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陶都通讯

《陶都通讯》2013第九期


2013-09-27  

中国建卫陶协会陶瓷板分会在宜成立

为促进干挂陶板、陶瓷薄板、陶瓷保温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经国家民政部核准,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研究决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陶瓷板分会”9月2日在宜兴成立。

在宜兴市竹海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成立大会上,承办方新嘉理(江苏)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维成致欢迎词,宜兴市政协主席邵亚群到会祝贺并代表百万陶都人民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史俊棠会长代表江苏省、宜兴市陶协到会祝贺。

本次大会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陶瓷板分会主办,新嘉理(江苏)陶瓷有限公司承办,江苏拜富集团协办。有全国各大陶瓷产区涉及陶瓷薄板、干挂陶板、陶瓷保温材料等产品的企业共有86名代表出席会议,共同探讨陶瓷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之道。会议制定并通过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陶瓷板分会管理条例、行业自律联盟条约、分会会费缴纳办法。大会还选举产生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陶瓷板分会理事会理事长、执行理事长、副理事长、并聘请名誉理事长、分会高级顾问,同时选举产生秘书长、执行秘书长、副秘书长。我市新嘉理(江苏)陶瓷有限公司被选举为执行理事长单位,董事长王维成被选举为执行理事长;江苏拜富科技集团公司被选举为副理事长单位,董事长范盘华被选举为副理事长。大会共选举出3名执行理事长,9名副理事长,1名秘书长和2名执行秘书长,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缪斌当选陶瓷板分会理事长,并聘请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会长、陕西咸阳陶瓷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闫开放为名誉理事长、聘请业内资深陶瓷专家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尹虹博士为分会高级顾问。

当天,还举行了由业内资深陶瓷专家尹虹博士主持的两场陶瓷板行业高峰对话,论坛围绕中国建筑陶板及陶瓷板的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深入探讨,助力陶瓷板行业取得更快的发展。会上还举行了企业家张千里和凤凰空间郑亚男编著的《建筑时装-陶瓷》的首发仪式。会后,各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新嘉理(江苏)陶瓷有限公司和江苏拜富集团。(陶讯)

 

北京荣宝斋

战略合作项目正式启动

宜兴陶博馆

9月1日,北京荣宝斋、宜兴陶博馆战略合作项目新闻发布会在陶博馆举行。文化部非遗司司长马文辉、荣宝斋副总经理张大卫,宜兴市副市长尹志华、市文广新局局长许夕华、市陶协会长史俊棠等及60多位紫砂界工艺人员出席,标志了双方战略项目进入实质性启动。图为汪寅仙、顾绍培、毛国强大师等会后参加了双方的项目座谈。(崔听槐文/摄)

 

“艺萃”彩陶

                       入选首批“无锡老字号”

“方圆”紫砂

前不久,首批“无锡老字号”评选结果揭晓,宜兴陶瓷行业有两只产品入选,它们是宜兴彩陶工艺厂的“艺萃”牌彩陶和宜兴紫砂工艺厂的“方圆”牌紫砂。

所谓“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此次“无锡老字号”评选,要求参选品牌必须满足六个条件,即:拥有商标所有权或使用权,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具有良好信誉,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和赞誉。

例如宜兴彩陶随着“宜兴窑”的兴盛一路走来,追溯其历史,在几千年前,宜兴陶工制作红釉陶罐,起初是品种单一,装饰粗糙,是宜兴彩陶的早期产品。民国37年(1948),丁南村高大昌陶器工场就有30多人专门生产彩陶,年产量逾万件。新中国成立之初,彩陶已经发展到30多个品种,制作方式沿用手工。宜兴彩陶工艺厂的前身是始建于1955年10月的宜兴建华陶瓷厂,1984年定名为宜兴彩陶工艺厂,主要生产泡茶坛、茶叶坛、钵盂、糖缸和陈设彩陶、落地衣架、落地台灯等等。早在1964年彩陶坛罐就在华东六省一市“举办的轻工产品评比会”上获奖。1975年7月省内第一条坛罐成型生产线投产,彩陶生产开始采用电子数控、自动注浆。1976年更新干燥设备,安装立式、卧式干燥机。同时,将坛罐产品的泥料改用红泥,装饰上应用贴花、喷彩、丝网印花新工艺,开发成功几十种高温彩釉,品种不断翻新,使现代艺术彩陶跨越了传统日用陶瓷的高墙,登上了艺术殿堂,成为宜兴陶艺百花园中雅俗共赏的艺术金花,深得用户的青睐。“艺萃”多次获得国家级金奖、银奖和江苏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等殊荣。

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的宜兴紫砂,几百年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谱写了东方的传奇和不朽的神话。新中国成立之后,于1950年11月成立宜兴紫砂产销联合营业处,全年产量8万件,产值1.2万元。1954年10月成立紫砂生产工场,隶属于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由裴石民、吴云根、朱可心、施福生、范正根、邵六大、范祖德7人组建。1958年建立紫砂工艺厂,有职工2067名,其中艺徒299名。1963年该厂从业人员降至578人,年产量109万件,年产值72.7万元。1990年随着紫砂市场的回暖,生产一路上升,年产值1371万元,创汇187万美元,上交税金270万元,实现利润341万元,“方圆”紫砂驰名于海内外。由于宜兴紫砂的红火,掀起了兴办紫砂厂的热潮,自1982年创办周墅紫砂厂(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前身)之后,紫砂三厂、四厂、五厂也矗立在陶都大地。从此宜兴紫砂成为宜兴的文化品牌和城市名片。2006年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尧基)


新兴经济体拉动世界经济前行 

“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仍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2013年贸易与发展报告》,内容涉及世界经济发展现状及前景。

报告指出,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将以类似去年的速度增长,增速分别略高于4.5%和2.5%,约占2013年全球产出增长的2/3,仍将是拉动世界经济的主要动力。

报告指出,世界产出增长率可能由2010年以来的4.1%、2.8%、2.2%,进一步跌至2013年的2.1%。发达国家将继续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只有1%,而且形式各不相同:日本稳步增长,美国小幅减速,欧元区则进一步收缩。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产出中所占的份额从2000年的22%上升到2012年的36%。“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需要转向更加平衡的增长模式,并在发展战略中让内需发挥更大的作用。”联合国贸发会议官员全球化司债务与发展资金部主任李月芬在发布会上说。

在全球贸易方面,报告指出,2012年和2013年前几个月,贸易额增长不到2%。发达国家经济活动乏力是国际贸易放缓的主要原因,但是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的贸易也大幅减缓。“2013年上半年的现有数据表明,这种放缓可能会持续下去。”同期,发展中国家对世界出口的参与额从32%提高到45%,“这种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南南贸易的扩大”。

报告强调,发达国家必须果断采取行动,处理导致这场危机的根本问题,尤其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国家的经济职责不断减弱、未得到恰当监管的金融部门发挥着主导作用以及国际体系容易出现全球失衡等问题。(来源:国际商报)

 

紫砂不言其艺大美

——写在《陶都风·宝岛情——宜兴紫砂艺术台北展》之际

史俊棠

中国是陶的古国,也是茶的故乡。宜兴紫砂器在茶、陶文化的交融中,经历千载的孕育和发展,积淀了中华民族的厚重文化,传扬了民间工艺的不朽灵性,造就了紫砂的传奇和东方的神话。人们在茗饮和把玩中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愉悦和物质享受,因而,提炼出 “世间茶具称为首”的赞语。

一、紫砂的文化内涵

宜兴紫砂壶是历代工匠和文人雅士共同创造的饮茶器具,蕴含的文人内涵、造型的象征意味、工艺的传承手法、装饰的别出心裁和承载的文人茶趣,历来为爱壶人所津津乐道。中国人爱喝茶,是因为喝茶有益,喝茶有礼,喝茶有道。紫砂壶依托陶文化而发端,又融入茶文化而繁荣。这就成为宜兴紫砂壶的文化内涵。

宜兴紫砂是地域性极强、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一门手工艺术,它不是抽象的艺术,它是具象的,它是由一件件素面洁心的器物来显示它的材质美、造型美、工艺美、装饰美、功能美、人文美,众多美集紫砂作品于一身。紫砂不言,其艺大美。它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因此宜兴紫砂雅俗共赏,深受人们的喜爱。

宜兴紫砂陶千百年来传承有序,其制作技艺已是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在追随时代,不断进步。当今的宜兴紫砂器,它的造型更加丰富,制作工艺更加精良,装饰工艺愈发多样性,这些技与艺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而最主要是宜兴紫砂行业的发展机制有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集体生产经营已回归到民间,呈现了千家万户的家庭作坊式和千帆竞发的态势,这样的机制,极其灵活,适宜于具有个性化的民间传统手工艺行业,在此基础上,一些品牌加技艺人员的公司也初具了雏形,一批紫砂合作社也相继成立。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技艺队伍日益壮大,年轻人拜师学艺已蔚然成风,一些德艺双馨的老艺人不顾年迈,还十分乐意带徒授艺,不少具有实力的中年紫砂艺人也纷纷开门收徒,传授技艺。还有一些民间的紫砂工艺培训班,常年性的收徒培训,从基础抓起,为培养紫砂艺人,作出积极的贡献。近两年,清华大学、中国美院等也纷纷办起了紫砂工艺高级研修班,进一步提升了宜兴紫砂的文化性和学术性。这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紫砂艺人分别从集体工厂回归民间后,紫砂技艺传承的一个可喜现象,也消除了人们对现行体制下能否有序传承紫砂技艺,不断培养紫砂人才的担忧。行业机制的不断创新,极大地调动紫砂人传承创新的积极性,宜兴紫砂,后继有人。

二、紫砂的历史根脉

与7300年的宜兴陶瓷史相比较,宜兴紫砂的历史并不太长,从文字记载看,是始于北宋,真正从存世的紫砂传世器来看,应该是明中晚期。这与社会的变革,人们喝茶方式的改变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这样说,紫砂是为茶而生,也是因茶而兴。从明代起,喝茶方式逐渐改变,人们开始用沸水冲泡茶叶、芽茶,从而让茶壶应运而生,在众多材质的茶壶中,人们又发现了用紫砂茶壶泡茶最佳,因此宜兴的紫砂茶具倍受推崇,甚至被誉为“世间茶具称为首”。何况,宜兴很早就是中国的重要茶叶产区,宜兴的茶叶唐代就成为贡茶,由于茶文化的浸淫,作为陶瓷生产的重要产区宜兴,派生出的紫砂陶茶壶也就不足为怪了。宝岛台湾因高山茶与紫砂壶的联姻,成为一种时尚。史学家连横先生在《雅堂文集·茗谈》中记载台湾的茶法:“台人品茶,与漳、泉、潮相同……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由此可见台湾与宜兴紫砂的渊源之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因饮茶风尚而掀起的“紫砂热”风靡全岛,1992年,宜兴紫砂工艺二厂的徐汉棠、徐秀棠兄弟作为紫砂艺人首先踏上宝岛台湾。 紧接着的1993年,宜兴紫砂的壶艺泰斗,一代宗师顾景舟,应邀赴台湾与当地壶友、壶迷及收藏家见面,极大地掀起了台湾紫砂热潮。至今,尚有众多爱好宜兴紫砂的商人和文人奔走于海峡两岸,为紫砂事业的繁荣而忙碌。

历代文人的介入,极大地提升了宜兴紫砂的文化品位,当今紫砂名人名作的引领,更凸显了宜兴紫砂的文化属性。所以说,宜兴紫砂壶是历代有文化的艺人,和热爱紫砂的文人共同打造的,尤其离不开时代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茶文化方兴未艾,更进一步的成就了当今的宜兴紫砂,把宜兴紫砂推向了一个极盛时期。

三、紫砂的技艺特质

自明朝晚期开始,一批能工巧匠和紫砂壶艺大师的涌现,无疑是引领宜兴紫砂传承创新的重要源泉,如今,名师出高徒,高徒更彰显了名师;名人出名作,名作更彰显了名人。作为一个紫砂艺人,能成名实属不易,他们不仅需要天资聪颖悟性高,更需历经艰难困苦,才能玉汝于成。无论是明代的时大彬,还是清代的陈鸣远、邵大亨,当代的顾景舟、朱可心乃至仍健在的紫砂大师徐汉棠、徐秀棠、吕尧臣、汪寅仙、何道洪、顾绍培、周桂珍等等,无一不是这样成长起来的,他们之所以能成名成家,都经过了几十年艰难的历程,且风雨无阻,执着前行,他们敬业爱业,传承创新,孜孜以求,从不懈怠,他们成名之前靠的是作品,成名之后,靠的是人品,作品人品互为依存,相生相辉。作为后辈紫砂人要传承的,也不仅仅是技艺,更需要人品。所谓德艺双馨,就是要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当今的紫砂人,都置身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勤劳致富,技艺致富都是正当的,但还要有诚信,每一个成名成家的紫砂艺人都是一个响当当的紫砂品牌,其中也应包含着紫砂人的道德操行,人文精神。

四、紫砂的传承创新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民间传统工艺的宜兴紫砂得到了很好保护和传承,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宜兴紫砂更有了长足的发展和繁荣,宜兴紫砂制作技艺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要积极争取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就更需要我们切实做好历史的挖掘,文脉的梳理,遗址的保护,人才的培养,文化的弘扬。作为目前仍在造福社会的传统工艺,除了传承,还要创新,传承是为了发展,创新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书画界有一句话叫“笔墨当随时代”,但受使用功能的局限,宜兴紫砂不可能为一味迎合现代人的审美观而去改变它的功能,如果是这样的创新,就是“丢了根离了魂”,也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我们虽不能一味守旧,但也不能丢掉传统,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应遵循它的生存、发展规律。因此,对宜兴紫砂艺术的创新,就显得尤为困难。我们可以提升一些理念,比如紫砂壶的数量与质量,应以质量为要;传承与创新,应以确保实用功能为前提、且符合人们审美要求基础上的创新。对传统的手工艺生产,不提做大做强,应提倡是做精做优,靠精与优来来延续它的辉煌,何况,紫砂资源还是稀缺的,宝贵的。

五、紫砂的独特成就

宜兴是中外闻名的“陶都”,这个“都”不是谁封的,而是由丰富的陶土资源,漫长的制陶历史,杰出的陶艺人才,灿烂的陶文化所形成的。近年来,宜兴更以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紫砂陶而愈发彰显其陶都的地位,紫砂已成了宜兴城市的金色名片。宜兴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的长三角,作为县域经济,已在全国名列前茅,宜兴的现代化事业正在阔步向前。作为紫砂,它的经济总量并不大,但它的文化影响力却不可小看,国内外众多人士,是从紫砂认识宜兴、了解宜兴,继而像“朝圣”般来宜兴寻访紫砂,拜访紫砂大师。因此,不管到什么时候,紫砂将永远是宜兴最亮丽的文化品牌,它对宜兴的城市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并永远造福宜兴。

六、紫砂的行业保护

紫砂行业的从业者遇到了好时代,他们不仅秉承着民间艺人勤劳质朴,执着追求的优秀品质,他们珍惜机遇,积极进取,把宜兴的紫砂事业不断推向高峰。宜兴紫砂不仅是紫砂人的物质家园,也是紫砂人的精神家园,他们都深爱着自己的家园。当今的紫砂人,有文化学历高,知识面广,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开放包容,并且在不断践行着行业机制的创新,成才途径的找寻,创作题材的捕捉。他们都在牢记着紫砂行业的使命而不断前行,创造着宜兴紫砂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作为活态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宜兴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2006年11月30日,经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无锡市人大常委会制订了《宜兴紫砂保护条例》,宜兴市人民政府也相继出台一系列关于保护宜兴紫砂健康发展的举措,作为行业协会,我们因势利导,积极倡导行业自律,组织从业人员签订自律公约,同时也大力弘扬紫砂文化,培养紫砂新人等等,这些措施,都从一定程度上保护和繁荣着宜兴紫砂这一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在这方面做好工作,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紫砂行业的传承发展,创新发展。

七、紫砂的未来思考

任何一个行业,在发展的道路上,都会遇到不少问题,主观再努力,也总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比如说,宜兴紫砂传承容易创新难,紫砂艺术品的消费群体的水平不断提高,审美观各有不同,这些都是需要紫砂人去不断努力适应,紧紧跟上不落伍。再者,市场经济中的一些负面东西,也难免紫砂行业不受到影响,这就要看每一个从业人员的价值取向,能不能守住底线,目前的宜兴紫砂行业,总的来看,主流还是好的,发展是健康的,但在市场经济的潮涌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也是在所难免,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也必须在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这是所有紫砂人必须担当的责任,也是所有关心宜兴紫砂、热爱宜兴紫砂的人们所愿望的。

八、紫砂的收藏理念

紫砂市场近几年一路看好,玩紫砂的人越来越多,因此,懂行的人也在逐渐增多,这样会使这个市场慢慢成熟,对宜兴紫砂的发展很有好处。收藏紫砂,是收藏家对宜兴紫砂文化价值、艺术价值,人文价值的认可,在玩紫砂艺术品的群体中,有的是热衷于寄情寄性,紫砂壶终身为伴,把壶品茗,修身养性,这个过程给他带来无穷的乐趣,这样的藏友,大有人在。有的则是追求紫砂藏品经济价值的攀升,换言之,就是做紫砂艺术品的投资。任何投资都有盈利和亏本的双重性,今天的宜兴紫砂行业,从业人员队伍庞大,新人新作不断涌现,名人名作迭出。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人们越来越注重宜兴紫砂壶的人文价值,你可以从作品去认识作者、了解作者、评价作者。对历史作品,就更应多一份心眼,别光听故事就掏腰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而不是去听一些所谓的专家“乱点鸳鸯谱”,或者去拍卖场中去哄台价格以求一时之快,还是要看作品是否物有所值。真正的一个艺术品收藏家,他们一定有独到的眼光,有深厚文化涵养,这样的藏家,对宜兴紫砂的艺术的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

                           (作者系 江苏省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

 

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

将举办“中国梦·韶山情 ——宜兴紫砂艺术展”

9月17日,记者从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获悉,由湖南省韶山市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组委会、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宜兴市陶行业协会主办,湖南太和湘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宜兴陶瓷实训基地、宜兴市丁蜀镇青年陶艺家联谊会协办的“中国梦·韶山情——宜兴紫砂艺术展”将于11月下旬至12月底拟在北京、长沙、湘潭、宜兴展出。此次展览是以宜兴紫砂文化为载体,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牢记历史,放眼未来,增强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中共湘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铁桥、宜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沈晓红,中共韶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文雯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市陶协会长史俊棠主持本次活动。徐秀棠、吕尧臣、汪寅仙、鲍志强、曹亚麟、曹婉芬、毛国强、徐达明、吴鸣等紫砂大师和部分紫砂技艺人员百余人到会。

将“红色文化”与紫砂文化融合,是一种全新的创意。将发动与组织120位紫砂陶艺家,设计制作120件紫砂壶,以不同的造型艺术和装饰手法,展现毛泽东为解放旧中国,造福于人民的伟人情怀。紫砂壶的文化内涵必须凸显毛泽东诞辰和有关毛泽东一生的光辉历程,以此为创作主题,营造作品的纪念价值、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这次“中国梦·韶山情——宜兴紫砂艺术展”还特邀专家进行评奖,出版和发行作品集。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湘潭市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瑞金革命纪念馆、遵义会议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等革命圣地将在参展作品中遴选优秀作品收藏。(尧基)


宜兴陶瓷“五朵金花”赴辽宁展出

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沈阳市人民政府主办,辽宁法库县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七届中国沈阳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于9月5日至7日在辽宁法库举行,来自世界上27个国家以及国内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河北唐山、浙江龙泉、广东潮州、江苏宜兴等陶瓷主产区的作品应邀参展。我市陶瓷行业协会精心组织了五大陶瓷艺术门类的紫砂、均陶、青瓷、美彩陶、精陶近400件作品齐赴法库,成为这次陶博会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辽宁法库县紧邻省会城市沈阳,为新兴的陶瓷产业基地,相继获得了“中国陶瓷谷”和“东北瓷都”称号,陶瓷年产值达450亿元,一直以生产卫生洁具、地砖等建筑卫生陶瓷为主。近几年来,法库县不断加强同宜兴陶瓷行业的交流合作,逐步引领产业转型,发展艺术陶瓷,拓展新型门类,这次宜兴陶瓷“五朵金花”在法库的展出,既有资深国大师的陶艺作品,也有中青年陶艺人员的作品参与展示,许多作品构思新颖,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创新性,相当部分作品是第一次面世展出,另还安排3位紫砂中青年艺人现场为来宾作全手工制壶技艺操作表演,让前来参加陶博会的中外来宾大开眼界,许多国际友人对美轮美奂的宜兴陶瓷艺术品赞叹不已,同时也为沈阳市民送上一份丰盛的陶文化盛宴。(陈士权)

 

中国2014年将面临更多贸易摩擦

国际会计和咨询公司普华永道最新报告预计,受世界经济复苏前景未明影响,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中国将面临更多国际贸易摩擦。其中,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救济案将显著增加,涉及金额也将走高。

在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的背景下,近年来中国已成为贸易摩擦的多发地。据商务部数据,2012年全年,中国共遭遇来自21个国家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77起,涉及金额达27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6%和369%,其中七成案例与发展中国家有关,且数量呈上升趋势。

普华永道国际贸易服务合伙人潘迪文表示,在经济不景气之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都往往更倾向于采用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有专家认为,受美国可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新兴经济体本币贬值,这有可能增强其出口的价格优势,对中国出口造成挤压,加剧贸易摩擦。

专家建议,在制造业加速向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应当加快转型升级,向更高附加值的产业转移,形成错位竞争;同时,要调整心态,积极应对调查,寻找突围策略。

 

海峡两岸陶艺作品亮相陶博馆

9月8日至28日,由教育部主办,江南大学、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和宜兴陶瓷博物馆联合承办的“海峡两岸中华文脉陶艺作品展”在宜兴陶瓷博物馆成功举办。

这次参展的作品共100余件(套),台湾亚洲大学、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师生设计的陶艺作品20多件(套),如壶艺作品“破浪”、“天行健”、“雀月壶”、“环月壶”、“晴缺提梁壶”、“人机方壶”等,表现手法大胆夸张,构思理念新颖,器皿造型独特,既有文化内涵,又有视觉美感。而大陆的江南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师生设计制作的40件(套)壶艺、雕塑和陶艺作品,不仅蕴含紫砂这一宜兴元素,又体现了高校师生执着于陶瓷艺术,传承中华文脉的可喜探索和追求。例如赵良的“尹瘦石像”、李津的“岁月”陶艺,邓举青的彩陶“帝王之气”、黄丽萍的“插花小品”、薛峰的雕塑“对福娃”、李迹文的“净心”紫砂壶……在陶瓷艺术的创作中融入了古老而又鲜活的中华文明,勾画出陶艺的韵致和文化的渊源。

与高校师生同展的还有出自宜兴当地紫砂陶艺家之手的作品40件(套),凸显了陶都宜兴本土文化的古朴与厚重。

观赏这一件件陶艺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文化传统,留下了地域特色,也留下陶艺根脉和智慧学识。正如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陶瓷专委会主任杨联伟所言,陶瓷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作为全国陶瓷主要产区之一的宜兴,在振兴民族工艺的过程中更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大任,在传承与创新中登上新的台阶。(陶讯)

(来源:中国经济网)


“潘壶”与收藏家潘仕成

崔听槐

明清两代,被国人冠以姓氏泛称的紫砂壶,先有时大彬的“时壶”,后有潘仕成的“潘壶”。前者为明万历年间的紫砂代表人物,后者是清中期后以官商巨富、雅士名流身份来宜兴订制茗壶的大收藏家。

潘仕成,字德畬,又作德舆、德禺,号海山仙馆主人。祖籍福建,广东番禺人。生于清嘉庆九年(1804),卒于同治十二年(1873),是当时显赫一时的商人、官员、慈善家、收藏家、出版家。

潘氏之读书处为“海山仙馆”,建于清道光年间,位于广州西门外泮塘荔枝湾(原名荔香园)。园门悬扁额:“海山仙馆”,并有一联云:“海上名山,仙人旧馆。”仙馆占地面积12公顷,地广园宽,景色怡人,被誉为“岭南园林之冠”,一时游客称盛,也是当年入粤官员名流聚会、游宴之地。馆中所藏金石、古帖、古籍、古画号称“粤东第一”,极盛之时甚至一度成为广东清朝高级官员非正式接见欧美外交使者和商人的场所。而生于广州番禺的潘仕成,和这片土地上的大多数人一样,嗜茶。丰足的财富和高超的鉴赏能力,也让他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茶玩得风生水起。他所用的茶壶都是宜兴订做的紫砂精品,一则自用,一则馈赠亲友。这些壶形制相对固定,且惯于将印款落于盖沿之上,壶底及其它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篆体“潘”字印,壶身从不用陶刻装饰。由于潘氏声名远播,世人遂将这种形制称为“潘壶”。潘壶的形制大体分三种,壶腹作扁柿形者,称为“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称“中潘”;器身高,似梨形者,为“高潘”,梨形高潘成为潘壶的最常用形制。其容量通常在200cc以内,以适应南方功夫茶冲泡。专家分析,烧制潘壶所用紫砂泥料,以朱泥为主,也有紫泥与段泥,由当时宜兴的名匠制作,胎壁较薄,成陶后茶壶透气性好,热淋变色率高,易掌握冲泡时间,养壶后更显高贵迷人,是茶具中的上品。潘仕成成名后,他的祖籍福建莆田等地纷纷以潘氏为荣,因此在女儿出嫁时必以一“潘壶”为嫁妆,希望在夫家相夫教子,能像潘仕成般荣华富贵,所以多要求取宜兴潘壶,绝少用土产的汕头壶。通常这种随嫁的潘壶并不一定用作泡茶,也有置于梳妆台装发油之用,且女主人百年之后,多作为陪葬物,以感念娘家养育之恩,但能得到潘氏家族订制的“正版”潘壶的毕竟是少数,于是出现了一些仿品,潘壶也就跳出了家用的范畴,而进一步成为宜兴紫砂壶中一种独特的形制。潘壶是清中期后极富代表性的一类紫砂壶,器形变化并不复杂,也无装饰,但却呈现出大气、简练、明快、极具神韵的艺术风格,为藏家所追捧。宜兴紫砂收藏鉴赏家李明说过,自己收藏虽多,但是潘壶却只有两三把,将近两个世纪的潘壶,大多数随着同治年间潘氏家族的衰败而流散,目前除国内一些博物馆外,存世数量已不多,但是品质却非常稳定,保持了相当高的水准。潘仕成是紫砂文化在广东的一个有力推动者,其成就可与稍早的陈曼生相颉颃。

潘仕成是晚清享誉朝野的官商巨富,先祖以盐商起家,他继承家业后继续经营盐务,以至洋务,成为广州十三行的巨商。他花费20万两白银,买了个二品官,官至两广盐运使。并抓住清政府开埠的时机,顺风顺水地成为清廷代理外贸的十三家行商。成为红顶商人潘仕成也顷刻成为了不得的大众慈善家、军事开发的财阀、清廷财政的无私资助者。道光皇帝曾多次下旨嘉奖。潘仕成是一个热衷于收藏、热心历史文化传播的有识之士。他的另一大功绩是在数十万卷藏书中选择了一些坊肆无传本的古今善本,历时六年,集刊《海山仙馆丛书》一百零八卷、覆刊《佩文韵府》一百四十卷、《拾遗》二十卷、选刻《经验良方》十卷,共收书五十六种,四百八十七卷,一百二十册。2010年5月,南京凤凰出版社以潘氏原刻本为底本影印,化身千百,乃有裨学林之举,必会被后人研究和传扬。海山仙馆在光绪间已圮,旧貌无踪,而今广州市荔湾区在新建荔湾湖公园中重修了海山仙馆,只是新景杂陈,已无旧时之韵味了。


《中国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获国家出版基金

据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办公室通知,由景德镇陶瓷学院与红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申报的音像出版物——《中国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获国家出版基金立项支持,资助金额达218万元。此项目系原院长周健儿教授主持,曾于2011年列入“十二五”国家重点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中国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为电视系列片,共17集,以现代数字影像艺术全面、系统、科学再现景德镇陶瓷传统工艺,挖掘和总结千年瓷都丰富的传统瓷器生产的宝贵经验和技艺,充分展示我国陶瓷先驱者的聪明才智与不懈追求、探索自然奥秘和文化艺术创新的崇高精神,为发展现代陶瓷理论和工艺技术服务,推动我国陶瓷历史文化的保护、宣传,促进国际交流,实现陶瓷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已经完成14集的拍摄工作,剩余3集以及后期处理制作预计年内将完成。


河南古陶瓷博物馆挂牌

近日,河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同意在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加挂“河南古陶瓷博物馆”牌子,这是许昌首家以“河南”冠名的博物馆。

经许昌市委、市政府同意,禹州市政府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钧台钧窑遗址,投资1.2亿元兴建了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

据了解,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位于钧官窑路,钧台钧窑址东半部,建馆之初就确立了打造国家一级博物馆、一流博物馆的目标。该馆占地面积4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展厅面积4980平方米,由主体展馆、宋钧官窑遗址展示馆和钧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三部分组成。现有文物藏品、标本和展品近18000件,馆内文物藏品1230件(套),其中馆藏珍贵文物326件(套)。基本陈列《禹水钧天?釉彩千年》包括《大禹之州》、《浴火千年》、《御用官钧》、《成器之道》、《万彩永辉》五部分。《古陶瓷标本陈列》展出陶瓷器物1500多件,陶瓷标本4000多件。自2011年11月开放以来,以其丰富的内容、精美的形式、优质的服务、优雅的环境,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和一致好评,荣获2012年度河南省优秀陈列展览。

 

淄博陶瓷18项目推荐入选非遗

淄博市推荐18个新项目、5个扩展项目入选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孙膑梦泉传说、淄博面塑等市民耳熟能详的民间文学、传统美术项目名列其中。

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和评审工作已全面展开,根据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有关专家按照评审标准对各区县申报的40份材料进行了审议,提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新入选项目共18项,涉及8个区县。包括:孙膑梦泉传说等民间文学2项,通背拳等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2项,淄博面塑等传统美术5项,起凤金丝鸭蛋腌制技艺等传统技艺6项,谢氏消渴疗法等传统医药2项,七月十五放荷灯民俗1项。以及涉及6个区县或单位的5项扩展项目。包括淄博刻瓷(淄博瓷器雕刻艺术)等传统美术1项,淄博陶瓷烧制技艺(鲁青瓷烧制技艺、茶叶末釉烧制技艺)等传统技艺2项。


咏 壶 诗 十 首

——为紫砂壶十大经典器型而作

吴开荣

(一)石   瓢

箪壶瓢饮求其乐,张力之形意趣奇。激石声宏犹远听,还凭鼎足赋新诗。

 

(二)仿  鼓

无鼓声威常似鼓,诗书之腹仰前贤。圆通低调勤修炼,乐效坡翁作地仙。

 

(三)供  春

美者古来捧病梅,树瘿从此不须哀。老师应识自然大,供春慧眼占头魁。

 

(四)掇  球

休指葫芦比绣球,盖隆颈雅身圆溜。争夸闺秀存风范,远眺近观叹一流。

 

(五)提  璧

提曲梁高身玉润,一腔神韵柔而刚。犹如和氏终归赵,当赞相如妙计长。

 

(六)鱼 化 龙

凡鳞闪闪期羽化,大浪狂风壮士魂。修得三生功自满,今朝有幸跃龙门。

 

(七)龙头八卦一捆竹

行云施雨国咸宁,大哉乾元享利贞。八八纷繁闲万变,几多祝福颂升平。

 

(八)井  栏

合缝严丝勤守护,真情大爱献黎元。澄从不竭多灵气,清到至深足慧源。

 

(九)报  春

百丈悬崖百丈冰,斗寒哪怕雪欺凌。只缘热血心中涌,化作迎新接福能。

 

(十)风 卷 葵

借得田园清朗风,素心紫玉妙相容。向日波涛成大气,梁红秉性足称雄。

 

谁领风骚五百载

(邵湘君)

    点开张维良的《禅茶一味》,妙曼的古乐,在半空轻轻飘荡;启开紫砂壶盖,放入一撮宜兴红茶,用滚烫的水冲开,灵动的茶叶,在圆壶里舞动、舒展,浓浓的茶香,在一屋子弥漫;打开沉淀多日的情思,在古乐里飘荡,在茶香里舒展,在紫砂壶的世界里探寻、遨游、采摘,寻觅“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之风华,采摘“独领风骚五百年”之精彩。

    “供春之壶,胜如金玉”。作为紫砂之乡,谁不敬仰紫砂壶的鼻祖供春之卓越?以银杏之树瘿仿样,制作成“指螺纹隐起可按”的供春壶,其造型古朴精工,温雅天然,质纯薄坚实,堪称绝世之作。这位紫砂界的开山鼻祖,其地位与声望,谁可替代?

    “一壶传世万壶碎”。作为陶艺之乡,谁不折服一代宗匠时大彬大师之纯粹?鼎足盖圆壶、开光方壶,壶风古朴雄浑,件件作品尽善尽美。他采用壶艺茶道结合,“砂粗质古肌理匀”, 样样工艺典雅精湛。“宫中艳说大彬壶,海外竞求鸣远碟”。他的作品,均为皇宫珍藏,千秋记载。

    “一壶千金,几不可得”。作为世代大家,谁是顾景舟大师最推崇的一位?又是谁制作的御壶,让康、雍、乾三朝帝王都痴迷入醉?龙头一捆竹壶,张力十足,气势撼人,“于一器之中,盛载天下乾坤”;大亨掇只壶,肩项及腹,骨肉亭匀,让一代宗师也望“掇”兴叹。他用神来之笔,制妙手偶得之作。他就是邵大亨大师,“集紫砂之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顾大师对他评价颇多也颇高:“从他(邵大亨)选泥的精练,造型上审美之奥邃,创作形式上的完美,技艺的高超,博得一时传颂,盛誉之高,大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慨。”

   “壶不惊人死不休”。 谁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谁的声誉可与明代的时大彬相媲美?提璧组壶、大提璧壶等,几次拍卖上千万;藏六抽角茶组,筋囊饱满圆润,圆中见方、方中寓圆,寓意深邃。顾景舟大师所制之器脱俗朴雅,仪态纷呈,集“华夏之哲学精神、文学气息、绘画神韵”。他将紫砂壶的“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在壶艺壶道上,演绎到极致完美,人们习惯称他为 “一代宗师”与“壶艺泰斗”,他当之而无愧。

    摘不尽众大师之风采,诉不尽五色土之浪漫,品不尽紫砂壶之高贵。除之以上四位,还有陈鸣远、陈曼生、杨彭年、黄玉麟、朱可心等大师,也是如雷灌耳般的人物。“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在陶都大地上,继顾景舟、蒋蓉大师之后,更有汪寅仙、徐秀棠、吕尧臣、谭泉海、徐汉棠、李昌鸿、鲍志强、何道洪、周桂珍等一批国家工艺美术大师相继浮现,“江山代有才人出”,大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阳羡,必将把宜兴紫砂壶之风采,再领风骚千万代。  

 

北方“新瓷都”蓄势起航

高岭土、陶瓷产业区是准格尔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的三大产业区之一。依托着高岭土这一准旗第二大资源,开发区陶瓷园区日渐繁荣,焕发出勃勃生机,正努力成为我国陶瓷产业的一颗新星。

国礼陶瓷、伊东蒙粤骨质日用瓷、新型广场陶瓷砖、骏马玻璃陶瓷制品、中国大汗窑、瑞高陶板,一个个陶瓷项目陆续落户开发区,给这座正在建设中的“小城市”增添了不少活力。

鄂尔多斯市国礼陶瓷有限公司是第一个在开发区落户的陶瓷企业。现阶段,公司除了制作精美的蒙元文化特色礼品瓷外,还新建了2条酒瓶生产线,并与内蒙古河套王酒业集团合作,专业生产陶瓷酒瓶。目前,三期陶瓷酒瓶生产线也已建成,即将点火投产。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现已基本步入正轨,正在蓬勃发展。

伊东蒙粤骨质瓷主要生产骨质日用瓷,采用国内先进的生产技术,利用动物的骨头生产陶瓷,这是开发区各陶瓷项目中的一个闪光点。在伊东力宏广场砖项目车间,记者看到,一块块广场砖从机器内涌出,工人们忙碌地将制成的广场砖挑出、打包,一捆捆打包好的广场砖成品再统一被送往成品库。据了解,广场砖使用的原料在开发区范围内就可找到,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用这种材料制成的广场砖具有耐磨、抗压等特点。公司现生产的广场砖已销往周边各地。在中国大汗窑陶瓷、瑞高陶板项目基地,施工队正在紧张地施工。

按计划,到2015年,开发区预计引进陶瓷相关产业项目30个,引进资金100亿元,可新增1万人的就业岗位。力争在短时期内形成一定的特色陶瓷生产规模,打造北方高端日用瓷、礼品瓷和陶瓷酒瓶生产基地。同时,启动陶瓷研发中心和博览中心,积极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实现陶瓷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发展。此外,伊东高岭土项目、天之骄高岭土项目均已建成投产,为各陶瓷企业提供了充足的生产原料。


淄博为节能技术应用搭建新平台

日前,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淄博新空间陶瓷有限公司建筑陶瓷传统湿法原料制备工艺改为干法原料制备工艺技术改造项目入选《淄博市重点节能技术、产品和设备推荐导向目录(第五批)》。

据了解,《淄博市重点节能技术、产品和设备推荐导向目录》是为引导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进一步提高重点行业、企业节能技术水平而编制,共收集了淄博市范围内34项重点节能技术、产品和设备,涉及电子、机械、建材、窑炉、化工、新能源等6个行业,有较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淄博市重点节能技术、产品和设备推荐导向目录(第五批)》于近日公布,该目录的公布,为节能技术生产方和节能技术使用方搭建了桥梁,有利于目录内节能产品设备制造企业推广产品,也为设备使用厂家提供了良好选择。


黎川陶瓷三废利用成效显著

废水重复利用,废品回收利用,废渣过滤提取锂辉石再利用。如今,在黎川县环球、康舒、嘉顺等陶瓷企业,废水、废品、废渣得到了充分利用。该县47家投产陶瓷企业开展“三废”资源综合利用,一年增收节支3000多万元。

近年来,黎川县着力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框架,引导园区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和废料回收技术。环球、康舒、嘉顺、美佳等日用耐热陶瓷企业先后建成燃气式宽截面节能明焰裸烧隧道窑,实现热能的循环利用,产品正品率由过去的85%提高到93%以上。