又为双方搭建了高层次的平台,为陶瓷原料的健康发展壮大,实现互利共赢。

王中苏书记指出,宜兴分院的成立,标志着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与拜富集团迈出了强强合作的新步伐,是技术与资本的有效对接,科技与产业的完美融合,必将有力带动拜富集团乃至宜兴陶瓷产业的创新、加速发展。他希望合作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真诚合作的原则,加强沟通、紧密协作,积极做好研发、转化、培育等各项工作,真正把分院建成宜兴产学研合作的典范、陶瓷产业发展的品牌。王中苏要求丁蜀镇和市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在政策、机制、具体工作等方面给予最有力的保障,让咸阳陶瓷研设计院宜兴分院顺利运行、早出成效。(陶讯)

 

百年景舟宜兴紫砂南京特展举办

为纪念紫砂泰斗顾景舟大师诞辰100周年,由纪念顾景舟诞辰100周年活动组委会、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和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宜兴紫砂工艺二厂有限公司、新华全媒体艺术馆承办的“百年景舟宜兴紫砂南京特展”,9月8日下午在新华全媒体艺术馆隆重开幕。

江苏省委原副书记、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顾浩、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徐承云中将、新华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周跃敏、新华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刘守华、新华日报社副社长、江苏省报业协会主席刘文平、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高以俭、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主席徐湖平,宜兴市副市长尹志华、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副会长鲍建生、程同德、徐建荣、中国紫砂文化(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宜兴紫砂工艺二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击波、宜兴市作协主席徐风,中国工艺、陶艺大师徐汉棠、顾绍培、毛国强、吴鸣等紫砂界人士出席了开幕式。在开幕式上,由宜兴市作协主席徐风所著的《布衣壶宗——顾景舟传》、由宜兴紫砂工艺二厂有限公司与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康尔教授合作首部紫砂主题话剧《东方紫玉》剧本举行了发布仪式。

此次南京特展有40余件紫砂作品亮相,其中壶艺泰斗、一代宗师顾景舟的“匏尊壶”“合欢壶”“茄段”,王寅春的“仿古”,朱可心的“竹鼓”,体现了老一辈紫砂大师深厚的艺术修养及精湛的制作技艺;顾老大弟子、今年已84岁高龄徐汉棠大师的“虚扁壶”“仿鼓”、吕尧臣的“素心”、汪寅仙的“梅桩”“红小龙玉环壶”、李昌鸿的“高四方壶”“石瓢”、顾绍培的“景舟式雪华”、周桂珍的“亚明提梁”“一粒珠”等当代大师的作品,另有顾景舟大师的嫡传弟子、再传弟子、现今已成为省大师的一些壶艺代表作,见证了百年景舟传承有序的壶艺发展轨迹和深远影响。展览期间,还举办了当代紫砂作品展及研讨会,紫砂与书画、篆刻等跨界艺术创作与交流活动。(本报记者)

 

第八届陶文化节总体方案公布

将推出42项主要活动

9月6日上午,宜兴市召开第八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动员会议,公布了活动总体方案。会议要求各相关单位要明确职责、落实措施,确保通过活动打响“中国陶都·陶醉中国”城市品牌,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去年下半年以来,在陶文化节组委会办公室的牵头协调下,各相关单位围绕“陶文化节”的组织筹备,特别是围绕节会总体方案,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根据昨天公布的活动总体方案,此次节会围绕“缅怀大师风范,弘扬景舟精神;繁荣陶瓷文化,促进科学发展”的主题,将推出42项主要活动,既包含纪念顾景舟诞辰100周年大会、“曼生杯”紫砂名家书画作品比赛及陶仙子评选活动等陶文化活动,也将举办宜邦菜美食美器大赛、“金秋十月醉陶都”等旅游推荐活动。其中,陶都兴业——2015秋洽会系列经贸活动更是此次节会的重点,不仅将举办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等常规活动,还针对我市产业特点举办相关高峰推进会和新材料论坛等活动,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宜报)

 

我市举办“景舟杯”手工制壶大赛

9月7日,首届“景舟杯”手工制壶大赛开赛,首批200余名民间紫砂艺人步入考场展身手。

今年是顾景舟大师诞辰一百周年。在第八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即将到来之际,宜兴市专门举办了首届“景舟杯”手工制壶大赛。本次大赛由市人社局、市陶协承办,共吸引了1813名紫砂艺人参加,分为民间类、初级职称类、中级职称类及高工、研高类四组。其中,民间类622人,分三场进行,前后6天;初级类878人,分四场进行,前后8天;中级类一场270人,前后3天;高工、研高类一场43人,前后3天。大赛从9月7日开始,至10月4日结束。当天上午民间类比赛,参赛的200余名民间紫砂艺人中,年龄层次既有刚毕业不久的大中专学生,也有年近六旬的制壶老艺人。他们制壶器型也囊括了光、花、方等器型,还有部分青年选手的创新之作,展示了民间选手的较强实力。

据了解,为确保比赛公平公正,参赛人员须在工作人员监督下,在规定时间内全手工完成作品创作。所有作品除器皿内部可以盖统一的考试章外,其他部位不得做任何记号。据市人社局局长蒋德荣介绍,此次大赛比赛规格高、参赛选手多、选拔范围广,而且获奖者在职称评审中可突破常规,真正体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选才用才目的。今后,该大赛将每两年举办一次,走制度化、长期化之路,成为宜兴市最权威、最高规格的手工制壶大赛。(报讯)

 

宜兴市2015年上半年紫砂陶产品抽检合格情况公告

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2015年全市电线电缆、紫砂陶和环保设备产品质量季度抽检工作的通知》(宜政办发【2015】26号)文件精神,江苏省陶瓷耐火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宜兴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认真组织开展了2015年上半年度抽检工作,现将上半年紫砂陶产品质量抽检合格情况予以公告。 

   江苏省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      

江苏省陶瓷耐火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宜兴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世行报告:长期融资缺乏抑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

世界银行日前发布《全球金融发展报告2015-2016:长期融资》报告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缺少长期融资,导致发展中国家企业的投资拉动型增长受到抑制,也使得信用好的家庭难以通过借贷来满足教育和住房需求及摆脱贫困。

报告称,长期住房融资是置业中最重要的因素,但各国差距很大:在高收入国家人口中有个人住房贷款的比例为21%,在中等偏低和低收入国家这个比例仅为2.4%。印度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只有2.3%的个人有住房贷款。

不同国家企业在长期融资方面也面临巨大的差异。低收入国家的企业贷款期限平均为23.3个月,不到高收入国家企业平均贷款期限58.7个月的一半。塞拉利昂和利比亚的企业贷款期限特别短,平均只有8个月和4.4个月。

报告强调,由于缺少长期融资,许多发展中国家仍在竭尽全力筹措建设基础设施所需的数十亿美元资金,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增长。

(来源:中国经济网)

 

鉴云盆艺杯——国际花盆艺术节将为陶文化节添彩

被列入10月份我市第八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活动内容之一,由江苏省陶协、宜兴市政府主办,市文广新局、市陶协承办,市陶协花盆分会、中国紫砂博物馆协办的“鉴云盆艺杯——第四届中国宜兴国际花盆艺术节”将于10月19日上午在宜兴陶瓷博物馆开幕。据悉该项活动在规模和内容安排上,比往届活动有更多的亮点,目前各项组织准备工作正紧张有序进行。

在10月19日至24日,将先后推出第九届全国陶瓷花盆创新评比,已落实国内陶瓷花盆产区送展作品400件,其中宜兴地区250件;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林鸿鑫选送100件紫砂壶盆景佳作展出;组织30人的全手工制盆暨盆景现场制作大赛;同时举办国际盆栽艺术论坛、陶瓷花盆厂商联谊会、市陶协花盆分会成立十周年庆典等相关活动。

另据了解,到时,BCI国际盆栽协会荣誉主席苏义吉(中国台湾)、BCI国际盆栽协会第一副主席宾利(美国)、副主席罗伯特·林肯(英国)、世界盆栽爱好者联盟理事长胡运骅、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原会长苏本一,以及欧美国家的30位陶艺、盆栽大师将携作品来宜出席交流活动。(崔听槐)

 

丁蜀镇新增22位无锡市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最近,无锡市文广新局公布了第四批无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有91人榜上有名,其中,宜兴市丁蜀镇的22位陶艺家在传统技艺门类中入选。

他们分别是:紫砂陶制作技艺的高丽君、张红华、周尊严、顾治培、储集泉、高建芳、刘建平、张振中、范永良、史小明、王小龙、顾美群;均陶制作技艺的潘友芳、杨俊、张志英、倪新安、方薛斐;青瓷制作技艺的詹杏娣、张荣法、徐敏;彩陶制作技艺的邱玉林和宜兴陶传统仓储技艺的蒋韵杰。(陶讯)

 

张红华赠壶中国紫砂博物馆

2015年9月16日,中国紫砂博物馆周小东馆长从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史俊棠会长手中接过一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张红华最近创新之作——雅竹提梁壶。正值第八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即将开幕之际,张红华大师捐赠此壶,丰富了馆藏,不仅是对中国紫砂博物馆工作的支持,也充满了对陶文化节圆满举办的期愿。

此壶由团泥制成,以竹为题材。壶身为竹子最根部的一节,底部有八足,如同深扎入土的竹鞭。提梁由一直一弯两根竹子交汇而成,线条流畅自然,称手舒适。壶嘴和壶钮则制成梅枝状,遒劲的梅枝枝头朵朵梅花绽放,姿态各异,仿佛能嗅到清冽的梅香。竹与梅同为“岁寒三友”,自古就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紫砂壶花器中也多以此题材。张红华大师将坚韧不拔的竹与不畏严寒的梅相结合,意境深远,体现了文人情怀,更表现出中华民族坚贞不屈、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是一把形美意更美的佳作。(潘奕宇)

 

绝美的紫砂壶盆景

蒋尧基

也许大家与我一样,对于紫砂壶盆景,不仅陌生,而且惊讶。我听到这个名字,源于市陶协花盆分会执行会长陈士权送我的一本由陈习之等编著的书籍《紫砂壶盆景艺术》。一览之后,紫砂壶盆景给我的印象是精美无比,奇妙绝伦。

一般制作盆景都是采用石盆、陶盆、瓷盆,其中的紫砂盆深受盆艺师的宠爱,声名远播,在全国各地的盆艺作品中经常见到它们的身影。今天,我从书里的图片中看到了深圳东湖公园盆景世界的盆景艺术大师林鸿鑫夫妇首创的“紫砂壶盆景”作品,令人耳目一新。正如林鸿鑫先生所说的“云寸竞生机,应羡紫砂开天地;盆林添绝艺,始知壶内有乾坤。”

盆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艺术之一,是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组合。盆景的流派主要有岭南派、川派、苏派、扬派、海派、徽派、通派和浙派。它们基于创作者不同的生活阅历、形象思维、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呈现出风格迥异、特色鲜明的盆艺作品。紫砂壶历来是泡茶的器皿,受到文人雅士的厚爱。现今,年逾八旬的林鸿鑫独创用紫砂壶栽植花木,对于盆艺界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是中华瑰宝之盆景艺术与紫砂壶文化的第一次融合,将一派盎然生机、锦秀天地微缩于精巧古朴的砂壶之中,是何等的奇思妙想!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用它作为盆景艺术的载体,不但造型新颖别致,呼应主题,而且小巧精美,神采飞扬。紫砂壶盆景可托于掌心,玲珑可爱,与国际上流行的微型盆景艺术合拍。紫砂壶本身吸引了许多文人的参与、创作、欣赏和收藏,充盈了艺人和文人的心血与智慧。茶壶为品茗之上品,壶盆则寄神秀于心田。

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品种数以千计,为微型盆景的制作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又增添了艺术的光华,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我从书籍中看到上百种紫砂壶盆景,确实高雅、精致和隽秀。茶壶虽小,却能一花一世界,一叶一春秋。林老先生用不同的紫砂壶栽种不同的植物,如观音莲、米粒花、福禄桐、十二卷、金边吊兰、小仙女、紫檀、榕树、博兰、龙柏、黑松等等,无不妙趣横生。

《舞之恋》是朱泥仿古壶植以小叶女贞。树根似爪裸露,主干旁逸斜出,两丛枝叶翠绿繁荣,如体态婀娜的舞女风姿绰约,有着“舞转回红袖,歌愁敛翠钿。满堂开照曜,分座俨婵娟”的诗情画意。《高风亮节》是在竹编壶里种的文竹盆景,盆与景相呼应,意与情相契合,看到了文竹之飘逸、青翠、清新、宁静的身影。也仿佛听到了风吟竹唱,透溢着几缕人性之光,可谓“生挺凌云节,飘摇乃自持。”《剑舞芳华》这个盆景,是将小榕树栽在寿桃壶里,壶口塑的小猴边上一株榕树破土而出,树干历经寒暑,三度弯曲苍劲向上。末端的枝梢上宛如一剑直指长空,唯有叶片流露它的芳华,这是力与美的同构,“剑舞蹁跹随风起,梦落芳华有谁知?”此外,像《南国早春》《锦衣玉食》《万象更新》《风情万种》《紫袍玉带》……以独特的盆景语言,抒发其自然情趣和艺术魅力。

在今年10月份举办第八届中国宜兴国际陶文化节期间,宜兴陶瓷博物馆还进行“鉴云盆艺杯”国际陶瓷花盆艺术节活动,可以见到林鸿鑫先生创作的近百件“紫砂壶盆景”艺术品。在这难得的机遇里近距离观赏到这些富含文化品位的“迷你盆景”。

“紫砂茶壶手中持,琪花瑶草灵石移;玉树临风展秀色,堪称人间第一奇。”

 

紫玉葆光  清韵流芳

——“百年景舟·南京紫砂特展”侧记

崔听槐

传播产生价值,创新汇集财富。

9月8日上午,新华传媒广场一派热烈喜庆的气氛,简朴而隆重的“百年景舟·南京紫砂特展”拉开了帷幕。壶艺泰斗、一代宗师顾景舟大师以及他的弟子、门生的40多件经典代表作在新华全媒体艺术馆集中亮相,这是在纪念顾景舟诞辰100周年活动中先期在南京推出的一次高规格、高水准的特展。特展承办方、宜兴紫砂工艺二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击波介绍,本次展览作品大部分是二厂馆藏珍品,也有小部分由紫砂艺术家亲自送展,从中展现顾景舟壶艺传承的文脉延续和发展轨迹。

当天,新华日报社社长周跃敏谈及这次紫砂特展时说,紫砂是宜兴的文化符号,江苏的文化品牌,中国的文化名片。一把紫砂壶足以讲述一段中国的故事,是中华民族以和为贵、包容并蓄精神内涵的生动体现。无论是文人雅士,还是平民百姓,对紫砂壶的钟爱,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雅好。这正是紫砂壶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今年,恰逢顾景舟先生诞辰100周年,顾老潜心紫砂陶艺60余年,丰富的人文素养和朴实的精神情怀,呕心沥血,精研壶艺,带徒传艺,创新了一批风格独特的紫砂壶形态,奠定了中国当代紫砂艺术的特殊地位。举办这次活动,旨在弘扬老先生“承前启后,传艺育人,淡泊名利,自珍自重”的巨匠精神。

  紫玉葆光,清韵流芳;展览现场,人头攒动。人们争相一睹壶艺风华,顾景舟大师的“匏尊壶”“合欢壶”“茄段”3件经典之作以及王寅春的“仿古”、朱可心的“竹鼓”,传统中演绎作品的精、气、神、韵,令人高山仰止。耄耋之年的徐汉棠大师,特意出席了特展开幕式,并代表顾老大弟子作了发言,深情地回忆了顾老对自己的教诲以及为紫砂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他参展的“虚扁壶”“仿古”两件经典之作,给观赏者体味到工精艺美中的创新元素。吕尧臣、汪寅仙、李昌鸿、顾绍培、周桂珍、毛国强、吴鸣等当代大师以及嫡传弟子们的一批各具风格特征的代表作,既重视传统工艺,又不乏时代创新精神,彰显了宜兴紫砂厚重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艺术审美。

置身于特展现场,让观赏者近距离感知顾景舟等老一辈紫砂艺术大家作品的艺术魅力,赏析当代薪火传承、紫砂文化给大家带来更高的特质享受和精神愉悦。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顾老的门生弟子、宜兴紫砂界的大师、高工们,为这次高规格、高水准的特展在新华全媒体艺术馆成功举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是对纪念顾老诞辰100周年,追思和继承顾老的巨匠精神的一种新形式。唯有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开拓,宜兴紫砂工艺之花一定会绽放得更美更艳。

 

滕王阁感怀

 尧基

南昌的滕王阁,由于初唐诗人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享誉千载,吸引了多少人向往的目光。

当我走进滕王阁景区,是名阁与公园相拥,四周高楼林立,少了些古风韵味,处处流露着时尚的风景。那座矗立的滕王阁,穿过了红尘世俗,相遇了风雨雪月,保持着曾经的雄姿,与每一位游客相会,让人静静地欣赏那一段久违的梦。

据史料,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是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在洪州都督任上创建,坐落在南昌市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依城临江,瑰伟绝特。22年之后,初唐才子王勃在登游滕王阁,写下了千古绝唱《滕王阁序》而名满天下。在唐朝曾修建5次,盛极时,阁高18米多,附有楼台亭榭,体量宏大,气势雄伟,具有春日赏花、夏日纳凉、秋日登高、冬日赏雪、上元观灯、歌舞宴饮的功能。以后的宋阁、明阁、清阁,均沿袭唐阁的风格,多次修建各有特色。现今,我们所看到的滕王阁算起来已是29代了,建于1989年,可谓“旧阁新造。”碧瓦丹柱,雕栏绮户,斗拱层迭,飞檐凌空,宫灯祥照,书画满堂,其风格和样式借鉴了宋阁的特点。

滕王阁共9层,采用“明三暗七”的建筑格式,远看只见3层有回廊相道,其实阁内楼层暗藏。走在明层的回廓上可俯瞰赣江景色和城区风貌。阁顶铺盖的是碧色琉璃瓦,产自宜兴。滴水、勾头、瓦当也是同一色泽的琉璃瓦附件,而且,滴水上有“孤鹜”图案,勾头上有, “滕阁秋风”4字。想不到宜兴的建筑陶瓷琉璃瓦也为滕王阁增添了光彩。

沿着滕王阁12米高的阁座高台石阶,便走到主阁的入口处,门柱上挂着毛泽东手书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不锈钢楹联。电梯不开,服务员说坏了。我只能顺着楼道的水泥台阶,一步步地登上一楼、二楼、三楼……在二楼见到了一幅丙烯壁画长卷《人杰图——江西历代名人图卷》,描绘了自先秦至清代80位江西籍名人,如陶渊明、徐孺子、曾巩、欧阳修、王安石、汤显祖等人物形象。其余的楼层分别展示了根雕、书画、青铜器编钟等物件。这些风景说明一个道理,时光从不为谁停留,人生从不为谁等候,在岁月中稳坐寂寞,静看繁华。只不过想象中的滕王阁与现实的滕王阁有些距离。见过了它,接近了它之后,有一种“相见不如怀念”的感慨。

滕王阁是历史的记忆,人们心中的文物,代表的是中华古老的文明。《滕王阁序》里的最后部分是一段诗言:“滕王高阁临江者,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的总结与归纳,是用含蓄、凝练的笔调倾诉了自己的思考,回忆滕王阁当年的繁华,如今时光流逝,物是人非。面对世事的盛衰无常,不禁感慨万千。我以为,过去不必留意,它把经历给过你,未来不必等待,它把希望留给你。生活可以朗朗地笑,还有默默地坚强。

“胜地几经兴废事,高阁今又忱碧流。”游览滕王阁是一种追寻,聆听江南名楼背后的故事,把它当作盛世重兴的历史巨碑和文化振兴的辉煌先兆,祈盼代代传诵。

 

“曼生杯”紫砂大赛揭晓

9月22日,由市陶协、市书协主办,紫泥公社和陈曼生艺术馆承办的“2015曼生杯紫砂大赛”评比揭晓。参赛的168件(套)作品,有壶类、雕塑类、陶刻、花盆等。经评委评定,高潮龙获特等奖;马伟民、张万敏、杨双红获金奖;郁志浩、黄明等6人获银奖;花伟斌等12人获铜奖。(尧文)

 

《江苏陶瓷》

《江苏陶瓷》杂志是全国陶瓷行业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之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库收入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也是江苏省内唯一的陶瓷专业期刊。它以全彩版的形式挖掘陶瓷文化、探讨陶瓷技术、分享陶瓷艺术为出发点,从历史、美学、哲学、社会、艺术、技术等角度报道陶瓷行业在科研、生产、教育、设计、创新、管理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等,深层次、全方位地宣传陶瓷行业的各类最新信息。坚持严肃的学术态度与风格,以新颖独特的方式宣传陶瓷技术与艺术,吸引读者的眼球。

读者定位:全国各地所有陶瓷投资收藏爱好玩家,各陶瓷行业企业家、创业者、经销商、陶瓷技术研究学者、陶瓷艺术专业人士及各界人士,从事材料研究的高等陶瓷院校、科研机构、陶瓷企业、文博展馆、艺术会所、拍卖公司等。

现面向全国寻求合作伙伴,成立宣传网点。

联系方式:QQ:569283018

电话:0510-87187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