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茹砂 文心铸陶
毛国强紫砂艺术馆在宜开馆
展示当代陶艺大师翰墨茹砂、文心铸陶的毛国强紫砂艺术馆,12月11日上午在宜兴隆重开馆。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长周郑生,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傅维杰,江苏省委老领导王寿亭、南京市原市长王宏民,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章剑华,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长马达、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学院院长、毛国强紫砂艺术馆总设计师王建国,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刘湘根,中共宜兴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立军、宜兴市政协主席邵亚群、宜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晓红、丁蜀镇党委书记马钟以及文学艺术界、收藏界、陶艺界的有关人士500余人参加了开馆活动。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介绍了莅临开馆仪式的领导和嘉宾。
开馆仪式上,宣读了江苏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江苏省工艺美术协会名誉会长陈焕友的贺辞,转赠了国学泰斗、香港饶宗颐先生和国民党中评会主席团主席、台湾紫砂收藏家黄正雄先生的贺轴。
傅维杰、章剑华、周郑生先后在开馆仪式上致辞。张立军市长在开馆仪式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指出,紫砂是宜兴最响亮的城市“名片”,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宜兴紫砂的传承发展。此次毛国强紫砂艺术馆的建成开馆,对于展示宜兴悠久灿烂的紫砂艺术,特别是对推动宜兴紫砂文化的互动交流和繁荣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衷心希望紫砂界的广大人士,尤其是德高望重的大师,继续担当好“提升紫砂技艺,弘扬紫砂文化”的神圣使命,通过政府与业界的合力推动,共同营造“紫砂创作百花齐放、紫砂传承人才辈出、紫砂发展欣欣向荣”的生动局面,为扩大陶都影响、建设文化宜兴作出更大贡献。
坐落在丁蜀镇通蜀路的毛国强紫砂艺术馆,由年近百岁的国学泰斗、西泠印社社长饶宗颐题写馆名。展馆占地面积八千余平方米,主体建筑两层三千余平方米,建筑风格既具中西合璧的恢弘大气,又体现独具匠心的精致典雅。
毛国强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1945年生于紫砂发祥地蜀山南街陶艺世家,其父毛顺生早年创办的紫砂陶号“毛顺兴”闻名江南,与当时紫砂陶艺界的许多名家交往密切。毛国强从小耳濡目染接受艺术熏陶,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承紫砂七大老艺人之首的任淦庭先生研习陶刻。五十多年来,对紫砂艺术和书画艺术上下求索,研究颇深,陶刻技法洗练精到,擅长在紫砂壶、瓶、盘、盆、杯、条屏、陈设件上镌刻真、草、隶、篆、钟鼎等各体书法,又精于刻绘山水、人物、动物、花卉、禽鸟,构图精当,韵味隽永,作品无不显示雄浑洒脱,淋漓恣肆的艺术魅力,展示作者翰墨茹砂、文心铸陶的文化追求。作品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展及博览会大奖,被中南海紫光阁、天津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以及美国洛杉矶艺术馆、亚泰博物馆收藏和展示。
走进毛国强紫砂艺术馆,让人置身于紫艺流芳、翰墨生辉的文化氛围之中。6个展厅中展陈的作品有毛国强大师个人从艺以来的紫砂代表作如“暗香浮动十二件套壶”“竹露生香壶”“秦古瓶”“满园春色瓶”等100余件及书画佳作60余件;与当代书画界名家如沙曼翁、陆俨少、唐云、程十发、韩美林、范曾等合作的30多件;收藏前辈和大师如顾景舟于1947年制的“洋桶壶”,蒋蓉的“鼻烟瓶”,以及其父毛顺生1932年制的“长方水底”等历史遗存作品30多件;另有收藏清代状元黄思永的对联、扬州八怪之一闵贞的人物画等一批名家书画。在展出的众多作品中,有一套“曼生十八式组壶”分外抢眼,十八件作品分别由国学大师文怀沙、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江苏省书协主席孙晓云、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张友宪、南师大教授陆越子题写壶铭,毛国强大师陶刻,珠联璧合,韵味浓郁。又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制作的一件“三色水盂”,以松、竹、梅作装饰,上有“道洪制、泉海刻松、志强写竹、汉生镌梅、国强铭”字样,参与创作者现今都成为大师级人物。艺术馆中还设有4个工作室,为毛国强大师及其子女毛子健、毛文杰、毛文渊及弟子的紫砂陶艺创作场所,并陈列了他们近年来创作的陶艺新品,在传承中续写盛世紫砂的辉煌。
在开馆仪式上,毛国强之子毛子健还代表艺术馆向丁山实验小学捐赠了30万元助学金,用于该校陶娃艺术中心开展特色陶艺教学活动。 (崔听槐)
《抟砂集》新书发布会在宜举行
200万售书款捐献我市少儿助学助医
由饶宗颐题写书名、莫言作序、陈海主编,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出版的《抟砂集》一书,12月29日在丁山国际大酒店举行新书发布会。此次活动由宜兴市陶协、该书编委会共同主办,发布会上决定将200万售书款捐献给宜兴地区少年儿童助学助医活动,这在宜兴捐资助学形式上尚属首次。
《抟砂集》主编陈海为广州紫砂收藏家,与宜兴紫砂大师尤其是紫砂中青年实力派颇有交往。为编辑该书,他于三年前筹划组成由广州文化界人士蔡尔雅、吕一让、崔莉臻、王威廉、沈平,宜兴陶艺界史俊棠、李明、赵炎等参与《抟砂集》的创作团队,成为由外地紫砂收藏和研究者编辑出版的紫砂专著。该书共收录吴东元、马璟辉、朱勤勇、刘景、黄云云、李寒勇、吴东瑾、范国华、高旭峰等18位当代中青年紫砂实力派代表人物的139件精品力作,每位作者及作品配有文字简介。书中还由紫砂文化学者吕一让撰写的《宜兴紫砂历史简述》《紫砂艺术与技艺》专稿,图文并茂,相得益彰。见证了宜兴紫砂传承有序、盛世辉煌的灿烂一叶。(崔听槐)
德化瓷艺精品亮相中国陶都陶瓷城
12月14日至26日,由德化县陶瓷发展委员会、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百态观音·慈航普渡”德化瓷艺大师暨全国书画名家作品展在丁蜀镇的中国陶都陶瓷城艺术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
武警工学院原院长、现中国将军部长书画院副院长、作品展总顾问何虎将军,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傅维杰,德化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涂健圻副主任、德化县陶瓷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黄耀昆,宜兴市政协主席邵亚群、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裴全华、副市长尹志华,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宜兴市陶协会长史俊棠,宜兴市有关部门领导、陶艺大师、书画界、企业界、老干部代表共500余人参加了当天的开幕仪式。
“百态观音·慈航普渡”作品展从策划至今时近5年。21 位德化当代瓷艺大师以“中国梦·德化瓷”为主题携手创作。其中,已故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杨剑民创作“慈航普渡”观音1尊,其他20位大师每人创作5尊形态不同的观音像,每套101尊,全球限量50套。百态观音瓷塑姿态神情各异,衣纹装饰各臻其美,观格大小不一,堪称德化瓷塑的经典荟萃,极具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同一“慈航普渡”书画,百位书画名家、社会名人及高僧大德倾情挥毫,百幅书画作品件件风骨遒劲,格调高雅,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开幕式上,“百态观音·慈航普渡”作品创作的发起人、此次展览活动承办方金马车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建勇向陶瓷城博览中心捐赠杨剑民大师创作的限量版陶瓷作品“慈航普渡”1尊,博览中心董事长石国松向其颁发了收藏证书。
宜兴和德化,都是中国最古老的陶瓷产区和“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宜兴紫砂和德化陶瓷同时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次“百态观音·慈航普渡”在宜兴展出,为全国巡回展的第三站,此前已在浙江普陀山、杭州两地成功举办。(崔听槐)
均陶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
12月3日,中国政府网正式公布: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单,共153项。其中,江苏省有18项,包括7大类别(民间文学2项、传统音乐3项、传统舞蹈1项、传统美术3项、传统技艺3项、传统医药2项和民俗4项),涉及11个地市。
在传统技艺类别中,均陶制作技艺名列其间。宜兴均陶始于宋代,是宜兴釉陶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陶瓷门类。明嘉靖万历年间(1522—1619),宜兴人欧子明所制均釉陶器“灰中有蓝晕,艳若蝴蝶花”,世称“欧窑”。至清乾嘉年间(1736—1795),葛明祥、葛源祥兄弟烧制的宜均陶器蜚声中外,称为“葛窑”,创造了均陶的又一辉煌。经数百年的传承与创新,至今,宜兴均陶这个地道的中国元素,谱写了更为灿烂的文化艺术新篇章。丁蜀镇周边涌现了几十家均陶生产企业,以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守才为代表的一大批均陶技艺人员既是均陶的传承者,又是均陶的开拓者,为宜兴均陶的技艺传承和发展营造了空前的良好氛围。2009年均陶堆花技艺成为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今又挤身于国家级非遗,宜兴均陶之花将一定长盛不衰,香飘四海。(尧文)
宜兴彩陶工艺厂“高大昌”商标成功注册
继去年“艺萃牌”彩陶成功申报无锡首批“老字号”后,宜兴彩陶工艺厂在保护老字号、老品牌上又有新动作。近日,该厂成功注册老品牌“高大昌”,让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陶器“老字号”焕发生机。
利用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做好“老”文章,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持久优势地位,成为宜兴彩陶工艺厂近年来创新探索的发展路径。2011年,该企业旗下品牌“艺萃”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审批,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去年,“艺萃牌”彩陶又被认定为无锡首批“老字号”。
“高大昌”品牌源于1860年成立的高大昌陶瓷(器)工场,即宜兴彩陶工艺厂前身。当时,高大昌陶瓷(器)工场因其制作的彩陶产品釉色绚丽、造型多姿等特点而名噪一时。虽然历经多次“改名换姓”,但“高大昌”时期的彩陶制作工艺却传承了下来。此次为百年老品牌“高大昌”重注商标,是宜兴彩陶工艺厂为做好“老”文章跨出的重要一步。该厂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商标具有排他性,因此,为老品牌注册新“身份”可以进一步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增加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砝码”。 (宜报)
全国陶瓷花盆评比暨陶刻与制盆大赛在宜举办
12月4日至6日,“宝山杯”第八届全国陶瓷花盆创新评比暨陶刻与花盆全手工制作大赛,在丁蜀镇的中国陶都陶瓷城国际陶艺博览中心“紫砂广场”举行。来自江西、湖南、河南、山东、广东、辽宁、四川、江苏宜兴等地的陶瓷花盆创新作品共200余件(套)参加展评。顾绍培、毛国强、周尊严等9位专家组成评委进行评选,最终评出金奖8个、银奖27个、铜奖33个。
与此同时,陶刻和制盆比赛中有百余名陶都宜兴的陶刻好手与手工制盆技艺人员同台竞艺。经评委评定,陶花和制盆大赛产生金奖6个、银奖9个、铜奖12个、优秀奖28个(略)。(详细名单见3版)
本次活动由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主办,宜兴市宝山工艺陶瓷厂有限公司冠名赞助。获奖者由主办方颁发证书。 (陶讯)
花盆分会
陶协 换届
原料分会
12月6日,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花盆分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原料分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陶瓷城博览中心举行。市陶协副会长、秘书长鲍建生、花盆分会会长周占群、会员代表及陶瓷花盆经销商代表共80余人出席。
会上,鲍建生、周占群分别就花盆分会第三届理事会、原料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组成人员名单并经会员代表大会酝酿通过。花盆分会名誉会长:张锁坤、周汝平;会长:周占群;执行会长:陈士权;副会长由王荣华、王力等14人担任;吴冠敏任秘书长。原料分会会长:周占群;执行会长:陆锦江;周旭芳、王鸿飞(兼秘书长)等5人任副会长。
大会向顾绍培、周尊严授予花盆分会评审委员会艺术总监证书。
(陶讯)
两岸交流 紫砂传情
2014年12月3日至8日,由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宜兴市人民政府台湾办公室主任胡国君带领的陶瓷行业文化交流团赴台访问考察。专程赴佛光山、台北故宫博物院、台湾大学、台北宜兴同乡会等地开展紫砂文化交流活动,拓展海峡两岸的交流成果,建立两地紫砂文化发展的长效合作机制,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此行也是宜兴陶瓷博物馆在获批“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后的首次战略实践工作。
今年8月,经中台办批准,以宜兴陶瓷博物馆等为主体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将突出以紫砂文化为主,涵盖一会(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一馆(宜兴陶瓷博物馆),一窑(前墅古龙窑),一城(中国陶都陶瓷城),一园(陶瓷产业园),一室 (一批大师工作室 ),一节(陶瓷艺术节),挂牌在宜兴陶瓷博物馆。推进两岸深度交流合作,繁荣两岸陶瓷产业,搭建独具特色的交流平台。
史俊棠会长一行首先参观了高雄市佛光山寺,拜会到了寺庙的副住持慧伦大师。因为台湾的佛光山寺与宜兴的大觉寺皆由星云法师建造,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宗教文化。他们分别拜会了台湾两位收藏界首屈一指的知名人士:资深紫砂收藏家黄正雄与日盛企业集团总裁、紫砂收藏家陈国和。去年,宜兴在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的《陶都风·宝岛情——宜兴紫砂艺术台北展》也正是在黄正雄先生的鼎力协助下顺利举办。此次拜会,获得了黄正雄老先生十分热情的接待,一行人还非常有幸地参观并接触到了黄老先生从不轻易外示的数十件紫砂精品,大有不虚此行之感。这为后续宜兴陶瓷博物馆作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外出学习有了良好的开端。
台湾之行还拜会了台北宜兴同乡会会长吴嘉璘、唐人工艺负责人黄建亮夫妇、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何传馨、研究员陈玉秀,台北历史博物馆馆长张誉腾、台湾大学爱乐管弦乐团顾问余松培等知名学者。在此期间,宜兴陶瓷博物馆、中国紫砂博物馆馆长周小东通过与他们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与深入沟通,传达了我们建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信息,并达成了长效合作的共识,就以后更好地加强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础。(刘恋)
“百年景舟与宜兴紫砂”征文启事
为纪念一代宗师、紫砂泰斗顾景舟诞辰100周年,经研究,拟发起“百年景舟与宜兴紫砂”征文活动。
一、主办单位:宜兴市纪念顾景舟诞辰100周年组委会。
二、征文主题:缅怀一代宗师、紫砂泰斗顾景舟一生的奋斗历程、精湛壶艺、精神风范。总结、提炼、弘扬景舟精神,追溯宜兴紫砂发展的曲折历史,挖掘紫砂人文内涵,讴歌老一辈紫砂艺人传承经典,锐意创新的动人事迹,辛勤授艺育人的宽广胸怀和高尚艺德,搜寻宜兴紫砂岁月里的感人故事。
三、征文体裁:非虚构的散文、诗歌、随笔、特写、通讯、回忆录,学术性的壶艺赏析、史料考证,紫砂收藏故事等,均予欢迎。文章要求情节真实,内容健康。
四、字数要求:文章力求短小精悍,最长不超过5000字。
五、征稿范围:欢迎全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各界人士,紫砂研究学者、紫砂收藏家、紫砂爱好者,顾景舟生前友好、徒弟、学生、紫砂从业人员积极参与,踊跃来稿。
六、来稿请发宜兴市陶协:邮箱13921311994@163.com或邮寄:江苏省宜兴市丁山北路150号 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 收
联系电话:18961573598 传真:0510—87189325。
七、截稿日期:自即日起至2015年6月30日止。
八、评奖出版:由组委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奖。奖项设置为一、二、三等奖予以奖励。另设特别奖、荣誉奖,收到征文后将陆续在《宜兴日报》副刊、《艺界》《陶都》《宜兴紫砂》等杂志选用发表,征文截稿后一并结集出版并在“百年景舟”纪念活动期间举行首发仪式。获奖文章的作者届时邀请参加“百年景舟宜兴紫砂”论坛。
宜兴市纪念顾景舟诞辰100周年组委会
2014、10、18
WTO就中美反补贴措施案发布上诉机构报告
2014年12月18日,WTO就中国诉美国对中国部分产品的反补贴措施案(DS437)发布上诉机构报告。上诉机构就该案作出的主要认定如下:
关于职权范围问题:美国在上诉申请中认为,专家组错误地认定中方的专家组程序诉求与《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定》(SCM协定)第12.7条项下的“可获得的事实”相关因而符合《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DSU)第6.2条。上诉机构认为,很明显,中方在专家组程序诉求中针对美国在涉案的22项措施中所有运用了“可获得的事实”情形均提出了质疑。此外,上诉机构也不认同美国提出的SCM协定第12.7条包含了多种不同义务的主张。据此,上诉机构驳回了美国的该项上诉申请,维持了专家组的认定,认为中方的专家组程序诉求与SCM协定第12.7条项下的“可获得的事实”相关,提供了DSU第6.2条规定的“一份足以明确陈述问题的起诉的法律根据概要”。
关于利益的确定:针对中方提出的该项上诉申请,上诉机构推翻了专家组关于支持美国商务部作出的“以此类价格被扭曲为由拒绝将私人价格作为调查中可能运用的基准价格”的认定。同时,上诉机构也推翻了专家组关于中国未能证明美国商务部在石油管材、太阳能电池板、压力管和管线管调查中关于利益的分析违反了SCM协定第14(d)条和第1.1(b)条的认定,认为美国商务部在上述4起反补贴调查的利益分析中拒绝适用中国价格作为基准的做法违反了SCM协定第14(d)条和第1.1(b)条。上诉机构同意中国的主张,即SCM协定对“政府”一词的定义是唯一的,这并不意味着在确定第14(d)条下恰当的利益基准时,调查机关必须将其分析限制在对政府相关实体在市场中发挥的作用的审查问题上,政府相关实体已被人为是狭义的政府或公共机构。但是,价格是否可以被用作第14(d)条下的基准的问题并不是其初衷,而是该价格是市场决定的价格,反映了市场状况。上诉机构指出,选择第14(d)条下的基准不能排除考虑一个国家来自任何特定来源的国内价格,包括政府相关价格而非涉案的财政资助。上诉机构解释称,认定是否违反了第14(d)条就需要认定调查机关是否进行了必要的市场分析,以评估该建议的基准价格是否是由市场决定的,从而进一步被用于评估是否已经提供了相关货物,或以低于适当报酬提供了相关货物。
关于专向性的分析:上诉机构维持了专家组报告第7.231段、第7.258段和第8.1.v段的认定,即中国并未证明美国商务部在专向性的分析中违反了SCM协定第2.1条;推翻了专家组报告第7.243段、第7.258段和第8.1.v段中关于中国未能证明美国商务部由于未能确定一个“补贴项目”而违反了SCM协定第2.1段,并表示无法在该问题上完成法律分析;推翻了专家组报告第7.249段、第7.258段和第8.1.v段中关于中国未能证明美国商务部未能确定一个“授予机构”而违反了SCM协定第2.1段,并表示无法在该问题上完成法律分析。
关于可获得事实的适用:上诉机构认为专家组在评估中国基于SCM协定第12.7条的主张时违反了DSU第11条。上诉机构推翻了专家组关于中国未能证明美国商务部由于未依据涉案的13项调查中作出的42项不利可得事实认定而违反了SCM协定第12.7条的认定。上诉机构忆及,SCM协定第12.7条规定调查机关必须适用这些可获得的事实以合理地替补那些利害关系方未能提供的“必要”信息。上诉机构重申,确定那些丢失信息的合理的替补信息涉及调查机关的推理和评估,尽管评估是必需的,但评估的形式则取决于具体的情形,包括记录在册的证据的性质、质量和数量等。上诉机构表示,无法在该问题上完成法律分析。
最后,上诉机构建议争端解决机构要求美国对其相关措施作出调整,使其与WTO规则相符。2012年5月25日,中国就美国对中国部分产品的反补贴措施诉至WTO争端解决机构。2014年7月14日,WTO就该案发布专家组裁决报告。
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品艺小语(三则)
尧 基
宜兴均陶是7000年宜兴陶瓷文化中的瑰丽一脉,自宋代起始,经明代“欧窑”、清代“葛窑”的传承与发展,成就了她的风流雅韵。延续至今,有多少均陶人用一辈子的时间与之相伴,甚至以整个身心将她拥抱,在这片艺术的天地里播种春天的希望,收获秋日的金黄,依旧用“均釉”和“堆花”书写“宜均”的盛世华章。
天马行空
“天马行空”是件均陶艺术品,出自高级工艺美术师、“宜兴市十佳女陶艺家”杨俊之手。这件新作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新颖别致,跳出了传统均陶的框架,在蓝、白两色的映衬中,非常明丽、悦目。今年是马年,马年颂马是陶瓷艺术家的杰作。杨俊以“天马行空”为创作主题,将文化元素植入均陶艺术之中,展现的是强烈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情感色彩。
“天马行空”是我国古老的成语故事,是说“天马”有奔腾神速的本领,能腾飞在空中不拘一格,气势豪放。一般用来比喻诗文和书法的流畅自然,以及思维与创意的不同寻常。明代刘子钟在《萨天锡诗集序》中说:“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在古诗中也不乏有“天马行空横出世,鸡声啼晓千山秀”,“春江花开静月夜,天马行空任逍遥”之类的名句。杨俊将流传于民间的“天马”化为堆花艺术的主体,运用线条镶嵌技法,凸显出如“镂刻”,似“剪纸”的手工技艺特色,将朵朵云纹、两匹腾飞的骏马,堆贴得栩栩如生, 使传统的堆花技艺呈现新的风貌。
呆萌机器猫画缸
宜兴均陶在千年的传承发展中,总能体现独特的语言和时代气息,在形意同构,情趣相融中演绎宜兴均陶的美丽倩影。
首届宜兴均陶艺术大赛中不少年轻的技艺人员,创新出不少独具个性的均陶艺术品,例如宜兴均陶工艺有限公司的徐连。她1989年生于江苏宿迁,2008年考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开始师从周梅华工艺师,与均陶结缘,与均陶为伴。她的参评作品是“呆萌机器猫画缸”。传统的造型加上前沿的装饰,十分的出彩,荣获了三等奖。
“呆萌”是一个全新的词语,问世不过十几年,在动漫中比较时髦,作为性格而言,有相对外显的含义。“机器猫”在青少年中非常流行,也非常时尚。徐连在传统的半浮雕堆花工艺中把图案的主题设定在“机器猫”身上,形态天真可爱,别具情趣。画面中的气球、星星、小花、流水和猫脸,用不同颜色的色泥堆贴下,显得丰富多彩,形神兼备。
作品将动画元素与均陶元素结合,把精灵的小肥猫表述在均陶的画缸上,可谓构思新颖,妙趣天成,创造性地挖掘了均陶堆花的丰富内涵,是一种独具匠心的探索和尝试。
童趣画缸
宜兴均陶的均釉和堆花是装饰技艺中的绝活,赢得了“名陶名器,天下无类”的赞语。均陶艺术人员总是以开放的心态,将多种民族文化元素契入自己的设计创作之中,表达对艺术的领会与感悟。“童趣画缸”就是一件具有个性特色的,具有民俗民风的均陶艺术佳作。
“童趣画缸”的作者是葛丽华,2003年毕业于江南大学美术系,师从韩小虎学习均陶堆花技艺。这件作品的釉色选择上,是采用古均釉复照器皿,使画缸典雅端庄,符合书画家的需求,釉面上的“蚯蚓走泥痕迹”产生了特有的肌理效果,生动古朴。特别是主体图案突出“童趣”这一主题精神。何谓“童趣”? 童趣就是童年的乐趣,它是艺术家、文学家的创作题材,从古至今都是如此。童趣的故事很多,如在水田里捉泥鳅,摸黄鳝,在山野中捉蜻蜓、扑蝴蝶……白居易在《池上》一诗中写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能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宋代杨万里也说:“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对于儿童来说,两只小虫在草丛中相斗也会蹲下来观察,兴趣浓厚。葛丽华选择的童趣是下棋,三个孩子中两人蹲在地上“楚汉相争”,一人站在旁边观棋不语。堆花的手法既写实,又写意,简约的线条勾勒孩子的头部,是可爱的雅趣的。而衣裤的刻画具有明显的乡土味,色泽的搭配非常合理;小竹椅、小木凳的点缀也恰到好处。作者将寻常的景象通过想象与联想变成美丽而通俗的情趣画面,堆贴在均陶画缸上,给人以童趣的回味和畅想。
相约“兰山茶海”
尧 基
初冬的一天,几位六七十岁的老友相约去“兰山茶海”亲近青山碧野,感受这片秀美的自然风光。
“兰山茶海”位于丁蜀镇的氵伏 东村,长征茶林场的所在地,离镇区不远,就在南山脚下。门口有一个牌楼,横额上有“兰山茶海”4字行书,出自宜兴著名书法家储云之手。汽车驶过门楼沿着水泥铺就的弯弯山道,带我们进入茶海深处。
汽车停在一株老香樟树下,树冠很大,可能有十几平方米,旁边有几间土坯墙的瓦屋,大概是看山人夜宿的地方,非常的简陋,近乎原始。放眼四周尽是绿色,那绿的山峦、绿的竹丛、绿的茶地、绿的果园,还有绿的溪水,使我们的心境也被绿色染成清明与纯净了许多。
长征茶林场的卞总当我们的导游,他告诉我们,“兰山茶海”的名字是市政协主席邵亚群以前给起的。这个地方占地5000多亩,有山林、竹园,茶洲、果地、鱼塘,既有农业经济,又有观光景点,是一个开放性的多种经济成份组成的生态乐园。
我们漫步在“兰山茶海”,成片的茶树,绿得油光铮亮,垄沟里已经施上鸡屎灰,据说这种有机肥料能使来年春天茶叶的长势繁茂。在茶丛中还套种了不少梨树,遥想到明年的春日,“艳静如笼月,香寒未逐风。桃花徒照池,终被笑妖红。”梨花满树银白,映照碧绿叶片,尤其到“梨花带雨”,将是怎样的美景。
遍野的修竹依旧十分翠绿,山上大树参天,鸟鸣悦耳,山下泉水涓流,潺潺有声。也许千百年来,这里藏匿着天然的野趣灵性,固守了自己的原始执着,寄情于晨曦晚霞,在鸟语花香的陪伴下,演绎出一幕幕茶竹文化交融的迷人风景。
走到山脚下,见两泓清泉,水池一大一小,水面上漂着浮萍。卞总说,这是几百年前当地山农挖紫砂泥遗存的宕口,它们的名字分别叫:东明宕和西明宕。据说那里挖出的紫砂泥很好,后来地下泉水涌出来,无法继续采泥,只能让它变为水潭,而且从不干涸,永远清澈。我想这也是缘分,“兰山茶海”里竟然也有紫砂泥的矿藏,不知是机遇,还是巧合,这种相依相伴,大概是为了阳羡茶与紫砂壶之间的友谊而留在世间。“紫玉固有名,砂壶堪比德。惟当寂照心,可沏天然色。”
览胜品茶是绝妙的享受。卞总为我们冲泡了一杯“兰山鸡血红”好茶,金黄色的茶芽,绒毛显现,在清泉煮成的沸水冲泡下,浮动着它的身姿,慢慢呈现琥珀色的茶汤,飘散出精新的香韵。我们手捧这艳红妩媚的茶水,蜜香绸缪的茶香,仿佛绵延了“阳羡茶”千年的情愫,在生机盎然的绿色世界里,在馥郁芬芳的茶汤热气中,感受到天人合一的忘我境界。这茶,在日月星辰和好山好水的滋润下,汇聚起清香、淡定,纯正的内质,成就了“兰山茶”的那份至尊品格,于是独享无与伦比的风范。当我们的身心浸润于品尝茶香的韵致里,与茶共处,也就变得豁达闲逸起来了。
赏毛国强紫砂艺术馆(三首)
赵克南
一
紫艺心路展华浓,
众碑尽语赞成功。
明堂时下看程历,
赤子胸中境自宏。
二
岁寒不惧天涯路,
艺道开今美艳容。
若水源头行厚德,
门墙桃李竞争荣。
三
丹青书画翰墨香,
紫砂一瓣艺传昌。
门前石竹清流水,
静夜品茗著华章。
母爱盈怀 天下同心
第二届中国营口紫砂“母亲壶”设计与评选
暨紫砂大师主题创作活动启示
2014年第一届中国营口紫砂“母亲壶”设计与评选活动历时半年时间,从启动仪式到颁奖盛典,活动获得巨大成功。
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华经典文化,弘扬永恒的“母爱”主题,我们继续联姻“紫砂”与“母爱”, 通过文化创新弘扬传统美德,用感恩情怀开拓文化市场。共同创新发展文化产业,传递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因此,制定第二届中国营口紫砂“母亲壶”设计与评选暨紫砂大师主题创作活动方案如下:
活动名称:
“母爱盈怀,天下同心”——第二届中国营口紫砂“母亲壶”设计与评选活动暨母亲壶紫砂大师主题创作
主办单位:
中国紫砂文化研究中心
营口开发区政府
宜兴陶瓷行业协会
营口紫砂文化研究会
承办单位:
营口母亲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活动宗旨
·以紫砂艺术表达母爱感恩情怀
·通过紫砂“母亲壶”的创作,表达对母亲的敬意,对祖国的热爱。
·优秀作品在“母亲节”展出,弘扬母爱,传承美德,体现紫砂魅力。
活动内容:
创作、评选、颁奖三大板块。
(一)第二届中国营口紫砂“母亲壶”设计创作及大师主题创作
时 间:2014.12——2015.3
地 点:宜兴
组织者:宜兴陶瓷行业协会 营口市文联、营口紫砂文化研究会
参与者:每位热爱紫砂创作,感恩母爱的人
活动综述:以“母爱”为主题,进行紫砂艺术品的创作。涵盖紫砂壶、雕塑、摆件等工艺美术作品。同时兼顾艺术价值、收藏价值、教育意义。
(二)望儿山母亲节,第二届“母亲壶”颁奖典礼
时间:望儿山母亲节期间择日举行
地点:望儿山母亲节会场内
奖项设立:
特等奖: 1名
一等奖: 3名
二等奖: 5名
三等奖: 10名
获奖作品,将颁发获奖证书,并举办巡展走进沈阳(2015年5月,地点在沈阳工业展览馆)。
(三)、报名参与:
希望宜兴紫砂技艺人员踊跃报名,参与“母亲壶”的创作设计。
报名地点: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
联 系 人:马东郢 冯建忠 电话:87186696
2014、12
陶艺人物
邵宝琴
邵宝琴(1906-1978),宜兴丁蜀蜀山人,俞国良的继女。15岁起跟随著名艺人俞国良学艺。刻苦踏实,虚心好学,打下扎实基本功。艺成后,跟随俞国良做下手。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后,邵宝琴以“狮球”“木瓜”“传炉”“周盘”“柿子”“海棠”“线圆”“柿扁”“掇球”等崭露头角。这段时期,邵宝琴所用底款印为“锡山俞传”,盖印为:“宝琴”。邵宝琴制壶用泥较为讲究,造型圆、方、筋纹器均有,体态灵秀,壶体一般以中型壶为主。“狮球”为邵宝琴代表作之一。其它如“周盘壶”“线圆壶”“木瓜壶”等为宜兴利永陶器公司、宜兴陈鼎和陶器厂常订品种。“小四方传炉”小中见大,圆润精致,别具一格,为时人所喜爱。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为邵宝琴技艺最佳时期。因邵宝琴所用印款为“锡山俞氏”,曾有人误以为“邵宝琴”为“俞宝琴”。20世纪四十年代之后,邵宝琴在家中配合丈夫倪祥林制壶。期间也为“吉德昌”“利永公司”“毛顺兴”“立新”等陶器店老板制壶。此段时期所用印款以“宝琴”为主。1955年底至1956年初,邵宝琴参加“蜀山陶业合作社”成为第二批社员。1958年4月转为“宜兴紫砂工艺厂”职工,一直在成型车间制壶。
宜兴戏曲史上的“名角”
邵湘君
拉开宜兴戏曲史厚厚的帷幕,一个个光彩夺目的人物,次第登台;一批批光芒闪烁的角色,轮番闪现;一代代光鲜亮丽的名字,载入史册。他们或是从事编剧、或是从事演艺,尽管角色不同,但共同演绎着宜兴戏曲志的精彩。
在明代成化、弘治年间,戏曲家邵灿带着他的传奇《香囊记》,第一个闪亮登台;接着,在嘉靖年间,戏曲家季世儒、路迪分别携着他们的传奇《奇梦记》与《鸳鸯绦》一种,次第上台;再下来,戏曲家陈贞禧、吴炳、陈贞贻、陈玉蟾各自捧着他们的传奇《梅花梦》一种、《粲花别墅五种》、《当炉记》、《凤求凰》,纷至沓来,轮番登台,将一部宜兴戏曲志精彩描绘。值得一提的是粲花主人吴炳,他所著传奇《绿牡丹》、《疗妒羹》、《画中人》、《西园记》、《情邮记》,早已存入中华民族的戏曲史册,而且四百年以来历演不衰。
清初,在民间早有“蒋原佐,唱歌唱到鸟回头;蒋原佐,唱歌唱到鱼抬头”之说法。蒋原佐最拿手的戏为《琵琶记》和《浣纱记》,不但音域宽阔,更音质优美。他对氿引吭高歌,立即“氿浪飞花,声震南山,引松吟而竹吼”。当初,全国各地戏曲家纷纷慕名而来。生于道光年间的周奎大,从小爱唱田头山歌,且能随口编顺口溜,他行腔缓进,字少腔多,旋律流畅,曲调柔糯,令八方观众陶醉。他先以唱“因果”在宜兴城乡游走,再以唱滩簧在宜兴、丹阳等地巡回。他演唱的敲钹小本《庵堂相会》,闻名于苏锡常一带。那一年,他收了武进牛塘人高林福为徒,之后,滩簧更蓬勃兴起,高林福成为第一大帮“常帮”的帮主,周奎大这位锡剧鼻祖也当之无愧。除这两位,清代还有戏曲作家万树,他是吴炳的外甥,一生共写戏剧二十余种;戏曲作家周济与吴鹏,分别著有传奇《海燕记》一种与《金鱼记》;戏曲家童伯章,著有《元曲选》;戏曲理论家徐凌霄,著有《皮黄文学研究》、《京剧词典释例》、《京剧音韵学》等专著。
百花争艳的近代,更有一批批艺术英才,描绘出宜兴戏曲的浓抹重彩。曾经是宜兴京剧票友社名票之一的阿甲,他有着中国戏曲研究院研究主任,中国京剧院总导演、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原中国京剧院名誉院长等一个个响亮的头衔,早蜚声中外。出生于西渚的于伶,《七月流火》、《夜上海》、《大明英烈传》、《花溅泪》,及与孟波、郑君里合作电影剧本《聂耳》,一部部重量级的戏曲作品,又为故乡宜兴争光添彩。在省锡剧团的百花园里,更是宜兴藉名角几十位。解放初期的谭君卿、徐洪芳,都在省锡挑大梁,其中徐洪芳因饰彩色戏曲片《双珠凤》中霍定金一角,名响海内外。已是国家一级演员许美霞、张金华、汤达等,他们有的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锡剧传承人,有的是副团长,都是省锡台柱子,再加上本地的国家一级演员唐振华,他们都是宜兴这块热土上培育出来的戏曲英才。
“宝山杯”第八届全国陶瓷花盆创新评比获奖名单
金奖8个
朱水明 太极
陈贵忠 四方西园雅集
徐卫群 圈足海棠盆
方正球 秋
谈 威 僧帽盆
陈建强 仿古马槽
陈丽娜 程博 美好生活(江西景德镇)
宝山公司 彩绘长方
银奖27个
余敦金 抽角狮头
郑 武 狮耳方盆一对
徐卫群 线板盆
陈建强 狮头盆
王荣华 菱 花
涂婧妤 青花瓷板四条屏(江西景德镇)
方心迅 大悲咒小花瓶
邹小平 景观陶
周智伟 窑变美人醉瓶
方正球 夏去秋来
潘 涛 花开富贵
杨 波 家在青山绿水间(江西景德镇)
周雍楠 四方镶器花鸟鱼藻(江西景德镇)
宋紫云 帆
毛瑞存 陶刻画缸
盛雪峰 大方画缸一对
河南钧瓷 普贤菩萨(河南禹州)
曹 凯 舟山桃花坞(江西景德镇)
汪家旺 春风得意鱼儿乐(景德镇)
张云霞 六方花盆
郑 慧 明山清秋图
梁孝林 青山绿水
曹安华 外缘上下带长方
张碧云 花鸟盘
李荷生 橄榄瓶
蒋锡坤 葫芦瓶
向炎华 陶艺洒瓶(湖南保靖)
铜奖33个
马 建 山水画筒
汤 慧 刀刻水缸
许卫国 吉祥如意花瓶
戴建生 鼓子狮头
曹安华 外缘切足元角长方
马旭东 六方束口
徐小明 仿古假底长方
张洪林 卷口画缸
陈立祥 四方千筒
江林献 三十六计
吴志豪 梅兰竹菊陶板
何玉林 彩绘小长方
许成安 段砂腰圆
刘伟涛 水洗
方 骥 周慧珺书法六方笔筒
何光明 帽筒
陈建初 鸿运当头
何爱华 锦囊盆
李 兵 水洗四方盆
查 越 满园春色挂盘
蒋守卫 赤壁赋
唐峥嵘 福星高照
王 钧 挂盘山水
刘继东 紫砂竹筒
张德林 出浴图
陆轶舟 抱虚守清
姜志冲 菊轮
陈阳磊 心经挂盘
王 欣 陋室铭
刘荣华 满园春、雪
毛美娟 功道杯
徐俊鹏 杜甫诗
杨 建 将军点彩水缸
陶刻和花盆现场制作大赛获奖名单
金奖6个
郑 武 苗寨溪流
袁德波 蕉荫敦子图
蒋守卫 心经
方心迅 心经
冯 伟 清音
周大春 内缘切角长方(手工制盆)
银奖9个
陈贵忠 西园雅集
郑 慧 八仙神通图
王银亮 金羊献瑞
陆轶舟 清供
梁上力 观沧海笔筒
江林献 雄鸡图
刘伟涛 挂盘
许成安 束口长方(手工制盆)
潘 涛 六方笔筒盆
铜奖 12个
方正球 年年有余
毛瑞存 天趣
朱牧清 春意盎然
刘继东 笔筒
李贵东 画瓶
马生强 毛筒
吴德荣 雅赏清心
李 杰 水洗
黄玉米 贺新春(手工制盆)
夏建凤 钟型盆(手工制盆)
李 超 微型花盆(手工制盆)
闵荣彬 六方笔筒(手工制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